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的格式有哪些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古诗词格式 唐诗格律: * 五言绝句[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例词参考·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 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 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绝句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听筝[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五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 [仄起式] * (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为女民兵题照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 七言绝句[平起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注: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 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 ·例词参考·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说明:此七言绝句的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例词参考·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说明:此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 五言律诗 [平起式]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 ·例词参考·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说明:五言律诗的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 七言律诗 [仄起式] *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 (律诗首句多为压韵) ·例词参考· 书愤[宋]陆游 昌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

2.七言律诗书写格式怎么写

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扩展资料: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话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七言律诗

3.【关于古诗和现代诗的押韵古诗怎么个押韵法

古诗:首先你要有一定的诗词理解能力.平时要多看一些古诗词,文言文之类的.写诗要注重平仄,押韵,对仗等.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韵脚就是“光”、“霜”、“乡”.绝句中的第三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音的.押韵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要素.从上古的、,到定型的唐诗,一直到今天的诗歌,都是要讲押韵的.没有和谐的音韵,吟咏起来就不朗朗上口了.可用旧时韵书“平水韵”,但该诗韵有107个韵部,使用不易,因为分韵太窄;也可用新韵,即以普通话语音来押韵,韵目只有18个韵部.正格绝句,平起首句不入韵和仄起首句不入韵,只需二、四句末一字押韵即可;别格绝句,平起首句入韵和仄起首句入韵,必须在一、二、四句末字押韵,以构成和谐而美妙的音乐性.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简单地说就是平声是汉语拼音中的一二声,仄声就是三四声.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平平仄仄平平仄,深居沃野枝繁茂,平平平仄仄,岸边风拂柳,仄仄平平仄仄平.碧叶千张似玉雕.仄仄仄平平.雀跃树枝头.仄仄平平平仄仄,本是同根同血脉,仄仄平平仄,放鸭河中漾,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何飒飒起风涛.平平仄仄平.清波荡小舟.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平平仄仄仄平平,天心随意弄迷离,平平仄仄平,吟虹出远天,仄仄平平仄仄平.常使伊人费苦思.仄仄仄平平.兰水一诗泉.仄仄平平平仄仄,未必风涛初识我,仄仄平平仄,月带群星至,平平仄仄仄平平.松花江水洗胭脂.平平仄仄平.笑声来枕边.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仄仄平平平仄仄,一阵狂飙如猛兽,仄仄平平仄,岭外音书断,平平仄仄仄平平.飞沙走石信天游.平平仄仄平.经冬复历春.平平仄仄平平仄,屋摧树倒禾苗折,平平平仄仄,近乡情更怯,仄仄平平仄仄平.暴戾人间万象蹂.仄仄仄平平.不敢问来人.4、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仄仄平平仄仄平,行路方知蜀道难,仄仄仄平平,宇宙现穹隆,平平仄仄仄平平.千篇斗酒海天宽.平平仄仄平.金轮挂太空.平平仄仄平平仄,胸中日月吟风处,平平平仄仄,环球光耀彩,仄仄平平仄仄平.何止吴歌楚舞寒.仄仄仄平平.万物显春荣.至于对仗,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曾金美·赠友人(碧波诗词读后感)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碧波·桃花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反之,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例如: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现代诗的特点*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诗歌“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当然现代诗并不要求必须押韵,但还是应该适当讲究节奏和韵脚,这样才能具有音乐美.。

4.七言律诗有几种基本固定格式

【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

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韵七绝二式表]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律】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仄韵二式表:]平起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5.七言律诗怎么写

写作要求: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二、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三、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

1、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2、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3、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4、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四、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扩展资料

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律诗属于近体诗范畴,因其格律严密,故名。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

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

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七言律体未能推陈出新。晚唐时期,七言律诗则打开了新局面。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这几位七律圣手不仅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五中总结了唐代七言律诗的发展历程:“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至崔颢、李白时出古,一变也。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

五代时期七言律诗乏善可陈。宋代七律创作延续了杜甫和中晚唐诗人的创新努力并在“江西诗派”手中逐渐定型,走出了一条以理趣见长、以议论为诗的新路子,佳作不少。元明清以下,七言律诗逐渐衰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言律诗

6.七言绝句书法作品格式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绝句:四联四句。(区别于律诗:四联八句。)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

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绝句:四联四句。

(区别于律诗:四联八句。)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参考:/link?url=6LuiWUaFmYiqU9pQbzk7WIA1J53Iga6mQlFlnWnUmvwPb-oCsrDahRTlvJkfV7MGUs5pplXspFwCH-KPjzhZWq。

7.七言绝句的格式和要求

绝句的写作 1、2、3 碧 波 一、什么是绝句 绝句与律诗,基本上是在唐朝时代逐渐产生并定型的诗体;先有律诗还是先有绝句,目前尚无查考和论据。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其格律关系,可视为分别截取律诗的某两联而构成,有截取律诗的前两联,也有截取律诗的后两联,或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还有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

为了押韵的关系,截取律诗首尾两联的居多。 绝句格律的基本要素,有三点:平仄、对仗、押韵;同时还包括“起、承、转、合”的章法和句式结构等格律要素,这是古今诗人遵守的基本规律。

