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韦应物的作诗风格

韦 应 物

韦应物(737?—791?),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少年时任侠负气,安史之乱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于广德元年(763)出任洛阳丞,历任左司郎中、江、苏二州刺史。韦应物早期所写的部分作品,不乏昂扬开朗的人生意气,明显地带有盛唐的馀韵。但由于个人仕途的坎坷,后期作品里,慷慨为国的昂扬意气消失了,代之以看破世情的无奈,诗歌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其“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的诗风,清雅闲淡,自成一家。

如《滁州西涧》

2.韦应物的诗歌有些什么特点

韦应物,中国唐代诗人。

长安(今 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 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早年豪纵 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 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 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

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 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 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 州刺史。 贞元七年(791年)退职。

世 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是 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 并称。

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 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 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其 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 诗。 代表作有《观田家》。

此外,他还 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 想消极,孤寂低沉。

韦诗各体倶长,七 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 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 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

五、七 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推1》的“春潮带 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 如画,为后世称许。 韦诗以五古成就最 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

但 亦有浓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 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 灵运、谢跳的影响。

此外,他偶亦作 小词。今传有十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十卷本《韦苏 州集》。

3.韦应物诗歌有哪些特点

韦诗的特点,其实是不能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的,所谓“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白居易语),不过是一种笼统的说法,韦诗有许多微妙之处,很难用语言表述出来,如下面这首《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后面那句“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最富神韵,所有言之不尽的感情,都在不言之中渗透出来了。

乍看时我想起了贾岛那句“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当然这两句诗是大不相同的,只是字面上接近一点而已,且一个是古诗,一个是律诗,很多地方不能简单地对比,我只能说,我更喜欢前一句的空灵曼妙。

对这首诗,苏东坡很是推崇,他曾依韵作诗云: 一杯罗浮春,远饷采薇客。遥知独酌罢,醉卧松下石。

幽人不可见,清啸闻月夕。聊戏庵中人,飞空本无迹。

这首和诗显然是有些做作的,后人也多不予认可,如《许彦周诗话》云:“‘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东坡用其韵曰:‘聊戏庵中人,飞空本无迹。

’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不当和也。”《岘傏说诗》:“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

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旨也。”绝唱不当和,固然,但为什么不应当和,谁也说不清楚,这就是微妙。

说到这里,又牵涉到一个模仿的问题。自五四以来,为文大多崇尚个性,模仿似乎是件失身份的事,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不能完全抹掉前人的痕迹。

明朝的前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固然不对,但一味地追求个性,刻意去摆脱前人留下的烙印,也同样让人感到做作,在《个性的文学》里,周作人提出四点结论,其中第二点、第三点分别是“个性的表现是自然的”与“个性是个人唯一的所有,而又与人类有根本上的共通点。”

出之自然而又与前人有共通之处,这才能算是好的文学。 我的意思则是“寓创造于总结”,或者说是“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做学问的路其实有大半就是在总结,然后根据经验谨慎地创造。

不会总结的人,恐怕也创造不出什么好的东西来。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模仿也是一种总结,人的个性多有相近相通之处,只要能模得其神而不拘于形,就值得称赞,或者在前人的路上又多走出一段来,那就更是不凡的艺业了。

在古诗方面,是有先例的,我记得李商隐有一首七律《杜工部蜀中离席》,乃模仿杜甫风格而作,沉郁雄浑,得其神髓,其中亦自有一段不同于杜甫的妙处: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全诗对仗工稳,衔接自然,无一字不佳妙,正是老杜风范,但细细品味,确实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微妙之别,其中缘由,就是他们性格的问题了。此外印象较深的,还有顾炎武的《海上四首》,像极了杜甫的《秋兴八首》,也同样是众口赞颂的佳作,但因篇幅的考虑,就不再引用了。

韦应物写诗也爱模仿,主要是模仿陶渊明,可能二人的禀性也很相近吧,比如下面这首《与友生野饮效陶体》: 携酒花林下,前有千载坟。于时不共酌,奈此泉下人。

始自玩芳物,行当念徂春。聊舒远世踪,坐望还山云。

且遂一欢笑,焉知贱与贫。 又如《效陶彭泽》: 霜露悴百草,时菊独妍华。

物性有如此,寒暑其奈何。 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尽醉茅檐下,一生岂在多。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来,这两首诗都是可以学陶的,无论语言还是思想,都与陶渊明相似,对此,邢昉评曰:“体质自与陶近,不拟肖而合矣。”

(见《唐风定》),周紫芝曰:“古今诗人多喜效陶渊明体者,如和陶诗非不多,但使渊明愧其雄丽耳。韦苏州诗云……非惟语似,而意亦大似,盖意到而语言随之也。”

(见《竹坡诗话》),陆时雍则看到了陶韦内在的差别,在《唐诗镜》中,他提出:“陶澹而深,韦澹而浅。”这句话说的很妙,但诗之深浅不代表其高下,陶诗哲思深邃,寄意邈远,固然非凡,如韦诗之清浅可爱,亦自有它的一番韵致,不可等闲视之。

此外韦诗中也有“不曰效陶,实自真意”(刘辰翁语)的,如下面这首《郊居言志》: 负暄衡门下,望云归远山。但要尊中物,馀事岂相关。

交无是非责,且得任疏顽。日夕临清涧,逍遥思虑闲。

出去唯空屋,弊箦委窗间。何异林栖鸟,恋此复来还。

世荣斯独已,颓志亦何攀。唯当岁丰熟,闾里一欢颜。

模仿的问题说完了,再回到篇首提出的“琐屑”上来,我觉得有两种“琐屑”,一种是感情上的,一种是生活上的。感情方面,就是一些生活化的细微的感触和情怀,这种感情必须是平淡有味可以反复咀嚼的,像李白那样的大悲大喜,则不免做作而失实。

