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哉.诗经》的全文内容是什么
我从网上的视频上记录下来的,但总感觉不是全文,貌似视频也有删节
《美哉 诗经》
有一种美 无需修饰 那是从心里流出来的长歌
河畔滩头 关关雎鸠的鸣唱声里,我们听见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爱情箴言
山野林地 坎坎伐檀声里,我们看见一群袒露的脊背上,迸发出的 不稼不穑 胡取禾三百亿兮的悲愤
旌旗呼啸处,我们听见了出征将士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的怒吼
无论放浪还是婉约
无论高歌引吭还是踱步吟哦
听起来都是那样的自然 真切 活脱 透明
纯粹得就像远古的天空 无邪得就像源头的活水
这 就是诗经
有一种美不会凋谢
那是盛开在一个民族血脉上的鲜花
三千多年前,在一个古老的国度里 那些没有留下姓氏的先民
将生活 爱情 劳动揉进琴瑟 让散布在山间田野里的飞歌流韵 漫延成一条生生不息的歌的长河
这 就是诗经
历史的风吹落了无数的皇冠 催散了无尽的繁华
却吹不断那一串串带响的竹简 以及竹简上留下无数指纹的风景
三千年涛声云灭 不变的 还是那跳动着生命活力的人性之美
逃之夭夭 灼灼其华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谷则异室 死则同穴
这无以伦比的东方之美啊
美的河流 美的田野 美的天空 美的云彩
更有美的人 美的情操 美的节奏 美的律动
在人类所有关于美的描绘中 诗经是最美的容貌
来吧,让我们沿着诗三百的诗行
去踏青 去漂流 去追寻 去拾起封尘记忆中永远的歌
哦 美哉 诗经
2.帮我找几首比较出名的诗经
《女曰鸡鸣》 女曰鸡鸣,男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住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黍离》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如噎 知我者 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肖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肖征,抱衾与稠,寔命不犹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追问: 我要翻译,每首诗的翻译 回答: 女曰鸡鸣 妻说 公鸡 打鸣了, 大说天色还没亮。 你快起床看天色, 启明星 星光明亮。
水鸟 快要飞出来, 去射 野鸭 和 大雁 。 射 中野 鸭和大雁, 同你一起做 美餐 。
共享佳肴饮美酒, 与你恩爱到白头。 弹琴 鼓瑟 相唱和, 生 活宁 静又美好。
我知你性本 勤勉 , 把我 佩饰 送给你。 我知你心善体贴, 把我佩饰赠给你。
我知你对我恩爱, 送我佩饰报答你。 子衿 青青的是你的 衣领 , 悠悠的是我的 心境 。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 张眼望啊, 在这高 高城 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黍离 那 糜子 一行行地排列,那 高粱 生 出苗 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 恍惚 不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 酒醉 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鹿鸣 野鹿 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高贵的宾客, 相邀弹瑟又吹笙。 吹笙鼓簧悦宾客, 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 为我指路多广阔。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 青蒿 。
我有高贵的宾客, 品德 高尚声名好。 教人 忠厚 不轻伙, 君子循规要 仿效 。
我备美酒和佳肴, 宾客宴饮 乐陶陶 。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高贵的宾客, 弹瑟奏琴勤相邀。 弹瑟奏琴勤相邀, 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 宴乐宾 客心 愉悦 。 相鼠 看那老鼠都有皮, 做人怎不讲 礼仪 。
要是做人没礼仪, 为何不死还活着? 看那老鼠有 牙齿 , 做人怎不讲节制。 要是做人没节制, 不死还想等什么? 看那老鼠有肢体, 做人怎能不讲礼。
要是做人不讲礼, 为何不去快快死? 葛生 葛藤 缠绕着荆树, 蔹草蔓延上 山野 。 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岭谁同住? 葛藤缠绕着 枣树 , 蔹草蔓延遍坟地。
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外 滩同息? 角枕颜色光 灿灿 , 锦被 鲜艳 亮闪闪。 我的爱人葬在此, 荒郊野外独特已. 夏日炎炎 日 子长 , 冬夜漫漫寒难耐。
待到百年身后时, 同归到你 墓室 中。 冬夜漫漫寒难耐, 夏日炎炎日子长。
待到百年身后时, 同归到你墓穴中。 小星 微光 闪闪 小星星 , 三三 五五 在东方。
匆匆忙忙连夜走, 早晚奔忙为 官家 , 只因命运不相同。 微光闪闪小星星, 还有参星和昂星。
匆匆忙忙连夜走, 跑开 被子 和 床单 , 都因命运不相同。 硕鼠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 新乐 土。 新乐土呀新乐土,才 是安 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 大麦 粒! 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
