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有《诗经》,日本有什么﹖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其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长短和歌,其成书年代和编者,历来众说纷纭,但多数为奈良年间(公元710~784)的作品。一般认为《万叶集》经多年、多人编选传承,约在8世纪后半叶由大伴家持(公元717~785)完成。其后又经数人校正审定才成今传版本。

《万叶集》的编次方法,各卷不同。有的卷按年代编次,有的卷按内容分为杂歌、挽歌、相闻歌(广义指赠答歌,狭义指恋歌)三大类,有的卷还设譬喻歌防人歌(戍边兵士歌)等目。

《万叶集》中有署名的作品,也有无名氏的作品。无名氏作品中有些属于民歌和民谣;具名的作品中有许多是所谓著名“歌人”的创作。集中署名的作者约四百五十人。

八世纪的下半期,出现了一部和歌总集《万叶集》。全书共二十卷,收和歌(包括长歌及短歌等体裁)共四千五百余首。日本最早的书面文学出现于八世纪初叶,即“奈良时期”(710-784)。这时期书面文学的代表作品有《古事记》与《万叶集》。当时日本还未创造出“假名文字”,这两部著作都是借助汉字写成的。前者汉字既用于表义,又用于表音;后者汉字主要用做表音符号。

按内容可分为杂歌、相闻、挽歌等。杂歌涉及面广,四季风物、行幸游宴、狩猎旅行等都在表现之列;相闻大多是恋人、朋友、亲人之间感情上相互闻问的诗歌;挽歌主要指葬礼上哀悼死者的诗歌,也有临终遗作和后人缅怀之作。此外,诗集还广收了口头流传的民谣《东歌》和《防人歌》。前者是流传在日本东部的民歌,后者为戍边兵士的诗歌。两者均表现纯情、质朴的风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集还选入两首《乞食者歌》,倾诉了社会最底层的平民和奴隶的心声。从形式上看,诗集主要分为长歌、短歌、旋头歌3种。其中长歌265首,短歌4207首,旋头歌62首,另有连歌、佛足石歌各1首及汉诗4首,汉文22篇。

(拓展:奈良时代(Nara

Period)

始于迁都于平城京(今奈良)的710年,止于迁都于平安京的794年,历经八代天皇。元明女帝是奈良时代的第一代天皇。她死后,还有元正(女)、圣武、孝谦(女)、淳仁、称德(原孝谦)、光仁、桓武。女人在奈良朝占了四代共三十年。圣武这一代几乎是皇后光明子掌政,淳仁这一代也是上皇孝谦的天下。

此时的奈良朝受中国唐文化的影响,又通过唐朝接受到印度、伊朗的文化,从而出现了日本第一次文化全面昌盛的局面。遣唐使、派往中国的留学僧和留学生在日本文化和美术繁荣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全国大兴造寺、造像,堂皇的绘画、华丽的装饰艺术,今天仍见于奈良的寺院和正仓院宝物中。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着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712年)最古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720年)、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751年)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2.《万叶集为什么被称为“日本的诗经》”

《万叶集》收录了日本自公元4〜8世纪 中叶4个世纪的4516首长短和歌,是日本 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

其成书年代和编者众 说纷纭,但多数人认为其成书于奈良年间 (公元710〜784年),主要作者有柿本人麻 吕、高市黑人、山部赤人、山上忆良、大伴 旅人、大伴家持等,诗集中署名的作者就有 500多人,几乎囊括当时日本的各个阶层, 据说大伴家持是此书的编者。 后来,《万叶 集》又经过多人的校正审定才成为今天传诵 的版本。

《万叶集》共包含诗集20卷,按照内容, 分为杂歌、相闻、挽歌等。杂歌涉及四季风物、行幸游宴、狩猎旅行等内容;相闻多是表达恋 人、朋友、亲人之间感情的诗歌;挽歌主要是 葬礼上哀悼死者的诗歌。

