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歌德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歌德一生没有停止过诗歌创作。
他创作的诗歌数量惊人,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总结起来,歌德的诗歌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思想深刻,意境深远。从《普罗米修斯》、《神性》、《重逢》、《幸福的渴望》、《浮士德》等作品中都可以找到证据。
(2) 题材丰富、广泛,几乎反映了社会及人生中的方方面面。 (3) 情感自然真挚。
细细品味一下《五月之歌》、《漫游者的夜歌》、《迷娘曲》等抒情诗,就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4) 体裁多种多样。
如,早年的牧歌体、民歌体、颂歌;中年的短诗、哀歌、十四行诗;晚年的阿拉伯风格和中国风格。另外还有许多格言诗和叙事谣曲。
2.诗歌的特点有哪些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编辑本段]元曲定义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 [编辑本段]曲源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于元朝产生大变化,把诗词之美融入乐声中而风行之,据考证,论曲起源可上溯至远古生民之始“钧天九奏”、“葛天八阕”,孔子亦诗三百篇作弦歌;安徽及湖南则以《楚辞九歌》为祀歌,降至汉乐府《延年协律》、唐诗《旗亭画壁》、宋词酒宴歌席,均以谱入管弦而歌之。 曲为何能独得乐曲之名?也因其与音乐关系比乐府、诗词更加的密切。
是韵文学发展极致,故能占魁。就中国的韵文文学,与音乐关系密不可分。
以词来说,其源于唐曲子,唐曲子则出于隋唐燕乐,宋词是倚声而作,就是先有调,再按其所奏乐曲配词吟唱。又《宋元戏曲考》载:就元曲三百三十五调其渊源,出于宋代大曲十一、唐宋词七十五、诸宫调二十八。
当时,文人便作另一种文学发展而拟之。宋末,民间出现更多新乐曲;如元人杨朝英编集之《太平乐府》与《阳春白雪》中之令、散套、加上少数民族乐曲。
宋词渐无法满足当时需要,以致“词”在声乐上的地位就逐渐被“曲”取代之。散曲之文学形式,约产生于宋金。
在元明时期发展,乃是集少数民族之乐曲,南北各地小调。 因是元朝盛行,故称为元曲。
《南词叙录》载:永嘉杂剧兴,则又即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畸农,市女顺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与入乐律宋词之大成如《秦月楼》《点绛唇》《太常引》《念奴娇》又如曲调之《柳外楼》即词调之《忆王孙》,及唐宋的《大曲》、《鼓子词》《传踏》《诸宫调》《赚词》等见于《乐府诗集》,北宋宣和年间,汴京风行《蕃曲》即是少数民族之音乐,宋人曾敏行曾曰:宣和末至京,街市鄙人,多歌蕃曲名曰:《国》《四国朝》《六国朝》《蛮牌序》《蓬蓬花》等,其言至俚,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金朝女真乐曲亦传入,如北曲《双调》中《风流体》等,《太和正音谱曲论》:元人周德清亦云:女真《风流体》等乐章,皆以女真音声歌之,虽字有差误,不伤于音律者,不为害也,在《中原音韵》北曲黄钟宫之《者刺古》双调之《阿纳忽》《古都白》《唐兀歹》《阿忽令》,越调之《拙鲁速》,商调之《浪来里》皆非北方汉族的曲调,应属于女真或蒙古乐曲。 在明人王世贞《曲藻序》: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
[编辑本段]曲律 曲因是配合音乐的长短调,不论散曲。
3.歌德诗歌的基本主题
歌德抒情诗,以爱情诗居多,也写得最为动人。作为古典诗人的歌德没有满足于情爱的吟唱,大胆写下了歌颂性爱的《罗马哀歌》,这一背离古典节制要求的创作冲动,显示了歌德对真实人性的天才的自由而大胆的呈现。
歌德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充满生活情趣,即便是哲理表达也会结合生活趣事娓娓道来。但正如宋诗,情与理,都是直接呈露出来的。
歌德诗歌基本是时间性的而非场景性的,因此歌德诗毋宁称之为“歌”,其为众多音乐家选作谱曲对象,并非毫无来由。
表达者的显著在场贯穿歌德抒情诗的始终,使已经弱化的表达场景性遭受了更严重的摧毁。
歌德的叙事诗,短制的如《魔王》,长篇的如《赫尔曼和多罗泰》、《莱涅克狐》,均为其叙事诗代表作。特别是《赫尔曼和多罗泰》,以古希腊史诗的质朴风格歌唱了一曲现代爱情故事,诗作侧重展现人物淳朴善良的心理和性格特征,把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叙述得细腻、生动、感人,是歌德少有的自认为满意的作品。
4.泰戈尔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 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 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 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他写了 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 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 15〇〇多幅画,谱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 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 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 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具有很髙艺术价值, 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吉檀迦利》、《新月 集》、《飞鸟集》、《流萤集》、《园丁集》、《边缘集》、《生辰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