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将仲子注音
物昰亽鲱365:你好。
《郑风 将仲子》:
这是写男女私情的诗。女劝男别怕过墙头到她的家里来,为的是怕父兄知道了不依,又怕别人说闲话。
这首诗全部由内心独白式的情语构成。但由于女主人公的抒情,联系着自家住处的里园墙树展开,并用了向对方呼告、劝慰的口吻,使诗境带有了絮絮对语的独特韵致。字面上只见女主人公的告求和疑惧,诗行中却历历可见“仲子”的神情音容:那试图逾墙来会的鲁莽,那被劝止引发的不快,以及唯恐惊动父母、兄弟、邻居的犹豫,连同女主人公既爱又怕的情态,俱可于诗中得之。
注释:注音。
【将qiāng】:恳求、求求您。
【仲】:由孟、仲、季组成哥三个的排序。老大为【孟】、老二为【仲】、老三为【季】。兄弟之间,还可分【伯】、【仲】、【叔】、【季】,弟兄四个。老大称【伯】、老二称【仲】、老三称【叔】、老四称【季】。
【子】:古时对男子的美称。【将仲子】:求求你二哥。
同样,在一年四季中,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
【子】:古时对男子的美称。【将仲子】:求求你二哥。
【无wù】。【逾yú】。
【杞qǐ】:杞柳树,又名榉树。
【父母】之【母】,古音【mǐ】。
【兄xiong、古音xuāng】
杞树、桑树、檀树。在诗中,为了协韵,都倒置为树杞、树桑、树檀。
【园】:种果木、菜蔬的地方,有围墙,称之【园】。
2.诗经螽斯注音
首先e69da5e887aa7a6431333335333037,针对你说的古音,只能是中古音,因为上古音的调值已经不可考。根据宋本广韵
振:广韵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声调 平水韵 等呼 韵摄 韵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
眞 侧邻 章 眞A 平声 眞 开口三等 臻 眞A tɕĭĕn cjin/tjin
广韵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声调 平水韵 等呼 韵摄 韵部 国际音标 罗马字
震 章刃 章 眞A 去声 震 开口三等 臻 眞A tɕĭĕn cjinh/tjinn
中古时候,振有两读,平声和去声,根据文义,古代那些给诗经作注释,特别是注音工作的人,根据文义,以当时的中古音去推测上古音,所以有了振读平声,实则上古音的调值不可靠,弄百度百科的那些人,估计是从古代孔颖达的疏或者其他的训诂学文献上找的。记住,上古音,到了中古音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而中古音到近古音,也有嬗变。
对于古籍,不必非得改读以求押韵。
3.【我国古代的诗经由哪些人写急知道的帮下啊】
《诗经》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由 “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其音律、以闻天子”.《诗经》有的是文人“献诗”而得.《诗经》的编订者是太师.孔子“删诗”说是不可靠的.到春秋,流传下来的诗,据说有三千多首,后来经过孔子删去不合宜的,只剩下三百十一首(其中有六首笙诗: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了方便,就称它「诗三百」. 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他传诗. 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现在只剩外传十卷. 至于现在流传的诗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兹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文集《诗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