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游一词出自何处

春游又称游春、探春、踏春和踏青。

东汉 蔡邕有琴曲《五弄》,其一名为《游春》;晋谢万 有《春游赋》,大概是春游一词最早见于现存文 字记载的了。至于民间的春游习俗在先秦当 已存在。

中国古代春季有名的“上已节”(三国 魏以后一般定为三月初三),男男女女穿上春 装倾城而出,或到山谷采摘兰草,或到郊野宴 饮行乐,认为可以除不祥,名之曰“春禊”。《诗 经•郑风•出其东门》云“出其东门,有女如 云。”

道出了青年男女春日去东门外探春的情 景。汉以后,游春活动在诗文中经常有所反 映。

到了唐代,春游是在元宵收灯后开始,一 直持续到三春之末。

2.诗经中春日游 杏花开满头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韦庄《思帝乡》

烈酒利刃,其实亦非男子专利。在人人不由自主的追逐游戏里,出演一见钟情,一心渴慕角色的,亦可换做是女子。

这首韦庄的《思帝乡》,幼时只觉浅简,好背,并不知其好在何处。就像年轻时,你我日日憧憬着外面的世界。及至成年,不停漂泊迁徙,走过一座又一座城市,看过一重又一重山水,回首方觉,唯有故园门前的那条梧桐小路,才是通往简单快乐的捷径。

而那一段又一段跌宕情路,徒增无谓蜿蜒回曲。一路跟头摔过来,魂牵梦萦,到死都挥之不去的,总是最初的那刻心动。

天,无限晴好,水彩泼出来般纯净透蓝。草长莺飞。空气中有阳光吸吮青草汁液的宜人芳香。整座杏林似腾起淡粉烟瘴,一树树粉白色娇小花朵正恣意绽放。毫无保留。飘落满地快乐。青春正当挥霍时,便就此美景,索性一颗心抛却。又如何。

同样执拗,泼辣辣一句“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较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更彻底,决绝百倍。贺裳说,柳耆卿此句“意即韦意而气加婉矣”。岂止,简直就是为阳光普照的房间拉起厚实的窗帘,气息转而阴晦。

人世间,非十分真情不足以动撼人心。只是吝惜当道。

《花间集》里,如此活泼泼甘心忘情的,还有皇甫松的一首《采莲子》。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舡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四季值替,由春轮转至秋。水光潋滟的一湾湖面上,她是只失魂落魄的呆雁,一任顺流漂走而不自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心仪的那个人哪,难道你仍未察觉吗?

朱光潜说,人生有两种类型,一种生来看戏的,一种生来演戏的。她抛掷莲子,投递情意。定有旁的人在静默观戏,怡然自乐。

况周颐在《餐樱庑词话》中说,这首皇甫松的《采莲子》,写出了闺娃稚憨情态。热衷于描绘娇憨采莲女的词人,亦不独皇甫松一人。温庭筠的《河传》读来同样生动。此番竟连一旁的观众亦被分派了戏文。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舡。红袖摇曳逐风暖,垂玉腕,肠向柳丝断。浦南归,浦北归?莫知。晚来人已稀。

采莲女啊,请你别向那边岸去啊。似警语似笑语。出此言者,应是见惯江中风浪,经多人间离散的老船夫吧。你看,那少年的船早已花儿满舱。如何还载得动你沉甸甸的一往情深?

