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天祥《金陵驿》诗句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又被押送去元大都,—路途经建康,宿于驿站时所作。在建康,他目睹国破家亡,心情十分悲怆。写此诗以抒亡国之痛,报国之情,怀民之思,表现出以身殉国的壮烈胸襟。

这首哀诗情辞委婉而含蓄,多处借用典故,抒怀渊深,情愫悲壮。首联触其景生诸情,落日照影在移,日薄西山,夕辉残灭。以此暗喻南宋朝即将沉沦,落笔在“孤云飘泊复何依”。此情此景,来自残阳西没。诗中对南宋朝廷的灭亡与个人无所依靠都未明写,分别含在“夕辉”与“孤云”的描写中。写景与抒情均十分真切,真情深含于写景和即景抒情之中。“孤云飘泊”既写景又抒情,“孤云”借喻作者个人。

三四句暗用《世说新语》的典故,写山河风景依旧,化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原典有云:“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今人事已非,城里人大半见不到,死的死,逃的逃。“城郭人民半已非”,寓意是人民逃离故土,此生无法再回归,只有死后化鹤化猿成仙,暗中潜回。用人事与风景对比,怀念故国。写得很深沉。

五六句进而暗用了刘禹锡的诗文,表述了家国沧桑之感,抒发了诗人的悲痛与哀伤。写自己和秋天飘落的芦花一样,随风而去,即将为国殉难。此处引用了刘诗的《西塞山怀古》中的“故垒萧萧芦荻秋”中的“芦荻白花”。诗的下句是“金陵王气默然收”。可知芦荻白花象征王室的末日。“旧家燕”是引用刘诗《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诗句中“堂前燕”,当时浩劫难逃。旧家燕飞往何处?飞落到侵入者天下的人家里。诗人化用此典故,感慨亡国被俘之悲痛。诗人用典的深刻含义.不点自明。文天祥诗句中更深的蕴含是对前世王朝的感叹,同时也含有对权贵们含蓄的讽刺。把古人与今人,过去与现在,繁华与衰败,紧紧连在一起。燕子作为历史的见证,一虚一实,今昔对比十分鲜明,其中盛衰荣辱、人世沧桑之感颇为明白而深沉。

最后二句化《楚辞·招魂》中“魂兮归来哀江南”的语意和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典故,表示诗人虽被迫离开故乡,决无生还之望,但一片忠魂终归南土。诗人这种心志,可谓哀苦之至。同他流传千古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致,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感染与激励后人。他以鲜血和生命写出此诗,其意则悲,其志则壮,其耿耿爱国之心,拳拳报国情,催人泪下。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艺术特色—— 这首哀诗情辞委婉而含蓄,多处借用典故,抒怀渊深,情愫悲壮。

2.诗歌鉴赏:夜坐文天祥,全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诗歌鉴赏技巧的回答要点:欣赏修辞方法:揭示实践+的表达升值的作用分析(惧意+上下文+基调情绪) 表达:叙利亚叙利亚(介绍)+(描述)+快递什么是爱 欣赏的表现手法:实践+表达作用(句意+上下文+主旨情感) 1。

风格问题的诗升值的主要条款:这是相关联的,最生动的字?为什么呢? 命题的变体:一直称赞甜美的字,你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吗? 答案分析:古人写了一首诗,要注意准确的话,这种类型的活动要求品尝这些美丽的字的脾气。答案不能把孤立地谈这个词,句子,和这首诗的情绪,情感分析相结合。

2。,欣赏诗的重要讲话 命题: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或深层意义? 的命题变量:这首诗是最富有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答案分析:第一个解释的线条清晰的诗的字面意思,然后或扣语言特性的,或扣除的想法和感受作具体分析。 3。

命题的方式欣赏诗歌的写作技巧的一种表现手法的诗句吗? 命题的变体: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工艺或做法)。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呢?结果是什么呢?当然,各地的艺术实践中,会有一些更具体的问题是问。

的更具体的问题,相对来说,更可能的答案。 答案:必须熟悉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诗人表达感情的一种手段,准确地回答。

4。升值的诗歌语言功能 风格的问题: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命题的变体: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的分析。

答案分析:这种类型的活动是不是利用巧妙的要求揣摩个别的词,而是为了品尝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全诗或一首诗的含义(特殊的意义,深刻的含义,如语境含义,情绪的意思)。 话可以被用来回答一般:清新,自然,质朴,阴沉沮丧的,华丽的,华丽的,可理解的,使用的口语,委婉的,有力的,不羁的风格优雅,简洁,生动。

5的想法和感受的诗词鉴赏 命题的方式: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命题的变体:这首诗的主旨分析,这首诗的含义,如何理解。