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 新乐邑呀新乐邑, 劳动价值 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 多年。
3.《诗经里植物的名称与形状》
1.水环境的标识物——荇菜
2.莼菜之手
3.飞蓬的性情
4.粗粝与温柔——萎蒿
5.U盘一样的水芙蓉
6.风羽之物——白茅
7.悲感的熔池——黍
8.有女同车——木槿
9.爱的使者——萱草
10.艾蒿
11.色彩的精灵——蓝
12.野马葛藤
13.勾连之物——卷耳
14.泯嘴一笑——桃
15.以乐心,度俗世——车前子
16.包裹伤痛、苦难的铁沙——荆棘
17.入口嚼碎明琉璃——蕨菜
18.梨的琐忆
19.梅之女
20.树好大,风有时,人无涯——柏树
21.写给母亲——酸枣树
22.被戏说的——匏瓜
23.悲喜合鸣的自然暗哑——苦菜和荠菜
24.挂怀一个平淡如水的朋友——茯苓
25.暗夜一激灵——蒺藜
26.解读一点吸附和寄生的艺术——菟丝子
27.麦性
28.竹林
29.桐音
30.家园里的桑
31.芄兰
32.木瓜
33.千年韧如丝的——蒲草
34.救治妇仁——益母草
35.遍布山野的野葡萄——葛藟
36.不言之果——李子
37.浸入神秘色泽里的——檀木
38.莲子心,芙蓉色,水芸香里的——荷花
39.千古黄叶
40.情爱的果子,美味的果子——栗子
41.远古红色的母亲——茜草
42.风吹佩兰——兰草
43.美的芍药
4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45.被戏弄的荒凉——狗尾草
46.酸滑的野菠菜——酸模
47.故乡的托词——榆树
48.多子多福——花椒
49.稻梁谋
50.至情的背景——乌蔹莓
51.芦苇之伤
52.可以卑微,可以宏阔——栎树
53.在北风中摇曳的杨树
54.犹如紫云英般的爱恋
55.摇荡在风中的猕猴桃
56.落鸟承林——榛树
57.降神术士的道具——蓍草
58.血色红滴滴——枸杞子
59.淬火的菩提
60.椿秀才和香椿拌豆腐
61.像紫蝶一样纷飞的野豌豆
4.译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 这首诗在艺术上以质朴自然见长。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在闲适的情趣中,也透露出诗人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
[注释](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2)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3)落晖:落日的余光。(4)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5.关于《诗经》中的“雅”
“风”乃国土之曲,即民间歌谣。“雅”乃朝廷之乐,多为京都一带朝廷官吏的作品。“颂”乃庙堂之音,是王候举行祭祀或其它重大典礼专用的乐歌。
风,是指国风,即西周时期各诸侯国15个地区的民间歌谣。作者大多是贫民,也有个别贵族;主题多是情歌和表达对生活的哀怨;一般在田园、山野歌唱;个人唱或男女对唱。相当于现在的民歌
雅,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正统音乐,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主题广泛,有赞美、有讽刺、有抒情,但没有情歌;文人雅士相聚时唱和的音乐。
颂,是当时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作者应多为专业人士;主题为赞美统治者的功德;多在高堂大庙中演唱,在演唱时配有舞蹈。
“赋、比、兴”是学者总结出的《诗经》表现手法。
6.诗经
大雅·皇矣全文及译文 皇矣上帝1, 临下有赫2。
监观四方, 求民之莫3。 维此二国4, 其政不获5。
维彼四国6, 爰究爰度7。 上帝耆之8, 憎其式廓9。
乃眷西顾10, 此维与宅11。 作之屏之12, 其菑其翳13。
修之平之14, 其灌其栵15。 启之辟之16, 其柽其椐17。
攘之剔之18, 其檿其柘19。 帝迁明德20, 串夷载路21。
天立厥配22, 受命既固23。 帝省其山24, 柞棫斯拔25, 松柏斯兑26。
帝作邦作对27, 自大伯王季28。 维此王季, 因心则友29。
则友其兄30, 则笃其庆31, 载锡之光32。 受禄无丧, 奄有四方33。
维此王季, 帝度其心。 貊其德音34, 其德克明35。
克明克类, 克长克君36。 王此大邦37, 克顺克比38。
比于文王39, 其德靡悔40。 既受帝祉, 施于孙子41。
帝谓文王: 无然畔援42, 无然歆羡43, 诞先登于岸44。 密人不恭45, 敢距大邦, 侵阮徂共46。
王赫斯怒47, 爰整其旅48, 以按徂旅49。 以笃于周祜50, 以对于天下51。
依其在京52, 侵自阮疆。 陟我高冈53, 无矢我陵54。
我陵我阿55, 无饮我泉, 我泉我池。 度其鲜原56, 居岐之阳57, 在渭之将58。
万邦之方59, 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 予怀明德, 不大声以色60, 不长夏以革61。
不识不知, 顺帝之则62。 帝谓文王: 訽尔仇方63, 同尔弟兄64。
以尔钩援65, 与尔临冲66, 以伐崇墉67。 临冲闲闲68, 崇墉言言69。
执讯连连70, 攸馘安安71。 是类是禡72, 是致是附73, 四方以无侮。
临冲茀茀74, 崇墉仡仡75。 是伐是肆76, 是绝是忽77。
四方以无拂78。 译文: 上帝伟大而又辉煌, 洞察人间慧目明亮。
监察观照天地四方, 发现民间疾苦灾殃。 就是殷商这个国家, 它的政令不符民望。
想到天下四方之国, 于是认真研究思量。 上帝经过一番考察, 憎恶殷商统治状况。
怀着宠爱向西张望, 就把岐山赐予周王。 砍伐山林清理杂树, 去掉直立横卧枯木。
将它修齐将它剪平, 灌木丛丛枝杈簇簇。 将它挖去将它芟去, 柽木棵棵椐木株株。
