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寒山寺钟声的那首诗怎么说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张继的这首千古绝唱,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名扬海外,在中华诗坛上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但如何正确理解该诗的独特内涵,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以至发展到近几年连中学教材甚至歌坛也参与了这方面的探讨和争鸣。

目前,对这首诗的认识一般有着以下两种不同解释:一种是将此诗形容为一首景物诗,如权威的《唐诗鉴赏辞典》及教科书就认为该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以及诗人卧听疏钟时的感受;另一种是把这首诗理解成一首禅诗,指出该诗以世间笔法,营造了出世间的意境,是籍助于“钟声”用禅心来解除众生烦恼的一首七绝,这一观点在苏州当地颇受关注与推崇。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看法基本上仍未能准确把握住该诗的风格,牵强附会地曲解了诗的意境,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其实,这是一首典型的思乡曲,从诗歌的内部看,反映的是作者对故乡亲人的无限思念;而从诗歌的外部看,则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深重灾难。理解这首诗必须结合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古诗的语法特点。

唐天宝末年,“安史之乱”暴发,张继从西北流寓至越吴(今绍兴、苏州)一带。根据现有资料,我们只能确知诗人于至得元年~二年(756~757年)曾在这一地区盘桓,至于何时在故苏作客,已很难考证。

诗人虽然飘零江南,但仍心系北方战事,他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流露出了这种心态。他在《酬李书纪校书越城秋夜见赠》诗中就如此写道“…寒城警刁斗,孤愤抱龙泉。

风辇栖岐下,鲸波斗洛川。量空海陵粟,赐乏水衡钱…”诗中“风辇栖岐下”无疑指肃宗在灵武即位而言,“鲸波斗洛川”是指唐朝军队和安禄山叛军在河南一带鏖战,“孤愤抱龙泉”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爱国忧民的悲愤情态,最后两句则反映了战乱发生后该地经济呈现的一派萧条景象。

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同样也给江南人民带来了苦难。 张继在姑苏滞留期间,也曾写下了这样一首七绝《阊门即事》:“耕夫招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亩;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诗中反映了农民应募从军,农村老动力缺乏,耕田大量荒芜。可见,战乱给予当地社会经济的破坏是何等深重!因此,我们在阅读与此诗作于同一时期的《枫桥夜泊》时(据查证,张继在姑苏时也就留下这两首诗),就必须认真注意和认识到战乱给诗人带来的重要影响,尤其是那种难以割舍的思乡愁绪,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理解《枫桥夜泊》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精神本质。

首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历来争议颇多,但对“月落”一词看法却基本一致,认为当时上弦月升得早,半夜时分便已斜沉了。而笔者发现到,古诗中“月落”和“落月”两词竟有着本质的区别:“月落”表征的是月亮已经失落,意即当时已不能看到月亮;而“落月”则表明是正在渐渐下沉的月亮,说明当时尚能看到月亮。

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摇情满江树”两句就说明了“落月”这种景象,又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也同样展示了夕阳下沉时的壮丽景观;而刘禹锡在《踏歌词》(其三)“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两句则表明当时乌云密布即将下雨时,聚会的人群四处逃散,只有玩耍的孩童还在拾起人们慌乱中遗丢的花钿。其中的“月落”显然是指月亮已被乌云遮掩了,诗人已经无法看到月亮;王维的名句“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也从另个角度描绘了月亮从云层中突然钻出竟然惊吓了山鸟的情形。

因此,张继在诗中的“月落”一词应该指的就是当时已没有了月亮,而人们普遍都将“月落”误解成了“落月”。 然而,诗中的“乌啼”是否就能像在《踏歌词》里那样可理解为“乌云密布,狂风呼啸”呢?笔者认为似不妥,因这与后面的“霜满天”不能联系 。

“乌啼”在这里实指当地的水老乌,即驯养后用来捕鱼的鸬鹚。杜甫有诗“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其中的乌鬼就是指的鸬鹚,沈括在《梦溪笔谈》第274篇曾特地为此作了一番注释。

鸬鹚在江浙一带较常见,它夜眠时常发出低沉、浑浊、的鼾声,被渔人喻为“闹更宵”。可以想象,当几十只、上百只鸬鹚聚集在江面上时,其啼声必然延绵不段,使人倍感压抑而深染愁绪。

至于后人将“乌啼”望文生义地解释为乌鸦或乌鹊,这恐怕不符合其生活习性,而且也不近江南水乡风情。“霜满天”的描述,表看确实不符合自然景观的实际,因为寒霜通常出现在地面上,以至不少人为此句提出了疑义。

其实,诗人在这里所想表达的是因无法入眠而站在船头已经很久很久了,身上和面庞不知不觉就被霜华沾染了,难道他身外的茫茫夜气中不也正是弥漫着满天霜华吗?! 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一个没有月亮的阴冷之夜在客船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但导致他辗转难眠而重新走上船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不难想象,作为一个因避战乱而羁旅的游子,他不会不担忧国家的安危,不能不怀想远方家乡的亲人。正基于此,诗人在这一句中其实还运用了暗喻的手笔:“月落”喻示了长安失守和唐王朝的衰落;“乌啼”鲜明刻画出。

2.作文:2010寒山寺钟声

过灵隐寺吗?如果没去过的话,那就让我来当一回小导游吧:灵隐寺,又名云林禅寺,创建于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灵隐寺自开创以来,一直是我国江南著名的禅院。五代吴越鼎盛时期,曾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僧房一千三百间、僧众三千余人的规模。南宋时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十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进行大规模整修,使千年古刹更显雄伟壮观。

大家都应该看过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诗《枫桥夜泊》,写他孤身一人在旅途中,听到苏州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时的深切感受。随着这首诗的千古流传,寒山寺的钟声也就名扬中外了。这钟声使我非常难忘。

国内国外许多人一次又一次地游寒山寺,便是为了实地去体味张继诗人所传达给他们的诗意。可见寒山寺钟声的确有着非凡的魅力。

寒山寺有座两层的六角形的钟楼,有一口巨钟挂在其中。这巨钟一人多高,周围需三人合抱钟声响时悠扬而悲壮。可惜,由于寒山寺历经沧桑,原先的一口钟毁损了。明代曾重铸一口巨钟,又在明末流入日本。现在寒山寺的这口钟是清代末年铸造的。

6天的时间虽然过得很快,但寒山寺的钟声却永远记在我的心中。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