答案:这类型的活动,你想品尝全诗表现情绪或意义的一首诗(特殊的意义,深刻的含义,如上下文的意思,心情和意义)。 话,可以使用一般的回答:梦想,把报效国家的不满女孩远离无家可归,忠诚爱国的概念。

盘点知识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花类 (1)菊花:隐居,高贵,精致 (2)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逆境 (3)兰:高贵 (4)牡丹:富饶,美丽 (5)禾黍:小米自悲(国盛茜今天下降) (6)花:我希望灿烂的青春,生活 (7),花落:死,沮丧,生活,事业上的挫折,惜春,怀旧的好东西,要记住 (8)草:荒凉强大的生命力和繁荣的希望,遥控器,离恨,地位卑微的 人生轨迹是一个永恒的循环,最终的出发点。 关注像火把,自我激励,阶梯状的,和责任感的勇气是一盏明灯。

树木类 (1)的优点树的原因,跌宕起伏的生活,光滑 (2)黄色的树叶枯萎美人迟暮,代谢 (3)绿叶:生命力,希望,松树和松柏生命力 (4):强大的,骄傲的,强大的,充满活力 (5)竹:诚信,积极 (6)印度:悲惨 (7)刘:告别,怀旧,忧伤,美丽的春天 乌云云 (1)波:跌宕起伏的生活 (2)东风:春天,美丽 (3)春风:心胸宽广,快乐,希望 ( 4)鲁:急促的生活,生活阴易腐 (5):抑郁,悲伤,孤独 (6)海浪的涌动:生命的风险,河流和湖泊变化莫测 (7)风:叛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8)西风:孤独的惆怅,腐烂,漂泊思归 (9)雪:纯洁,美丽的,恶劣的环境,邪恶势力猖獗 BR />(10)小雨:春景,并希望朝气,充满活力,含蓄的风格灌输 (11):情绪烟昏暗,令人失望,未来的困惑,身材苗条,理想的挫折,失望 (12)暴雨:残酷的,热情的,政治斗争,扫荡邪恶的力量,和清理肮脏的实力,(13)霜:容易过去的生活,恶劣的社会环境中,黑恶势力猖獗,生活颠簸的道路上的挫折 BR />(14)河:时间的流逝,岁月的短期,挥之不去的悲伤,历史趋势 动物 文物类 (1)玉:高贵,精致 (2)簪缨(冠):官方地位,名声 BR /> 颜色类 (1)白色:纯洁无瑕的红色葬礼 (2):热情,青春,绿色的欢乐

其他类型 (1)英雄:追求羞愧的感觉 (2)小人的鄙视,明志,自省,鞭挞 (3)古迹:怀旧明志,西安盛的下降(国),大萧条下降(一般的古迹和古人密切的联系) (4)草原广袤的人生境界,人的心灵 (5)仙境:优雅,美好,干净,忘尘累庸俗 (6)天地:人的生命的渺小,短期内,一个心胸宽阔,感情孤独 (7 )。

3.文天祥的故事,诗词,介绍

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

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

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南宋后期杰出的民族英雄[1]军事家,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著作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名(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他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1283年1月9日(农历十二月九日)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

文天祥在狱中写作大量诗词,《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作品已成为千古绝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故事—— 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

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左丞相兼枢密使(右相是长江防卫使赖旦臣,督导襄阳作战),派他出城与伯颜谈判,企图与元军讲和。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希望以谈判的方式来刺探蒙古军情,在谈判过程中,文天祥据理力争,怒骂伯颜。

但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却派人前往文天祥军营,宣布解散文天祥的军队。伯颜得知文天祥军队已经被解散,故下令逮捕他。

此时元军占领了临安,但两淮、江南、闽广等地还未被元军完全控制和占领。于是,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利用他的声望来尽快收拾残局。

文天祥宁死不屈,伯颜只好将他押解北方。当文天祥被押送到镇江的时候,得当地义士相救脱险。

这时,南宋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元大都,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于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二十六日奉诏入福州,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往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战争。

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拥逃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七月文天祥对张世杰专制朝政极为不满,又与陈宜中意见不合,于是离开南宋行朝,以同都督的身份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开府聚兵,指挥抗元,后入清流境过国母岽作《吊惠利夫人》诗: 百万貔貅扫犬羊,家山万里受封疆。

男儿若不平强寇,死愧明溪莘七娘。 冬十月,文天祥转移到汀州,莲城等地,派使参赞吴浚取雩都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景炎二年(1277年)元兵入汀关,文天祥欲据莲城拒敌,汀州守将黄去疾闻帝驾下海,拥郡兵有异心,文天祥逐屯兵朋口转到龙岩。二月,文天祥率军攻复梅州,四月斩杀跋扈大将二人后.至夏,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此时各地豪杰响应抗元,号令通于江淮.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转战至赣州,以偏师进攻吉州,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妻妾子女失散,收容残部,奉老母再入莲城,请命益兵再举,后转战至循州。 祥兴元年(1278)夏,文天祥得知端宗已死,继位的弟弟——赵昺移驻崖山,被任命少保,信国公。

