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写“古诗”话题的开头

诗,文学领域中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一颗华彩四射的瑰宝。她有着耐人寻味又绮丽独特的风格——诗的洒脱,诗的含蓄,诗的飘逸,诗的沉郁,诗的豪放,诗的婉约……诗是文学的精华,是生活的缩影。

诗言志。因诗本身 重在反映诗人的品格、志向,则诗的品位更取决于诗所言志的价值。无论是曹操的《短歌行》,还是陆游的《书愤》,或是反映曹操为实现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而广泛招揽人才的心情,或表达作者重新立誓报国的情感。无怪乎朱自清先生誉“诗言志”为我们诗坛“开山的纲领”。

诗缘情而绮靡,诗常寄深情于诗境,正所谓“诗以情为主,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无论是杜甫的《登高》还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前者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复杂感情,后者表明了诗人开风气之先的乐观思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诗的本职应在抒情”。

读诗,常人皆爱之。而读诗重在悟诗,惟有用心去品味,用情去感受,才能真正悟出超凡脱俗的诗韵!

题目:诗韵

2.【古诗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景物在鉴赏古诗的形象、技巧、情感上有重要的作用. 一、勾勒意境,领悟诗情 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二、烘托渲染,突出物象 烘托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法用在古诗词中,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一)以物烘托人.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高适的《别董大》首二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直接状写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黄昏、沙尘漫天、遥空断雁、大雪纷飞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冻的暮天景象.通过这送别时的环境描写,烘托出离愁别恨的低沉气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二)以物烘托物.如王维的《鸟鸣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绘出一幅极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图.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于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了变化,这时习惯于山谷静默的鸟儿,似乎连月出也带来新的刺激,居然鸣叫起来.这种以闹衬静的写法,不仅没有破坏春山的安谧,反而衬托得春夜山涧更加幽静.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 三、情景交融,表达主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布景,其中所写景物,不只对诗人所抒之情起着规范作用,显示着诗人思想感情的趋向,使诗人内在的,乃至抽象的情感外化、客观化和对象化,从而加强诗歌的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而且,“情融乎内而深且长”,“寓情于景而情愈深”,更加强了诗歌的美感,而耐人寻味.刘熙载说得好:“‘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深入雅致,正在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日春往冬来,有何意味?”一首简短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千载之下,犹能感荡人们的心灵,怕是和它善于写景,“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 然,生韵亦流动矣”(陆时雍语)有关. 情景交融的诗篇,使人仿佛身入其境,感同身受.情景交融的诗篇,景实而情虚,虚实结合,“妙在虚实之间”;景有限而情无限,有限与无限相统一,好在“近而不俘,远而不尽”.这就往往能做到象梅圣俞所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而“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各自领略到创作与鉴赏带来的美感.。

3.有关古诗开头的句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多么顽强的草啊!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多么渺小的草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都么旺盛的草呀!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这样描写了龙舟上健儿奋力拼搏的英姿豪气。

你看,引用诗句开头有这样几个好处:一是用三言两语就进入正题,不拖泥带水。二是能增强气势,给读者一种强烈的感受。三是诗句意蕴丰厚,能够充分拓展文章的内涵。像这样的开头展示了划龙舟的激烈场面,就为下文介绍端午节的风俗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薄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端午前后,梅雨霏霏,空气潮湿,疾疫猖獗,菖蒲之叶似钟馗之剑,相传可以斩妖驱魔。事实上,艾叶和菖蒲散发出来的阵阵药香,也确实可达到防疫驱瘟之目的。

这里引用古民谣,不仅描述了菖蒲叶的形状和作用,而且蕴含一个民间传说,为端午节家家户户挂艾叶和菖蒲叶的风俗传统做了一个介绍。

4.写诗歌的时候开头空几个格

1。现代诗歌

两个

如:

白日已尽 黑夜已然来临

奔驰著奔驰著的时光啊

请你在此稍停

我心中的驿站正灯火通明

还有些什麽是我们必须交换的呢?

除了曾经驻留的美好与温暖

除了一声清柔的晚安

2。古代诗歌

不用空了

千古悠悠

有多少冤魂嗟叹

空怅望,人寰无限

丛生哀怨

泣血蝇虫笑苍天

孤帆叠影锁白链

残月升,骤起烈烈风

尽吹散

滂沱雨,无底涧

涉激流,登彼岸

奋力拨云间

消得雾患

社稷安抚臣子心

长驱鬼魅不休战

看斜阳,照大地阡陌

从头转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