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庾信 的艺术特色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

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

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

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

大体说来,庾信的文学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

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所以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戏为六绝句》) 庾信在梁时所作大多毁于战乱,留存很少,且基本上都是唱和之作。其中《奉和泛江》、《奉和山池》等,多写景之句。

后一首中“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观察、描绘都很细致,与萧纲的诗十分相近。

具有宫体气息的六言诗《舞媚娘》大概也作于南朝: 朝来户前照镜,含笑盈盈自看。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

只疑落花谩去,复道春风不还。少年唯有欢乐,饮酒那得留残! 诗中写爱美的少女对青春的怜惜,虽包涵着伤感的情绪,却还是活泼而有生气的。

庾信早期的赋,现存有《春赋》、《对烛赋》、《荡子赋》等七篇,有些已残缺。这些赋均属宫体文学范畴,内容不外是女子的美貌或相思别离,篇幅短小,语言华艳,注重音节之美。

其中《春赋》最具体表性。此篇写春光之美及妇女游春景象,色泽极为艳丽。

赋的开头和结尾多用七言诗句,有较强的音乐效果。如结尾一段: 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

树下流杯客,沙头渡水人。镂薄窄衫袖,穿珠帖领巾。

百丈山头日欲斜,三晡未醉莫还家。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

和《舞媚娘》一样,也是歌咏对人生中短暂的欢乐时光的留恋。这种诗赋结合乃至诗赋难分的倾向也为后人所继承,如初唐王勃、骆宾王及稍后的刘希夷等都有类似的作品。

总的说来,庾信早年的诗赋,在语言技巧上已有相当的成就,但反映的生活面过于狭窄,缺乏壮阔的激情。 庾信后期的创作,虽谓“老成”,但早年那一种风格,并没有抛弃。

他同北朝显贵唱和的诗,依然是雍容华贵,且多艳情成分。另有《题画屏风》二十五首,也以精巧见长。

题画诗在此之前极为少见,故这一组诗在题材的开拓上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诗的特点,是善于运用山水诗的手法,把画面的内容同想象结合,既不脱离画面,又富于自然的生趣。

这启发了后代常在画上配诗以扩充欣赏内涵的风气。 不过,在庾信后期创作中,最受重视的,是与前一种风格很不相同的自抒胸怀与怀念故国之作。

庾信的性格,既非果敢决毅,又不善于自我解脱,亡国之哀、羁旅之愁、道德上的自责,时刻纠绕于心,却又不能找到任何出路,往往只是在无可慰解中强自慰解,结果却是愈陷愈深。所谓“情纠纷而繁会,意杂集以无端”(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使得诗中的情绪显得沉重无比。

《拟咏怀》二十七首,就是这一类诗的代表。 俎豆非所习,帷幄复无谋。

不言班定远,应为万里侯。燕客思辽水,秦人望陇头。

倡家遭强聘,质子值仍留。自怜才智尽,空伤年鬓秋。

(《拟咏怀》之三) 庾信只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却被命运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并且必须承担这种“错位”带来的痛苦。这就是此诗的内涵。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啼枯湖水竹,哭坏杞梁城。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拟咏怀》之十一) 这一首悲悼梁的覆灭,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把一切归诸“天意。”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拟咏怀》之十八) 这一首感慨自己虽有才学,却于国无益,想学庄子的旷达,又不能做到,所以忧愁无止。

“残月”、“新秋”二句,写出日复一日的无聊与绝望,看似简单,其实精警非凡。“露泣”一联写景抒情,也是精美异常。

《拟咏怀》二十七首,大多是感情真实而深沉,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的作品。南朝文学的修辞技巧,尤其是声律、用典、骈偶等手段,在这里被广泛使用,并得到新的提高。

庾信后期诗中,还有不少五言绝句,无论数量和造诣,都明显高于同时代诗人。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寄王琳》)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重别周尚书。

2.1. 庾信诗歌有哪几点艺术 成就( )

(1)庾信前期诗歌主要是奉和应制之作,题材多局限于宫廷生活,内容浅薄。其诗歌总体上显示着绮丽浮艳的风格,但是他的有些诗也有清新之句。同时在永明新体诗的影响下,他的诗在描摹物象、锤炼字句、声律运用、诗境创造等写作技巧方面,还是有一定的贡献。

