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绵蛮 翻译

《小雅·鱼藻之什·绵蛮》

绵蛮黄鸟,止于丘阿。道之云远,我劳如何。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隅。岂敢惮行,畏不能趋。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绵蛮黄鸟,止于丘侧。岂敢惮行,畏不能极。饮之食之,教之诲之。命彼后车,谓之载之。

译文

毛茸茸的小黄鸟,栖息在那山坳中。道路漫长又遥远,我行道路多劳苦。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做上拉他走。

毛茸茸的小黄鸟,

栖息在那山角落。哪里是怕徒步走,只怕太慢难走到。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做上拉他走。

毛茸茸的小黄鸟, 栖息在那山丘旁。

哪里是怕徒步走, 只怕不能走到底。让他吃饱又喝足,教他通情又达理。叫那随从的副车,让他做上拉他走。

赏析

微贱的劳苦者在行役途中感叹自己命运的漂浮不定,怀疑自己有无能力坚持下去,盼望有一只援助只手来拉他一把,从而继续走着漫长而艰辛的行旅只路。

其实正可把这位劳苦者的境遇看作是我们的人生之旅的一个缩影,是我们人生之旅的真实写照。从生到死,是一个完整而漫长的过程。谁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谁不可能漂浮不定?谁不渴望有一只上帝之手拉自己一把?谁没有感到疲惫得即将倒下得时候?谁没有感到前途迷茫、找不倒出路得时候?谁没有痛不欲生、彻底绝望得时候?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几乎满世界都会听到各种各样得感叹。如果有谁说自己从未有过痛苦、悲哀、疲惫、绝望、彷徨、厌恶、烦闷 、畏惧、孤独、恐惧、战栗等等,那倒真是匪夷所思得怪事。只要我们孩未走到死亡得尽头,就不可能摆脱人生之旅上这一切真切得体验和内心得感悟。

2.诗经《绵》全文

诗经·大雅——《绵》

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溪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

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

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混夷帨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3.求诗经《绵》原文的现代汉语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译文]

绵延不断小瓜藤,好比人民开初生。自从杜水到沮漆,那是古公亶父兴。快乐快乐住窑洞,那时没有家和室。

文王祖父是亶公,来建周朝来迁徙。循着漆水西边行,东行来到岐山下。改换娶妻姜氏女,速来考察建房屋。

周原肥美又宽广,堇菜茂盛又甘甜。开始改易开始谋,改易相聚灼我龟。说是停留说等待,此地建房最吉祥。

可以居住可逗留,可以帮助可保佑。可以划疆可治理,可立标准理田垄。从西到东分阡陌,周密改换把事理。

召来司空管建筑,召来司徒行教化。要使众人立家室,准绳一定要正直。捆束木版来施工,建造大庙来遮护。

铲土装筐人众多,计算声音闹轰轰。筑墙之声登登响,多次借刀来削墙。百堵高墙皆筑起,鼓声不胜筑墙声。

可以立起大宫门,宫门高大又雄壮。可以立起宫正门,应门立起响铿锵。可以立起大土坛,众人相助把祭行。

展现不断其怨恨,也不失对他问候。柞棫灌木已动摇,行道修通人喜悦。夷人已经跑远了,只有疲困倦喘息。

虞芮两国对质成,文王疾行感他们。我唱已有疏通有归附,我唱归附有先亦有后。我唱远人有奔有来奏,我唱我们有御抗外侮。

[题解]

这是周人记述其祖先古公亶父事迹的诗。周民族的强大始于姬昌时,而基础的奠定由于古公亶父。本诗前八章写亶父迁国开基的功业,从迁歧、授田、筑室直写到驱逐混夷。末章写姬昌时代君明臣贤,能继承亶父的遗烈。