将它排除将它剔除, 山桑黄桑杂生四处。 上帝迁来明德君主, 彻底打败犬戎部族。
皇天给他选择佳偶, 受命于天国家稳固。 上帝省视周地岐山, 柞树棫树都已砍完, 苍松翠柏栽种山间。
上帝为周兴邦开疆, 太伯王季始将功建。 就是这位祖先王季, 顺从父亲友爱体现。
友爱他的两位兄长, 致使福庆不断增添。 上帝赐他无限荣光, 承受福禄永不消减, 天下四方我周占全。
就是这位王季祖宗, 上帝审度他的心胸, 将他美名传布称颂。 他的品德清明端正, 是非类别分清眼中, 师长国君一身兼容。
统领如此泱泱大国, 万民亲附百姓顺从。 到了文王依然如此, 他的德行永远光荣。
已经接受上帝赐福, 延及子孙受福无穷。 上帝对着文王说道: “不要徘徊不要动摇, 也不要去非分妄想, 渡河要先登岸才好。”
密国人不恭敬顺从, 对抗大国实在狂傲, 侵阮伐共气焰甚嚣。 文王对此勃然大怒, 整顿军队奋勇进剿, 痛击敌人猖狂侵扰。
大大增加周国洪福, 天下四方安乐陶陶。 密人凭着地势高险, 出自阮国侵我边疆, 登临我国高山之上。
“不要陈兵在那丘陵, 那是我国丘陵山冈; 不要饮用那边泉水, 那是我国山泉池塘。” 文王审察那片山野, 占据岐山南边地方, 就在那儿渭水之旁。
他是万国效法榜样, 他是人民优秀国王。 上帝告知我周文王: “你的德行我很欣赏。
不要看重疾言厉色, 莫将刑具兵革依仗。 你要做到不声不响, 上帝意旨遵循莫忘。”
上帝还对文王说道: “要与盟国咨询商量, 联合同姓兄弟之邦。 用你那些爬城钩援, 和你那些攻城车辆, 讨伐攻破崇国城墙。”
临车冲车轰隆出动, 崇国城墙坚固高耸。 抓来俘虏成群结队, 割取敌耳安详从容。
祭祀天神求得胜利, 招降崇国安抚民众, 四方不敢侵我国中。 临车冲车多么强盛, 哪怕崇国城墙高耸。
坚决打击坚决进攻, 把那顽敌斩杀一空, 四方不敢抗我威风。 注释: 1.皇:光辉、伟大。
2.临:监视。下:下界、人间。
赫:显著。 3.莫:通”瘼”,疾苦。
4.二国:有谓指夏、殷,有谓指豳、邰,皆不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或说:”古文上作二,与一二之二相似,二国当为上国之误。
“此说是,上国系指殷商。 5.政:政令。
获:得。不获,不得民心。
6.四国:天下四方。 7.爰:就。
究:研究。度(duó):图谋。
8.耆:读为”稽”,考察。 9.式:语助词。
式廓:犹言”规模”。 10.眷:思慕、宠爱。
西顾:回头向西看。西,指岐周之地。
11.此:指岐周之地。宅:安居。
12.作:借作”柞”,砍伐树木。屏(bǐnɡ):除去。
13.菑(zī):指直立而死的树木。翳:通”殪”,指死而仆倒的树木。
14.修:修剪。平:铲平。
15.灌:丛生的树木。栵(lì):斩而复生的枝杈。
16.启:开辟。辟:排除。
17.柽(chēnɡ):木名,俗名西河柳。椐(jū):木名,俗名灵寿木。
18.攘:排除。剔:剔除。
19.檿(yǎn):木名,俗名山桑。柘(zhè):木名,俗名黄桑。
以上皆为倒装句式。 20.帝:上帝。
明德:明德之人,指太王古公亶父。 21.串夷:即昆夷,亦即犬戎。
载:则。路:借作”露”,败。
太王原居豳,因犬戎侵扰,迁于岐,打败了犬戎。 22.厥:其。
配:配。
7.《诗经.周南》鉴赏
《芣苢》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翻译 车前子儿呀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赏析 “芣苢”(fú yǐ 又作芣苡)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
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
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艧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
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
(《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
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问题倒是:当时的人们采芣苢——车前草——用来派什么用处?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
现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我们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
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哪里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我们觉得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
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又据朝鲜族的朋友告诉笔者,在他们那里,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
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
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
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
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吧?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
生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