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25课课文《杜甫诗三首》翻译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 故国沦亡,空对着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中草木丛深. 感伤时局,见花开常常洒泪,怅恨别离,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这漫天烽火,早又阳春三月,珍重那远方家信,漫道片纸万金. 独立苍茫,无言搔首,白发稀疏,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2.杜甫诗三首翻译

望岳

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

石壕吏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人。老翁急忙越墙逃走,老妇赶忙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叫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凄苦啊!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都服役去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二个儿子最近牺牲。活着的人苟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裙。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好像听到隐隐约约的哭声。天亮后,我登程赶路的时候,只能同那一个老汉告别

春望

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感伤时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时听到鸟鸣反而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连持续几个月,一封家书就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

3.初二语文杜甫诗三首翻译和注释

望岳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仿佛由于大自然的偏爱,泰山聚集了天地之灵气和精华。泰山巍峨高大,山南和山北被分割成一明一暗,判若早晨和黄昏。

层层云霭雾气升腾,使我心胸激荡,为了把飞鸟归山的美景收入眼帘,我极力睁大眼睛,好似要将眼眶撑裂。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在眼中是多么渺小!夫:读“fú”。

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 南。

割:夸张。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荡胸:使心胸激荡。

曾:通“层” 决眦(zì):极力张大眼睛。 决:裂开;眦:眼眶。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春望 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

感伤时对花落泪,听鸟鸣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极其珍贵。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二句互文,意谓因感时恨别而对花落泪,听鸟惊心。

烽火:这里借指战争。 连三月:是说战争从去年直到现在,已经一个春天过去了。

连:连续。三:泛指多数。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白头发。

搔:抓,挠。 短:少。

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这正是本诗沉郁悲壮、动慨千古的内在原因。 石壕吏 (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抓壮丁。

老人越墙逃走,老妇走出来查看情况。 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湘州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改嫁,(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

(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1)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2)投: 投宿。 (3)吏: 管理,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叫嚷,叫喊。

(7)一何:何其、多么。 (8)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9)啼:哭啼。 (10)苦:凄苦。

(11)前:上前,向前。 (12)致:对……说。

(13)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4)邺(yè)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5)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6)附书至:捎信回来。

(17)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18)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19)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0)室中:家中。

(21)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2)唯:只,仅。 (23)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4)未:还没有。 (25)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6)完裙:完整的衣服。 (27)老妪(yù):老妇人。

(28)衰:弱。 (29)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

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0)应:响应。 (31)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2)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3)犹得:还能够。

得:能够。 (34)备:准备。

(35)晨炊:早饭。 (36)夜久:夜深了。

(37)绝:断绝;停止。 (39)如:好像,仿佛。

(38)闻:听。 (39)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

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40)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

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

(41)独:只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抄袭可耻!!望楼主给分。

4.杜甫所有绝句以及翻译

绝句(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

阵阵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飞翔的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

美丽的鸳鸯睡在沙上晒太阳。

迟日:指春天。

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湿又软。

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时常双双出没。

绝句(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译文〗

江水碧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象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绝句(三)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鉴赏〗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给人营造出一个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仿佛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好一片具有喜庆气味的生机!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此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此着一“上”字之妙。此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象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划,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机之盎然。再者,首句的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上句写白鹭的飞翔上天,前间的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8646366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一说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澄,晴天丽日故可睹西山雪岭。但我却以为此说不甚如意。可否这般理解更好一点:上两句已点明,当时节全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这给人就有一处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仿如润含了感受,这不更能写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吗?而“西岭”则不妨理解为诗人看到带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继而以那西岭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见之雪。但诗人为何以这“千秋雪”代窗上这上年的残雪呢?诗人失落多年的运用,使所表达的意境更广远。上文我已简单述了杜甫写作此诗的处境,当年,杜甫已久离朝廷飘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机。

5.杜甫诗翻译

【诗文解释】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离家万里,悲叹自己经常漂泊他乡,衰老多病,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世事艰难,可恨秋霜凝染了我的双鬓,穷困潦倒,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词语解释】

猿啸:猿长鸣声。

落木:落叶。

萧萧:形容秋天树叶纷纷落下的声响和状态。

【诗文赏析】

萧瑟的秋风中,水清沙白,回旋的飞鸟徘徊在江中渚洲上。诗人登高远望,想到了自己一生漂泊,备尝潦倒艰辛之苦,经历了国难与家愁,到如今已两鬓成霜,百病缠身,因此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此诗八句四对,对偶精巧,用韵讲究,被称为「七律之冠」,其中首句字字珠玑,已成为千古的佳句

6.杜甫著名的五首诗(最好带翻译)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嚎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译文】: 旅客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按户籍册点兵。 请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令没有壮丁就依次抽中男。”

“抽来的中男实在太小了,如可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可就孤苦伶仃。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著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乾,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乾了会露出头骨,天地都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终归是无情的。 我们官军(指九节度使)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指史思明已归唐,又支援安庆绪),致使官军溃败。 就去原先营垒就食(因离洛阳不远),练兵也依凭著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指劳役不重),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麽悲伤,长官(指郭子仪)本像你们的父兄。”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把守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另外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已经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仍在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裙泛指在这里衣物)。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归。 赶紧应征河阳需要的劳役,兴许还赶得做明早的早炊。”

入夜了,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还要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潼关吏 作者: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译文】: 士卒劳役是多么的艰辛,在潼关要道筑城。

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也有万丈多。 我请问潼关吏:修道是为了防史思明军吗?(这是杜甫明知故问)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步行,为我指着山隅说: 潼关高与云相连,城上堡垒把城墙区分成一格格战栅,飞鸟也不能越逾。