为摆脱艰难处境,便要求率军前往,与南宋行朝会合。由于张世杰坚决反对,文天祥只好作罢,率军退往潮阳县。

同年冬,元军大举来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将张弘范的攻击,文天祥军在五坡岭造饭时被元军攻击,兵败,文天祥吞下随身携带的冰片企图自杀,未死,但却昏迷过去,在昏迷当中,文天祥被俘。 文天祥遂被张弘范押往崖山,让他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

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了。

写《过零丁洋》廿天后,南宋在崖山海战惨败后,陆秀夫背着八岁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元世祖说:“谁家无忠臣?”命令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将文天祥送到大都(今北京),路上绝食八日,不死。

被关押在北京府学胡同。 元世祖忽必烈爱其才,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对文天祥现身说法,进行劝降。

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

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元世祖大怒,于是下令将文天祥的双手捆绑,戴上木枷。

关进兵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狱十几天,狱卒才给他松了手缚,又过了半月,才给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罗亲自开堂审问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枢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是对孛罗行了一个拱手礼。

孛罗喝令左右强制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挣扎,坐在地上,始终不肯屈服。

孛罗问文天祥:“你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兴有衰。国亡受戮,历代皆有。

我为宋尽忠,只愿早死!”孛罗大发雷霆,说:“你要死?我偏不让你死。我要关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惧,说:“我愿为正义而死,关押我也不怕!”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

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

4.文天祥的诗歌为什么能获“诗史”的美誉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 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他是著名的抗元英雄,也是著名的爱国 诗人。

他自幼勤敏好学,家庭教育非常严格,父亲是个正直的读书 人。20岁时,入县城白鹭洲书院,从师于著名学者欧阳守道。

宝 祐三年(1255年),文天祥考中贡士。 第二年,应礼部试,对策集 英殿,被理宗亲定为进士第一名。

开庆元年(1259年),文天祥入京任职,授承事郎兼签书宁 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此时由于蒙古南下入侵,文天祥愤恨朝廷 投降卖国,于是愤然弃官返里。

从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到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 的15年间,文天祥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邢部郎官、礼部郎 官、尚左郎官、实录院检讨官、玉牒所检讨官、秘书监等官职,并 先后出知瑞州(今江西高安县)、宁国府(今安徽宜城县)、赣州 (今江西赣州市),领江西、湖南提刑。 任地方官期间,他能关心民 间疾苦。

任朝官时,他敢与祸国殃民的权贵进行针锋相对的斗 争,虽被罢官,也决不妥协。德祐元年(1275年)奉诏起兵到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英勇就义,是他一生中最为壮丽的时期,在 这八年里,文天祥直接参与并亲自领导南宋军民,进行了艰苦卓 绝、可歌可泣的抗元斗争,成为一名杰出的抗元英雄。

文天祥在元大都(今北京市)狱中被关了三年多的时间,元 朝统治者为利用文天祥来笼络人心,缓和江南人民的反元情绪, 用尽一切办法来诱降文天祥。然而文天祥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 极高的英雄主义信仰。

文天祥坚贞不屈的精神表现在他的著名 的七言律诗《过零丁洋》中:“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皇恐滩头说皇恐,零丁洋里 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诗中,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概括、山河沦亡的慨叹、民族气 节的推崇,对死亡的无畏以及对祖国的热爱等诸般感情交织在 一起,催人泪下而又激人奋发。文天祥的诗歌之所以获得“诗史”的盛誉,就在于他的诗是 他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是一部丰富多彩的诗体自传;而这部独 特的诗体自传,又清晰地记录了南宋末期血雨腥风的历史。

他的 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联,洋溢着报国热忱和献身精神。这种真 实的记录和史诗风格,可以说是文天祥诗歌的重要特征。

文天祥的诗分为两个时期,德祐元年(1275年)以前的前期 诗,多是应酬题赠之作,但不乏佳作,忧心国事的情调与奋发有 为的抱负是作品的基本主题。 而文天祥在德祐元年以后的诗的 情调不止是渴望施展抱负,而是多了一种在动荡的环境里饱受 了亡国惨痛后的沧桑感,编进《指南录》中。

从此他真正步入了自 传和感受式的史诗时代,加上前期的诗,可以从中发现文天祥的 诗歌轨迹,而认真看待这种完全以自己的生平线索贯串起来的 诗歌足迹,或许更能整体地了解文天祥及其作品。

5.过零丁洋―文天祥,诗歌赏析(300~500字)

赏析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在空航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