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鹅鹅饿古诗的含义

咏鹅

朝代:唐代

作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2.鹅鹅鹅古诗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3.《鹅》这首诗的诗意

《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诗歌长期以来被人说得玄而又玄,给人的感觉是,非天才、大才、“仙、圣”之流,不足以写诗,让多数人对诗歌有望而生畏之感,这实在是一个大误区。

《鹅》诗不过是骆宾王七岁时的即兴之作,每句话都明白浅显,却是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好诗。本人认为,对待诗歌的正确态度,恐怕第一就是不能把诗放到神坛上去。从这个意义上说,诗并不一定是阳春白雪,而往往是下里巴人。

一、诗如人生——写意而不是写实

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审美,往往希望是写意的,而不是写实的。对诗歌的审美也一样。

不可否认,诗有特定的语言的,即诗的语言。诗的语言并不一定是生涩的怪癖的语言,而往往是朴素的语言。不过,“我操”这种话虽然很白,但不能入诗,“吭唷吭唷”的声音虽有乐感,却不能入诗,因为它们都不是诗的语言。

诗有特定的意象(诗歌情与理的外化物),特定的意象才能够成特定的诗意。“燕京啤酒大铁杯”当然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有诗意,因为写意的意象当然不同于写实的意象。

二、诗如画——场景是优美的

意与境往往在诗歌中构成一幅优美的、有点仙气的、缥缈于人间的东西。《鹅》诗采用的是最简单的白描手法,画出一幅绘声绘色的“春鹅戏水图”:

色:白(毛)、绿(水)、红(掌)、(清)波——色调清纯雅致,形成一种独特的品味与意趣,画面净而不白;

形:曲(项)、(波)纹,曲线简单却优美;

行:“拨”是一个传神的细节,它打破了画面的静,静中生动画面就活了,让人读出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外表下的内在进取精神与张力,画面闲而不凝;

响:一个“歌”字,打破了画面的寂静,画面静而不寂;

三、诗如乐——韵律和谐统一

古诗常常入乐,文字的齐整、押韵与平仄,因不同的歌体而会有不同的要求。《鹅》诗在乐感方面有天成之趣,“鹅,鹅,鹅”3个字为什么不写成“鹅,鹅,鹅,鹅,鹅”5个字?为什么不改写成“水面一群鹅”?值得细细体会。

四、诗如酒——说不清的味道

诗以及诗人,往往与“画、乐、酒”这3样东西有着很深的渊源。这并不是偶然的。诗言情,诗歌中往往蕴含着像酒一样、或淡或烈、味道相当复杂与隽永的情感。

诗歌是主观的东西,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不是看到花上有水滴之后再来感动得不行,之后再关上门来写诗。《鹅》诗绝不是看到鹅在水中游之后的雕琢之作。写这首诗时,骆宾王一定是先有一种很高兴、与诗歌意境契合的心境。诗动于情,情有所动时才下笔,显得得妙若天成,毫无苦撵之态。

正因为诗歌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所以对于一首诗歌,我们往往不能说读懂了它,而只能说是体会了其中百味中的哪一味。对同一首诗,不同的人往往能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读出不同的快感来。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无法对“好诗”定一个客观标准,正如同无法对所谓的“美人”定一个标准一样,虽然说美人的确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称之为美,但“美人”往往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是一种随时代变化的东西。诗歌也一样。

五、“意、象、画、乐、味”共同构成了诗歌的灵魂——境

通常所说的诗境,往往是由上文所说的“意、象、画、乐、味”5大要素综合而成。

当然,在有些诗歌中,与情对应的“理”也往往入境。最著名的诗歌,要数裴多斐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通篇都在说理。不过,这首诗之所以很有名,本人认为,是因为它把“生命、爱情与自由”这人生与诗歌的三大主题的关系,说得比较到位,从而获得了较多的共鸣。

“理”入境的情况在唐诗中少见,但在宋诗中却颇多。不过本人认为,“理”入境虽然也可以写好诗,但是它与诗歌多多少少有点距离。“理”入境虽可以锦上添花,但不能算一大要素。

“境”是一个较复杂的构成体。是否有“诗境”是一种综合判断。天鹅浮水图有诗境,但小鸡啄米图就没有诗境,因为小鸡啄米图太实,不写意,没有画的美感。现在绝大多数人都不写诗,往往可能也都是忙着“啄米”去了。不过,等到吃饱了的那一天,终究会觉得“啄米”无趣的。

《鹅》诗白描生动是的诗境,不过那首著名和打油诗“江山一笼统,井眼一窟窿,黑狗一身白,白狗一身肿”白描的却不是诗境。现在的人会说它很“雷”,主要原因是这首打油诗没有情感。

总之,一首好诗,一定要有统一的情、境、意,且能以尽量少的限定带来尽量多的味道、张力与感染力。(草稿)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