此外,诗集还广收了 口头流传的民谣《东歌》和《防人歌》。在形 式上,《万叶集》主要有长歌、短歌、旋头歌 3种,其中长歌265首,短歌4207首,旋头歌 62首。

另外还收连歌、佛足石歌各1首,汉诗 4首,汉文22篇。从这几方面看,《万叶集》 和中国的《诗经》大为相似。

《万叶集》记录和歌时将汉字作为标音文 字,是中日文化融合的表现。 综合上面所述,《万叶集》被称为“日本 的《诗经》”是合情合理的。

3.诗经中的植物有哪些

1.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

2.莼菜之手

3.飞蓬的性情

4.粗粝与温柔——萎蒿

5.U盘一样的水芙蓉

6.风羽之物——白茅

7.悲感的熔池——黍

8.有女同车——木槿

9.爱的使者——萱草

10.艾蒿

11.色彩的精灵——蓝

12.野马葛藤

13.勾连之物——卷耳

14.泯嘴一笑——桃

15.以乐心,度俗世——车前子

16.包裹伤痛、苦难的铁沙——荆棘

17.入口嚼碎明琉璃——蕨菜

18.梨的琐忆

19.梅之女

20.树好大,风有时,人无涯——柏树

21.写给母亲——酸枣树

22.被戏说的——匏瓜

23.悲喜合鸣的自然暗哑——苦菜和荠菜

24.挂怀一个平淡如水的朋友——茯苓

25.暗夜一激灵——蒺藜

26.解读一点吸附和寄生的艺术——菟丝子

27.麦性

28.竹林

29.桐音

30.家园里的桑

31.芄兰

32.木瓜

33.千年韧如丝的——蒲草

34.救治妇仁——益母草

35.遍布山野的野葡萄——葛藟

36.不言之果——李子

37.浸入神秘色泽里的——檀木

38.莲子心,芙蓉色,水芸香里的——荷花

39.千古黄叶

40.情爱的果子,美味的果子——栗子

41.远古红色的母亲——茜草

42.风吹佩兰——兰草

43.美的芍药

4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45.被戏弄的荒凉——狗尾草

46.酸滑的野菠菜——酸模

47.故乡的托词——榆树

48.多子多福——花椒

49.稻梁谋

50.至情的背景——乌蔹莓

51.芦苇之伤

52.可以卑微,可以宏阔——栎树

53.在北风中摇曳的杨树

54.犹如紫云英般的爱恋

55.摇荡在风中的猕猴桃

56.落鸟承林——榛树

57.降神术士的道具——蓍草

58.血色红滴滴——枸杞子

59.淬火的菩提

60.椿秀才和香椿拌豆腐

61.像紫蝶一样纷飞的野豌豆

4.《诗经》里有多少种植物

涉及的植物有很多,有薇(荒野豌豆)、苹草、水藻、荇菜 、萎蒿 、苦菜、菟丝子 、荠菜、蒲草 、荷花 等。

1、薇(荒野豌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先秦佚名《小雅·采薇》

译文:豆苗采了又采,薇菜刚刚冒出地面。说回家了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没有妻室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

2、苹草、水藻

采苹–【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译文: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篓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有那锅儿与那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今儿谁是主祭人?少女恭敬又虔诚。

3、榛树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先秦佚名《国风·邶风·简兮》

译文:高高山上有榛树,低田苍耳绿油油。心里思念是谁人?四方舞师真英武。那英俊的男子啊,那是从西方来呀!

4、芦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先秦佚名《国风·秦风·蒹葭》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5、檀树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先秦佚名《国风·魏风·伐檀》

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边啊,河水清清微波转哟。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啊?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见你庭院猪獾悬啊?那些老爷君子啊,不会白吃闲饭啊!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诗经

搜狗百科-诗经里的植物

5.诗经中的植物分别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liuhua :你好。

《诗经》中的植物:我们的先人用植物比兴寄托,他的情怀。植物在我们先人的灵手慧眼中,可用来驱除疾病,祭祀、祈福,占卜吉凶,美化环境,,可用来比附才德,传情寄爱,象征福禄,忘忧解愁。植物与先民的生命、情感、礼仪、性情相交织。用松柏、青竹、梧桐和其他嘉树恶草,所代表的寓意来论述德之物化;以花椒、木瓜、梅子等果实和兰草、芍药、荷花等花草及桑树所代表的情感来论述情之媒介;以葛藤、葫芦、萱草、杨柳所代表的家庭福禄来论述附之喻体。

植物的美丽升华,产生了深情厚谊,虽年代久远,依然声色鲜活,滋润了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6.《诗经》里的植物都长什么样

或许是出于“格物致知”的精神,“《诗经》中提到的草木鸟兽虫鱼长什么样”一直是《诗经》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经》中的动植物进行注释,比如,战国时期的毛亨,在其著作《毛诗故训传》中就对《诗经》提到的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进行了注解;三国时期吴人陆玑,其代表作就是一本专门注解《诗经》中的动植物的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宋代的蔡卞,著有《毛诗名物解》;等等。稍显遗憾的是,这些著作大多只有文字描述,若作物种辨识之用,难免显得不够直观,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图无真相。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图”的诗经名物注解书出现了:画家徐鼎有感于前人著作导致的“不见物胡知是名”的困境,创作了《毛诗名物图说》。而在同时代的日本,也陆续出现了一批影响甚广的诗经名物图鉴,如渊在宽的《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图解》、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以及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等。

然而是不是有了图,大家就能够很轻松地开启诗经物种辨认模式了呢?这个嘛……不一定。

7.求书名 一个系列的书 一本描写诗经里的植物,一本是古诗词里的植物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 》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07月

该书对《诗经》中所提到的部分植物有着较详尽的解读,既可以使读者通过对植物的寓意,对诗经内容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也是一本散文集,是作者对《诗经》的读书笔记。

图书简介:

在东门,我初见你,你夹在人群里,像飘絮,像鸟鸣,像春风;在黄昏的溪边,我又见你,你在汲水的女孩子中间,如倒影,如水声,似烟霞;三月三的上巳节,众人注目的舞台上,我看着你,你是烈火,是妖魅,是飞霜。你,是我的惊雷。

这些在《诗经》里面目或清明或朦胧的植物,我正是在家乡的土地上,和它们一起一步步的走入到诗性和植物性灵的对话当中去的。读《诗经》就好像自己化成了一个细胞,进入到中华文明的血脉里,很多《诗经》里的话,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依然是俗常话,这是《诗经》里的美的生命力所达到的地方,从这种永不枯竭的生命力里,让今天的我为我们的文明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自豪感,这种平静从容的自豪感在阅读西方的作品的时候,会体会的更加真切,因为不管西方的文明再如何绚烂,也不会轻易的让我在其间散步的时候迷失,这种自豪感是一种文明家园里的路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