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顾城的诗歌赏析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全诗就一句。没有可字.这首只有两行的小诗,1980年在《星星》第3期发表后震动了整个诗坛,不管是对猛咯内诗抱肯定或是抱否定态度的人,对这首诗却是一致的称赞。

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想、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整首诗,宛如一幅有立体感的版画。

“黑夜”与“光明”形成暗色与亮色的鲜明反差,“黑色的眼睛”是经过变形的意想,渗透出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艺术表现触发了读者的想象,于是,在想象的屏幕上出现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年代,那在荒谬现实中扭曲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那埋藏在心底的潜能所爆发出的顽强求索的精神……。这是整整“一代人”的雕像。

“黑夜——眼睛——光明”一个简单的意向群构成了一个开放时空…………历史转折关头特有的社会景象和人的心理结构。有限中表现出无限,单纯中包孕着深厚,这是诗的特有规律。新诗潮的先行者在追寻人性复归的同时,也在追寻诗向本体的复归。

这首小诗体现了一种现代美的风格。它打破了传统的和谐构图,以不和谐的意象组合造成触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迫使人对历史进行反思。

2.顾城诗句赏析

对于一贯唯美的顾城来说,小巷里发生的,是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

正是这个故事,致使诗人,多年后,还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然而,这是一条“没有门/没有窗”的小巷。

有门,诗人可以用钥匙打开。有窗,诗人可以破窗而入。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失,这些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绝望的情绪,首次流露。

但是,诗人并没有死心,仍然在绝望中抱有一丝渴望。于是,“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本来,用钥匙敲墙,就有驴唇不对马嘴之嫌,属于一个人绝望之际的愚蠢之举,何况还是一把“旧钥匙”呢?短短两行,就将诗人伤感绝望的情绪推向极至,不愧为大家之作。顾城多短诗,但大多小诗不小:灵气,节制,层次感强,张力十足。

《小巷》同样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特色。

3.高分急求..请帮忙做个顾城“新的家”的诗鉴赏

顾城的诗很有哲理也很有深度,表达了他内心的愿望、渴求与现实巨大差距之间的碰撞、困惑和厮杀,但这种深度太缥缈、太理想化,太脱离现实社会,充满了对现实弃之不舍、怒其不争的幽怨,充满了对无奈顺应的逃避、反抗和暴发。

这种心态我能理解,却不能苟同。愿望是健康的,情绪却是扭曲的,要想影响社会、改造社会就必须顺应社会。

因现实有阴暗面,就对它不屑和冷淡,不屑与它为伍,把自己游离于社会之外,是不可能完成一个诗人应该承担的净化社会的任务的。这就是顾城的悲哀,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现代诗歌的佼佼者,他对诗的完整意境的刻画、对理想世界的塑造、对个性的追求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他为原本沉闷的诗坛带去了全新的空气,带去来耀眼的亮色,带去了必须尊重人性的呐喊。中国现代诗坛如果没有顾城的诗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

4.顾城诗歌赏析 塔和晨

《塔和晨》

洁白的塔呵,

围着绿色的腰带,

像一枝春天的竹笋,

在召唤满天蓬松的云彩。

这是一个美丽的晨景,

到处都悬着露水,

像无数儿童的眼睛。

在湿湿的霞光里,

水光映着铜铃,

铃响伴着和风。

在云雾消散的松林里,

回荡着啄木鸟工作的歌声。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一种纯粹的美丽,物象完整呈现的语言让我们进入了物象本身,我们看到了绿水的腰带,云彩,看到了动人霞光。我们的视线跟着调动转换,直到啄木鸟的歌声回荡,语充满着惊喜和热爱。

5.顾城的《方舟》的赏析,速度解决,谢谢

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

在那里他注视山下的暖风

他注意鲜艳的亲吻

像花朵一样摇动

像花朵一样想摆脱蜜里的昆虫

他注意到另一种脱落的叶子

到处爬着,被风吹着

随随便便露出干燥的内脏

——顾城《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1985)

顾城(1956—1993年)的后期诗歌,有一种反形式或超越形式的倾向。诗人对形式的放逐,是缘于他内在精神的充溢,还是缘于他对“自然”的崇拜,甚或他根本已意识不到形式与内容、结构与材料、技巧与意义等有关的或传统或现代的区分,这要通过分析他后期诗歌既有的形式和风格,才能作出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诗人对形式规则的放弃和否定,是与他对意义(包括文化规则)的否定和放弃相联系的。我们对诗人艺术作品的形式化研究,即是试图扼要把握其在⑴主题与母题,⑵意象、隐喻与象征,⑶语言与文体等艺术层面所呈现的因素,探讨其后期诗歌形式构造的本质。

