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夜的古诗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梦里有你6699

带夜的古诗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唐·杜甫《春夜喜雨》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8、僵卧孤村7a64e4b893e5b19e31333433623764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唐·孟浩然《春晓》1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唐·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唐·白居易《暮江吟》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4、昨夜星辰昨夜

2.带夜的诗句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梦里有你6699

带夜的古诗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唐·杜甫《春夜喜雨》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6、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8、僵卧孤村不自哀7a6431333433623764,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唐·孟浩然《春晓》1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唐·张继《枫桥夜泊/夜泊枫江》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唐·白居易《暮江吟》13、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14、昨夜星辰昨夜

3.请问古诗《夜雨》的内容是什么

夜 雨

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注]蛩:蟋蟀。

[鉴赏提示]白居易的这首诗,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诗意含蓄、韵味悠长。它们是在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

《夜雨》既透露了诗人孤寂的心情和零落之苦,也写出诗人的夜深难寐。其后两句,隔着窗户凭着听觉得知夜雨降临。由身闻其声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将夜雨描写得淋漓尽致。

本诗对仗工整,用物对比;着眼点一致,皆是凭着主观直觉去发现描写,从屋内写外景,曲折有致;情调相同,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诗人孤独寂寞,夜不成眠。

4.夜的诗歌鉴赏

梅雷莱斯的诗歌和当时盛行的本土诗歌不同,她十分注重诗歌的内容和意义,题材广泛而深刻。本诗的形式虽然具有传统诗歌的特色,但以隐喻表达内容的方式却极具现代主义特色。

第一节,诗人综合了各种感官,首先捕捉了泥土的“湿润潮意”。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描写泥土的都是“泥土的芬芳”或者“泥土的气息”,但是梅雷莱斯却赋予泥土以质感,把泥土带给人们的“潮意”以“湿润”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词语之间的这种巧妙的组合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感觉,让人从新颖的角度重新去看“泥土”的特性。而“水洗石块”本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发出哗哗的声音或者给人的视觉强烈的冲击力,但梅雷莱斯却用了“气息”一词,让人不禁联想到水石之间柔韧的、长久的抗衡。但是随后的破折号却笔锋一转,用“时间的不稳定时间!”一句把时间的流逝和不稳定性与“泥土”和“水洗石块”这两个鲜明的意象联系起来,诗歌顿时变得深奥,颇具哲理的意味。接着作者又选用了“寒冷而赤裸,一无所有”的“山坡侧面的阴影”这个意象,奠定了整首诗阴冷、悲观的基调。

第二节,诗人给我们连续列出几个常见的景象,“树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生命的颜色的象征,那—抹生机勃勃的绿色让人产生希望的活力,可是诗人眼中的树叶却是“腐殖”的。黎明时分,一切都该从黑暗当中醒来,可是诗中却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嘴唇是用来发声的,能把人的喜怒哀乐都表达出来,可是诗中的嘴唇却是“没有运气的声音的嘴唇!”在此,诗人又用了反常化的手法引起我们对于存在的这个世界的思考,世界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第三节中出现了“新鲜清净”的“满是露水的”的田野,可是,即使是这样的田野,也有无法摆脱的孤独寂寞,因为它没有漫山遍野的野花,没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而只是“孤零零的,只有它的芳香”的存在。似乎“田野”在这里是人类和人类存在的象征,具有多重的意蕴,虽然痛苦、孤独地存在,但不管怎样,它还能用“四面八方的空气/准备着最纯洁的花开放”。毕竟是有希望存在的,只要有希望在,那么存在就是有意义的。

诗歌最后一节进一步引发了主题,时间不停地运动,给人带来思念,带来幻想,也带来失望和痛苦。生活是辩证的,因为当你在享受“生活的宁静”,慢慢长大、成熟、明白更多道理的时候,你也要承受思想“流逝”的代价,而这就是生活,这就是诗人在“夜”中的怀想!其中,有些词带有多重意蕴,比如那充塞在美丽的“星星与风之间”的“一团密密的云”既可以喻指生活中的阴影,也可以解释为人们对于整个宇宙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思考与探索,这使诗歌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充满了张力。

就艺术特色而言,诗人传承锤炼佳句的优秀传统,打破时空的界限,省去通常的铺陈,甚至突破一般的意念连贯,于平凡处见惊奇,聚万朝于须臾,缩千里于咫尺。在诗歌韵律方面,诗歌简单的形式中孕育着无穷的变化,既不完全拘泥于音步,也不勉强凑韵,押韵也多押近似的“半韵”或“邻韵”,有时干脆无韵。因此,格式整齐匀称,具有一种和谐美。同时,还把个人感情表现得十分的温婉缠绵,物我相融,回味无穷。

5.春夜细雨的古诗内容是什么

《春夜喜雨》 【唐】 杜 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

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 细 无 声。 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

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编辑本段]诗歌注释 好雨: 指春雨。

乃: 就,马上。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 田野的道路。 俱: 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红,花。 花重: 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

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

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间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

“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

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你看它多么“好”! 第二联,进一步表现雨的“好”。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