(2)庾信后期由宫廷走向了现实,诗歌主要是抒写故国之思、国破家亡之感与孤独寂寞的羁旅漂泊之情。因此,其后期诗歌显得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感情深厚而真挚。《拟咏怀》二十七首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他后期的思想情感。在艺术上:首先,后期诗歌体现着清新刚健、苍凉悲壮的风格。其次,庾信诗歌的艺术技巧更加精湛成熟。他的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华美与质实、内容与形式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韵律和谐,属对精工,音乐美和形式美也有出色的显现;用典贴切,巧妙灵活,不着痕迹。

5.ABCD 6.AC 7.BCD 8.ABCD 9.ABCD 10.CD

3.虞信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一、庾信咏怀诗的艺术特色:

1、简答:其艺术特色是内容丰富、忧身思国,同时诗中带有北方边塞的气息。

2、详答:庾信的名作《咏怀诗》即《拟咏怀二十七首》,反映了他后期的生活、思想、感情。这些诗并非一时之作,内容相当丰富深刻。在第一首里,他自叙了作诗的心情:“步兵未饮酒,中散未弹琴。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风云能变色,松竹且悲吟。由来不得意,何必往长岑?”诗中涸鲋思水,惊鸟失林,风云变色,松竹悲吟,说明他失去了故国的处境以及悲凉沉痛的心情。在第二十首里,他更以无比沉痛的诗笔解剖了自己的痛苦:在死犹可忍,为辱岂不宽?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其面虽可热,其心常自寒……这种因为屈身事故而感到面热心寒的心情,经常折磨着他,在他的《咏怀诗》及其他感慨身世的诗里经常流露出来。他诗里还反复地倾诉了对故国的深沉怀念。除了表现身世遭遇的痛苦外,诗中还有北方边塞的风沙气息。像“阵云平不动,秋蓬卷欲飞”;“流星夕照镜,烽火夜烧原”;“轻云飘马足,明月动弓弰”(以上均见《咏怀诗》),都是南朝诗中罕见的。

二、扩展知识:

1、原诗欣赏:《咏怀诗》共二十七首,这里选二十二为代表。

日色临平乐。风光满上兰。南国美人去。东家枣树完。

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不言登陇首。唯得望长安。

2、作品简介:《拟咏怀二十七首》是庾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之作。阮籍五言诗《咏怀八十二首》,写他生当改朝换代之际的内心痛苦,庾信的拟作,虽然寄寓的身世之感有所不同,但抒发内心的痛苦是相似的。这些诗大都是追述乱离、感叹身世、羁留北地、怀念故乡的作品。写得悲壮苍凉,很有特色。

3、作者简介: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庾肩吾子。梁时,任湘东王萧绎国常侍、安南参军,迁尚书度支郎中、通直正员郎,出为郢州别驾。出使东魏,文章为邺都人士所称。还朝,任东宫学士,领建康令。萧绎承制,任御史中丞。及萧绎称帝,任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常侍,出使西魏,拜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不久进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入北周,封临清县子,官司水下大夫,出为弘农郡守。还朝,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封义城县侯。又拜洛州刺史,征为司宗中大夫。北周末,因病去职。其前期诗风类于宫体,入北朝后,变为萧瑟苍劲、感情沉挚。其后期诗作集南北风格于一体,对后世诗人如杜甫等有很大影响。有集二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庾开府集》,清人又有《庾开府集笺注》《庾子山集注》。

4.庾信的文学风格是怎样的

庾信(513—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庾信出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家庭,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人于萧纲的宫廷,后又与 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也 被称为“徐庾体”。

庾信家族世代业儒,鸿名重誉,“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这些对庾信的思想和文学修养都有很大影响。 庾信的文学创作生涯,以四十二岁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不同。

其前期创作多为咏物抒情小赋,风格流 于纤细、绮艳,艺术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显露出一位年青诗人的才华和文 学修养,在赋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后由于生活环境和北地民歌的影响,庾信摆脱了前期的“绮艳”,而代之以清新、流丽、悲慨、苍凉的艺术风 格,抒发“乡关之思”成了贯穿其许多作品的重要主题。

庾信后期诗赋传世之 作甚多,特别是《哀江南赋》和《拟咏怀》二十七首,成为他整个创作生涯的双璧。这些作品是骈赋的划时代的代表作,在赋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具有 史诗的规模和气魄。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著有《庾子山集》。除赋外,其诗歌在风格上也是悲慨苍凉、清新隽永的,不仅是集六朝之精华,而且在写作上有所 革新和创造,在文学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唐代文学史更是“开一 代新风”。