1992年底,顾城在德国波恩接受《袖珍汉学》杂志的编辑采访时,谈到不断变化的“我”的阶段性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把自己诗歌创作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然阶段(1969-1974年)、文化阶段(1977-1982年)、反文化阶段(1982-1986年)和无我阶段(1986年以后)。①本文所称“后期”,大抵相当于顾城所划分的后两个时期,但指的是1985年至1993年这个时间段,内部的分期则以1988年定居海外为界。按顾城自己的表述,在“反文化阶段”,“我用反文化的方式来对抗文化对我的统治,对抗世界。这个时期我有一种破坏的心理,并使用荒诞的语言”,在“无我阶段”,“我对文化及反文化都失去了兴趣,放弃了对‘我’的寻求,进入了‘无我’状态。我开始做一种自然的诗歌,不再使用文字技巧,也不再表达自己。我不再有梦,不再有希望,不再有恐惧”。②这“反文化”和“无我”两个阶段,本质上具有共通的一面,都带有明显的反人类与反人本倾向:“反文化”针对的是作为“类”的人及其规范个体行为的“文化”,而反文化的个体和非文化的自然在诗化世界中仍居于中心位置;“无我”则把对文化与世界的否定推向绝对,直至从根本上剥离和摒弃“自我”和“自然”,“无我”的“我”,“既是神,又是鬼,既是人,又是昆虫”,③这显然是对人的“人本”地位的彻底解构,是一种接近死亡又无死亡可言的无为无不为状态,“在我放弃了自己的时候,我忽然就自由了,我终于理解到了什么叫自然而然”。④这个后“文化”甚至也后“自然”的“自然而然”,成了顾城后期诗歌、诗学以至行为的核心。

这也是理解顾城后期诗歌形式与结构因素的前提和关键之点。

6.顾城诗句赏析

对于一贯唯美的顾城来说,小巷里发生的,是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

正是这个故事,致使诗人,多年后,还魂牵梦绕,难以忘怀。??然而,这是一条“没有门/没有窗”的小巷。

有门,诗人可以用钥匙打开。有窗,诗人可以破窗而入。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失,这些对于诗人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绝望的情绪,首次流露。

但是,诗人并没有死心,仍然在绝望中抱有一丝渴望。于是,“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本来,用钥匙敲墙,就有驴唇不对马嘴之嫌,属于一个人绝望之际的愚蠢之举,何况还是一把“旧钥匙”呢?短短两行,就将诗人伤感绝望的情绪推向极至,不愧为大家之作。??顾城多短诗,但大多小诗不小:灵气,节制,层次感强,张力十足。

《小巷》同样体现了他的这一艺术特色。??。

7.我的诗 顾城 赏析

表达的意义很好,但有些生疏。

。。。。。。。。。。我也写一首。。。。。。仿照,,,

我的诗

不曾写在那宣纸上

不曾扰乱 沉默和安宁

更不曾 在落幕的夜空中 划下一道伤痕

我的诗 只是云

一朵洁白的云

它随清风的节奏 起伏

轻轻拂过人们 心的伤痕

掠过迷茫者的淡漠 使之清醒 使之反省

在遥远的大海中 不断沉降

像夏雨一样纯净 清新

8.如何赏析顾城的诗《一代人》

赏析

全诗只有两句,且诗中出现的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黑夜、眼睛、光明。正因如此,使得这首诗歌具有了深思的魅力。两句新奇的组合,看似相悖的转折,蕴含着奇妙的合理性。

这种相悖的逻辑正是这短短两句诗的精华所在。这种相悖是在两个层面上的。

第一个层面是诗歌整体的意象呈现方式与人们日常经验中它们的呈现方式相悖。这主要集中在眼睛的意象上。在茫茫的黑暗里,眼睛是唯一的明灯。在人们的经验中,眼睛始终是透明的象征。然而,诗中的眼睛却是“黑色的眼睛”。这是诗人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39663964心中的感受,也是诗人的深刻反思。这感受是撕心裂肺的创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沉淀。这反思是沉重的,后面潜藏着巨大的恐惧。而这些又都指向了“黑夜”——那个时代的背景。

第二个层次的相悖是诗歌内在的相悖。这主要集中在“光明”这一意象上。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那样深沉的黑夜,诗人要寻找光明。诗人正要用那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这是诗人奏响的反叛黑夜的一声号角。这个层次也是这首诗歌的主旨所在:诗人不仅要反思黑夜般的过去和倾诉心中的苦痛,更要寻觅。

所以诗人为这只有两句话的诗起了一个宏大而耐人寻味的标题:一代人。但诗的内容似乎又指向了两代人:既是对上一辈的总结和反思,又是对下一代的呼唤和定位。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也充分地体现了顾城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意象的营构上匠心独具。诗人采用了与生活中生命感受密切相关的意象,用出人意料的组合表达了他对世界、生活、生命的新鲜体验。他还尽量使用明确、简单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心中的感受,避免诗歌的语言受到晦涩难懂等流弊的污染。

这首诗在审美原则上是全新的。它避开了情感的直抒,弃置了景象的实叙,它没有着意建构完整的意境,只是用意象、用隐喻,在浓重的黑色背景上凸现了一双不同寻常的“黑色的眼睛”(一代人觉醒的象征),在眼睛的前方,似乎可以看到从乌云的缝隙中射出一束白光。

短短的两句诗,概括出了一代人的心理历程,表达出对黑暗政治的否定、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有力地证明了诗是精粹的艺术。它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凝炼和艺术表现上的高度提纯,使它具有小说、散文等文体所不能有的力度和容量。

一代人1

黑夜2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指在文革历史阶段中成长起来的人。

黑夜:暗指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政治运动。

《一代人》是朦胧派诗人顾城于1979年在北京所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流传较广。它抒发了一代人的心声,也寄托了一代人的理想与志向——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