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黄莺的诗句

“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玉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黄昏门外六花飞,困倚胡床醉不知。”宋·楼钥《谢林景思和韵》;

“门前六出花飞,樽前万事休提。”元·白朴《天净沙·冬》。

手、掌、席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清·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盐、尘、柳絮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元稹《南秦雪》。

雨、酥、叶、藻 “彤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唐·李咸用《大雪歌》;

“朝来试看青枝上,几朵寒栈未肯消。”明·徐渭《梨花》;

“瑞叶飞来麦已青,更烦膏雨发欣荣。”宋·范成大《雪后雨作》

2.>一般诗句中黄鹂用何典故

并没有特殊的典故,一般常引用有关“黄鹂”的诗词: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春怨》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唐·欧阳修《啼鸟》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宋·晏殊《破阵子》

3.【语文诗歌鉴赏”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表现手法巧妙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小诗,虽无深意,却具恬适、自然的情致. “凉”是一种“心境”,很不好表现,所以,必须采用以“物境”来表达“心境”的手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气氛.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三幅小画面,第一幅是稻田,从它灌满了水和长得绿油油、齐整整的稻叶中透出凉意.第二幅是树丛,“晓”字自含凉意,低压的雾气也自含凉意,“日”本有热意,因其初升,故也“沧沧凉凉”,何况其穿树而来.第三幅是飞莺,黄莺儿越过田野,飞向晨雾迷蒙的山阴,纳凉去了,诗人的心中仿佛也顿生凉意.把这三幅小画面合起来,便构成了一幅清新、明快的田园山水大图画. 由此,“新凉”这一心境,也就从这大图画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里渗透出来.而那黄莺的啼鸣,又为这幅大图画添上画外音,呼唤诗人投身其中,共纳新凉.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一吟即出.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若满意请及时采纳.。

4.黄鹂徐志摩诗中的黄鹂有什么象征意义

这首诗首句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写出了动感,第三句只写黄鹂翘着尾尖,以其瞬间之形显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写出了黄鹂疾飞而来默然立于树上的神态。

四五两句渐渐由实入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欢欣、愉悦和期冀。 第二节前四句写欢乐随着黄鹂的飞逝而瞬间逝去的惆怅,由前面的充实感转为失落感,令人不禁嘘叹。

因此全诗表现的感情正像诗人在《猛虎集》序中所说:“痛苦与欢乐是浑成的一片”。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那种冲破牢笼、高飞远走,去度自由轻快生涯的渴求。

全诗构思精巧,结构谨严,意象奇特,意境优美,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黄鹂》这首诗写作时间不详,初载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属名徐志摩。

《黄鹂》这首诗最初刊载于1930年2月10日《新月》月刊第2卷第12号上,后收入《猛虎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