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劳动者的诗句

锄禾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伐檀 诗经·国风·魏风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蚕妇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2.赞颂劳动者的诗歌

站在红五月首端 深入劳动者中间 感悟阳光里那跳跃的音符 一不小心 滴落下来 打动了无声的果林 沉寂的大地上 顿时 响起劳动的那支劲歌 回荡在亿万劳动者心中 回荡在蓝天白云之间 震落满树鸟声 铺红挂彩的早晨 情不自禁 阳光 雨露 春风 催开着城市的文明之花 催长着乡村的劳动之果 满眼的美景 在飘飞的音符下 欢快传唱着劳动之歌 劳动之歌 带来春播的佳音 捎去夏耘的希冀 令大地充满诗情 任金秋点染画意 劳动之歌 永唱不衰 音符般自地底不断拱出 丰硕的果实 味美 香甜 春风春雨把原野拂过, 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高高铁塔、层层配电网络上, 悬挂着一幅幅检修线路工人忙碌的景色。 风 ,用温情的手在电线上弹奏着 欢快的乐章,在寂寥中 为茫茫沙海里的工人们唱响一首伴奏曲, 荒芜人烟的戈壁 因他们的存在而顿增生机勃勃的昂扬气色。 为了让沙漠边的小城能有不夜的亮光, 为了千万劳动者能安全连续地运用电能 去建设祖国, 我们的电业工人 起五更 归月色 战沙暴, 巡线,检修,消缺 从不毛之野到喧嚣的街头闹市, 从架空线到地缆的每个角落, 细心检查 , 不让每一个隐患从眼前滑过…… 这就是光明使者 为自己劳动者的节日献上的 最真的赞歌

]《黑色的眷恋》:工人是我的履历 陈继利 于方格的纸上写下 工人之后 橘红色的工衣走进 碧蓝浩瀚的大海里 扇动的翅 总不能 跨越浪涛摆设的航程 山成了帆的企求 绿树不再将你俯视 远去的农舍里传来 袅袅炊烟的召唤 云遮不断母亲的嘱咐 还有父亲那一瓶陈年老酒 蓄满了情不自禁的语录 抖一抖铁似的双肩 尘土浮起心中的铁塔 结构钢铁之树 根便引起传说中的岛屿 让文凭增强浮力 请知识引导梦途 那《圣经》中的方舟 于你们的手中孵化真实 纸上依然写下 工 人 跟随你的足迹 让汗水浸透发酵成 竖起大厦的脊梁 履历簿上工整的写下 工 人 一生的总结 你的履历

3.赞美劳动者的诗

找到几首赞美劳动者的现代诗:

1,《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2,《三月歌》

3.《你好,百花山》

4,《我走向雨雾》

5.《黑色的雕像——给一个青年养路工》

6.《鸽子》

7.《白日梦》

8.《潮汐》

9.《木棉花》

10.《蓝水兵》

一些谚语: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 ——卢梭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高尔基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 ——卢梭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马卡连柯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 —–乌申斯基

正是劳动本身构成了你追求的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是靠辛勤努力而获得的享受,很快就会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 —— 休谟

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 —–高尔基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第

既然思想存在于劳动之中,人就要靠劳动而生存。 ——苏霍姆林斯基

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己手里。 ——奥斯特洛夫斯基

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

还有一些学过的古诗:

1、《悯农》

2、《古风》

3、《伐檀》

4、《江上渔者》

5、《蚕妇》

6、《观刈麦》

7、《乡村四月》

还有很多,都是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的,就不举了

我才疏学浅,只能想到这些了,看看吧。

4.赞扬劳动者的诗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蚕妇①

[宋] 张俞②

昨日入城市,③

归来泪满巾。④

遍身⑤罗绮⑥者,

不是养蚕人。 杜荀鹤 《蚕妇》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残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5.赞美劳动者的古诗

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五古】 类别:【未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注释】: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

