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卢令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关于此篇诗旨,历来看法不一,今将几种主要的说法列举如下:一、刺荒说(《毛诗序》:“《卢令》,刺荒也。襄公好田猎,毕弋而不修民事,百姓苦之,好陈古以风焉。”)二、刺以色取人说(牟庭《诗切》)。三、女恋男、女赞男之说(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袁梅《诗经译注》)。四、猎歌说(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五、赞美猎者说(王质《诗总闻》、朱熹《诗集传》)。今人多从第五说,当以此说为是。
作者是以羡慕的眼光,对猎人的外在英姿和内在美德进行夸赞。实在看不出诗中有“陈古以风”之意,也看不出“词若叹美,意实讽刺”(方玉润《诗经原始》)之类的暗讽手法。
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猎者除获得生活所需之物外,还有健身习武的好处。古人认为,国家要强盛,离不开文治武功。体魄强健,好勇善战,体现了国人的尚武精神。仁爱慈善,足智多谋,体现了国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并崇,刚柔兼济,在古代形成一种风尚,一种共识。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以这种标准与眼光来衡量和观察各种人物,一旦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就倍加赞赏,此诗中的猎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选取狩猎这一常见习俗,对猎人的善良、勇敢、能干和美姿进行赞誉,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诗人审美眼光独到之处。
此诗采用了由犬及人、由实到虚的写法。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实写手法写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虚写手法写人,“即物指人,意态可掬”(陈震《读诗识小录》)。“令令”、“重环”、“重鋂”,是写犬,不仅描绘其貌,而且描摹其声。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黑犬在猎人跟前的受宠貌和兴奋貌,猎犬在跑动中套环发出的响声等等,这就从一个侧面烘托出狩猎时的气氛。陈继揆《读诗臆补》云:“诗三字句,赋物最工。如‘殷其雷’及‘卢令令’等句,使人如见如闻,千载以下读之,犹觉其容满目,其音满耳。”对“卢令令”三字感受特深。“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则是写人,在夸赞猎人英姿的同时,又夸赞猎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干。这样看来,诗中所赞美的猎人,是个文武双全、才貌出众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观者(包括作者)的羡慕、敬仰和爱戴。从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实的,从当时所崇尚的民风看,也是可信的。
2.你会怎么向同学推荐国风齐风卢令这首诗
《卢令》,《诗经·齐风》的一篇。为先秦时代齐地汉族民歌。全诗三章,每章二句。这是一首赞美猎人的短歌。其人带着猎犬出猎,品德仁慈,卷发美髯,具有长者之相。《毛诗序》说这首诗为刺齐襄公荒于政事而作。
《卢令》是整部《诗经》中最短的诗作之一。观其一话而分三章析言之的表现手法,很可能是当时顺口溜一类的民歌。全诗赞美猎人勇武多才,具有仁慈之心。诗从猎犬写起,乃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既引出猎人,又烘托猎人。全诗通过对一位猎人勇壮的外貌、超群的才干和美好的心灵的赞美,反映出了春秋时代的人们爱好田猎的风俗民情。
全诗各句,上写犬,下写人。写犬,重在铃声、套环,状猎犬之迅捷、灵便、矫疾;写人,各用一”美”字,突现其英俊。用仁、鬈、偲三字,则极赞猎人的内秀、勇壮、威仪。由犬及人,以犬衬人,以人带犬,共同构成独特的典型形象,声情并茂,表达出齐人的尚武风习,以及对英雄猎手的尊崇。
3.诗经齐风莆田这首诗怎么读
《国风·齐风·甫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有人认为这是写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头两章是写实,采用重章叠句形式直赋其事;第三章由实转虚,主人公出现了幻觉,似乎觉得丈夫突然归来,充分表现了诗的含蓄美。作品原文国风·齐风·甫田⑴无田甫田⑵,维莠骄骄⑶。
无思远人⑷,劳心忉忉⑸。无田甫田,维莠桀桀⑹。
无思远人,劳心怛怛⑺。婉兮娈兮⑻,总角丱兮⑼。
未几见兮⑽,突而弁兮⑾。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甫田:大块的田。
⑵无田(diàn):不要耕种。田,治理,耕治田地。
⑶莠(yǒu):杂草;狗尾草。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⑷远人:远方的人。⑸忉(dāo)忉: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⑹桀(jié)桀:高高挺立的样子;茂盛的样子。⑺怛(dá)怛:悲伤的样子。
⑻婉、娈:年少而美好的样子。《毛传》:“婉娈,少好貌。”
⑼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丱(ɡuàn):形容总角翘起之状。
⑽未几:不久。⑾弁(biàn):成人的帽子。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白话译文不要勉为其难耕作大块田,白白地撂荒杂草丛生蔓延。
不要苦苦思念那远行的人,白白地为他劳心又费精神。没有力气不要耕作大块田,长不起苗来杂草丛生蔓延。
不要苦苦思念那远行的人,白白地为他劳心又费精神。咱家孩子长得清秀又好看,扎着两只羊角小辫直冲天。
一晃多年过去好象没多久,他突然长大戴上了成人冠。创作背景对这首诗背景的看法分岐很大,比较流行的旧说有:刺齐襄公(《毛诗序》:“大夫刺襄公也,无礼义而求大功,不修德而求诸侯,志大心劳,所以求者非其道也。”
)、刺齐景公(丰坊《诗说》:“齐景公急于图霸,大夫讽之。”)、刺鲁庄公(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庄公生而蒙非种之讥,及已即位,而有不能防闲其母之诮,且与其母更道入于齐国,……诗人代为之愧……”)、刺奇童无成(牟庭《诗切》:“诗人有所识童子美质者,已而离远不相见,常思念之,……及长而复见之,则庸人矣,故悔思之也。”
)、戒厌小务大(朱熹《诗集传》:“田甫田而力不给,则草盛矣;思远人而人不至,则心劳矣。以戒时人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戒学者及时进修(刘沅《诗经恒解》:“盖当时有少年,志大躐等求功,不知循序渐进者,故诗人戒之。”),今人新说则有:初耕种时的祷神歌、劝慰离人不须徒劳多思的诗、妇人思念征夫之词、少女恋慕少男的诗,等等。
各家之说都有其理由,但从诗篇的文本意义出发,这可能是写妻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4.关于诗经的问题 关于正直高尚,积极向上的情操
《诗经》名篇1.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泛泛:漂流的样子养养:担忧的样子逝:往 二子乘舟去出游, 随波飘荡影悠悠。 每一想起弟兄俩, 心头涌出无限愁。
二子乘舟去远方, 随波飘荡影全光。 每一想起弟兄俩, 该不会遇上险与祸吧? 本诗描写对二位同舟远行的人的忧虑,表达了对二子的安危的关怀。
古时解释二子的本事是卫公子伋和公子寿的故事,作为诗歌本身并无明证,不过是根据传统的一些解说和史书的记载。2.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相:看仪:威仪止:礼节体:身躯遄:很快 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 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
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 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 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 这首诗语言的尖刻犀利,气势的咄咄逼人,在整部《诗经》中也是不多见的。
本诗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和更鲜明的战斗精神。3.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黍 :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2.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3.稷 :谷子,一说高粱。 4.行迈:远行。
迈,行、走;。 5.靡靡:迟迟、缓慢样子。
6.中心:内心; 7.摇摇:心神不宁。 8.谓:说。
