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老子得诗
这些是老子的书中的名句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4]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22.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5]。
2.关于老子的诗有什么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曾任守藏史,孔子曾向其问礼。思想精华是朴素辩证法。
被庄子传承,并与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代表作品为《道德经》。
3.关于老子的诗有什么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任守藏史,孔子曾向其问礼。思想精华是朴素辩证法。被庄子传承,并与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代表作品为《道德经》。
4.唐诗谁知道啊
首先,这几位都不是唐代的,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名人.希望你好好读书.不要再犯这样的小错误了.根据你的年龄应该是问这几句的出处吧.我查了下资料.帮你答答1.《老子·上篇》知人,自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二句文全出自老子《道德经》.2.《老子·下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 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荀子·劝学》青出于蓝又作“青出于蓝胜于蓝”.语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5.《荀子·劝学》锲而不舍出处:《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6.《荀子·礼观》善始善终【出 处】 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史记·陈丞相世家赞》:“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7.《管子·白心》持而待之人言善亦勿听,人言恶亦勿听,持而待之,空然勿两之,淑然自清.无以旁言为事成,察而征之,无听辩,万物归之,美恶乃自见.。
5.摘抄下列人物的故事名言诗句并作鉴赏孔子,老子,庄子,曹操,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整个一个故事,便是由人物之间的论辩组成的.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但从论辩的过程和结果看,充分体现了庄子的论辩的机敏和巧妙.尤其是故事的结尾,是庄子最后的反击.庄子说 :惠子你说我怎知道鱼的快乐时,便已显示你已经知道我明白了鱼的快乐才问.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说是扭曲了惠子的原意.此外,最后一个答案:我是在濠上知道的,又把惠子“你怎样知道鱼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乐”,在逻辑上可说是个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的对语;可是,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一己的矛盾的机敏.只写到那么多了。
6.有关孔子,孟子,韩非子,庄子和老子的诗
凡一种文化,必有一种思想为之核心,其核心之思想,又必有一人物为之代表。
吾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为儒家思想,其代表即为孔子,此孔子之所以立于世界文化思想之林而垂之不朽也。儒家思想赖以保存者为儒家经典,而其思想之精粹往往浓缩于简要之语句,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家弦户诵,百读不厌,此简括之语句即世所谓“名言”是也。
如《诗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左传》“多行不义,必自毙”;“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礼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综而观之,实为吾中华民族人格之所在。夫儒家文化固以孔子为代表,其影响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者至巨至深。
唯儒家思想虽熔铸于孔子,其渊源亦至深至远。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继轨周公,实为吾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
其所以为历代尊为祖师,奉为准绳,要在于此,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者,非孔子不足以当之也。吾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屡为外族所侵迫,割地赔款,卑躬屈膝,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奇耻大辱。
奋发图强,后生之责。唯面对列国,或生自鄙之心,以为强国之路,在于全盘西化,甚或以国家落后归咎于孔子,必欲去之而后快。
真邯郸学步之腐儒也。犹忆上世纪之末,有外国人所撰《学习的革命》一书,号称“一天读四本书”、“四至八周掌握一门外语”,真骇人听闻之事,而国人大好其奇,争相购读,创一天发行二十五万册之罕见记录。
此风虽骤来又复骤去,却可见国人对于数千年学习成法已信心大减,甚至弃如敝屣。学习如是,余可知也。
然则,探讨儒家思想之现代意义,弘扬吾国传统文化,实为当务之急。齐鲁书社有鉴于此,撷取儒家经典之名言隽语,翻为今言,译成英文,并配以图画,非单有益国人讽诵,亦且便于外国研习。
其于吾国文化之继承,功莫大焉,故乐为之序。二千又六年八月八日滕州杜泽逊于山东大学槐影楼。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巧言令色,鲜矣仁! (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27)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9)见得思义。
(4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1)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4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4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46)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47)德不孤,必有邻。
(4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9)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孟子名言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其进锐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