4. 诗经

1、瓞(迭dié):小瓜。

诗人以瓜的绵延和多实比周民的兴盛。 2、土:读为“杜”,《汉书o地理志》引作“杜”,水名,在今陕西省麟游、武功两县。

武功县西南是故邰城所在地。邰是周始祖后稷之国。

“沮”、“漆”都是水名,又合称漆沮水。古漆沮水有二:一近今陕西邠(宾bīn)县,就是后稷的曾孙公刘迁住的地方;一近今陕西歧山,就是周文王的祖父太王迁住的地方。

以上二句是说周民初生之地是在杜水、沮水和漆水之间。 3、古公亶(胆dǎn)父:就是前注所说的太王。

古公是称号,犹言“故邠公”。亶父是名。

4、陶:窑灶。复:古时的一种窑洞,即旁穿之穴。

复、穴都是土室。这句是说居住土室,像窑灶的形状。

5、家室:犹言“宫室”。以上二句是说亶父初迁新土,居处简陋。

(本住豳地,因被狄人所侵迁到歧山。) 6、朝:早。

走:《玉篇》引作“趣”。趣马是驱马疾驰。

这句是说亶父在早晨驰马而来。 7、率:循。

浒:厓(牙yá,旧读yái)岸。 8、岐下:岐山之下。

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以上二句是说亶父循西来之水而到岐山下。

9、姜女:亶父之妃,姜氏。 10、胥:相,视。

“胥宇”犹言“相宅”,就是考察地势,选择建筑宫室的地址。 11、周:岐山下地名。

原:广平的土地。膴膴(武wǔ):肥沃。

12、堇(谨jǐn):植物名,野生,可以吃。饴(移yí):用米芽或麦芽熬成的糖浆。

堇菜和荼菜都略带苦味,现在说虽堇、荼也味甜如饴,足见周原土质之美。 13、契:刻。

龟:指占卜所用的龟甲。龟甲先要钻凿,然后在钻凿出来的空处用火烧灼,看龟甲上的裂纹来断吉凶。

占卜的结果用文字简单记述,刻在甲上。契或指凿龟,也可能指刻记卜言。

14、曰止曰时:“止”言此地可以居住,“时”言此时可以动工,这就是占卜的结果。 15、乃:古文为“乃”。

慰:安。这句是说决定在此定居。

16、乃左乃右:这句是说定居之后又划定左右隙地的用途。 17、疆:画经界。

理:分条理。 18、宣:言导沟洫(续xù)泄水。

亩:言治田垄。 19、自西徂东:西东指周原之内,举西东以包南北。

徂(殂cú):始。 20、周:徧(遍的异体字)。

以上二句是说周原之内无人不担任工作。 21、司空:官名,营建的事属司空职掌。

22、司徒:官名,调配人力的事属司徒职掌。 23、缩:束。

版:筑墙夹土的板。载:读为“栽”。

缩版以载:言竖木以约束筑墙的板。 24、庙:供祖先的宫室。

翼翼:严正貌。 25、捄(揪jiū):聚土和盛土的动作。

陾陾(仍réng):众多。 26、度(夺duó):向版内填土。

薨薨(轰hōng):人声及倒土声。 27、筑:捣土。

登登:捣土声。 28、屡(楼lóu):古“娄”字,读同“偻”,隆高。

削屡是说将墙土隆高的地方削平。冯冯(凭píng):削土声。

29、鼛(皋gāo):大鼓名,长一丈二尺。敲鼓是为了使劳动着的人兴奋。

以上二句是说百堵之墙同时兴工,众声齐起,鼛鼓的声音反不能胜过了。 30、皋门:王都的郭门。

31、伉(抗kàng):高。 32、应门:王宫正门。

33、将将:尊严正肃之貌。 34、冢土:大社。

社是祭土神的坛。 35、戎:兵。

丑:众。攸:语助词。

这句是说兵众出动。出军必须先祭社,所以诗人将两件事连叙。

36、肆:故。殄(舔tiǎn):绝。

厥:其,指古公亶父。愠:怒。

37、陨(允yǔn):失。问:名声。

以上二句是说古公避狄而来未能尽绝愠怒,而混夷畏威逃遁,仍然保持声望。 38、柞(做zuò):植物名,橡栎之一种。

棫(域yù):白桵(蕊ruǐ),小木,丛生有刺。 39、行道:道路。

兑:通。以上二句言柞棫剪除而道路开通。

40、混夷:古种族名,西戎之一种,又作昆夷、串夷、畎(犬quǎn)夷、犬夷,也就是犬戎。駾(退tuì):奔突。

41、喙(惠huì):困极。以上二句言混夷逃遁而窘困。

42、虞:古国名,故虞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芮(瑞ruì):故芮城在今陕西省朝邑县南。

