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小波有哪些经典句子

《万寿寺》的结尾,太美,太悲:虽然记忆已经恢复,我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但我还想回到长安城里──这已经成为一种积习。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

我最终走进了自己的屋子──那座湖心的水榭,在四面微白的纸壁中间,黑沉沉的一片睁大红色的眼睛──火盆在屋子里散发着酸溜溜的炭味儿。而房外,则是一片沉重的涛声,这种声音带着湿透了的雪花的重量──水在搅着雪,雪又在搅着水,最后搅成了一锅粥。

我在黑暗里坐下,揭开火盆的盖子,乌黑的炭块之间伸长了红蓝两色的火焰。在腿下的毡子上,满是打了捆的纸张,有坚韧的羊皮纸,也有柔软的高丽纸。

纸张中间是我的铺盖卷。我没有点灯,也没有打开铺盖,就在杂乱之中躺下,眼睛绝望地看着黑暗。

这是因为,明天早上,我就要走上前往湘西风凰寨的不归路。薛嵩要到那里和红线汇合,我要回到万寿寺和白衣女人汇合。

长安城里的一切已经结束。一切都在无可挽回地走向庸俗。

==========================再补几句=====================================陈清扬说她真实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时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着紧裹住双腿的筒裙,头发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际。

天上白云匆匆,深山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刚在她屁股上打了两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烧火燎的感觉正在飘散。

打过之后我就不管别的事,继续往山上攀登。陈清扬说,那一刻她感到浑身无力,就瘫软下来,挂在我肩上。

那一刻她觉得如春藤绕树,小鸟依人,她再也不想理会别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间把一切都遗忘。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

——《黄金时代》我在实验室里踱步,忽然觉得生活很无趣,它好像是西藏的一种酷刑:把人用湿牛皮裹起来,放在阳光下曝晒。等牛皮干硬收缩,就把人箍得乌珠迸出。

生活也如是:你一天天老下去,牛皮一天天紧起来。这张牛皮就是生活的规律:上班下班,吃饭排粪,连做爱也是其中的一环,一切按照时间表进行,躺在牛皮里还有一点小小的奢望:出国,提副教授。

一旦希望破灭,就撒起癔症。真他妈的扯淡!真他妈的扯淡得很! ——《三十而立》寂寞是我的选择,正如在地下室里离群索居是我的选择一样。

在我看来,寂寞就是可以做一切事的自由,这是因为你做什么都没人知道,或者知道了也不理会。所以我能够翻译Story of O,李先生能够读西夏文。

自从我割断了对女人的单恋,寂寞就真正归我所有。寂寞纯黑如夜,甜蜜如糖,醇如酒。

——《我的阴阳两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事能让我相信我是对的,就是人生来有趣,过去有趣,渴望有趣,内心有趣却假装无趣。也没有一件事能证明我是错的,让我相信人生来无趣,过去无趣现在也无趣,不喜欢有趣的事时且表里如一。

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强忍着绝望活在世界上。——《红拂夜奔》今天我感到非常烦闷我想念你我想起夜幕降临的时候和你踏着星光走去想起了灯光照着树叶的时候踏着婆娑的灯影走去想起了欲语又塞的时候和你在一起你是我的战友因此我想念你当我跨过沉沦的一切向着永恒开战的时候你是我的军旗 ——《爱你就像爱生命》再多说一下,《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真值得看一看,不是说要学着王小波写情书,那是学不来的。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惊讶于王小波有这样顽皮的一面,文字很朴实又有一点俏皮,看完了之后想到他的早逝又有一种莫名的心酸。另外,其实王小波的每篇小说的结尾都值得品读一番,很多结尾都让人意犹未尽,上面的例子个人认为是精品中的精品了。

2.王小波经典语录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mean微笑着难过 王小波50句经典语录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当一切都“开始了”以后,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我现在只是有点怕死。

等死了以后就不怕了。人一切的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这件事告诉我说,对别人的幽默感切不可做过高的估计。我是很爱国的,这体现在:我希望伏尔泰、杰弗逊的文章能归到辜鸿铭的名下,而把辜鸿铭的文章栽给洋鬼子。

