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饮酒的诗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1326266佚名原作,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中和酒有关的诗有以下12首:
1、《小雅·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肴核维旅。
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
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龠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白礼。
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
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闻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
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醉既止,威仪怭怭。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其俄,屡舞傞傞。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
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
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2、《国风·豳风·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箨。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2.诗经中关于酒的诗
《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乾糇以愆。有酒湑我(哦),无酒酤我(哦)。坎坎鼓我(哦),蹲蹲舞我(哦)。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这是一首宴享朋友故旧的诗。
《毛诗序》:“《伐木》,燕朋友故旧也。”
黄柏的《诗疑辩证》说:“细玩此诗,专言友生之不可求,求字乃一篇大主脑。”
一说此诗“刺周德衰微”,认为“伐木废,朋友之道缺,劳者歌其事。诗人伐木自苦其事,故以为文。”但就诗文来看,“燕朋友故旧”较为可信。
末句中“我”是拟声词,即“哦”(按闻一多《歌与诗》:“我”同“兮”,读如“啊”,语气词)。
“有酒湑我(哦),无酒酤我(哦)。坎坎鼓我(哦),蹲蹲舞我(哦)。迨我暇矣,饮此湑矣。”在这里“我”和“矣”都不表示意义,可以理解为“有酒湑,无酒酤。坎坎鼓,蹲蹲舞。迨我暇,饮此湑。”意思应该是:有酒就喝,没酒就买(“湑”和“酤”当是动词,但不知小雅时代有没有专门卖酒的酒家),鼓声坎坎然,我(们)和着鼓声蹲蹲然起舞。趁着我(们)闲暇的时刻,饮了这杯酒。
酒是男子之间用于表示友好的道具,也是周礼仪中宴饮时必不可缺的道具。全诗表达了父兄间和睦相处,亲近友好的心愿,展现了周人温和谦逊,彬彬有礼的风俗。
从“笾豆有践”看,这里的宴饮包含了祭祖的内容,应该属于祭后之宴,正是为了强化宗亲观念,谋求尊尊亲亲。又,“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等句中,都表现出周代宗法制中严格的尊卑观念。
其余的还有:
《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
《豳风·七月》:“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陈彼兕觥,万寿无疆。”
《小雅·鹿鸣》:“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小雅·常棣》:“傧尔笾豆,饮酒之饫。”
《小雅·伐木》:“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小雅·鱼丽》:“君子有酒,旨且多。”
《小雅·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等等等等。
《诗经》中提到“酒”的诗多在二雅中,饮酒者多是贵族(或者已死的祖先),看来酒这个东西是在当时相当名贵,劳动人民的诗歌中极少出现“酒”。
3.诗名里带酒字的诗词有哪些
对酒
【朝代】近代【作者】秋瑾
【原文】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对酒
【朝代】魏晋【作者】曹操
【原文】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答王司空饷酒诗
【朝代】南北朝【作者】庾信
【原文】
今日小园中。
桃花数树红。
开君一壸酒。
细酌对春风。
未能扶毕卓。
犹足舞王戎。
仙人一捧露。
判不及杯中。
对酒歌
【朝代】南北朝【作者】庾信
【原文】
春水望桃花。
春洲藉芳杜。
琴从绿珠借。
酒就文君取。
牵马向渭桥。
日曝山头脯。
山简接{罒/离}倒。
王戎如意舞。
筝鸣金谷园。
笛韵平阳坞。
人生一百年。
欢笑惟三五。
何处觅钱刀。
求为洛阳贾。
将进酒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4.诗词古文中酒的别称
酒的别称有:杜康、欢伯、杯中物、金波、秬鬯、白堕、冻醪、壶觞、壶中物、酌、酤、醑、醍醐、黄封、清酌、昔酒、缥酒、青州从事、绿蚁、碧蚁、天禄、椒浆、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狂药、酒兵、般若汤、清圣、浊贤。
1、以酿酒者命名的:杜康、白堕等
杜康:杜康是古代高粱酒的创始人,后世将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唯有杜康”出自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译文:用什么来解决忧愁呢,只有这酒罢了。)
2、欢伯
因为酒能消忧解愁,给人们带来欢乐,故借此意而取名“欢伯”。焦赣《易林??坎之兑》:“酒为欢伯,除忧来乐。”(译文:酒能消忧解愁,给人们带来欢乐)