质:要求平断。成:犹“定”。

相传虞芮两国国君争田,久而不定,到周求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平断。入境后被周人礼让之风所惑,他们自动地相让起来,结果是将他们所争的田作为闲田,彼此都不要了。

43、蹶:动。生:读为“性”。

这句是说文王感动了虞芮国君礼让的天性。 44、予:周人自称。

曰:语助词。王逸《楚辞章句》引作“聿”。

疏附:宣布德泽使民亲附之臣。 45、先后:前后辅佐相导之臣。

46、奔奏:奔命四方之臣。“奏”亦作“走”。

47、御侮:捍卫国家之臣。以上四句言在文王时代我周有这四种良臣。

[全文翻译] 拖拖拉拉,大瓜连小瓜,当初我们周族,杜水沮漆是老家。古公亶父,把山洞来挖,把地洞来打,那时候没把房子搭。

古公亶父,早晨赶着他的马,顺着西水岸,来到歧山下。和他的姜氏夫人,来找地方重安家。

周原土地真肥美,堇菜苦菜都像糖。大伙儿有了商量,神的主张刻在龟板上,说的是:“停下”、“立刻”,“就在这儿盖起房。”

住下来,心安稳,或左或右把地分,经营田亩划疆界,挖沟泄水修田塍。从西到东南到北,人人干活都有份。

(塍:音成chéng) 叫来了司空,叫来了司徒,吩咐他们造房屋。拉紧绳子吊直线,帮上木板栽木桩。

造一座庄严的大庙。

5.《诗经.七月》全文 译文

《诗经七月》的全文如下:《七月》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豣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译文: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十一月(周历一月)大风触物发声,十二月凛冽。

没有衣服,如何过完这一年?一月(周历三月)修理耜类工具,二月抬脚踩耒耜等耕田。偕同我的妻子和孩子,送饭到那农田。

田畯看到农民在田里劳动非常高兴。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夏历三月开始暖和,黄莺鸣叫。年轻姑娘手持深筐,沿着那小路(行走),在这儿寻找嫩桑叶。

春天的昼长日落晚,采摘众多白蒿。女子内心悲伤,恐怕遇到国君之子,被公子胁迫同归。

夏历七月,大火恒星向下行,八月收取萑苇。养蚕采取桑枝,取那斧子,去砍伐旁出过度的桑枝(因妨行路,故须砍去),拉住那柔桑。

七月伯劳鸣叫,八月开始把麻的纤维织成纱线(以备织布)。(染成)又黑红色又黄色,我的大红色很鲜明,为公子做裳。

四月植物抽穗开花,五月蝉鸣叫。八月收获庄稼,十月草木枯黄落叶。

十一月捕兽,取那狐狸,为公子做皮衣。十二月会猎,继续围猎。

我私人占有小兽,献大兽给统治者。五月斯螽发声,六月莎鸡发声。

七月在田野里,八月在檐下,九月在房内,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把鼠穴都找到了堵塞,用烟熏的办法把老鼠赶出杀死。

