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出现的中药名共有多少种

具体我还没考证,只能给一个网上的答案:

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7200余行,内容多反映王室诸侯庆典、祭祀、宴请、婚嫁、民间农事、人民生活的痛苦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全书提到的动植物338种,其中植物178种,动物160种,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芳草、野菜及野生草木。曾有说,《诗经》中有药用植物100种、80种或50种,把它作为药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旁证。但细看诗文,只有其名,未言药用。现从岳麓书社2000年出版的蒋见元、程俊英注译《诗经》中,择举数例加以说明。

例一卷耳,今为祛风除湿药苍耳,主用其果,名苍耳子,亦有用全草者。《周南·卷耳》诗文为:“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可译为:采了又采苍耳菜,就是不满小浅筐。心中想着心上人,把筐放在大路旁。卷耳是供妇女们采集的野菜。药用首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品》,谓主风寒头痛,风湿痹痛。孙思邈收入《千金要方·食治》篇,谓有小毒,说明唐时仍可做野菜。

例二木瓜,今为除湿疗痹药。《卫风·木瓜》诗文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可译为:你送我一个木瓜,我回报一块玉佩。不仅是为了回报,是表示永远相好。可玩可食的青黄色木瓜,是情人间的赠物。药用首载于魏晋间《名医别录》,名木瓜实,谓主湿痹邪气,霍乱吐下,转筋不止。

例三芍药,今为养血平肝药。《郑风·溱洧》中有芍药。诗文为:“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译文为: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水流畅。一对青年男和女,手拿兰草驱不祥。女孩说:“咱们去看看?”男孩道:“我已去过了一趟。”“陪我再去又何妨!洧水外,河岸旁,真是好玩又宽广。”男男女女在河边,互相逗笑好欢畅,送支芍药莫相忘。芍药是恋人分手时的赠物,好似今日象征爱情的红玫瑰。药用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后收入《神农本草经·中品》,谓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等。

例四蓷,今为活血调经药益母草,种子亦入药名茺蔚子。《王风·中谷有蓷》诗云:“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离,暵其叹矣。暵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可译为:山谷长着益母草,天旱不雨草枯焦。有位女子被遗弃,又悲又愤气难消。又悲又愤气难消,后悔嫁人没选好。枯焦的益母草,用来比喻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体态的憔悴。药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名茺蔚子,谓主明目益精,久服轻身。茎,主风疹瘙痒,可作浴汤。以益母草名入药,首见宋代《本草图经》。

以上四例,当时均非药用植物。实际上,诗中的所有植物,都只是提出了名,未言有何药用。但是,《诗经》中的个别植物,含有人们已知的某种药用价值,可以视为药用植物。

如芣苢,一般释为车前草,为今之利尿退肿药。《周南·芣苢》篇,今人认为是一群妇女,在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译为:采了又采车前草,快点把它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草,快点把籽抹下来。原来,采车前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它的种子车前子。车前子形体极小,既不能食也不能玩,认为可治不孕和难产。那时丈夫们常在外从军或服徭役,妇女在家生活艰难,不孕和难产是困扰妇女的两大难题。

芣苢还有人释为薏苡。今人赵晓明详细考证,芣苢不是车前,而是有六千年栽培史的粮食作物薏苡。甲骨文中有薏苡,并记载用它来酿酒。古人也认为,薏苡“食之宜人”、“令人宜子”,有助生育。

《卫风·伯兮》中的谖草,即今之萱草、金针菜,认为能舒畅情志,令人忘忧。《郑风·溱洧》中的蕳,是一种芳香的兰草,用之沐浴或佩带,可芳香辟邪,带来安康吉祥。另外,《王风·采葛》中的艾、多首诗涉及的蒿之类,采来晒干扎把,点燃作灸用止痛,或生烟熏蚊,或烧灰淋水取汁浣衣,都是当时的药用植物。但像这样的药用植物,可能不超过20种。到后来,它们中的多数植物,才逐渐作为药用。

《诗经》涉及的药用植物,为什么会这样少?一是《诗经》时代,医学理论尚在孕育之中,用药治病也处于探索的初期,用药本来就少;二是《诗经》本身是诗歌集,不会刻意去记载些药用植物。

2.《诗经》出现的所有中药是什么

创作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305篇 7200余行,内容多反映王室诸侯庆典、祭祀、宴请、婚嫁、民间农事、人民生活的痛苦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全书提到的动植物338种,其中植物178种,动物160种,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芳草、野菜及野生草木。

