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诗歌的评论

唐诗也是汉语中最美好的词语之一。

我们提起唐诗,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唐诗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们又总觉得不够。

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我们仅从语言艺术和文学遗产去看唐诗,我们又可能把唐诗看得太专业了。

唐诗还可不可以指向一些更远更大的东西? 我知道,唐代有兼容并包的文化精神:丝绸之路,以长安为中心,西至罗马,东至东京,各种宗教,和平共处;有世界主义的文化精神:国力极强盛,版图辽阔,经济发达,文化既大胆拿来,又讲送去主义,元气淋漓,色彩瑰丽;有继承创新的文化精神:秦汉帝国的文化格局、南北朝职官、府兵、刑律等等融为一炉。在教科书上,似乎只有这些才是唐诗的文化精神。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然而谈到唐诗的文化精神,就只能是“遥想汉唐多少宏放”,我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成见。今天我们都不从这些大地方讲起,诗歌毕竟是关于心灵的事情,我们从唐诗的心灵世界讲起。

不是说这些不重要,而是心灵性才更是唐诗幽深处的文化精神。 我常讲诗歌,也常常想起杭州的西湖边上,花港观鱼的旁边,曾经住着近代的老先生、仙风道骨的诗人马一浮先生。

诗是什么呢?马先生有四句话说得好:诗其实就是人的生命“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后来叶嘉莹教授说,这是关于诗的最精彩的一句定义了。

诗就是人心的苏醒,是离我们心灵本身最近的事情,是从平庸、浮华与困顿中,醒过来见到自己的真身。我们为什么说仅仅从风花雪月、语言艺术、文学遗产、汉唐气象等来读唐诗,总觉得不够呢,那就是隔了一层,没有醒过来跟自己的真身相见。

这似乎有点玄了。有没有真身,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进一步论证的事情。

但是我这里姑且将它作一个比喻:人生有很多幻身、化身,诗是这当中那个比较有力量、自己也比较爱之惜之的那个自我,而且是直觉的美好。我又想起古代有两个禅师有一天讨论问题。

第一个禅师说了一大套关于天地宇宙是什么的道理。轮到第二个禅师时,他忽然看到池子里边有一株荷花开了,就说了一句:“时人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

我读唐诗,似懂非懂、似问似答之间,正是“见此一枝花,如梦相似”。因为读诗是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接触,多读诗,就是多与新鲜的感性的经验相接触、相释放,就像看花。

也因为读诗读到会心,又恍然好像古人是我们的梦中人,我们是古人的前世今身。 我只举一个小例子,我十五岁离开家去当工人的时候,心里只是想家呀,沛然莫之能御。

有一天读一首小小的唐诗: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我忽然就觉得,那个大风大雪中,快要回到家中的夜归人,就是我自己的背影啊,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的温暖与感动。为什么唐诗会这样呢,我想这是因为唐诗表达了我们古今相通的人性,而且是用永远新鲜的感性的经验来表达。

所以唐诗一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一方面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而这个古今相通的人性,恰恰正是中国文化内心深处的梦。

我想我们中国文化做梦做得最深最美的地方,就是古今相通的人性精神。永远的风花雪月,背后是永远的人性世界。

具体而言,唐诗中所表现的中国文化的人性精神,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谈?我先把结论写在下面,然后再来一个一个证明。 尽气、尽才的精神 尽心、尽情的精神 人生要尽气尽才,永不舍弃 《尚书》有一句老话:人为万物之灵。

这表明,人的生命,是天地间最美好的事物。这是古老的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的发现。

《诗经》里有句诗:“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意思是说早晨起来,晚上睡下,都要想想,是不是对得起自己的生命。

我想,如果没有古代先民对于人的生命美好的发现,就不会有这样的对于生命美好的爱惜,像一个爱清洁的人家,每天都窗明几净,开开心心地过生活。我们简单说,“人为万物之灵”有这样几个意思。

一、人是宇宙的善意的创造。二、生命是生来美好、高贵、不可贬抑的。

三、人在世的意义,正是善待生命的美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不负此生、不虚此生。四、无论如何艰难困顿,人生永不舍弃。

为什么讲唐诗要讲到这里呢?我们说唐诗里头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这是我的一个直觉。我们从简单的常识讲,以诗仙李白为例子。

李白,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有点像美国文化里的自由女神,法兰西文化里的马赛曲。

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根据我们的描述,李白一生,集书生、侠客、神仙、道士、公子、顽童、流浪汉、酒徒、诗人于一身,日本学者还说他是官方的间谍,超量付出了才与气。