每首绝句,只有四句,也分五言和七言两种。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二、平仄格式 绝句的格律,有四种格式,分为五言、七言的平起式和仄起式,举例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咏树 碧波·小溪即景 平平仄仄平平仄, 深居沃野枝繁茂, 平平平仄仄, 岸边风拂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碧叶千张似玉雕。

仄仄仄平平。 雀跃树枝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是同根同血脉, 仄仄平平仄, 放鸭河中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为何飒飒起风涛。

平平仄仄平。 清波荡小舟。

2、平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夜思 包德珍·新春絮语 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心随意弄迷离, 平平仄仄平, 吟虹出远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使伊人费苦思。

仄仄仄平平。 兰水一诗泉。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未必风涛初识我, 仄仄平平仄, 月带群星至, 平平仄仄仄平平。 松花江水洗胭脂。

平平仄仄平。 笑声来枕边。

3、仄起首句不入韵为正格 碧波·暴风 李频·渡双江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阵狂飙如猛兽, 仄仄平平仄, 岭外音书断, 平平仄仄仄平平。 飞沙走石信天游。

平平仄仄平。 经冬复历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屋摧树倒禾苗折, 平平平仄仄, 近乡情更怯, 仄仄平平仄仄平。 暴戾人间万象蹂。

仄仄仄平平。 不敢问来人。

4、仄起首句入韵为别格 包德珍·咏李白 碧波·咏日 仄仄平平仄仄平, 行路方知蜀道难, 仄仄仄平平, 宇宙现穹隆, 平平仄仄仄平平。 千篇斗酒海天宽。

平平仄仄平。 金轮挂太空。

平平仄仄平平仄, 胸中日月吟风处, 平平平仄仄, 环球光耀彩,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何止吴歌楚舞寒。

仄仄仄平平。 万物显春荣。

— 1 — 三、平仄声调 平仄,是声调的讲究。平声即阴平声、阳平声字,仄声即上声、去声和入声字。

(用普通话新声作诗,可以不考虑入声字。) 诗歌本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

诗,要适合于吟哦、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上节五言和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句句有起伏,就产生抑扬顿挫的音律。但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每句中还可灵活掌握,即七言的一、三、五字可平可仄,二、四、六字必须按格律不变;五言的一、三字可平可仄,二、四字不可变动,所谓“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二四六字分明;五言一三字不论,二四字分明”的口诀。

必须提醒一点:虽然,七言一三五字不论、五言一三字不论声调,但不可产生孤平现象,即每句中除第一和第七字外,中间五个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孤平是不允许的,因为诗就缺乏节奏感,也就是缺乏音乐美。

孤平可以拗救。如第三字应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可以将第五字应用仄声字而改用平声字,即可拗救。

例如:“何惧暴风呼啸吹”,其格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实际格律为:平仄仄平平仄平,首尾两字不参加论平仄,中间五字格律应为:仄平平仄仄,可是“惧暴风呼啸”,是仄仄平平仄,就自动拗救过来了,也就不算病句。 三平调和三仄脚问题。

就是每句末三字,不可“平平平”或“仄仄仄”,这是诗家大忌。在平仄拗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可疏忽。

四、绝句对仗 一般地讲,绝句可用对仗,也可不用对仗,是否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不强求。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中间两联,就可以全诗用对仗,例如: 曾金美·赠友人 (碧波诗词读后感) 碧水粼粼含雅韵,波光闪闪奏清音。

诗心美美如佳酿,词意甜甜欲醉人。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就可以全诗不用对仗,例如: 碧波·桃花 春风吹醒故林丛,蕊满枝头绽嫩红。

神韵犹如仙子美,惹来蜂蝶吻娇容。 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前两联,则前联不对仗而后联对仗,例如: 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反之,如果视为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则前联对仗而后联不对仗,例如: 赵师秀·有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2 — 五、关于押韵 所谓押韵,是把同一韵部,也就是同一韵母组成的字,放在诗的固定位置上,以构成和谐的音乐美。

在绝句中用在偶句的末尾处,即押在句末一字上。因此,押韵的字又叫韵脚。

如在“平仄格式”中列举的诗:< >是押的豪韵,韵母是ao;< >、< >是押的侯韵,韵母是ou;< >是押的支韵,韵母是i;< >是押的痕韵,韵母是un、en;< >、< >是押的寒韵,韵母是。

8.七言律诗的格律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xfmnwk

七言律诗学习会书怀赤壁万丈思潮激荡时,飞毫醉墨急成诗。卧云百枫畔酹江亭,逸石闲花笑古今。满腔热血酬天下,拔代雄才著伟辞。明月岂知离别恨,清风犹慰寂寥心。抑浊度扬清勤众愿,击流破浪继先知。涛惊扬子千年梦,树隐西山九曲情。梅花不怕春寒重,独占东风第一枝。欲饮杯中无美酒,空将内瘦饼对肥菱。观影剧《红楼梦》二首观影剧《红楼容梦》二首悼黛玉赞宝玉银眸玉齿火肝肠,不入红楼骨亦香。红梅骨格海棠情,珠玉皮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