堵塞朝北的窗子,用泥涂抹门隙(御寒)。可叹我的妻子和孩子,算是过年了,进入这个房屋居住(周代农忙季节时人们一般都住在野外田地上,至东时才入室内居住)。

六月吃郁李和薁(一种野葡萄),七月蒸冬葵(蔬菜名)和豆叶。八月打枣,十月收获稻谷。

以此做冬天酝酿,经春始成的酒,以此祈求长寿。七月吃瓜,八月截断葫芦,九月拾取麻籽。

采苦菜,将臭椿当柴烧,养活我们农夫。九月夯土“打谷场”(使结实),十月(将)谷物输入粮仓。

小米、稷(指不黏者,小米的一种)、早种晚熟的谷、晚种早熟的谷,禾麻豆麦。可叹我们农夫啊!把打下的谷物集中到粮仓里,还要到统治者家中服修缮房屋的劳役。

白天割茅草,晚上搓绳子,赶忙登上屋顶(修理住房),岁始(春初)播种百谷。十二月凿冰(发出)冲冲声,一月放入冰窖。

二月早朝(一种祭祀司寒神的仪式),献羔羊祭韭菜。九月秋高气爽,十月天地肃清,两樽酒聚会宴飨,屠宰羔羊。

登上国君接待外宾和国人的朝堂,举起那犀牛角做的酒器,(祝贺)长寿没有止境。扩展资料:《七月》是《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史诗般的气势记述农家的劳作、艰辛,以时间为线索将在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在古代诗歌中恐怕无出《七月》之右者。中国古代诗歌一向以抒情诗为主,叙事诗较少。

这首诗却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写景抒情,形象鲜明,诗意浓郁。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读者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七月》是西周初年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县、邠县一带)的奴隶所做的诗歌。可能是因诗长,年代久远,有某些错简的地方,但基本次序还是清楚的。

全诗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这首诗按时序叙事,很象是一首农历诗,类似后世民歌中的四季调或十二月歌。

但由于它所叙述的内容反映了当时奴隶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所以应把它看作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第一章总括全诗,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

七月火星向下降行,八月将裁制冬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以备御冬。十一月天气寒冷了,北风刮在物体上,发出觱发的声响。

