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悼亡诗

悼亡诗二首

悼亡诗二首(选一)

潘 岳(晋〕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鹧 鸪 天(选一)

贺 铸 〔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

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诗经中的悼亡诗

悼亡诗二首 悼亡诗二首(选一) 潘 岳(晋〕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重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鹧 鸪 天(选一) 贺 铸 〔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 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3.《诗经》中的悼亡诗有虚实相生吗

《诗经》中的悼亡诗有虚实相生。1 《诗经》里的《邶风·燕燕》、《秦风·渭阳》与《邶风·绿衣》当是现存最早的送别诗和悼亡诗。

2 虚实相生,是悼亡诗创作特色。悼亡诗多在作者身临之境的基础上往回追忆,大抵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

3 悼亡诗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之情以外,还常书以“记梦”的形式。这些作品多写作者与亡妻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由于诗中的梦境“尽取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生的法门,读来更觉情深意切,令人难忘。

4.悼亡诗中的名句

悼亡诗摘抄 悼亡诗经典语句 共收录悼亡诗的好词好段好句2条

1.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晋·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一。帏屏:帏帐。仿佛:相似的形象。《汉书·外戚传》:李夫人早卒,“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中,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不得就视。”翰墨:笔墨。流芳、遗挂:皆指亡妻字画的遗迹。这几句大意是:帏帐之间没有妻子的身影,只有妻子生前亲笔作的书画还挂在墙壁上,翰墨的芳香未及消失,时时可以闻到余香。潘岳的妻子杨氏亡故了,诗人非常悲痛,写了三首《悼亡诗》悼念他的亡妻。~几句写妻亡室空,遗迹犹存,已经看不到妻子的影子了,但她生前的书画还挂在墙上,散发着墨香。作者睹物思人,感到分外伤心。这首《悼亡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以“悼亡”为名写的悼念亡妻的诗,把摧心伤肝的丧妻之痛表现得曲折局至,真挚感人,对后世影响很大,开了后来“悼亡诗”的先河,后世也因此把悼念亡妻径直称之为“悼亡”。

2.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悼亡诗名言语录

晋·潘岳《悼亡诗》我们就像翰林鸟一样,现在我却形单影只;如同在小河里一起遨游的比目鱼一样,你的中途离开让我再难以前行。

5.诗经里面哀悼逝者的句子是什么呢

《诗经》里哀悼逝者的句子:

《诗经·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於其居!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诗经·唐风(原文)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这首诗,被后人认为是”悼亡诗之祖‟。关于这首《葛生》的主旨,历代学者多有争议。至清郝懿行首先揭示了”角枕”“锦衾”为收殓死者的用具;指出:”《葛 生》,悼亡也”。今人多取其说。显然,凭“亡此”“于域”“角枕”“锦衾”“其居”“其室”“独处”“独息”“独旦”等词语证本诗悼亡 旨,是有说服力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