王维对此则特别擅长,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州曲》,都是典范,难以企及,杜甫的《羌村三首》、《赠卫八处士》亦复如此。韦应物在这方面也有佳作,但比之王杜,终归是略逊一筹,较好的诗有《京师叛乱寄诸弟》: 弱冠遭世难,二纪犹未平。

羁离官远郡,虎豹满西京。 上怀犬马恋,下有骨肉情。

归去在何时,流泪忽。

4.韦应物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色是()

韦应物 – 人物评价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5.韦应物的诗歌

韦应物的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全集(14首)】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答李瀚

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

寄全椒山中道士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夕次盱眙县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沈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寺居独夜寄崔主簿

幽人寂无寐,木叶纷纷落。

寒雨暗深更,流萤渡高阁。

坐使青灯晓,还伤夏衣薄。

宁知岁方晏,离居更萧索。

东郊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赋得暮雨送李曹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庾信后期的诗歌特点

庾信后期的创作,虽谓“老成”,但早年那一种风格,并没有抛弃。

他同北朝显贵唱和的诗,依然是雍容华贵,且多艳情成分。另有《题画屏风》二十五首,也以精巧见长。

题画诗在此之前极为少见,故这一组诗在题材的开拓上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诗的特点,是善于运用山水诗的手法,把画面的内容同想象结合,既不脱离画面,又富于自然的生趣。

这启发了后代常在画上配诗以扩充欣赏内涵的风气。 不过,在庾信后期创作中,最受重视的,是与前一种风格很不相同的自抒胸怀与怀念故国之作。

庾信的性格,既非果敢决毅,又不善于自我解脱,亡国之哀、羁旅之愁、道德上的自责,时刻纠绕于心,却又不能找到任何出路,往往只是在无可慰解中强自慰解,结果却是愈陷愈深。所谓“情纠纷而繁会,意杂集以无端”(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使得诗中的情绪显得沉重无比。

《拟咏怀》二十七首,就是这一类诗的代表。 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拟咏怀》之三) 庾信只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却被命运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并且必须承担这种“错位”带来的痛苦。这就是此诗的内涵。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湖水竹,哭坏杞梁城。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拟咏怀》之十一) 这一首悲悼梁的覆灭,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把一切归诸“天意。”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拟咏怀》之十八) 这一首感慨自己虽有才学,却于国无益,想学庄子的旷达,又不能做到,所以忧愁无止。

“残月”、“新秋”二句,写出日复一日的无聊与绝望,看似简单,其实精警非凡。“露泣”一联写景抒情,也是精美异常。

《拟咏怀》二十七首,大多是感情真实而深沉,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作品。南朝文学的修辞技巧,尤其是声律、用典、骈偶等手段,在这里被广泛使用,并得到新的提高。

庾信后期诗中,还有不少五言绝句,无论数量和造诣,都明显高于同时代诗人。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寄王琳》)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重别周尚书》) 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峰。

遥想山中店,悬知春酒浓。(《山斋》) 南朝文人从民歌中化出的绝句体,主要是发展得更加精致和蕴藉。

而像上列前二首诗中苍凉的情调、开阔而深厚的意境,以前很少有人达到。第三首也是优美而饶有情趣之作。

可以说庾信对五绝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庾信后期的赋,也有很大变化。

最著名的作品,是《哀江南赋》。赋前有序,是一篇能独立成章的骈文,交代作赋的缘由,概括全篇大意,语言精丽,意绪苍凉,本身就是一篇杰作。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这一节抒发自己被扣留在西魏的悲愤。开头两句,将一生经历,化为一声长叹,悲凉无比。

以下迭用典故,以一连串的历史上的人物故事,比拟自己的遭遇和心情,在抒情效果上起到积深积厚的作用。 《哀江南赋序》的文字,以四、六句为主,这是骈文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格式。

入唐以后成为定型,所以后人也有将这种骈文称为“四六文”的。这种文体的长处,是节奏感很强,但写得不好,容易显得呆板。

庾信的文字,善于调度变化,句式灵活,又善用虚词勾连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极强的构造能力。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荑斩伐,如草木焉!”对偶中间用散句,纵横自如。

《哀江南赋》的正文,以自身的经历为线索,历叙梁朝由兴盛而衰亡的经过,具有史诗性质。篇制宏大,头绪纷繁,感情深沉,叙事、议论、抒情结合一体,在古代赋作中罕见其例。

作者对梁王朝深深眷怀,但对梁代政治的荒疏混乱,对梁元帝以及宗室诸王的忌刻自私,批评也很严厉。叙江陵被攻破之后,百姓遭掳掠之苦,尤为惨痛感人: 水毒秦泾,山高赵陉。

十里五里,长亭短亭。饥随蛰燕,暗逐流萤。

秦中水黑,关上泥青。于时瓦解冰泮,风飞电散。

浑然千里,淄、渑一乱。雪暗如沙,冰横似岸。

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莫不闻陇水而掩泣,向关山而长叹。

况复君在交河,妾在青波,石望夫而逾远,山望子而逾多。 《哀江南赋》正文和序,都使用了大量的典故。

善于化用旧典,是庾信公认的特长。这不仅显示了他的博学与巧思。

每一个简短的包含典故的句子,都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联想,因而形成十分厚重的文章风格。但由此也使文章变得艰深难懂,且难免也有生硬的地方。

是谓利弊两见,。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