有水,有舟,有心悦君而君不知的满心情切。令人想起那首更为古老的《越人歌》——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骑马,驾车,皆不如水上行舟,更能激发歌唱吟咏的冲动。和着摇荡韵律,拥桨而歌者,必是走惯了船的行家。

后人杜撰,安排越女歌唱《越人歌》,与鄂君子皙语言不通,曲调悠扬。起初鄂君子皙不解其歌何意,后经人翻译方恍然顿悟。于是,对于越女本来无望的钟情,竟最终以迎娶作为回报。

设若果真如此,采莲女或可与那令她一时贪看忘形的男子共结连理。亦未可知了。

然,细读刘向的《说苑》,这首先秦古歌所关系到的典故,情形却非如此浪漫。哪里有什么越女。哪里有什么嫁娶。其所欲表明的,不过是鄂君子皙如何礼贤下士罢了。

我们单单被这“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一击而中命门,遂管不得出处。脑海里幻演起凄美爱情剧目。眼中蓄满泪意。

曾几何时,校园里那条浓荫匝地的小路,阳光斜斜,透过枝叶缝隙,照落在那个人的脸上。最不设防时,就这样迎面而来。你一时愕然失魂,胸中似有灼热岩浆,急欲喷涌。那人何时走过身边,你又何时翻然醒转,皆不知觉。风中有槐花苦涩的清香。那是你一生都忘不掉的味道。

也许那个人,永远不会知道。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所想已逐光阴流水,飘去远方。

多少芬芳飘渺的最初,脆弱而浓郁。那些大朵大朵洁白安静的玉兰花,只开放在年少时独自一人的花园。成长后,鲜有人问津。

3.诗经描写风景的诗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yù)雪霏(fēi)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4.关于春夏秋冬的 诗经诗歌

一、描写春的古诗 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初春小雨》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5、《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7、《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二、描写夏的古诗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仲夏》 唐·樊旬 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

卢桔垂金弹,甘蕉吐白莲。 3、《孟夏》 唐·贾龠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4、《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5、《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6、《闻蝉》 唐·耒鹄 绿槐影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

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7、《夏日六言》 宋·陆游 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 8、《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三、描写秋的古诗 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秋月》 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4、《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5、《秋日》 宋·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6、《秋词》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7、《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描写冬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舟雪。 2、《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3、《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4、《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6、《观雪》 宋·杨万里 坐看深来尺许强,偏於薄暮发寒光。

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

倩谁细橪成汤饼,换却人间烟火肠。 7、《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郑风溱洧,本诗怎样描写男女春游之乐

《诗经·郑风·溱洧》诗中,以回环往复的叠章形式,通过描写农历三月三,青年男女齐聚溱委河畔踏青、呢喃私语、俏皮调笑、赠芍药为约,描写男女春游之乐。

本诗所反应映的先民的爱情生活美在清新、明朗、自然。上巳节春意盎然之时,青年男女们借踏青之机以芍药花定约,互诉衷肠,满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祈望。

《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6.诗经中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句有哪些

1.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抄牡骍刚。

2.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3.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4.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5.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

1.释义:秋天祭祀命名为尝,夏天给牛设置栏杠。

2.出处:《鲁颂·閟宫》

二.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1. 释义:四月入夏季,六月别署天

2. 出处:《小雅,四月》

三.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百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1. 释义.夏日炎炎日子长,冬夜漫漫寒难耐。待到百年身后时,同归到你墓室中。冬夜漫漫寒难耐,夏日炎炎日子长。待到百年身后时,同归到你墓穴中。

2. 出处:《国风·唐风·葛生》

四.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1. 释义:敲起鼓来中冬响,宛丘低坡舞翻然。不管寒冬或炎夏,洁度白鹭羽手中舞。

2. 出处:《国风·陈风·宛丘》

五.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1. 释义: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

2. 出处:《国风·豳风·七月》

7.描写春风,春水,春雨,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的诗句

春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轻风摇杂花。 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史记·秦始皇本纪》 3、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4、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5、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6、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8、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9、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1、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 12、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14、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5、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6、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17、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20、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21、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2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唐 刘昚虚《阙题》 23、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24、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 25、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对雨》 27、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28、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29、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30、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31、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32、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33、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35、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36、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37、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38、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唐 韩愈《春雪》 39、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

绝胜;远远胜过。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0、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41、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42、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4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4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45、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4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7、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4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50、春色。

8.古诗春游曲的作者是谁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公元七六二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 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

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

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 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

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