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齐风 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诗经 齐风是讲的周朝时候的事情

鸡鸣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东方之日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东方之月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在我闼兮,履我发兮。

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甫田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载驱

载驱薄薄,簟笰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々。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々。鲁道有荡,齐子游敖。

猗嗟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2.《诗经.国风.卫风.氓》原文

《氓》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zhidao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回,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答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诗经里的著诗

诗经里的著诗 1、原文: 诗经——《著》 俟我于著乎而。

充耳以素乎而, 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

充耳以青乎而, 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

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2、注释: 俟:等待。

著:通作“宁”古代贵族住宅的正门到屏风之间的地方。 充耳尚之:缀之 琼华、琼莹、琼英:皆美石之名 庭:屏风和正房之间的平地。

堂:正房中一块宽大的地方。 英:也形容玉的光彩 3、赏析: 《著》描写临嫁的新娘等待新郎迎娶时的张望,表现出一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体现的正是新娘对自己命运的强烈关注。

诗描写很细,从入门到堂,极富层次,正体现新娘的观察很细,一步一步,一层一层。本来关注的重点是人,诗不写新郎的容貌,却只写充耳,用玉显示人物德行才华,丝线三色,充耳上玉的光泽,都被观察到了。

特别之处还在诗的视角的真切,不写正面,而写侧面,不写其他部位,只写头部。这里透着诗的储蓄,也透着女子的心态。

补充拓展:解密:文学著作《诗经》的具体内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共305首,故又称“诗三百”。

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诗经共305篇(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一、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

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二、献诗说 《国语·周语》:“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三、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但是众学者认为此说法不可信,其最大的可能性应该是孔子参加了诗经的编订。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诗歌总集。 《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取其整数,成为诗三百)。

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

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

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

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诗经在篇章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其主要表现手法有3种,通常称为:赋、比、兴。

人们把《诗经》的内容编排和表现手法称为:风 雅 颂,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国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

“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

4.《诗经》齐风.东方未明一文中有”自公召之”,”自”字如何解释 爱

《诗经》齐风。

鸡鸣中有”自公召之”,自的解释。 自:此处为介词。

从、由。 自,从也。

——《广雅》。 自公召之:从官家那里传来召唤的声音;召唤的声音由官家那里传来。

原文欣赏:东方未明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东方未晞,颠倒裳衣。颠之倒之,自公令之。

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

白话翻译: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

东方还未露晨曦,衣裤颠倒乱穿起。裤作衣来衣作裤,公家号令我惊惧。

折下柳条围篱笆,狂汉瞪眼真强霸。不分白天与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

作品赏析:《东方未明》选自《诗经·齐风》。是周代在齐国京都地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它描写了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下,奴隶们被强迫服苦役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残暴,诉说了奴隶们受压榨的痛苦,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怨恨和反抗心声。

5.诗经国风160篇共是哪几篇

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和《邶风》、《墉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也称为”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

《诗经》国风中《周南》总计十一篇: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苡、汉广、汝坟、麟之趾。

国风·召南共有十四首诗: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襛矣、驺虞。

《邶风》作品包括: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鄘风所含诗: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卫风》有《考槃》,氓,木瓜,淇奥,伯兮

《王风》有十首。包括:

黍离 君子于役 君子阳阳 扬之水 中谷有蓷 兔爰 葛藟 采葛

大车 丘中有麻

“郑风”共有二十一首诗。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齐风”共有十一首诗。包括:鸡鸣 还 著 东方之日 东方未明 南山 甫田 卢令 敝笱

《魏风》包括《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等七篇诗歌。

唐风,有绸缪,葛生,鸨羽,杕杜,无衣,蟋蟀,扬之水,羔裘,杕之杜,椒聊。有枢,采苓

《秦风》共10首,包括《车邻》、《驷》、《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陈风》共有10首,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桧风》共有四首诗。1 素冠2 隰有苌楚3 羔裘4 匪风

曹风共有四首诗。 包括:蜉蝣 候人 鸤鸠 下泉

豳风1七月2鸱鸮3东山4破斧5伐柯6九罭7狼跋

6.诗经是谁著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不是某个个人著的。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三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③献诗说。 在周代的时候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刺,是有史籍考正的。

当时因为天子为了“听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

7.《诗经·邶风·击鼓》全文

不带,下面的是原文,只不过后来逐渐演变成了这几句话.

原 文 译 文 注 释

击鼓其镗1,

踊跃用兵2。

土国城漕3,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4,

平陈与宋5。

不我以归6,

忧心有忡7。

爰居爰处8?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9?

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10,

与子成说11。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12,

不我活兮13。

于嗟洵兮14,

不我信兮15。 敲鼓声音响镗镗,

鼓舞士兵上战场。

人留国内筑漕城,

唯独我却奔南方。

跟从将军孙子仲,

要去调停陈和宋。

长期不许我回家,

使人愁苦心忡忡。

安营扎寨有了家,

系马不牢走失马。

叫我何处去寻找?

原来马在树林下。

“无论聚散与死活”,

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

“白头到老与你过”。

叹息与你久离别,

再难与你来会面。

叹息相隔太遥远,

不能实现那誓约。

8.《诗经·陈风·月出》作者是谁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

从汉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

《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

《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

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直至春秋中叶,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

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

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成书过程《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

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王官采诗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孔子[/url]删诗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

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体例分类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风、雅、颂《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

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

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 31篇和《小雅》74篇。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

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毛诗序西汉初年,传授诗经的主要有四家。

一是鲁国人申公,一是齐国人辕固,一是燕国人韩婴。但是这三家著作除《韩诗外传》,都已不存。

另外一家就是毛诗。即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

现存的毛诗每篇都有一个题解,叫做“小序”。其作者大部分已不可考。

现在一般都认为解说文字除少数几篇可信以外,大部分都不可信。但是毛诗序。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