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

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

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

2.如何对诗歌进行评论

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题目。题目往往揭示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注意作者。高考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

注意注释。写作背景暗示思想内容;相关词句暗示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注意题材。送别诗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壮丽的边塞风光,或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诗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对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对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注意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

注意“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

这个资料是以前学习的时候找到,希望有所帮助。。。。

3.对诗歌的看法八百字

写诗是偶然 ——灵遁者 从我写诗到现在,已经是第10个年头了。

其实我算不上诗人。诗人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头。

它也没有给我带来生活的面包,可是如聂鲁达说的:“你的笑比面包重要。” 对于我,也可厚颜说:诗歌就好比抽烟,会上瘾。

可是你如果问我为什么开始写诗歌。我却只能说是偶然,或者是我懒的缘故。

我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对于诗歌的乐,是一次班级内部诗歌朗诵会上。我这个口吃的人,以一首叶挺的《囚歌》,竟然拿了头等奖。

奖品是一个大皮子笔记本,我是喜欢的不得了。那时候我初一,那时候我当上了班长,那时候掌声很多。

这就是我与诗歌的缘分。我突然觉得作文写的好,不如诗歌写的好。

短短几句,就那么有力量。可是那种想法,很快就埋没在学习中。

初一的下半学期,我们的语文课学习诗歌了。众所周知,写作文会提示:“诗歌除外,体裁不限,字数不得少于八百字。”

也就是说从小学,我们几乎没有被要求写过一首诗歌。我现在才觉得这短短的十几个字,对于诗歌是多么残忍!对于未来的诗人也是多么无情。

可是这次,破天荒要求写诗歌了。所以我想来想去。

写了一首《海潮》,算是我人生意义上的第一首诗歌。原诗歌就如下面写的。

《海潮》我成为蒸汽在高空漂泊 一个徘徊又回来了,在一条小溪汇聚着 海潮是我时刻的梦想 我流啊流啊 从小溪流入大溪,再汇入大河 我才知道梦不会轻易实现 我的心在永不停的前进 我深信下一站的下一站就是大海 浅滩、小湾、大山……都不能将我阻挡!所有美丽的诱惑在梦没有醒时是平淡的 思念大海的痛苦比一路遭受的更痛苦 我流啊!流啊!多少日多少月—— 好些同伴不相信下一站的下一站是海 我看着,想了很多 我不甘心就这样放弃 我有一个真梦 在梦里我好像听到了海浪的声音 看到气势磅礴的、蔚蓝的大海 她是那么亲切让我向往 她在向我呼喊着 我流啊!流啊!往往就是这般现实 我误入旱河,梦彻底摧毁了我 一天我梦到大海母亲 她说:在你存在时只要梦在希望就在 等待,等待,等待…… 一场特大暴风雨 让我重新奔流,奔流 释放我所有的力量 “看那是海潮!”岸上孩子们叫道 海潮不是一定要在大海吗?不!不一定是!我经历了海潮的经历,具备了海潮的具备 我仍在奔流,梦会继续下去—— 对的,就是这样的一首诗歌。当时我很满意。

而真正让我后来继续写诗歌的原因,首先不是自己,是老师,是外力。 当时的老师是一位女老师,姓张。

她的脚有一点问题,听说是先天的,走路一高一低。但是我非常敬重这位老师。

毫不夸张的说,她就是我的诗歌启蒙老师。 不是说她教给我怎么写诗歌,怎么理解诗歌。

而是她让我点燃了我自己,不仅仅是诗歌,还有其他的信念。这些全部就在老师的十几个字里。

我全部看到了。 这个评语,我一直记着。

老师评语是这样的:“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向往、追求和为了梦永不放弃的信念。“它”是你吗?对初学者来说,这很不错,希努力。

2005年3月21日。张老师” 也只有看着老师评语的时间,我知道我写诗到现在10年了。

其实后来,我喜欢上诗歌之后,我读了我2005年,2006年写的好多诗歌。 都觉得太垃圾,就都给撕了。

写诗歌,一度停顿了,几乎没有在写。高中又学习诗歌了。

写了两首,漂亮的女大学老师给了我肯定。后来再写作文,我干脆不愿意写了。

其实是赖,其实是有些叛逆。那时候沉迷于读网络小说,为看小说。

于是就以写诗歌代替作文。 没有想到,女大学老师竟然默许了。

尽管后来,女大学老师点名让我停止写诗歌。我还是坚持写。

最后换来的评语是:“题材不符,不予评价。” 而那个时候,看到那样的标语。

我还跟周围的兄弟们炫耀。呵呵,由此看来,我是个十足的坏学生了。

再后来,写诗歌真的就是习惯了。我从来不写日记。

我就把诗歌当日记。我可以看着我的诗歌,想起我是什么时候写的,当时是什么情景。

10年了,我不说诗歌怎么怎么好,我也不说诗歌是语言的什么什么。很多大文豪,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关于诗歌的文章了。