曾有说,《诗经》中有药用植物100种、80种或50种,把它作为药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旁证。但细看诗文,只有其名,未言药用。

现从岳麓书社2000年出版的蒋见元、程俊英注译《诗经》中,择举数例加以说明。 例一卷耳,今为祛风除湿药苍耳,主用其果,名苍耳子,亦有用全草者。

《周南·卷耳》诗文为:“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可译为:采了又采苍耳菜,就是不满小浅筐。心中想着心上人,把筐放在大路旁。

卷耳是供妇女们采集的野菜。药用首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品》,谓主风寒头痛,风湿痹痛。

孙思邈收入《千金要方·食治》篇,谓有小毒,说明唐时仍可做野菜。 例二木瓜,今为除湿疗痹药。

《卫风·木瓜》诗文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可译为:你送我一个木瓜,我回报一块玉佩。不仅是为了回报,是表示永远相好。

可玩可食的青黄色木瓜,是情人间的赠物。药用首载于魏晋间《名医别录》,名木瓜实,谓主湿痹邪气,霍乱吐下,转筋不止。

例三芍药,今为养血平肝药。《郑风·溱洧》中有芍药。

诗文为:“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译文为:溱水流、洧水淌,三月冰融水流畅。

一对青年男和女,手拿兰草驱不祥。女孩说:“咱们去看看?”男孩道:“我已去过了一趟。”

“陪我再去又何妨!洧水外,河岸旁,真是好玩又宽广。”男男女女在河边,互相逗笑好欢畅,送支芍药莫相忘。

芍药是恋人分手时的赠物,好似今日象征爱情的红玫瑰。药用首见于《五十二病方》,后收入《神农本草经·中品》,谓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等。

例四蓷,今为活血调经药益母草,种子亦入药名茺蔚子。《王风·中谷有蓷》诗云:“中谷有蓷,暵其干矣。

有女仳离,暵其叹矣。暵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可译为:山谷长着益母草,天旱不雨草枯焦。有位女子被遗弃,又悲又愤气难消。

又悲又愤气难消,后悔嫁人没选好。枯焦的益母草,用来比喻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体态的憔悴。

药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名茺蔚子,谓主明目益精,久服轻身。茎,主风疹瘙痒,可作浴汤。

以益母草名入药,首见宋代《本草图经》。 以上四例,当时均非药用植物。

实际上,诗中的所有植物,都只是提出了名,未言有何药用。但是,《诗经》中的个别植物,含有人们已知的某种药用价值,可以视为药用植物。

如芣苢,一般释为车前草,为今之利尿退肿药。《周南·芣苢》篇,今人认为是一群妇女,在采集车前子时随口唱的短歌:“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译为:采了又采车前草,快点把它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草,快点把籽抹下来。原来,采车前草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它的种子车前子。

车前子形体极小,既不能食也不能玩,认为可治不孕和难产。那时丈夫们常在外从军或服徭役,妇女在家生活艰难,不孕和难产是困扰妇女的两大难题。

芣苢还有人释为薏苡。今人赵晓明详细考证,芣苢不是车前,而是有六千年栽培史的粮食作物薏苡。

甲骨文中有薏苡,并记载用它来酿酒。古人也认为,薏苡“食之宜人”、“令人宜子”,有助生育。

《卫风·伯兮》中的谖草,即今之萱草、金针菜,认为能舒畅情志,令人忘忧。《郑风·溱洧》中的蕳,是一种芳香的兰草,用之沐浴或佩带,可芳香辟邪,带来安康吉祥。

另外,《王风·采葛》中的艾、多首诗涉及的蒿之类,采来晒干扎把,点燃作灸用止痛,或生烟熏蚊,或烧灰淋水取汁浣衣,都是当时的药用植物。但像这样的药用植物,可能不超过20种。

到后来,它们中的多数植物,才逐渐作为药用。 《诗经》涉及的药用植物,为什么会这样少?一是《诗经》时代,医学理论尚在孕育之中,用药治病也处于探索的初期,用药本来就少;二是《诗经》本身是诗歌集,不会刻意去记载些药用植物。

3.诗经中药材简介及其文化意义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其中的“蘩”即是中药白蒿,功能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神农本草经》认为“主五藏邪气,风寒湿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