十二月寒风“栗烈”,是一年最冷的时刻。而我们这些奴隶没有御寒的。

6.诗经 公刘 翻译 谢谢~~~~

[题解] 这是周人叙述历史的诗篇之一,歌咏公刘从邰迁豳的事迹。

第一章写起程之前。第二章写初到豳地,相土安民。

第三章写营建都邑。第四章写宴饮群臣。

第五章写拓垦土田。第六章写继续营建。

[注释] 1、笃:厚。每章以“笃”字起头,赞美公刘厚于过人。

“公刘”,后稷的后裔。公是称号,刘是名。

2、居、康:都训“安”。这句是说公刘在邰不敢安居。

3、埸(易yì)、疆:都是田的界畔。疆是大界,埸是小界。

这句是说修治田亩。 4、积:在露天堆积粮谷。

仓:在屋内堆积粮谷。以上都是叙述在邰地故居的事。

5、糇(喉hóu):干粮。 6、橐(驮tuó)、囊:都是裹粮的用具,就是口袋。

囊有底,橐无底(盛物则结束两端)。 7、辑:和。

用:犹“而”。这句是说公刘要使人心和谐,国族光大。

8、干:盾。戚、扬:都是武器,斧类。

9、爰:犹“于是”。方:始。

启行:开辟道路。 10、胥:相察,和《大雅o绵》(Y-077)篇 “胥宇”的“胥”相同。

斯原:指豳(今陕西邠县)地的原野。 11、庶、繁:言陆续随公刘迁来的人多了。

12、顺:安,和。宣:通“畅”。

这句连下句是说众人情绪和畅,安于新土,没有长叹的人。 13、巘(演yǎn):不连于大山的小山。

这句和下句写公刘上下山原,相察地势。 14、舟:通“周”。

周,环绕,带。这一问句的作用是引起对于公刘身上佩件的描写。

15、鞞(俾bǐ):刀鞘上端的饰物。琫(绷běng):刀鞘下端的装饰。

容刀:佩刀。这句是说用玉、瑶装饰鞞、琫. 16、逝:往。

百泉:众泉。 17、溥(谱pǔ):大。

18、觏(够gòu):见。京:豳之地名。

当在南冈之下。 19、师:都邑之称,如洛邑亦称洛师。

京师就是京邑。京师连称始见于此,后来才成为天子所居城邑的名称。

20、于时:即“于是”。处:居住。

21、庐、旅:二字同义,寄。疑原作“庐庐”或“旅旅”,和上下文一律用叠字。

以上二句是说使常住的人有住处,远来暂居的人有寄托处。以下二句描写众人笑语欢乐。

22、依:言安居。上章“处处”是众民定居。

这里“斯依”是君长定居。 23、跄跄(枪qiāng):行动安适貌。

济济:庄严貌。 24、筵:竹席,铺在地上。

俾筵就是说使众宾就席。几:坐时凭倚的用具。

25、登:谓登席。依:谓凭几。

26、造:犹“比次”。曹:群,指众宾。

席位是按尊卑排定次序的,众宾坐定以后次序就很清楚了。 27、豕(使shǐ):猪。

28、牢:猪圈。 29、酌之:言使众宾饮酒。

匏(刨páo):匏爵。一匏破为二,用来盛酒,叫做“匏爵”。

30、宗:宗主。君之宗之:就是为之君为之宗。

之指众宾,也就是众臣,与上文一致。 31、溥:广。

既溥既长:言土地开垦面积已很大。 32、景:日影。

这里作为动词,言测日影定方向。冈:登冈。

33、阴:山北。阳:山南。

34、其军三单:“单”读为“禅”,更代。言成立三军而用其一军,更番相代。

35、度(夺duó):测量。 36、彻:治。

以上三句似谓使三军轮流度测隰(席xí)原,从事治田。 37、阳:日。

山的西面夕时见日,所以叫夕阳,正如山东叫朝阳。这句是说扩展种植的土地,开辟山的西面。

38、豳(彬bīn):古邑名,也作邠,故城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允:实在。

荒:大。这句是说豳人的居地确是很广大了。

39、馆:建房舍。这句是说造宫室。

40、乱:于水的中流横渡。 41、厉:即砺,糙石,用来磨物。

锻:又作“碫(段duàn)”,椎物之石。砺、锻都是营建时需要的东西。

42、止基:言居处的基址。理:治理。

43、有:犹“众”。这句是说来居住的人众多。

44、皇:涧名。这句是说人夹皇涧而居。

45、过:涧名。溯:向。

这句说或面向过涧而居。 46、止、旅:常住者和寄住者。

密:安。这句是说止居的人众多。

47、芮:亦作“汭(锐ruì)”,水流曲处岸凹入为汭,或叫做“隩(遇yù)”,凸出为“鞫(居jū)”。之:犹“是”。

芮鞫之即:就是说就水涯而居。或许有陆续迁来的人,所以再作一番安顿。

[余冠英今译] 好心的公刘,他不敢安居只顾忙。忙着修田界,忙着谷上仓。

干粮收拾好,各种袋子装。他要团结大众争荣光。

大伙儿张开弓,盾牌、长矛、板斧都扛上,迈开脚步向远方。 好心的公刘,看准了这块地。

人民越聚越多,个个都觉满意,没有一个人叹气。他一会儿上山冈,一会儿下平地。

腰里带着啥东西?玉石多么美,装饰刀鞘的头和尾。 好心的公刘,走向众水泉,观看广大的平原。

他登上南冈,发现了叫做京的地方。就在京邑的旷地,长住的安了身,寄居的有了房。

到处有谈笑,到处闹嚷嚷。 好心的公刘,在京邑安家停当。

臣僚们走来严肃安详。叫他们就竹席、就矮几,身靠矮几坐席上,次序分明列成行。

把猪赶出圈。用瓢舀酒浆。

让大家有吃又有喝,做大家的君主和族长。 好心的公刘,开辟土地宽又长,观测日影上高冈,勘察山南和山北,看看流泉去哪方。

成立三军轮班用,洼地平地都丈量,开出田地产食粮。丈量展到山西方,豳人的土地真宽广。

好心的公刘,在豳又把房屋建。横渡渭水河,把磨石采又把碫石搬。

房基墙脚都修筑,人多力众真可观。皇涧两岸都住满,顺着过涧向上展。

定居大众都安顿,一直住到芮水湾。

7.诗经 公刘 翻译 谢谢~~~~

[题解] 这是周人叙述历史的诗篇之一,歌咏公刘从邰迁豳的事迹。

第一章写起程之前。第二章写初到豳地,相土安民。

第三章写营建都邑。第四章写宴饮群臣。

第五章写拓垦土田。第六章写继续营建。

[注释] 1、笃:厚。每章以“笃”字起头,赞美公刘厚于过人。

“公刘”,后稷的后裔。公是称号,刘是名。

2、居、康:都训“安”。这句是说公刘在邰不敢安居。

3、埸(易yì)、疆:都是田的界畔。疆是大界,埸是小界。

这句是说修治田亩。 4、积:在露天堆积粮谷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236613336。