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

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

他的叙事诗能曲尽人情物态,把其中所叙的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因而总是蕴含着感情的。

在《观刈麦》里,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把割麦者与拾麦者在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写得生动真切,历历如画。不仅写了事,而且写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劳动人民的心。

诗人的心弦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振动了,颤栗了,所以才提起笔来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间都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怜悯。象“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这样的诗句,里面包含着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怜悯之意啊!因而这首《观刈麦》在叙事当中是有着作者情的渗透、心的跳动的,作者的心同他所叙的事是融为一体的。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真实地写劳动人民之事的同时,还能够真实地写出劳动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画出劳动人民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变态心理,深刻地揭示诗的主题。《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变态心理。

《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同样也是一种变态心理。这类描写把劳动人民之心刻画入微,深入底蕴。

诗中写事与写心的完美统一,较之一般的叙事与抒情的统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运用对比手法的能手。

他在诗歌创作中,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这首诗在写了农民在酷热的夏天的劳碌与痛苦之后,诗人同样也联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没有“功德”,又“不事农桑”,可是却拿“三百石”俸禄,到年终还“有余粮”,因而“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人在那个时代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十分难得。这样一种对比,真是新颖精警,难能可贵,发人深省,因而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蚕妇① [宋] 张俞② 昨日入城市,③ 归来泪满巾。④ 遍身⑤罗绮⑥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①蚕(c2n)妇——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②张俞(y*)——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字少愚。益州郫(0)县(今天的四川省郫县)人。

晚年隐居在四川的青城山,自号白云先生。著作有《白云集》。

③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④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⑤遍身——全身上下。

⑥罗绮(q!)——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

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解说】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欣赏】 张俞的诗歌作品并不很多,但是这一首《蚕妇》,使他在中。

6.关于歌颂劳动者的诗歌

五月

大地的五月,

禾苗的青春期;

冬小麦抽穗灌浆,

桃李杏挂果压枝。

一幅幅劳动的油画,

展现着万物的勃勃生机;

满目绿色为天地打气,

热烈的五月容不得半点消极!

五月,劳动的盛日,

春勤的光彩一切都那么现实;

迎新春的壮志,在五月

都长成花花绿绿的诗句。

除旧岁那陈腐往事,

早已被春雨刷洗;

五月,人生将迎接

更加壮观的更加红火的夏季。

五月,

看着自己的双手是多么有力;

五月,

看着自己的双脚该走出怎样的奇迹。

五月的大地与时俱进,

秋天才会有金色的果实;

五月的人生扎扎实实,

就经得起酷暑天的狂风暴雨。

五月

检验劳动盛日;

财富是劳动,

劳动是财富。

不劳而获,

永远都该予以鄙视,

让五月变成歌颂劳动的警句,

会促使亿万心灵变的美丽!

五一劳动节《诗歌系列》

7.赞美劳动者的诗

一》工人

工人,

我以为是财富之神;

一砖一瓦盖高楼,

一镐一铲挖金银;

一经一纬织锦段,

一锤一斧造巨轮。

开火车,开汽车,

炼钢,炼铁,炼黄金。

没有工人修大道,

怎么高速通往幸福门。

工人,别人该尊重,

工人,自己该自信!

社会分工当工人,

就把自己当成神。

《二》工程师

火箭上天要设计,

摩天大楼要设计;

高速铁路要设计,

炉灶,餐桌要设计。

精密的计算,

完美的想象力;

工程师的大脑,

要胜过一百台计算机。

有了工程师的智慧,

才会有现代生活的美丽!

8.赞美劳动者的诗句

1、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唐代:李白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译文: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2、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译文:昨天我进城去卖丝,回来时泪水湿透了手巾。

为什么这么伤心?我看到了浑身穿绫罗、着绸缎的富人,他们竟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人。 3、农家望晴 唐代: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译文: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4、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5、古风二首 / 悯农二首 唐代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