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雪比作蒲公英和鹅毛的诗句
雪二首 司空曙 乐游春苑望鹅毛,宫殿如星树似毫。
漫漫一川横渭水,太阳初出五陵高。王屋南崖见洛城,石龛松寺上方平。
半山槲叶当窗下,一夜曾闻雪打声。 至于比做蒲公英的诗句没有找到。
应该在现代诗歌里才有的。以下资料供你参考。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从春秋到晚清,我国诗歌史上出现了难以计数的咏雪诗句,它们组成了一幅绵长的雪的瑰丽画卷。
下面就让我们置身其中,来品味诗人笔下雪的形象吧!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采薇》中的名句,它融情于景,用纷纷扬扬的大雪映衬归来士兵的黯然神伤,蕴藉典雅,耐人寻味。
不过,《诗经》中还没有专门的咏雪诗篇,也很少用比喻来描绘雪的形象。诗歌史上第一首有意识地用比喻来描绘雪的诗是《咏雪联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谢道韫的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对后世咏雪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将飞雪比作轻飏飘舞的柳絮,优美形象,“生意浮动”。
“柳絮”因此成了后人喻雪常用的一个形象。如:“拥柱轻于絮,吹墀净若沙。”
(梅尧臣《十五日雪》)“绕树莺雏应罢语,漫天柳絮敢争飞。”(钱谦益《春雪》)……谢也被称为“柳絮才”、“谢女”等,成了咏雪诗中常见的一个典故。
秋瑾在《齐天乐·雪》中写道:“谢家娇女,正笑倚栏干,欲拈丽句。”就是以“谢女”自况。
比喻的采用,使咏雪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从此,雪的形象也就丰富起来了。
“花”是咏雪诗中最常见的比喻:①.梅花 东方虬在《春雪》中写道:“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春雪飘飘,洁白晶莹,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分不清雪花梅花,辨不明雪落梅落,诗人有意造成这种意境上的迷离,给人留下无限的美的遐想。②.梨花 南朝萧子显有诗句“洛阳梨花落如雪”(《燕歌行》),后人往往因袭之,岑参却反用其喻,写下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传世佳句。
一夜大风大雪,处处银装素裹,一片晶莹世界;琼枝玉叶,宛如千树万树怒放的梨花。这一比喻,传神地描绘出雪的皎洁、鲜润、明丽和飞动,透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富有神韵。
③.琼花 吴澄有诗句“不知天上谁横笛,吹落琼花满世间”(《立春日寓北方赋雪诗》)。漫天飞雪,竟是仙人横吹玉笛所致,想象瑰丽,让人联想到李白的“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但这里用花喻雪,又有创新之意。④.芦花 完颜亮在《昭君怨·雪》中写道:“锦帐美人贪睡,不觉天孙剪水,惊问是杨花?芦花?”“天孙剪水”指下雪,古诗词中常将下雪喻为仙人剪水,如“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陆畅《惊雪》)。
这里词人以美人睡醒惊诧的目光视雪,细细品味,富有情趣。⑤.六出花《太平御览》载:“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
因雪结晶成六瓣花形,故有此喻。如:“三晨喜盈尺,六出舞崇花。”
(徐陵《咏雪诗》)三晨:三个早晨;崇:聚集。品读诗句,诗人的喜雪之情溢于言表,欢快的调子中流露出对农事年景的关心。
此外还有“飞花”、“天花”、“玉花”等。如:“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欲开新酒遨嘉客,更待天花落坐中。”(王安石《欲雪》)“长空卷玉花,汀洲白皓皓”(陈孚《江天暮雪》)等。
“玉”也是咏雪诗中常见的比喻。元代黄庚有佳句“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雪》)。
雪光返照,有如明月,江山夜而不夜;天地无私,不分贵贱,家家被雪分玉。第二句意味深长,语含婉讽:试想,穷人家闭门拥衾尚不能饱暖,分玉又有何用?有时“玉”也跟“树”、“尘”、“尖”等组合作喻。
如:“倏忽银台构,俄顷玉树生。”(丘迟《望雪诗》)以“银台”、“玉树”喻被雪的亭台殿阁和树木;“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
(何逊《咏雪》)用“玉尘”喻随风竞逐的小雪花;“一夜青山换玉尖,了无尘翳半痕兼。”(朱淑真《雪》)“玉尖”即积雪的山峰,前着一“换”字,雪景全出,显得清新空灵,一尘不染;“造物故豪纵,千里玉鸾飞,等闲便把万斛琼粉盖玻璃。”
(辛弃疾《水调歌头》)以“玉鸾”、“琼粉”喻雪,“玻璃”喻水面。词句凭空起势,峥嵘磅礴,一展稼轩豪放风采;“只为眼中花未瞥,推窗犹看玉琅玕。”
(释明本《雪》)“琅玕”指青竹,为细看雪花模样,推窗而观,琅玕如玉,风景如画,美不胜收。 诗人们还常将雪喻成“月”、“沙”、“素”、“鹤”、“鹅毛”、“席”、“掌”等形象。
如“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卢照邻《雨雪曲》)将雪与飞沙相比,月光与冰凌互喻,尽显边塞冰天雪地的严凝与酷寒;“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诗人把雪色当作家乡月光,想象奇崛,亦透出思乡之情;“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李贺《嘲雪》)“辽城鹤”化用了辽东人丁令威学道后化鹤还乡的典故,这里与“龙沙”、“秦素”均。
2.关于雪的比喻的诗句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
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
《诗经·小雅·角弓》 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凄凄:寒凉。
翳翳:阴暗。希:少。
在目:眼睛所见。皓:白。
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
劲:猛烈。哀:凄厉。
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弗发缔菏郫孤惦酞定喀满山 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
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 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
唐·李白《北风行》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回风:回旋的风。 唐·杜甫《对雪》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 无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唐·杜甫《公安县怀古》 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 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骈《对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玉:喻白雪。 元·黄庚《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清·洪升《雪望》。
3.将雪比做月的诗
将雪比做月的诗很罕见。因为雪常见,没必要比作月。二雪月的共同点:素色、孤寂、寒凉等有可比性,但雪更具体,易感触。下面的诗,可以体会。
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纳兰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卢祖皋《贺新郎·挽住风前柳》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李白《王昭君二首》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4.通过比喻来描写雪的诗句
通过比喻来描写雪的诗句:
1、将满地白雪比作梨花盛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将雪花比作梅花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3、将雪花覆盖在高台上洁白无瑕的样子,比喻成象是刚刚建成的碧玉台
皎洁随处满,流乱逐风回。璧台如始构,琼树似新栽。——隋·王衡《玩雪诗》
4、将满地的雪比喻成一片雪白的海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大雪飘落在北台上,北台银装素裹,犹如玉楼一样。雪后寒冷,人站在台上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
举目田野,白茫茫的大地好像银海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遍地发光,照得人目眩眼花。
5.关于雪景的诗句 古诗
1、无闷·催雪-清朝吴文英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2、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宋朝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3、蟾宫曲·雪-唐朝薛昂夫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4、寿阳曲·江天暮雪-唐朝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5、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清朝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6、献仙音·吊雪香亭梅-清朝周密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共凄黯。
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7、望江南·燕塞雪-清朝华清淑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羁馆独凄然。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何日是归年。
8、雪诗-南北朝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9、雪-南北朝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0、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清朝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杆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