仓:在屋内堆积粮谷。以上都是叙述在邰地故居的事。

5、糇(喉hóu):干粮。 6、橐(驮tuó)、囊:都是裹粮的用具,就是口袋。

囊有底,橐无底(盛物则结束两端)。 7、辑:和。

用:犹“而”。这句是说公刘要使人心和谐,国族光大。

8、干:盾。戚、扬:都是武器,斧类。

9、爰:犹“于是”。方:始。

启行:开辟道路。 10、胥:相察,和《大雅o绵》(Y-077)篇 “胥宇”的“胥”相同。

斯原:指豳(今陕西邠县)地的原野。 11、庶、繁:言陆续随公刘迁来的人多了。

12、顺:安,和。宣:通“畅”。

这句连下句是说众人情绪和畅,安于新土,没有长叹的人。 13、巘(演yǎn):不连于大山的小山。

这句和下句写公刘上下山原,相察地势。 14、舟:通“周”。

周,环绕,带。这一问句的作用是引起对于公刘身上佩件的描写。

15、鞞(俾bǐ):刀鞘上端的饰物。琫(绷běng):刀鞘下端的装饰。

容刀:佩刀。这句是说用玉、瑶装饰鞞、琫. 16、逝:往。

百泉:众泉。 17、溥(谱pǔ):大。

18、觏(够gòu):见。京:豳之地名。

当在南冈之下。 19、师:都邑之称,如洛邑亦称洛师。

京师就是京邑。京师连称始见于此,后来才成为天子所居城邑的名称。

20、于时:即“于是”。处:居住。

21、庐、旅:二字同义,寄。疑原作“庐庐”或“旅旅”,和上下文一律用叠字。

以上二句是说使常住的人有住处,远来暂居的人有寄托处。以下二句描写众人笑语欢乐。

22、依:言安居。上章“处处”是众民定居。

这里“斯依”是君长定居。 23、跄跄(枪qiāng):行动安适貌。

济济:庄严貌。 24、筵:竹席,铺在地上。

俾筵就是说使众宾就席。几:坐时凭倚的用具。

25、登:谓登席。依:谓凭几。

26、造:犹“比次”。曹:群,指众宾。

席位是按尊卑排定次序的,众宾坐定以后次序就很清楚了。 27、豕(使shǐ):猪。

28、牢:猪圈。 29、酌之:言使众宾饮酒。

匏(刨páo):匏爵。一匏破为二,用来盛酒,叫做“匏爵”。

30、宗:宗主。君之宗之:就是为之君为之宗。

之指众宾,也就是众臣,与上文一致。 31、溥:广。

既溥既长:言土地开垦面积已很大。 32、景:日影。

这里作为动词,言测日影定方向。冈:登冈。

33、阴:山北。阳:山南。

34、其军三单:“单”读为“禅”,更代。言成立三军而用其一军,更番相代。

35、度(夺duó):测量。 36、彻:治。

以上三句似谓使三军轮流度测隰(席xí)原,从事治田。 37、阳:日。

山的西面夕时见日,所以叫夕阳,正如山东叫朝阳。这句是说扩展种植的土地,开辟山的西面。

38、豳(彬bīn):古邑名,也作邠,故城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允:实在。

荒:大。这句是说豳人的居地确是很广大了。

39、馆:建房舍。这句是说造宫室。

40、乱:于水的中流横渡。 41、厉:即砺,糙石,用来磨物。

锻:又作“碫(段duàn)”,椎物之石。砺、锻都是营建时需要的东西。

42、止基:言居处的基址。理:治理。

43、有:犹“众”。这句是说来居住的人众多。

44、皇:涧名。这句是说人夹皇涧而居。

45、过:涧名。溯:向。

这句说或面向过涧而居。 46、止、旅:常住者和寄住者。

密:安。这句是说止居的人众多。

47、芮:亦作“汭(锐ruì)”,水流曲处岸凹入为汭,或叫做“隩(遇yù)”,凸出为“鞫(居jū)”。之:犹“是”。

芮鞫之即:就是说就水涯而居。或许有陆续迁来的人,所以再作一番安顿。

[余冠英今译] 好心的公刘,他不敢安居只顾忙。忙着修田界,忙着谷上仓。

干粮收拾好,各种袋子装。他要团结大众争荣光。

大伙儿张开弓,盾牌、长矛、板斧都扛上,迈开脚步向远方。 好心的公刘,看准了这块地。

人民越聚越多,个个都觉满意,没有一个人叹气。他一会儿上山冈,一会儿下平地。

腰里带着啥东西?玉石多么美,装饰刀鞘的头和尾。 好心的公刘,走向众水泉,观看广大的平原。

他登上南冈,发现了叫做京的地方。就在京邑的旷地,长住的安了身,寄居的有了房。

到处有谈笑,到处闹嚷嚷。 好心的公刘,在京邑安家停当。

臣僚们走来严肃安详。叫他们就竹席、就矮几,身靠矮几坐席上,次序分明列成行。

把猪赶出圈。用瓢舀酒浆。

让大家有吃又有喝,做大家的君主和族长。 好心的公刘,开辟土地宽又长,观测日影上高冈,勘察山南和山北,看看流泉去哪方。

成立三军轮班用,洼地平地都丈量,开出田地产食粮。丈量展到山西方,豳人的土地真宽广。

好心的公刘,在豳又把房屋建。横渡渭水河,把磨石采又把碫石搬。

房基墙脚都修筑,人多力众真可观。皇涧两岸。

8.《大学》第四章止於至善的译文《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

《诗 经》又说:“‘绵蛮’叫著的黄鸟,栖息在山冈上。”孔子说:“连 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地方,难道人还可以不如一只鸟儿 吗?”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 庄重谨慎。”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 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 做到讲信用。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

有 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 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

这样的一 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如加工骨器, 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如打磨美玉,反复 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指他内心 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严;说“这样 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於他品德非常 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诗经》说:“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 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 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