3、流霞
对美酒的喻称。李商隐《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译文:寻得芳菲不觉被美酒陶醉,倚着花树酣眠红日已西斜。)
4、椒浆
用椒浸制而成的酒。古代多用以祭神。李嘉祐《夜闻江南人家赛神》:“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译文:大雨过后清新的微风在小岛上悠闲地吹过,大伙喝的醉醺醺地迎接神仙归来。)
5、杯中物
因饮酒时多用杯盛,故称。 陶潜《责子》:“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黄庭坚《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译文:假若天意真给了他这些不肖子,那也没有办法,还是喝酒吧。)
6、般若汤
僧徒称呼酒的隐辞,以避法禁。苏轼《东坡志林》中有“僧谓酒为般若汤”的记载。
5.请问有谁知道哪些古诗词里含有美酒的名字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本句中的“杜康”酒 杜康 传说中酒的发明者。 后作为美酒代称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咽,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
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就提到它,后来经过小说家渲染,更是家喻户晓了。但此诗究竟写什么?唐代吴兢说它“言当及时为乐”(《乐府古题要解》)。
罗贯中则又给此诗蒙上“诗谶”的迷信色彩,说曹操“乌鹊南飞”诸句是不祥之兆,预示他赤壁之战的失败。这些说法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我认为还是清代张玉谷说得对:“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之诗。”
(《古诗赏析》卷八)陈沆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这是劝人及时行乐吗?诚然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魏源说得好:“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要治国平天下,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马上得天下的汉高祖唱《大风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他发乎其中的心声。
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自己打天下的人才。所以,当此月明星稀之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之时,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曹操又信手拈来,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又把贤者比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感谢“越陌度阡”远道而来的贤士们,屈尊相从,在今日的宴会上促膝谈心,真感到莫大的快慰!可是我知道还有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
他们像南飞乌鹊,择木而栖,绕树三匝,还没有最后选定归宿呢!于是,曹操对天下贤才发出由衷的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表示自己有宽广的政治胸怀,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并且,他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励,号召天下贤才来归,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这四句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和进取精神。在千古诗人中,只有曹操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睥睨一世的人物才写得出来,也只有他能与之相称。
至今读之,犹觉豪气逼人。 读者也许要问:曹操,世之奸雄也,果能有如此爱才、礼贤的胸襟?应该公正地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思想解放的改革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造成了两汉文化思想上的僵化,董仲舒更倡导儒术与神学相结合的谶纬学说。曹操则对神学迷信,封建礼教等传统观念大胆怀疑,公开否定。
从用人来说,两汉以通经、仁孝取士,曹操则提出“唯才是举”,重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他抗声雄辩道:“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耶?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说他“知人善察,难弦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有一位擅草书檄的陈琳,早年曾为袁绍作檄文,辱骂曹操为“敖阉遗丑”(曹操出身宦官家庭),后袁败归曹,操谓曰:“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耶?”左右劝杀之,操怜其才,不咎既往,加以重用。
由此可见,上述曹操横槊赋诗抒发其一片爱才心意,感情是真实的,是符合他的为人的。陈子展教授《谈曹操》一文中评论曹操的诗“慷慨悲凉,千古绝调。
……其诗之风格恰与其人之人格相称。修辞立其诚,迥非后世之独夫民贼盗国擅权,妄为豪言壮语、自欺欺人,终受历史裁判者所可比拟。
此亦其在文学上别有造诣之一秘也。” 给点金币吧,急缺。
6.请告诉我一些古酒名,古镜名,古花名.