假如这是事实的话,我会感到幸福得多。我们一天到晚说这个不应提倡那个不应提倡,好像人活着就是为了被提倡。

我真不知怎么才能和你亲近起来,你好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我琢磨不透,追也追不上,就坐下哭了起来。假如我疯掉了,一定以为自己没有疯。

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的都是片刻的不幸和欢愉。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李卫公年轻时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

人生是一场寂寞的旅行,我们要找一本有趣的书来读。(这句联系要王小波的关于女人像一本书的那段)当我沿着一条路走下去的时候,心里总想着另一条路上的事。

梦具有一种荒诞的真实性,而真实有一种真实的荒诞性。闭上你的嘴,让别人走自己的路。

我从不和女同学谈话,以免动摇自己的革命意志。世界上最不幸的事就是:吃了千辛万苦,做成一件傻事情。

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

3.王小波写的文章风趣幽默吗

王小波是我比较喜欢的作者之一,他认为:不管什么书,他都不希望他太严格。

就我个人而言,他不是那种为写文字而造文字的人,他的感情是非常真挚、感人的,而且有创意又不失幽默感,举个例子吧,你可以体会一下:”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那时候政治气氛紧张,他把所有不宜摆在外面的书都锁了起来,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

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他还有说服我去火中取栗的办法:你小,身体也单薄,我看爸爸不好意思揍你。

但实际上,在揍我这个问题上,我爸爸显得不够绅士派,我的手脚也不太灵活,总给他这种机会。总而言之,偷出书来两人看,挨揍则是我一人挨,就这样看了一些书。

虽然很吃亏,但我也不后悔。“大学校园里一只流传着”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之说,我觉得不论男女,他俩的写的书都很富有哲理。

其实作者和他们的文章没有好坏之分,读者不一样,理解也不一样,喜好当然也会不同,所以只能在你看来孰好孰坏了。建议你可以试着多读一些经典的书,因为不被时间淘汰的一定有它的价值。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一些帮助,谢谢,O(∩_∩)O~。

4.王小波的歌仙及夜行记的评论

残酷的传说——王小波的《歌仙》

《歌仙》:现实——刘三姐长相极丑,得不到幸福的爱情;超现实——刘三姐变漂亮,和阿牛成功恋爱;破灭——阿牛也和其他人一样,被她的丑陋吓呆了,刘三姐最后也和战福一样不知所终。

“他们爬上江两岸的山顶,只看见群山如林,漓江像一条白色的长缨从无际云边来,又到无际云边去。顶上蓝天如海,四下白云如壁。”

这段文字取自某篇文章结尾,咋一看上去似乎一幅柔美画卷展现在眼前,但是,当你从文章开头看到此处,只会发现这蓝天和白云蕴藏着无边无际的悲伤,让读者把心融入其中,再慢慢揉碎。

这就是王小波的《歌仙》。

王小波在不同的小说中先后引了二次塞利纳杜撰的瑞士卫队之歌:“我们生活在漫漫寒夜,/人生好似长途旅行。/仰望天空寻找方向,/天际却无引路的明星!”(7)并且第二次引用时用的小说题目是《茫茫黑夜漫游》,由此可见他对这首诗及“夜”这一意象的喜受。除此之外,他的一些小说题目多少也透露出一些信息:《红拂夜奔》、《夜行记》、《夜里两点钟》。

在王小波的笔下,夜是漆黑的、萧杀的、凄惨的、紧张的、险恶的、森然的、漫无边际的,它意指黑暗、压抑、迷茫、恐怖、绝望、死亡。当王小波把“文革”时期比作漫漫黑夜时,“夜”这一意象的内涵还较为狭小,从王小波整个一生及其创作始终来看,他赋于“夜”以丰富、深邃的意蕴。《茫茫黑夜漫游》好比怪腔怪调的布鲁斯,是一篇心态小说,是作者写作时“当下”心境的流露,在此,作者表达了在强制下永不屈服的信念:“有人可以从屈服和顺从中得到快乐,但我不能。”他说,只有一种生活是可取的,就是迷失在探究小说艺术无限可能性中。王小波对夜的恐惧,即是对受奴役的、乏味的、无创造的生活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如何超越死亡,穿过漫漫寒夜般的人生,他选择了创作,选择了诗意人生因此他称自己是行吟诗人、浪漫骑士,以艺术对抗寒夜,超越死亡,也超越命运、生命、存在。他说:“好诗描述过的事情各不相同,韵律也变化无常,但是都有一点相同的东西。它有一种水晶般的光辉,好像来自星星……我希望自己能写这样的诗。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颗星星。如果我会发光,就不必害怕黑暗。如果我自己是那么美好,那么一切恐惧就可以烟消云散。”