又如“四月秀葽”(《国风·豳风·七月》),“葽”即是中药远志,远志有安神、祛痰、消肿之功用。

又如“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诗经·召南·草虫》)、“中谷有蓷”(《诗经·国风·王风·中谷有蓷》)。“薇”即野豌豆,功能补肾调经,祛痰止咳;“蓷”即中药益母草,功能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4.诗经中有关中药点句子

《诗经·王风·采葛》,全文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该诗用夸张的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主人公在想象他的情人正在田野中采集葛、萧、艾三种植物,而这三种植物都是中药。

《诗经》中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它来自《卫风·木瓜》。在诗中,木瓜是用来作为一种爱情的信物,传递美好的情感的。但是,木瓜还是一种中药。木瓜属蔷薇科,味甘、酸,性温,具有舒筋活络、和胃化湿等功效。它含有丰富的皂素、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C、鞣酸等药用和营养成分,多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酸重、筋脉拘挛、吐泻转筋、脚气水肿等病证。具有和胃止吐功效的传统中成药“木瓜丸”,至今仍受群众欢迎,而作为中药的木瓜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北、浙江等地,产于华南的以“岭南果王”著称的水果木瓜,实际上是“番木瓜”,其营养价值较高,而药用价值却低于药用木瓜。

《国风·周南》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一段,恐怕也是《诗经》中普及率相当高的名句。诗人用春天桃花的艳丽娇美来形容少女的美好年华,诗中描述出一幅“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的田园风光,使人产生无比美好的遐想。所以桃花自古以来都是人们趋之若鹜的观赏植物,有关桃花的诗文可以说汗牛充栋。可是桃的花以及花开后结的果实却是药。

桃也是蔷薇科植物,它的全身都是药。其花、果、果仁都有药用价值。

先说桃花,其味甘、辛,性微温,入心、肾经,有活血悦肤、峻下利尿、化瘀止痛等功效。含有山萘酚、胡萝卜素、维生素等成分,其中山萘酚有较好的美容护肤作用。

桃花谢了以后便开始结果,而未成熟的果实干燥后,叫“碧桃干”,是一种收涩类中药,味苦,性平,入肺、肝经,具有敛汗涩精、活血止血、止痛等功效。主治盗汗、遗精、吐血、疟疾、心腹痛、妊娠下血等病症。

桃的成熟果实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其果核的仁却是一种活血袪瘀类中药。其味苦、甘,性平,入心、肝、大肠经,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等病症。

《国风·王风》中的《中谷有蓷》是一首被离弃妇女自哀自悼的怨歌,其中第一章是这样写的:“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整篇意思不难理解,只是其中那个“蓷”字有点艰涩。这个字读“推(tui)”,就是一种中药——益母草的古称。益母草可谓是“妇科圣药”,是一种唇形科草本植物,以其干燥的地上部分入药,味辛、苦,性凉,入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之功效。其药用成分主要是益母草碱等生物碱,常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等病症。

《国风·郑风》中的《东门之墠》,第一段是:“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这又是一首情诗,大意是:“东门有片广场,茹藘在山坡上生长。她家离我近在咫尺,而人却像在远方。”

其实最关键的是那“茹藘”,其发音“如驴(rulü)”,那又是什么东西呢?告诉你,那是一种叫“茜草”的植物。它属于茜草科,为攀援性草本植物,其根状茎和其节上的须根均为红色,可作染料,茜草也是一种活血袪瘀的中药。其味苦,性寒,入肝经,具有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等病症。

5.什么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原名《诗》,因 其收录了305篇作品,人们又称它为“诗三百”,后来被儒家尊奉为经典之 一,故而称为《诗经》。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诗经》即已编订成书, 而其具体作品的产生大约可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

孔子曾云:“吾自卫反 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看来孔子 对《诗经》的编订有过一定的贡献。

“诗三百”均为配乐演唱的乐歌,主要来源于民间采集和公卿列士的投 献,再经周王朝各代王官乐师加工而成。《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排。

这是根据入乐时音乐特 点的不同而划分的。《风》,亦称《国风》,共包括15国风,按当时不同地 域的诸侯国命名,因而所谓国风即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地方乐曲。

这一部分共收诗160篇。《雅》即“正”,是指王畿内宫廷贵族所用的标准音乐,它们 相对于各地的“土乐”自然要以“正乐”相标榜。

其中因又有一些具体的区 别,故而又分《小雅》和《大雅》,分别收74篇和31篇。《颂》是祭神祭祖 时所用的歌舞曲,是典型的庙堂乐章。

三类中以国风和小雅中的部分作品文 学成就最局。《诗经》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美刺(赞美和讽刺)诗、爱情婚姻诗、农 事征役诗、周民族史诗等等,其中尤以前两类成就最高。