所以,虽然前代 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摘自百度知道。

9.诗经,《七月》的中文全翻译

翻译为: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

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

砍掉高高长枝条,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

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

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十一月上山猎貉,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

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打到小猪归自己,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

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

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

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为了主人求长寿。

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

叹我农夫真辛苦,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

赶紧上房修好屋,开春还得种百谷。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

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十月清扫打谷场。

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齐声高呼寿无疆。

扩展资料 《国风·豳风·七月》为《诗经·国风》中最长的一首诗。《汉书·地理志》云:“昔后稷封斄,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据此,此篇当作于西周初期,即公刘处豳时期。 豳地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公刘时代周之先民还是一个农业部落。

《七月》反映了这个部落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它的作者当是部落中的成员,所以口吻酷肖,角度极准,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凡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飨,无所不写。 诗从七月写起,按农事活动的顺序,以平铺直叙的手法,逐月展开各个画面。

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以及四、五、六月,皆与夏历相同。

“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蚕月”,即夏历的三月。

首章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同时它也为以后各章奠定了基调,提示了总纲。

朱熹《诗集传》云:“此章前段言衣之始,后段言食之始。二章至五章,终前段之意。

六章至八章,终后段之意。” 在结构上如此安排,确是相当严谨。

所谓“衣之始”、“食之始”,实际上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

首章是说九月里妇女“桑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十一月以后便进入朔风凛冽的冬天,农夫们连粗布衣衫也没有一件,怎么能度过年关,故而发出“何以卒岁”的哀叹。

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整理农具到田里耕作。老婆孩子则到田头送饭,田官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

民间诗人以粗线条勾勒了一个框架,当时社会生活的整体风貌已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后各章便从各个侧面、各个局部进行较为细致的刻画。

通过诗中人物娓娓动听的叙述,又真实地展示了当时的劳动场面、生活图景和各种人物的面貌,以及农夫与公家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西周早期社会一幅男耕女织的风俗画。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这首诗正是采用赋体,“敷陈其事”、“随物赋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

读者仔细吟诵其中任何一章,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此诗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豳风·七月。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