10年里,我的产量并不高。撕了一些,丢了一些,剩下的大概不足150首诗歌。

不过我从来,不在乎数量。因为我不是卖字的。

不是因为我不愿意卖。其实在写诗歌的路上,有这么一件事,在当时算是对我的打击。

我用笔工工整整,抄了自己的10多篇文章,几十首诗歌,邮寄给我网上找到的一个“文化名人。” 你们应该想象到结果了,结果是没有结果。

我都不知道对方有没有收到我寄出去的文档。半年后,还没有消息,我才不再想这个事了。

可想而知,对于我来说,这是个打击。 最让我经常想的是,我那十多篇当时我认为写的可以的作品,我竟然没有了底稿。

现在我很想回头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文章,让我有勇气去做这样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可以很舒心的笑的。

为当时的自己鼓掌,觉得简单可爱极了。我唯一获得稿费的诗歌作品是《沉思》这首很简单的诗歌。

原文是这样的。《沉思》此刻 有人在哭 有人在笑 有人在沉默 此刻 有人离去 有人新来 有人在徘徊 此刻 我在沉思—— 诗歌发在一个不知名的诗刊上,叫《无花果》。

稿费是20元。我把取款单给了我的母亲,我的母亲高兴极了。

4.对诗歌进行评价

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

《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

5.写一篇关于诗歌的评论,要用英文

向日葵花

烈火

太阳渐渐升起

千丝万缕暖意

葵花扭动柔美躯体

迎着太阳羞涩地开了

阳光照在葵花身上

温暖的感觉好美

太阳行空

葵花目视相随

夜深了

等待也是好美

Gradually the sun rises

Intricate warmth

Sunflower soft body twist

Shy to greet the sun set

Sunflower sunlight on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feel the warm

The sun and air line

Visual quest sunflower

Late at night

Waiting for the United States is also a good

6.名人对读诗的评价

诗歌成就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

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但用典相对较多,有晦涩之嫌。赞赏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所针对的都是他鲜明的个人风格。

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隐的风格,但没有一位被认可。 李商隐诗2首 根据刘学锴、余恕诚的整理研究,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诗歌共594首,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写作的时间,213首无法归入具体的年份。

此外,还有十来首怀疑是李商隐的诗作,不过证据欠充分。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

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

《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抒怀和咏物。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

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

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

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李商隐:锦瑟 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鬼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

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13]李商隐《东还》诗脍灸人口,赏读该诗,可看出李商隐所表露归去寻师学仙只是一句托辞,所谓学道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心不平与感叹自己命运的不幸,更有面对朝政种种荒淫无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皇朝的哀叹。

诗歌影响 李商隐像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3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

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偓、吴融和唐彦谦已经开始自觉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

到了宋代,学习李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据叶燮说:“宋人七绝,大概学杜甫者什六七,学李商隐者什三四。”

(《原诗》)北宋初期的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人宗法李商隐,经常互相唱和,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并刊行了一部《西昆酬唱集》,被称为西昆体。在当时颇有影响,但是未学到李商隐诗歌精髓,成就非常有限,影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走上文坛而消失。

此外,王安石对李商隐也评价很高,认为他的一些诗作“虽老杜无以过也”(《蔡宽夫诗话》)。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受到李商隐的影响。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诗人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

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

该评论属于某网络著名作家(从他的贴吧,名字不好明说)。

7.关于诗歌评论

诗歌无非就是田园,山水,边塞,爱情,仕途的。

所以看诗的类容一般看的出在写那种,只要你记住写田园,山水,边塞,爱情,仕途的诗歌的某一个名作,其他的评论对照着写就可以了,比如田园的就想想陶渊明的,说:什么表达了作者多田园生活的热爱、向往等,上水的就对比王维的写,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什么的,像李清照李商隐的相思爱情,李白杜甫的仕途,陆游的家国命运……反正总能再其中找到类同的东西,从类容上进行评论。其次就是写作形式,一般不同种类的是个会有不同的韵脚和句式,这个就按照句子的的样子和诗歌的类容说读来铿锵有力或者百转千回或者荡气回肠或者心旷神怡或者耳目一新。

反正就是把平时是个知识的积累多发挥点就ok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