玉液岁寒堂琬液琼苏,皆古酒名,见皇甫嵩《醉乡日月记》扶头:“扶头酒醒”,古酒名屠苏:“古酒名”“第一江山”为古酒名古酒名:“绿蚁”相传在夏禹时,“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人以酒亡国者’。
‘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战国策·魂策》)孟子也说:“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孟子·离娄下》)“旨酒”是一种比以前更为甘甜、更为浓烈的酒,禹好饮酒,却嫌恶旨酒,并断言“后世必有人以酒之国者”,反映了当时酿酒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接禹之位的启和太康,都贪酒,而太康竟如乃祖所料,以至于“亡其国”。
夏朝第六代王少康发明了“秫酒”。夏朝末代王桀,与太康一样“淫面于酒”,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缠子》说:“桀为天予,酒浊而杀疱人。”《帝王世系》载:“桀为酒池,足以运舟,糟丘足以望七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此言虽显夸饰,但却反映了奴隶主通过压榨奴隶来酿酒、狂欢。另一方面也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快,有较多的剩余谷物用于酿酒。
商殷时期,是我国酿酒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时期。这时,酿酒业已从手工业中分化出来,工艺上也有重大突破。
人们已成熟地用“蘖”(谷芽或麦芽)和“曲”来酿酒。我国开始制曲酿酒的年代,最迟不晚于商代中期,后传向日本、鳊等国家和地区。
在西方,直至十九世纪末期,法国人卡尔迈特氏,研究了中国药酒后,发明了固体培养微生物制酒法,这约晚于我国三千年。商代人所酿造的酒品类繁多,见于甲骨文者有“酒”(以黍酿成的黄酒,变称黍酒)、“鬯”(黑黍所酿的香酒)、“醴”(淡甜酒)、“新醴”、“旧醴”(陈酒)等。
另外还有“酎”、“醪”、“醇”、“醁”等品种。西周时,除“旨酒”和杜康发明的“杜康”之外,还有“春酒”(《诗经·豳风·七月》——、“酾”(《诗经·小雅·伐木》)、“浆”(《诗经·大雅·大车》)、“黄流”(《诗经·大雅·早麓》)、“酬”(《诗经·大雅·江汉》)、“醑”、“醽”等名目,以及最著名的“五齐”、“三酒”之属。
“五齐”指“泛齐”、“醴齐”、“盎齐”、“醍齐”、“沉齐”。关于“五齐”,《周礼·酒正》郑玄注云:“每月有祭祀,以度量节作之(按:齐者,造酒调米曲水火之数量)。
五齐,为祭祀所用造酒分其清浊为五等也。”“泛齐,糟滓上浮之薄酒。
醴齐,汁滓相将之薄酒,曲少米多,一宿而熟,其味稍甜。盎齐,白色浊酒也。
缇齐,赤色浊酒也。沉齐,谓糟滓下沉,稍清之酒。”
据此,“五齐”当是五种不同的酒。而据现代学人的研究,认为这是指酿造过程的五个阶段:“泛齐”是指发酵开始后,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谷物随之浮于表面;“醴齐”,是已产生酒精,并于嗅到酒味;“盎齐”,是气泡很多,颜色开始转变;“缇齐”,是落泡时期,颜色转红赤;“沉齐”,是糟粕下沉,酿造接近完成。
说明周人已能掌握酿酒的发酵变化规律(能见《酿造工艺学》,财经出版社,1962年)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我们并不排除“五齐”为五种酒的可能。这昔今两种解释可合二而一,即“五齐”反映了古代酿酒过程的五个阶段,同时也可能是五阶段分别所制出的五种酒,因酿酒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时间越长,费工越多,成本越大,造价越高,所以,在各不同阶段,均可提供不同等级的酒,以供经济条件不等的人们消费。
至于“三酒”当是三种酒,这是没有多少疑问的。另外,《礼记》中也载有不少酒名,如“无酒”、“清酌”、“醴()”、“粢醍”、“澄清”、“旧泽”等。
仅上述各种酒名已可看出,周代所酿之酒的品种是颇为繁多的。春秋时期,增加了“乳”(《春秋斗运枢》);战国时期,又有了“桂酒”、“椒浆”(屈原:《九哥·东皇太一》)、“桂浆”(《九歌·东君》)。
在汉代,正月初一酿造,八月始成的酒,称之为“酎”、“九酝”、“醇酎”(见《西京杂记》)。而宫女们秋天采了菊花,和以黍米蒸之,到次年九月九日可饮的,则谓之“菊花酒”,《仙书》上称之为“延龄客”。
西汉时已有“梅酒”和“枣酒”。据《东方朔外传》载,一天,东方朔的三个门生出门,路见一鸠,一个说“今当有酒”,另一个说“其酒必酸”,第三个则说“虽有酒,必不丁孩弛绞佾悸崇溪搐娄得饮”。
到友家后,主要虽拿出了酒,却泼在地上,三人果然未得饮酒。于是,三人各问其故。
第一个说:“出门见鸠饮水,故知有酒”。第二个说:“鸠集于梅树,故知酒酸。”
第三个则说:“鸠飞去后,那梅树的树枝折断,故知有酒也不得饮。”这是“梅酒”的佐证。
东方朔嗜酒,当他听说糜钦山上有枣树,人们吃枣一枚便可长醉一年之久,因此就拾起来,和以香草做成丸子,用水泡成了“糜钦酒”(“真钦酒”、“仙芗酒”),其酒香“经旬不歇”。这是“枣酒”的佐证。
西汉时,已有了“葡萄酒”。据《史记》载,西汉时,离官别馆已“尽种葡萄”。
《续汉书·敦煌张氏家传》讲,扶风(今陕西西安东)有个叫孟陀的人,送给张让(东汉朝廷官员)葡萄酒一斛,即被提拔为凉州(今甘肃秦安一带)刺史。此外,汉代还有“斋中酒”、“听。
7.《诗经》中的酒诗记载有何重要意义
《诗经》中这些酒诗,涉及到我国先秦 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民俗等各个方 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 实主义传统,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就其形式而言,采用复沓叠唱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定 型句式。但根据内容多少,诗句的长短时有变化,因此,句式除大量的四言外,尚有二、三、五、七、八等多 言句式,以此补足和扩充四言的容量;在整齐的四言 句式中,显示出参差错落之美,又为以后的《楚辞》及五、七言诗格式的形成和出现开了先路。
