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榕树的诗句
度浮桥至南台 陆游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 苏轼
荒凉海南北,佛舍如鸡栖。
忽此榕林中,跨空飞栱枅。
当门冽碧井,洗我两足泥。
高堂磨新砖,洞户分角圭。
倒床便甘寝,鼻息如虹霓。
僮仆不肯去,我为半日稽。
晨登一叶舟,醉兀十里溪。
醒来知何处,归路老更迷。
2.与榕树有关的诗句
七绝·题阳朔古榕树
傍水依山紫气岚, 日魂月魄吮千年。
成林原本跟茁壮, 护佑游人福寿延。
七律·黄龙溪畔古榕树
绞杀根深几座林,浮云迈过百年音。
帆樯画舸丝绸路,禅院寥烟菩萨心。
孟昶乘凉闻悠笛,献忠跨马奏寒琴。
风摧未老枝为证,锦水绵绵客笑吟。
七绝·榕树
寺外榕公玉貌蓬, 虬身已沐百年风。
须弹叶唱和钟韵, 再向菩提悟作僧。
七绝·榕树赞(新韵)
古木穹枝云里欢, 浓荫蔽日隐童年。
历经多少沧桑事, 依旧悠擎头顶天。
七绝·榕树礼赞
榕树天生自理霞,枝繁叶茂绿生华。
秀姿喜处优容所,枝上生根地贺嘉。
七绝·路看榕树有感
玉颜年少发苍苍?榕树枝繁须亦长。
春日花开难久艳,人间正道历风霜。
3.形容容树枝相连的诗词
七绝·题阳朔古榕树
傍水依山紫气岚, 日魂月魄吮千年。
成林原本跟茁壮, 护佑游人福寿延。
七律·黄龙溪畔古榕树
绞杀根深几座林,浮云迈过百年音。
帆樯画舸丝绸路,禅院寥烟菩萨心。
孟昶乘凉闻悠笛,献忠跨马奏寒琴。
风摧未老枝为证,锦水绵绵客笑吟。
七绝·榕树
寺外榕公玉貌蓬, 虬身已沐百年风。
须弹叶唱和钟韵, 再向菩提悟作僧。
七绝·榕树赞(新韵)
古木穹枝云里欢, 浓荫蔽日隐童年。
历经多少沧桑事, 依旧悠擎头顶天。
七绝·榕树礼赞
榕树天生自理霞,枝繁叶茂绿生华。
秀姿喜处优容所,枝上生根地贺嘉。
七绝·路看榕树有感
玉颜年少发苍苍?榕树枝繁须亦长。
春日花开难久艳,人间正道历风霜。
4.【江中看月作(清•;袁枚)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这是描写元宵灯会的一首七律.括号中要填的是“颔联”(三、四句)的第三句.选B是正确的. 万里鱼龙争照影, 一船鸡犬欲腾空. 第3句转折,韵脚落在第4句“空”.因此只分析平仄、对仗,(词性也可)即可确定. 平仄:第3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4句 平平平仄仄平平 符合律诗要求. 对仗:万里:一船; 鱼龙:鸡犬 词性:量词对量词; 名词对名词 解析: 清爽的江风把明月送到海门(地名、地点)东面,我们的船到了江心,明月正值当空.(有说明时辰的含义)随江蜿蜒(这样才有“万里”之说)的无数鱼龙灯,摇摆滑动,好像在争抢照出自己的影子,满船的鸡犬灯仿佛跃跃欲试要腾空而起. 船帆如同云气被饱饱吹起(灭:好像要被吹破,不能做灭失、散去解),花灯靠近银河亮色,颜色不再发红.(暗隐:此前未到江心时,看灯是红色的).如此美丽多彩的元宵灯会使我相信:世间真有奇妙绝伦的景物,眼前这就是三更三点时分的水精宫啊!这里的“信”,是强调“我敢说、我相信”.。
5.【秋天的树1.“好在城市里有树.树,向城里的人们报告着秋天的消息
1、文章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在第②段写了秋天城市里的情景(划波浪线的句子) ,用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第⑥段文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杜甫在七律《登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不尽 长江滚滚来”(1 分) .4、第⑦段引苏东坡之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说这松柏是“所有树木的代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⑧段划线句称树为“朋友”的原因是(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① □□□□□□□□□□; ② □□□□□□□□□□; ③ 使城市年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2 分) a.第⑤段写月桂树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把夏天的月桂树描写得既富生气又富美感.b.文中多处对树作了形象细腻的描绘,它们有的写出了秋天美妙的景象,有的写出了树对人类的恩惠,有的写出树的顽强.c.文末引用两本诗集,两相对照,显示了人们对待树木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d.本文通过对秋天的树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树的感激、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人们摧残树木的强烈不满.7、本文联想丰富,请举一例说说其表达效果.1、比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酷暑被秋风驱散的情状2、与乡村之景对比,突出了乡村秋景的美妙;同时又引起了下文对城市里树的描写3、无边落木萧萧下 4、突出了松柏顽强的生命力 因为所有的树木 都像松柏那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 5、①给予的多却不求回报(“给予的多”或“付出的 多”之类的意思不出现不得分) ②把生命奉献给城市 6、a (此句错在“夏季” ,文本中的“此 时”当指秋季) 7、如开头由秋风起联想到年轻时在乡村生活时所见的美妙秋景,又由此联 想到秋天城市里的情景,这样就形成对比,突出了乡村秋景的美妙以及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又如由眼前的三棵树联想到它们在春天是绿的使者,夏天为人遮挡炎阳,不久将清香四溢,又联想到冬季的树像伸向天空的手臂……突出了这些树在不同季节给人们的恩惠以及生命力之顽强.还有联想到苏东坡之言以及篇末的两本诗集等等,只要言之成理皆可.。
6.求描写竹子坚强的诗句或名言
慈姥竹 李白 当涂县北有慈姥山,积石俯江,岸壁峻绝,风涛汹涌。
其山产竹,圆体疏节,堪为箫管,声中音律。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柳宗元 惜竹诗并引 孔武仲 东斋有竹数竿,翠蔚可喜,其傍众笋附生,漫益深茂, 最后出者,尤若奇特,无不应意,解箨未尽, 而为老兵手折之,悲夫,以干云蔽日之势,而摧于窗户之下 ,以凌霜冒雪之姿,而失于俄顷之间,环步往来 ,凄怆良久,不能忘情,因寓之以诗。
老藓墙阴夕照间,何人折我翠琅干。即之绿叶随尘化,犹有低枝带露残。
不放云梢侵霰雪,因嗟世故足波澜。故园未乏员当品,十顷繁阴六月寒。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 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竹轩 沈辽 古人爱修竹,潇洒临幽轩。
劲节有高致,清声无俗喧。 春日斗琐碎,秋风撼琅干。
谁知渭川富,千亩可悬冠。 一字题示商君祥 李俊民 潇洒能医俗,檀栾看上番。
我宁负此腹,忍使箨龙冤。七律·答友人 毛泽东 1961年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年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