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简述 韵例的特色

七首在押韵方面有代表性的诗歌 1、关雎P472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句押韵的句尾韵:鸠、洲、逑) 注意:后两句实际是一句判断句。

但后人多断章取义,使后句独立成句。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隔句押韵的句中韵:流、求) 流:顺流而取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句句押韵的句尾韵:得、服、侧) 服:亦想也。

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的联绵词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隔句押韵的句中韵:采、友) 参差——双声联绵词。 友:亲爱。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隔句押韵的句中韵:芼、乐) 窈窕——叠韵联绵词 乐:使之乐。 2、桃夭P475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隔句句尾韵:华、家)于:词头。

注意:桃之夭夭——后人用为“逃之夭夭”者, 谐音断章取义也。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隔句句尾韵:实、室)有:词头。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隔句句尾韵:蓁、人) 3、芣苡P476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句中韵:采、有)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句中韵:掇、捋)掇:拾取;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句中韵:袺、襭) jié,手提衣襟兜着。 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兜着。

注意:仅换关键的一两个字就另成一章,反复咏唱,正是民歌特色。 4、静女P477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句尾韵:姝、隅、躇。)

爱通薆,隐也。 踟躇——双声联绵词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句尾换韵式:娈、管;炜、美。)

自牡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句尾交韵式——一三句:荑、美;二四句:异、贻。) 5、柏舟P478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偶数句句末押韵:河、仪、它;换句中韵:天、人)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偶数句句末押韵:侧、特、慝;换句中韵:天、人) 6、伐檀P488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句中韵:檀、干、涟、廛、貆、餐)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句中韵:辐、侧、直、亿、特、食)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句中韵:轮、漘、沦、囷、鹑、飧) 7、硕鼠P489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句尾韵:鼠、黍、女、顾、女、土、土、所——每句押韵)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句尾韵:麦、德、国、国、直——隔句押韵)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句尾韵:苗、劳、郊、郊、号) 五、重要的民俗诗——《七月》P495 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觱发、栗烈——均双声联绵词。

(韵脚,句句押韵:火、衣;发、烈、褐、岁;耜、趾、子、亩、喜;) 2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韵脚,句句押韵:火、衣;阳、庚、筐、行、桑;迟、祁;悲、归;) 3、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鴂,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韵脚,句句押韵:火、苇;桑、斨、扬、桑;鴂、绩;黄、阳、裳;) 4、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猏于公。

(韵脚,句句押韵:葽、蜩;获、萚、貉;狸、裘;同、功、豵、公;) 5、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韵脚,句句押韵:股、羽、野、宇、户、鼠、户、处;) 6、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韵脚,句句押韵:薁、菽;枣、稻、酒、寿;瓜、壶、苴、樗、夫;) 7、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韵脚,句句押韵:圃、稼;穋、麦;同、功;茅、綯;屋、谷;) 8、二之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

2.简述《诗经》的主要特点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为后世的诗歌创作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下面我就同学们刚才精彩的发言做一下总结:

首先,诗经的表现手法看,一个最显著特点便是”赋,比,兴”手法的运用。1.赋,是直陈其事。诗经中大多数文章都运用了这种手法。如:小雅中的采薇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不但写的形象鲜明,而且通过情景对称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兴,是气言托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陈风月出》中”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等,使诗中人物更形象。3.比,顾名思义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风硕鼠》中利用”硕鼠”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阶级寄生虫的本质。总体来说,《诗经》中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是相当成功的。

其次,《诗经》中绝大部分都是抒情诗。其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构成一幅幅真实而生动的画卷。如:《七月》、《氓》、《东山》等,都是以描写细节冗长的著名诗篇。以上都是长篇的作品,但在《诗经》中短小的诗也富有比较丰富的细节。如:《齐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主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刻画来反映诗人内心的感情,都应了”以我现物,物皆看我之色彩”这句话。

再有,《诗经》中基本上均采用四言的形式。但也有一些作品句子长短变化很 活,语气很自然。如:《邶风式微》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诗经》中有许多作品,质备章词句四旋 。有的只换几个字,使诗歌赋予音乐感,便于吟咏,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我们刚刚学过的《 风充良》。

综上所述,《诗经》这部伟大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影响,因此它的艺术成就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

历来把《诗经》的表现手法,归结为“赋”、“比”、“兴”三类。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

“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进一步,“兴”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但正因为“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

3.《诗经》在句式和章法上的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至汉代以后,四言诗虽断断续续一直有人写,但已不再是一种重要的诗型了。反而在辞赋、颂、赞、诔、箴、铭等特殊的韵文文体中,运用得很普遍。

《诗经》常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普遍,《颂》和《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

4.简述《诗经》的艺术特点

《诗经》的艺术特点:《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诗经》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 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扩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这种创作态度,使其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在《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经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