就其表现手 法而言,这些酒诗和《诗经》中其他诗篇一样,都是赋、比、兴手法的创造和普遍运用,并成为我国古典 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就其语言而言,语言丰富形象,韵律和谐,对我国民族诗歌语言和韵律的形成起 了重要的启发和规范作用,成为我国后来各种诗体发展的基础。
8.请问有哪些关于“酒”的名句名诗
酒与诗词——唐朝
夜别韦司士(高适)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有声。
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
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
莫怨他乡暂别故,知君到处有逢迎。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泊秦淮(杜牧)
烟拢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留卢秦卿(韩愈)
知有前期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清清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龙池(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
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水,
薛王沉醉寿王醒。
自谴(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与诗词——宋朝
无题(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
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廖伤酒后,
一番萧瑟禁酒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
水远山长处处同。
郊行即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
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
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
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
不妨游衍莫忘归。
野色(范仲淹)
非烟亦非雾,幂幂映楼台。
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
肯随芳香歇,疑逐远帆来。
谁会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正月末雪中有作(吕本中)
柳着河冰雪着船,
小桃应误取春怜。
床头有酒须君醉,
又废蒲团一夜禅。
北郭(文同)
绕树垂萝荫曲堤,
暖烟深处乱禽啼。
何人来此共携酒,
可惜拒霜花一溪。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中秋(戴复古)
把酒冰壶接胜游,
今年喜不负中秋。
故人心是中秋月,
肯为狂夫照白头。
春游(王令)
春城儿女纵春游,
醉倚层台笑上楼。
满眼落花多少意,
若何无个解春愁。
梦中作(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
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
酒阑无奈客思家。
西村(王令)
远近皆僧剂,
西村八九家。
得鱼无卖处,
沽酒入芦花。
9.《诗经》中酒诗的内容有哪些
归纳起来,《诗经》中酒诗的内容大致如下:借酒浇愁,抒写心中之愤懑。
文学艺术都有 言情的特点,《诗经》中涉及到酒的诗也不例外。《卷 耳》(《诗经周南》)诗写一位思妇对远行在外的丈 夫深切思念之情。
诗分四章。首章写思妇在采卷耳时由于思念丈夫,心不在焉,尽管采呀采呀,总是“不盈 顷筐”。
于是,干脆把“顷筐”放在大路旁边,陷于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接着两章运用丰富的想象,让远征服役的丈夫浮现到自己的眼前,设想丈夫服役的 艰苦和对家人的思念,以及用酒解忧的情景。
诗云: “陟彼崔嵬,我马虺隙,我姑酌彼金俾,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这里的“金锆”、“兕觥”,均是酒器名,指代酒。
这是以声称不永怀来抒永怀,以借酒忘优来写忧思之深。这 种欲说还休的抒发忧愁的手法,使我们想起了曹操的《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 杜康”;也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 流,举杯浇愁愁更愁”。 (黍离《诗经王风》)是一首抒发沉痛的忧伤 之情的诗篇。
诗中有“行迈靡靡,中心如醉”两句,就是抒写作者“行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 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离去”,所产生的悲痛欲绝的外在表现,意谓看到这种衰败的情景,我的双腿像灌 了铅一样,迈不开步子,神志昏迷如醉酒一般,这就形象地抒发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像这样借酒浇愁的诗篇在大、小雅中都有一些。
《诗经》里用酒诗反映奴隶主阶级生活的诗 篇,以《雅颂》诗为多,且以祭祀为中心。他们用酒 祭天地,祭祖先,祭山川,祭四方,祭四时,以及祈年、报赛、戒后等活动。
从中可以看出奴隶主阶级是怎样 以剥削所得,来为自己求福,希望得到幸福的绵延和更大的幸福,遇到灾难就祈祷解除,遇有疑难则祈求 解决,以巩固他们的统治。 我们结合《雅》、《颂》里有关诗篇,更能了解祭祀的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