美刺诗表现了诗人悯时伤乱、愤世哀民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 批判性和斗争性。它们或借史讽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大 雅•荡》),或直斥佞臣:“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吴!” (《小雅•巷伯》)甚至直接把奴隶主剥削阶级 比成贪婪可憎的大老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魏风•硕鼠》),对他们的不劳而获发出了愤怒的抗议:“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姮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魏风•伐檀》)婚恋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各言其情”,无论是“男悦女之词”还是“女 惑男之语”,也无论是写青年男女思慕幽会,还是写弃妇的悲伤悔恨,都情 真意挚,感人至深。 如《诗经》的第一首《周南•关雎》,描写男子对“窈 窕淑女”的狂热追求已到了 “寤寐求之”、“辗转反侧”的地步。

又如《郑 风•溱洧》,描写男女青年在郊外幽会曰:“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充 满了甜蜜和温馨。又如《鄘风•柏舟》,一方面写女子对男子的痴情曰: “之死矢靡它!” 一方面又写她对父母干涉的不满:“母也天只,不谅人 只! ”这些描写全从胸中涌出,使人感到中华民族于远古时期,在爱情上曾 是相当热烈开朗、真率执着的。

《诗经》在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它具有朴素的现实主义特色和朴实 自然的艺术风格。

它的创作原则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春秋公 羊传》卷十六)和“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相与咏歌,各言其伤”(《汉 书•食货志》),因而写的都是眼前事,心中情,朴素自然,真实生动。 它善于使用生动形象的赋比兴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卷一中解释道: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 先目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其中,赋当然是一^切文学最基本的描述手 段,而比兴则是构成诗之特色的重要手段。

《诗经》用比,得心应手,“或 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 如《卫风•硕人》形容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瓤 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兴是为了起兴 发咏,故而带有联想、象征、寄寓、烘托、渲染的意味,如诗经的第一篇 《关雎》就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鸟儿雌雄的和鸣来起兴,引出对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种男女之情的感发,十分生动自然。

诗经在语言句式和篇章结构上也独具特色。在词汇上它多用虚词、语 气词、双声叠韵词。

在句式上它以四言为主,每句二拍,杂以一、二、三、五、六、七、八言,“短以取劲,长以取妍,疏密错综,最是文章妙境”(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在篇章结构上它常采用联章复沓、回环往复 的手法,再加之韵脚和谐,声调铿锵,非常便于入乐,并能产生强烈的音乐 美。

凡此种种都对后世的诗歌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尤其是注重现实描写的传 统成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流派的源头,更具有深远意义。

6.西周时的《诗经》记载了多少种药物

这部内容为诗歌总集的《诗经》,也是我国最早记载药物治病 的书籍。

收载各种药物达100种以上。如荇,“关睢”云“参差荇 菜,左右流之”,说的是有治病作用的杏菜;苹,“采苹”云“于以采 苹,南涧之滨”,指中药浮萍;虻,“载驰”云“陟彼阿丘,言采其虻”, 指中药贝母;芹,“鲁颂•泮水”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指的是 有治病作用的芹菜;桑椹,“氓”云于嗟秋兮,“无食桑椹”,说的是 中药桑椹子鸠多食可致醉。

如此寓药于其中的诗句,不胜枚举。有的句子里还夹带叙述 了药物的生态环境和采药时间等。

如“南涧之滨”、“思乐泮水”二 句,均交待了药物的生态环境;又如“七月蟋蟀”、“八月断壶”句, 则指明了采药季节。

7.《诗经》是什么体裁

《诗经》是民谣体,来自于最底层百姓的生活,如原生态歌曲一般,直 白,透明,简单,和谐。

没有文人的矫饰造作,天真朴素,自然剔透,雅正 纯真,琴瑟友之,无轻薄之意,有清透之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里 的水和其伴生的植物,起伏于“风、雅、颂、赋、比、兴”之间,几乎每一 首诗开端,都由水和植物来“比兴”。

诗韵悠扬,荡起乐符,演奏着相思、怀 人、悼亡、嘣恋等人生体验和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此径走入圆满 之境。