5.王小波

评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我从你的梦里来,将要打碎你的梦。

如果大家不喜欢面对这种残酷,建议不要看我的胡言乱语了,美梦变成恶梦终究不是令人愉快的事情。王小波在《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说:“作为一个男人,我同意自由女权主义,并且觉得这就够了。

”我不反对别人做梦,但是我反对没有男人存在的世界。 一. 无知苏格拉底与无知局外人 陈清扬说她像苏格拉底,对一切一无所知。

用书中的话来说:“她是如此无知,所以她无罪。一切法律书上都是这么写的。”

人类制定的法律,总要人类来遵守,即使一无所知也不能违反(自然法学派有另外的观点)。 不但法律不是这样说的,苏格拉底也不是这样说的,他认为恶行因为无知。

哲学在当下成为非常无聊的事业,人类两千多年来的唯一哲学成就只是证明当下的哲学整个错误,以至于现在说起哲学都要重返古希腊。苏格拉底说:“我知道自己几乎一无所知,对这一点也几乎不知道”,别人虽然和他一样无知,却不知道自己无知。

哲学问题让人头大,陈清扬提到了无知,我也要硬着头皮说一下。我认为活不下去的时候争取让自己无所不知,活得下去以后,尽可以一无所知。

《黄金时代》呈现了思维的变幻莫测,我们所看到的全部是王二回忆的自述。九四年在大陆出版的的《黄金时代》在结构上向新小说派西蒙的《弗兰德公路》致敬,虽然单薄了许多。

拥有复杂技术的《黄金时代》被误读并不出人意外,这正是《黄金时代》的成功,超前于时代。 1. 王二当年的看法被回忆。

2. 写交待材料和陈清扬一起回忆。那时看法被回忆。

3. 王二以后的回忆。 4. 王二对陈清扬各种时候对同一件事情所表达的看法,在不同时期反复理解以后呈现的破碎回忆。

5. 王二以后看交代材料被唤醒的回忆。 6. 王二将当年交代材料给写小说的朋友看,已经将所有回忆整理了一次。

7. 见面以后两个人的共同回忆与对各自回忆的纠正。陈清扬同样经历以上六个回忆,最终由王二说出来。

8. 王二在自述的时候综合了以上各个时期的回忆,并且加入现在的看法将故事理顺。 可以确认的回忆保留,不能确认的回忆使用破碎的细节拼接,不能回忆的使用现在的看法加以弥补。

王小波以梦为马,自由驰骋在男人与女人的梦中。《黄金时代》呈现了种种观点差别。

1. 作为作者的王小波不受限制,但是观点表达受文本本身限制。 2. 王二是王二,王小波是王小波。

王二自述文本被爱情限制。 3. 眼睛看不到眼睛,王二看不到作为真相的自己。

但是在表述的时候,王二已经明白一切真相了。至于王二理解的真相是否正确,衮衮诸公仁智并见了。

4. 王二的眼里只有陈清扬。文本表述的是陈清扬的一切,而不是王二的一切。

5. 陈清扬眼里的王二被王二较少失真地表述,但是加入了王二的适当修正。 6. 陈清扬认识到的自己,王二能理解的用王二语言表述,理解模糊的被较少失真的表述。

7. 最后见面的一切被完整记录,基本是王二在自述时保有的观点。 8. 文本完整表达了王二的爱。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王二表述的时候,便看到了王二的眼睛与王二所看到的一切。 王二是一个活得下去的无知者,“我记得那些日子里……似乎什么也没做。

