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心 诗经演同袍说的是什么意思

《诗经演》

木心最具古朴色彩的诗集。文字是古典的,观念是现代的。就诗而言,木心依据《诗经》创造性地注入现代内容,写成了《诗经演》,每首十四行,整整三百首。本诗集曾被认作“天书”,今由木心研究专家李春阳倾力注解,读者自此可一品其妙。

《同袍》是木心《诗经演》的第一首诗。按照传统,诗集的第一首诗是重中之重。

同袍

与子同袍,与子同裳。与子同泽,与子偕作。坎其击鼓,坎其击缶。泌丘之道,无冬无夏。子之汤兮,洵有情兮。泌丘之上,泌丘之下。握椒婆娑,泌之洋洋。

木心的前四句“与子同袍,与子同裳。与子同泽,与子偕作。”都直接抄自《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袍、矛、仇,属于上古韵幽部。国际音标拟音[u]

泽、戟、作,属于上古韵铎部。国际音标拟音[ak]

裳、兵、行,属于上古韵阳部。国际音标拟音[aŋ]

韵部相同叫作叠韵。

韵尾相同叫作押韵。

韵部相同,韵尾发声部位相同,叫作对转。有阴阳对转,阴入对转,阳入对转。

韵尾相同,韵尾相同,主元音相近,叫旁转。

主元音相同,发声部位相近,叫通转。

旁转而后对转,叫旁对转。旁对转要慎用,最好不用。只有有古书证据的时候,才用。因为滥用的话,到处是旁对转,无处不转。

如果木心将袍跟裳押韵,采取句句押的方式的话,幽部[u]和阳部[aŋ]不押韵、不对转、不旁转、不通转。

如果他将裳与作押韵,采取隔句押韵的方式话,倒是可以,铎阳对转。虽然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对转。

袍裳根本是不押韵的,那么便假设他采取的是隔句押的方式。

缶,上古韵幽部。国际音标拟音[u]

夏,上古韵鱼部。国际音标拟音[a]

这个是幽鱼旁转。你运气好啊,谁让上古汉语押韵方式方式宽泛呢。

情,上古韵耕部。国际音标拟音[eŋ]

下,上古韵鱼部。国际音标拟音[a]

洋,上古韵阳部。国际音标拟音[aŋ]

情跟下是不押韵的,跟夏也是不押韵的。当然,会有懂行的人,出来说情可以跟汤耕阳旁转。

等等,不是说是隔句押吗?怎么又句句押了?

这说明什么?木心根本不理解诗经的押韵方式,所以,不要说他旧学水平多么高了,他连合格的中文系水平都不到。当然,很多中文系的学生、教授也不到。

其实他哪里知道什么上古韵啊。只不过是抄诗经的句子,还是连着几句几句的抄,而诗经押韵广泛,各种转。并且双句不押,还可以说单句押。所以蒙对的机率多些罢了。

“坎其击鼓,坎其击缶。泌丘之道,无冬无夏。子之汤兮,洵有情兮。”六句直接抄自《宛丘》。

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泌丘之上,泌丘之下”改自“宛丘之上兮”“宛丘之下”。

“泌之洋洋”直接抄自《衡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写诗不是不可以引用化用前人句子,但是将两首诗前后拼合起来,然后说是演。然后一点高妙,都没发现。一首56字的诗,属于作者独创的就6个字,两个泌,一句“握椒婆娑”。握椒婆娑”,一看就不符合《诗经》的表达方式。“握椒”《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郑玄笺:“女乃遗我一握之椒,交情好也。”本来是一握之花椒的意思。木心此处将握椒用为“握着花椒”。“握椒婆娑”的意思,握着花椒婆娑起舞。虽然意思也算通顺,但是语感很差。

2.求木心文学回忆录全本书txt

文学是可爱的。

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 听课学生陈丹青说,“我们当年这样地胡闹一场,回想起来,近于荒谬的境界:没有注册,没有教室,没有课本,没有考试与证书,更没有赞助与课题费,不过是在纽约市皇后区、曼哈顿区、布鲁克林区的不同寓所中,团团坐拢来,听木心聊。”

菜单开出来,大家选。 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并作。

其中听的听,讲的讲,“金句”纷披,兀自燃烧。“讲后,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

木心说。古代,中世纪,近代,每个时代都能找到精神血统,艺术亲人。

他爱先秦典籍,只为诸子的文学才华;他以为今日所有伪君子身上,仍然活着孔丘;他想对他爱敬的尼采说:从哲学跑出来吧;他激赏拜伦、雪莱、海涅,却说他们其实不太会作诗;他说托尔斯泰可惜“头脑不行”,但讲到托翁坟头不设十字架,不设墓碑,忽而语音低弱了,颤声说:“伟大!”而谈及萨特的葬礼,木心脸色一正,引尼采的话:唯有戏子才能唤起群众巨大的兴奋。 木心开讲时六十二岁。

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他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

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纽约世界文学史讲座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乎濒于徒劳。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做“世界文学史讲座”。

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 “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本资料版权归原作者及版权商所有,如果你喜欢,请购买正版 仅限个人测试学习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 azw3版本下载 /fs/16414558-234645998 epub版本下载 /fs/16414558-234646005 mobi版本下载 /fs/16414558-234646009 txt版本下载 /fs/16414558-234646013。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