1.关雎蒹葭改写散文

凄风淅淅,子规呖呖,冷月挂残柳,寒星暗。

夜半人已醒,辗转反侧难入眠。 蒹葭苍,白露霜,秋水凉,晓雾茫,伊人玉影在何方?好像在那水中央。

仿佛轻云蔽月,飘飖流风回雪。佳人似凌波而立,近若抬眼可觅,远若永不可及。

云髻半偏,秋波连转。明眸如皓月当空,朱唇似姣花待放。

白衣翩跹,蘅芜清涟,岸芷汀兰,花羞鸟无言。秀秀濯濯,影影绰绰,轻衫仙子若,多情应笑我。

萧萧罗裙,漠漠清韵,不染纤尘。 夜已央,晨光煌,溪水荡。

蒹葭芊芊,其景泛泛,白露未干,幽影璨烂,望眼欲穿。蒹葭采采,彼岸花开。

魂牵梦绕,难把心事告。涉渌水,攀巉岩,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影在前。

仙袂飘飘,丹青难描。 水月镜花,心事终虚化。

君子诉怀篇 蒹葭森森,我心悠忧,枫叶纷飞的季节,追寻着水边伊人,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之。 为寻她的踪迹我逆流而上,无奈路途险阻漫长;为寻她的踪迹我顺流而下,却只能遥遥默默地远望。

杜康不解优,杯酒难释情愁。究竟是谁打翻了前世柜,尽惹红尘是非。

为何我奋力追赶,却仍追不及她的身影,触不到她的衣袖。万般可怜,只因一厢情愿。

她就在那前方不远处,飘渺得好像下一秒就会消失,恍惚间她就在我的身边,转眼却又长身玉立在水的对面。我的天空,是雨是风,还是彩虹,都由你操控。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就在我眼前而我却如何也追寻不到你。

你多情无心的一笔,把我葬在等待里。 雾茫茫的清晨,露水还晶莹挂在枯花残草上,风凛凛吹来,带着她的芳泽。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为什么无论我怎样努力的追寻她,都不能够接近她一分呢?爱能不能够永远单纯没有悲哀,爱可不可以简简单单没有伤害?水边的她,清泠的像是可望不可即的仙子,而我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又怎能追及她的步伐? 白霜覆盖苍青的蒹葭,望穿秋水,有山山水水把我们远远阻隔,我该怎样才能接近她?等过秋凉星转百斗物是人非,仍和你隔着这看似短暂却永远无法逾越的距离。“花开花落花满天,情来情去情随缘。

雁去雁归雁不散,潮起潮落潮不眠。夜深明月梦婵娟。

千金难留是红颜。惯看花谢花又发,却怕缘起缘又灭。”

断得三千青丝,却怎能断得一缕情丝?我爱的伊人啊,永远在水一方。

2.【急求有关《蒹葭》的文章】

秋 思——读《蒹葭》 秋风秋雨求凉,秋枝秋叶秋草黄,秋雀秋雁秋飞忙.秋情秋意秋缠绵,秋思求念秋惆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深秋清晨,宁静却又凄凉,依水思慕,伫立凝望.有坚若磐石的等待;有如痴如醉的迷恋;有望穿秋水的渴望.却只叹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薄雾袅袅,模糊了视线,是露水,更或是泪水.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生命仿佛在这一刻凝结.不知道昙花的美为何只能一现,不知道流星的绚烂为何只能瞬间,却明了这时的凝望,只为寻觅一次两条平行线终有一天汇集一处的可能.蒹葭苍苍白露未稀 秋是单调的—主色调是萧瑟,秋是丰富的—诗人的情感主轴会为秋而驻留.风萧萧兮易水寒,寒水已使芦苇褪去了仅存的残绿,留下了沧桑.然泪下的他就像哭泣的蓝天,只希望自己的灵魂能随雨滴汇入大海,哪怕仅仅是默默地相伴.执着的凝望,一如既往的痴迷,只因相信终有一天大海会爱上蓝天.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只为今世的擦肩而过,在轮回中不断的回眸找寻那个期盼已久的身影.天涯海角的寻觅,只求来世一个真实的身影,一份真切的感觉.蒹葭苍苍白露未已 深秋的天,朝露成霜而又融化为秋水.落叶带着秋日的微黄,带着山野的馨香,带着云天的寄托,带着盛夏的梦想,带着归途的怅惘.海豚想给天使一个吻,可是天空太高远;天使想向海豚倾诉,可是大海太深邃;他想给她一个微笑,可是他和她之间的距离太遥远.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记不清这样的凝望,这样的追寻有多久,记不清这样的痴迷,这样的渴望有多深.执着的等待,带着那份坚定的追求.有了秋雨,树叶才会哭泣,树叶伴随秋雨悄然落下,这是“落叶”的相知; 有了秋风,树叶才会自由飘散,落叶翩舞,漫天飞扬,这是“纷飞”的邂逅; 当秋天的风雨与落叶相遇,便有了“落叶纷飞”,落叶的离散是因为风雨的无情还是树的不挽留.或许,因为有了风和雨,落叶才会真正的绚烂.诗经蒹葭的故事或许就是像“落叶纷飞”一样凄美而又亦梦亦真.。

3.把诗经《兼葭》改成一篇散文

在水一方

刘罡

作词:琼瑶作曲:林家庆

专辑:君再来

——–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他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他的方向

却见依悉彷佛

他在水的中央

——-

我愿逆流而上

与她轻言细语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曲折无疑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他的踪迹

却见彷佛依悉

他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4.以诗经蒹葭的意境写一篇600字散文

鉴赏诗歌《蒹葭》蒹葭 年代:先秦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1]:音西,干[2]:音四,水边[3]:音止,水中的小沙滩《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