胡贼来犯只要守住,哪要担心西都长安。 您看这个要害的地方,狭窄到只能一辆车子通过。

艰难时刻就拿起长戟防守,因形势险要,利于防守,万古守关也只用一人。 “悲哀啊!桃林塞(即潼关之古称)那一仗,哥舒翰潼关之败死伤极多,惨死黄河。

请嘱咐防守潼关竹将领,谨慎啊!千万别学哥舒仓卒促应战的覆辙。” 新婚别 杜甫 兔丝附蓬麻, 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 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 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 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 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 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 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 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 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 与君永相望! 译文: 兔丝依附着柔弱的蓬麻而生长,当然是长不长了。

一个女人家嫁给了出征的丈夫,还不如丢弃在路旁等死。我和你结为夫妻,没想到,连床被都来不及睡暖。

我们傍晚才结婚的,你一大清早就要离开了,未免也太匆忙了吧?你这一去,虽然只是戍守在不远的河阳,而我的身分还没有真正确定,叫我怎么去拜见公公婆婆呢?想当初我爹娘抚养我时,把我当宝一样藏起来,不许我抛头露面。然而,身为女人的我,本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

你现在就要去战场上送死了,我的心情沉痛得好像要断了肠一样!我真希望能跟着你一起去,但眼前的情势又是那么紧急。我只能忍着泪劝你,不要太过于思念这段新婚,要努力为国家效力才行。

一个女人家如果真的跟到军中去,恐怕会影响了军威啊。我悲叹自己出身贫穷,好不容易才有机会穿上这件新婚礼服。

我。

7.关于杜甫的古文翻译

杜甫,字子美,他的五言诗《北征》、《述怀》、《新婚》、《垂老》等,格式是参照前人的,但曲调自创。他的五言、七言律诗,广为熟识,不但在垂拱年间到元和年间很流行,宋代诗的苍桑,元代诗的绮丽,没有不参照他的作品的。他的古体诗不墨守陈规,近体zhidao诗则博采众家之长,这是杜诗的优势。

李白善于歌行体写作;杜甫则善于写近体诗。李白的变化在于诗文声韵,杜甫的变化在于内涵与风格。但是,歌行体作品没有固定版格式,有发挥空间;而近体诗是有定规的,难于施展变化。前者声韵超逸,集中在一首诗中,容易没东西可写;后者意境和格调精深,一开始觉得平白无奇,但很有发挥的空间。这是两个人不同的地方。

用古诗的方式写律诗,格调很高超,这是李白和孟浩然等诗人的权特长,许多御用文人也善长这种文体。以律诗的方式写古诗,格调似乎就降低了,杜甫的诗就有这一点问题。(王世贞《艺苑巵言〉〉)

8.文言文,杜甫简介,翻译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他的祖先是襄阳人),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地县令,因而杜甫住在巩县这个地方,杜甫天宝(唐玄宗)初年考进士,没有考上,后来向皇上献上《三大礼赋》,唐玄宗对他感到惊奇,下召试试验他的文章,授予京兆府兵曹参军的官职。安禄山攻陷京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从叛军管辖的城中暗地奔向唐肃宗所在的灵武,授予左拾遗官职。后来为救宰相房琯而辩论,触怒肃宗贬到外地出做了华州司功参军。

关中首辅一带饥饥饿战乱,杜甫寓居到同州的同谷县,亲身负薪采梠,仍然不能供给家用。过了很久,皇上下召补了个京兆府功曹,又因路途阻隔而没有赴任。严武驻守成都,上奏请求杜甫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代交好,待遇甚厚。杜甫这才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沿江盖了茅草屋,纵酒啸歌其中。严武死,杜甫无所依榜,就去东蜀一带找高适。到了东蜀而高适又恰恰死去。这一年,蜀中将帅相互攻杀,四川打乱。杜甫携家避乱到了荆楚,乘扁舟经三峡顺江而下,还没停稳船只而江陵也处于战乱之中。杜甫只好就又溯沿湘江水流,游荡到衡山,寓居在耒阳。去世那一年五十九岁。元和中,归葬偃师首阳山,元稹为他写了墓志。天宝间,杜甫与李白齐名,当时称“李杜”。

9.杜甫诗两首 译文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 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

10.杜甫诗三首翻译

《望岳》望岳 《望岳》诗意画(东岳泰山)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译文泰山是什么样的面貌?青翠的峰峦,齐鲁大地都能看到。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南北两坡一面昏暗,一面明亮,截然不同。山间层云升腾令人襟怀激荡,双目圆睁凝视着入巢的归鸟。终要登上泰山的巅峰,才能遍看群山的矮小。 《春望》 原文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 翻译 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 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 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 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石壕吏作品原文 《石壕吏》诗意画暮投石壕村(1),有吏夜捉人(2)。 老翁逾墙走(3),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4)!妇啼一何苦(5)! 听妇前致词(6):“三男邺城戍(7)。 一男附书至(8),二男新战死(9)。 存者且偷生(10),死者长已矣(11)! 室中更无人(12),惟有乳下孙(13)。 有孙母未去(14),出入无完裙(15)。 老妪力虽衰(16),请从吏夜归(17), 急应河阳役(18),犹得备晨炊(19)。 夜久语声绝(20),如闻泣幽咽(21)。 天明登前途(22),独与老翁别(23作品译文 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有官吏在夜里来捉人。老头翻墙逃走了,老妇走出去查看。 官吏吼叫得是多么的凶恶,老妇啼哭得是多么的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对官吏说道:“我的三个儿子去驻守邺城,一个儿子叫人捎了书信,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中再也没有其他人了,只剩下还在吃奶的小孙子。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开,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但)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或许还能够为军队准备第二天的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低声地哭泣。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有那个老头同我告别。[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