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古诗文中的家园为题作文

古诗文中的家园 大凡有点思想的老师,明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是与社会拔河,仍在努力传道授业,但社会越来越物质化,讲台上的情操教育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

如果还没忘记语文教学具有“文道统一”的特点,不妨尽量少一些空洞的说教,而在古诗文教学中给学生开辟一块精神家园。 目前不少课堂对古诗文的教学,几乎是停留在对文本的字词和古汉语特点的讲解和诠释上,恰恰忽视了对文本思想的挖掘。

可以说纯粹为了考试,这就难免造成每一课都恨不得将所涉及的文言知识全都让学生掌握,教学法上也侧重于知识传授,教得支离破碎,毫无趣味可言,更无思想感悟可言。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我国的古诗文更是流传了千百年,它包含有中国人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悟到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更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

尤其是在西方文化严重影响现代人的时候,更需要守护中华文化。 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年的建筑。

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

从来就有文史哲不分家的说法,古代诗文的教学,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增强历史底蕴。 学生在初中的历史课中,对我国古代史只能说有个概况的了解,而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认知几乎是空白。

选自《左传》《国语》《战国策》和《史记》的篇目,都具有更为具体的历史背景,结合古诗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丰富自己的古代史知识。教材中从作者到古诗文中涉及到的我国历史上重要人物,串联起来,几乎就是一部中国简史书。

从我国哲学思想方面看,《论语》《孟子》《荀子》《庄子》等诸子散文,包括了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华夏几千年永远闪烁着历史的光辉。从文学方面看,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再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诸子散文本身蕴含了古代先哲的智慧和思想,让学生走近这些思想家,进行美文美读,从中感受深邃的思想,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 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想开始走向成熟的时期,如何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启蒙,以及用哪些思想来启蒙,古代诗文的教学,先天具备一定的导向因素。

比如《逍遥游》,庄子作为一个思想家,一个贫困潦倒的失意士人,面对现实的困境,要追求自由,要从现实的纷扰中解脱出来,唯有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超越世俗的限制,用玄想的方式在精神世界中寻求现实生活中无法找寻的满足与快乐。庄子“逍遥游”的人生哲学是对社会采取超然放达的生活态度。

这种态度要求人们不为个人利益得失所动,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行事,使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的永恒和谐统一。庄子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比广阔宏大的自由精神境界,开辟了一个比现实更为美好的精神世界。

结合庄子的清静精神,再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以及苏东坡的旷达情怀联系起来,提倡一点我们早已失落的“贵族精神”,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的国度,五千年文明史留给我们无尽的璀璨夺目的文学宝藏,选入课本的许多文言文便是这一文学宝库中瑰丽的奇珍。

如果仅仅注重文言字词、语法的教学,又如何谈及教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又如何谈及培养学生较高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操?我们知道,《岳阳楼记》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篇目,如果我们教学中只注意几个文言实词、虚词的讲解以及几种语法现象的分析,而不去联系历史现实理解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襟,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去挖掘这篇传世佳作所具有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岂不有点舍本逐末了? 古代诗歌教学,通过对文字、意象和技法的理解,达到对感情和意蕴的领悟。 很多教师把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坏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也破坏了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一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歌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干巴巴的片言只语。

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愤怒出诗人”,可以知道,诗歌是感情的倾情外露。从《诗经》到元曲,再到现代经典诗歌,无一不是火山爆发般的情感宣泄。

这些蕴含于诗句的思想感情,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古诗文的教学,应该把挖掘中华古文化要素作为一个重点。

不管是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屈原、杜甫、文天祥,还是个性张扬的李白,还是旷达的苏轼,乃至浅斟低唱的柳永以及充满亡国之音的李煜等等,其诗作蕴含无比深厚的传统文化,值得后人咀嚼把玩。在反复吟诵和品味中,几千年的中华精髓,就会在人们的心中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在物欲横流的年代,精神文明似乎渐行渐远,语文课堂的浪漫情。

2.诗经采薇全诗意思

138****7041 :你好。

《诗经 小雅 采薇》:这首诗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这位解甲退役的戌卒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3.《诗经·黍离》全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 :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3.稷 :谷子,一说高粱。

4.行迈:远行。迈,行、走;

5.靡靡:迟迟、缓慢, 犹疑不决的样子。

6.中心:内心;

7.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8.谓:说;

9.悠悠:遥远、渺茫;

10.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11.实: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哽咽。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4.请概括《诗经 王风 黍离》的创作主旨

梅格妮virgo :你好。

《王凤 黍离》: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本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这首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毛诗序》说周人东迁后行役到故都,见宗庙宫室,平为田地,遍种黍稷。他忧伤彷徨,“闵周室之颠覆”,因而作了这首诗。此说在旧说中最为通行。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

5.诗经、采薇讲什么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