9.悠悠:遥远的样子。 10.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11.实: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4.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yì),不知其期,曷(hé)至哉? 鸡栖于埘(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 鸡栖于桀(jié),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①君子:此妻称丈夫。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②役 (yì):苦役。 ⑦佸(huó):聚会、相会。
③曷 (hé):何时。 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
④至:归家。 ⑨括: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⑤埘(shí):鸡舍。 ⑩苟:大概,也许。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
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5. 羔裘羔裘如濡,洵直且侯。
彼其之子,舍命不渝。羔裘豹饰,孔武有力。
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
彼其之子,邦之彦兮。羔裘:羔羊皮袄。
濡:湿,润泽。洵:诚然,的确。
侯:美好。不渝:不变。
豹饰:用豹皮作为皮袄袖口的装饰。孔武:很威武。
邦:邦国。司直:负责正人过失的官吏。
晏:鲜艳。三英:皮袄上装饰。
彦:俊美杰出的才德之人。《羔裘》借助衣着皮袍的描写,表现人的品质德行,赞美了一位正直勇敢,宁死不屈,不渝操守的官员。
诗虽是直赋其事,但衣着的描写,不仅增加了形象性,而从光泽、装饰、色彩的刻划上,也就丰富了人的想象,增加了象征的含义。6. 卢令(诗经中最短的一首诗)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卢:猎犬,大黑犬。令令:铃声 重环:大环套小环 鋂:音梅。
重鋂,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 偲:须多而美 《卢令》赞美猎人勇武多才,具有仁慈之心。诗从猎犬写起,乃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既引出猎人,又烘托猎人。
全诗各句,上写犬,下写人。写犬,重在铃声、套环,状猎犬之迅捷、灵便、矫疾;写人,各用一“美”字,突现其英俊。
用仁、鬈、偲三字,则极赞猎人的内秀、勇壮、威仪。由犬及人,以犬衬人,以人带犬,共同构成独特的典型形象,声情并茂,表达出齐人的尚武风习,以及对英雄猎手的尊崇。
7.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
5.古诗《春望》带拼音
《春望》 chūn wàng 唐·杜甫 táng·dù f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guó pò shān hé zài ,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gǎn shí huā jiàn lèi ,hèn bié niǎo jīng xīn。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bái tóu sāo gèng duǎn,hún yù bú shèng zān。 译文 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
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扩展资料: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望。
6.古诗 长歌行 拼音和注释
汉乐府《长歌行》 原文: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青青园中葵,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阳春布德泽,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常恐秋节至, 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 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川东到海, hé shí fù xī guī 何时复西归? shǎ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壮不努力,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大徒伤悲。【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 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
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作品简介】: 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秦及西汉辉帝时都设有“乐府令”。
汉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
汉乐府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它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的社会现实。
汉乐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表现在它的叙事性方面,其次,是它善于选取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其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汉乐府已产生了一批成熟的五言诗。
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绝大多数已被宋朝人郭茂倩收入他编著的《乐府诗集》中。【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
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何以如此?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
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
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
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7.古诗词短歌行曹操三国小学加拼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简评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
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
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
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
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
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
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
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
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
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
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
8.短歌行(曹操写的)几个难的字的拼音和注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pi四声)如朝露,去日苦多。概当以慷(kang一声),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jin一声),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you一声)鹿鸣,食野之苹。
我荐嘉客,鼓瑟(se四声)吹笙(sheng一声)。皎皎(jiao三声)如月,何时可啜(chuo四声)。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mo四声)度阡(qian一声),枉(wang三声)用相存。
协阔谈焉,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辅,天下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