8.谁读过一篇关与诗经药名的散文,里面有关于车前子等植物描述,请发

芣苢满阡陌

五月,阳光明媚。天空辽阔旷远,洁白柔软的云朵在遥远的天际悠悠地飘浮。

林间风煦,陌上草薰,碧色连天。蒲公英、苦麻菜、紫云英及其它不知名的小草一簇簇,一片片,热热闹闹,幽深浓密,铺满了陌上。各色细碎的花儿在浓浓的绿意里极力绽放着,展示着它们短暂的不为人知的美丽。泥土的湿润、植物的清香在空气里无声地弥漫着。

在这生机盎然的阡陌上,车前草也正默默地生长着。车前草,《诗经》里叫“芣苢”,春初生,圆润的叶片紧贴着潮湿的地面,舒展着纯粹而明净的绿意。不妖娆,不张扬,温良敦厚,独自散发着淡淡的香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恍然间,有清越的歌声隐隐响起,若远若近,飘飘渺渺,随着茸茸青草的幽香,漫过绿野,漫过阡陌。

伴随着歌声,陌上走来了一群《诗经》里的葛衣女子,挎着竹篮,三三两两,笑语盈盈,且歌且舞,左右采之。车前草啊密又多,快点把它采下来;车前草啊叶儿圆,撸不尽来采不完;车前草啊绿又嫩,快快把它采回家。

采回家做什么呢,一定是晾晒干了做药吧。一直以来,只知道车前草是一味中药,可以当菜食用还是近来才知晓的。

周末游玩九龙瀑布,来到布依山寨的农家乐就餐。原木小方桌上,蕨菜翠生生、青玉米饱满香糯、五彩的花米饭晶莹圆润,各种布依特色的食物摆满桌。

待我们坐下,主人又端上一汤盆色青翠的绿叶菜,放在中央,说,这是野菜,猪耳朵叶,味道不错。

我疑惑地看着,这不是车前草吗?还是可以食用啊。挑起一棵,白根绿叶,赏心悦目。入口,清香滑爽,无一点苦味。

在我的记忆里,车前草一直跟常喝的中药一样苦。

小时候,身体不好,隔三差五,母亲就带我去找镇上的王老先生瞧病。抓好一大包中药后,总需车前草做药引子,有时是桑叶或竹芯。因在田埂、河沟等到处都有车前草,老先生便不开这味药。

回到家后,母亲拿了镰刀,拎着竹篮,带我去田埂上挖车前草。

蜿蜒的陌上,芳草萋萋,翠色欲滴。青青的麦苗已开始吐穗,蒲公英开着一朵朵金黄的小花。绿绿的车前草,这儿一簇,那儿一丛,嫩嫩的叶片平滑如匙面,闪烁着光泽。

母亲小心翼翼地连根劁起一株肥嫩的车前草,对我说,孩子,这车前草,它是那么的普通、朴素,不被人注意,但它的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车辙马道上生长,即使被马蹄踩烂了,也能重新挺起腰杆。所以,也叫马蹄草。我们人哪,也要像车前草一样。

母亲的话,我似懂非懂。只是在想曾读过的一句“踏花归来马蹄香”,那踏青归来的马蹄上,可有车前草的清香呢?

挖了两三株车前草,回家洗净。白白的细密的根须好似老人的胡须,根与茎叶的长度几乎相等。母亲把先前抓好的中药放进一个土制的黑色陶罐,再把车前草放在最上面,倒上水没过药面,便盖上盖子,浸泡一会儿,就放在炉子上熬着药。

我坐在小板凳上,看着。慢慢的,药熬开了,扑扑地响着,白色的水汽升腾,屋子里弥漫着浓郁的药味。母亲把火关小,又用文火熬上10多分钟。然后,把药罐拿下来,倒了一大碗酱色的中药给我,浓浓的,酽酽的,极苦。

我揭开盖子,看那车前草,不再鲜活青绿,已经跟其他中药一般色泽。

就这样,中药的苦涩,车前草的记忆,几乎伴随了我整个童年时光。

此时,已值初夏。陌上,到处都是车前草的身影,那样的翠绿水灵,沉静优雅。有的车前草已抽穗扬花,叶柄长长,花穗亭亭,犹如素婉的女子,立在阡陌上,姿态清秀,等待有人把它想起,在它身边留下足迹。无论是否有人经过,是否有人驻足,它都是那么素朴静然,不喜亦不悲,在清寂的风里安静地等候着,守望着。。

在那遥远的故乡,我那容颜苍老的母亲,是否也似这样,默默地等待着独自天涯的女儿?

注释:芣苢就是车前草,是一味中药。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