我觉得什么都与我无关。”王二明白:“实际上我什么都不能证明,除了那些不需证明的东西。”

想来王二没有那么多知识,没有提到加谬的《局外人》。 其实我不能说王二是局外人,因为人们转眼间传说王二和陈清扬搞破鞋,王二需要给陈清扬“清白无辜的证明”。

王二是否曾经是局外人,王小波语焉不详,成为无法考证的事情了。 可以考证的是这事,陈清扬和王二讨论她是否是破鞋的问题,王二就从“什么都与我无关”变成和破鞋事件相关的人了。

王二明明知道“别人没有义务先弄明白你是否偷汉再决定是否管你叫破鞋。你倒有义务叫别人无法叫你破鞋。”

竟然真去证明了。我的意思是说王二证明了什么根本不重要,存在证明本身是荒谬的。

据此我认为王二在有意识行动以后,一定不再是局外人了。无目的做事什么都不能证明,有意识做事的“有意识”是证明本身,事情倒是无关紧要的,比如破鞋问题。

这是破鞋悖论:破鞋制造了一切,摧毁了所制造的一切,并最终摧毁自身。 王二不像别的男人找她看病实际是看破鞋,也许能让她生出希望来。

陈清扬还是失望了,不管说什么她都是别人眼里的破鞋,王二和他们一样。陈清扬第二次找到王二要求证明他们之间清白无辜,王二地看法非常直接:“我说她竟敢觉得自己清白无辜,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罪孽。

”所以“一本正经地向她建议举行一次性交。”王二决定在生日那天勾引陈清扬,如阿Q一样大喊一声:“吴妈,我想和你睡觉”显然行不通,以“义气”为由将“伟大友谊奉献给陈清扬”顺理成章。

陈清扬同意了,“要以更伟大的友谊还报我,哪怕我是个卑鄙小人也不背叛。 ”流氓自此诞生。

《黄金时代》没有提到爱情两个字,以至于让我说陈清扬与王二之间的故事叫爱情令人起疑。男人女人在一起友谊无数,就是爱情,至于是真爱情还是假爱情,再说罢。

为爱情寻找理由,自然逃不脱破鞋悖论。陈清扬与王二发生故事确实有原因,原因不能当作理由,爱情要是有。

6.从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看王小波散文特点

一些拙见

王小波本人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这只猪其实是作者自己理想的化身,但为什么是只猪呢?猪的命运是被人设置好的,公猪阉掉,长肉,傻吃,闷睡,等死;母猪下仔。但是猪也会不甘心于这样的设置,所以种猪不与母猪交配,母猪会吃掉小宰。其实从这个角度说,这些猪就反映了社会中被设置好的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心理,想反抗又无力反抗,无奈下某种程度的绝望。这反映了王小波写作的态度的某一方面,即对人民大众的关怀,如果你读了他其他的杂文,会发现这种关怀 特别是在思想层面上的,他希望人们有智慧,自己思考,反对别人的设置和灌输,讨厌模式化的生活。说远了,再说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中有两个“我”,一个是第一人称的“我”,就是那个喜欢那头猪的知青,就是管猪叫猪兄的那个“我”,这个“我”更现实,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被设置的人的种种懦弱,与猪兄形成对比,使人身上存在的缺点(我找不到确切的词,可以从具体语句分析,好久没看那文章了,记得很不清楚)猪呢,则是作者理想的具体化,像一个天真的孩子,对有意思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想要学会他们,比如汽车叫,汽笛叫等等。这也是王小波自己的性格,李银河说过,王小波就像是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口无遮拦的孩子,同时王小波又崇尚智慧与自由,这两点这篇文章中都有体现。

再说说风格,他的文章基本上全是胡扯出来的,说好听了就是幽默,但他的胡扯后面往往潜在着深刻,他的关怀,他的性格,他的思路等等。就这篇文章来说,相信不会与人认为这是纪实性的,甚至可以说它很荒谬,但荒谬无关紧要,因为这篇文章要体现的是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所关心的事情,故事情节,内容等等不过是形式,形式上承载了什么内涵才最重要。

读书不多,很浅薄的看法,希望能给你一点点帮助,再看看那篇文章呗。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