正如李调元《雨村诗话》说的那样:“庾子山诗对仗精工,乃六朝而后转为五古、五律之始。”而杜甫也在《戏为六绝句》中曰:“庾信文章更 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令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明代杨慎更是 在《升庵诗话》中称赞:“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 ”由此可见,庾信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极大的。

5.简述屈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屈原最主要的作品是离骚,它基本能代表屈原的作品,

《离骚》的艺术成就:

《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由诗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离骚》杰出的浪漫主义的抒情作品,但也深刻地反映了楚国的现实政治。它汲取了北方文化与文学,尤其是《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又在南方巫术宗教的文化精神的孕育下,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1.《离骚》以诗人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有着高贵的家世、美好的品质、优秀的才能、高尚的人格。诗人以披香戴芳的象征手法,反复描写了自己人格的高洁和精勤不息地修养道德,这些描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超凡脱俗、苏世独立的形象。诗人有着忠君爱国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拳拳赤子之心。他关切君王和国家的命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岂余身之惮殃,恐皇舆之败绩”。虽然有小人的离间和君王的疏远,最终都没能改变他眷恋故国的情怀。诗人有着崇高的理想和执着的理想追求。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懈地探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时时感叹时光流逝和功业未就:“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臣不吾与”。虽然现实的黑暗使理想难以实现,但他执着坚持自己的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2.《离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比兴、象征、叙述、幻想、虚构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创造了丰富的意象系统。《离骚》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创造性地将《诗经》的简单比兴发展为丰富的意象系统。《离骚》创造性地运用了三大意象群:一是人事意象群。二是花草禽鸟意象群。三是神话意象群。

3.《离骚》创造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离骚》是一首抒情诗,主要是以抒发忠贞而遭忧的情怀为诗的线索。抒情诗一般没有故事情节,但《离骚》的前一部分是在诗人的人生遭际的基础上展开抒情的,后一部分又虚构了女媭劝说、陈辞重华、灵氛占卜、巫咸降神、四方神游等一系列虚幻的情节,使抒情在若隐若现的情节中展开。同时,也扩大了诗的结构,增加了诗的内容含量,形成了波澜壮阔、宏大完整的艺术结构。

4.《离骚》在诗歌语言和形式上,也有创新和开拓。它汲取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营养,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造了一种基本整齐,而又参差错落,灵活自由的的语言形式。《离骚》的语言精炼华美,极富表现力,并多用方言、虚词、双声、叠韵等。

三、屈原的其它作品:

(1)《九歌》是在楚国民间祭神歌曲的基础上创作的一组抒情诗,共十一篇。在内容上受到楚国民间宗教巫术文化的影响,均是借神灵以抒情,内容多有恋情的描写。在艺术上尤其善于把景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与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抒发完美地融为一体,创造出十分优美的艺术境界。《九歌》的语言清丽优美、生动自然,且极具抒情性,又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九歌》中唯有《国殇》刚劲悲壮的风格不同于它篇。

(2)《九章》是后人集结的屈原的一组作品,共九篇。《橘颂》是借颂橘表现屈原的人格理想。其余篇章的思想内容大都与《离骚》一致,只是以较短的篇幅写某一方面的经历和情感。《九章》在艺术上以写实为主,具有更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写实中同样贯穿着强烈的抒情性。

(3)《天问》是屈原诗歌中的一篇奇文。诗歌以提问的方式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关于历史、哲学、社会、人生、自然、神话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诗人对宇宙自然和社会人事的怀疑和探索。《天问》构思奇特,纯以所问之事联缀成篇,而且篇幅巨大,是仅次于《离骚》的长篇巨制。《天问》基本上采用的是《诗经》的四言形式,间有少量杂言。诗歌瑰丽奇异,大气磅礴,节奏明快,问事叙说中夹杂着激越的情感,而又涵蕴着深刻的哲思。

6.普希金诗歌的艺术特点

普希金作品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使他具有世界性的重大影响。

他的作品被译成全世界所有的主要文字。普希金在他的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理智必能战胜偏见的坚定信仰,他的“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的崇高使命感和伟大抱负深深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天才的杰作,激发了多少俄罗斯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以普希金诗篇作脚本的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鲍里斯•戈都诺夫》 、《黑桃皇后》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茨冈》 等等,无一不是伟大的音乐作品;普希金的抒情诗被谱上曲,成了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还有的作品还被改编成芭蕾舞,成为舞台上不朽的经典。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