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古诗《风》的图画

关于古诗《风》的图画如下:

原文:

《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作者: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

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译文: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著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赏析:

此诗通过抓住“叶”“花”“浪”“竹”四样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易变,间接地表现了“风”之种种形力、魅力与威力。全诗四句两两成偶,以“三”“二”“千”“万”数字对举排列来表现风的强大,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2.关于古诗《风》的图画

古诗《风》的图画:

【原文】:

作者: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树上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的美丽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树倾斜。

【词语注释】:

⑴解落:吹落,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

⑵解:落。

⑶能:能够。

⑷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

⑸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⑹过:经过。

⑺斜:倾斜。

3.有没有关于风、竹的古诗和图片啊

竹子挺拔清季、枝叶婆娑、虚心有节、风韵独具,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数以万记。

1、我国第一部诗词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咏竹诗,如”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 小雅 斯干》),这是一首叙述周王室落成的诗,其宫室选址,其溪涧流水清清,终南山林木幽幽,绿主繁茂青松苍翠,歌颂了优美的竹林风光。

2、唐代大诗人杜甫”平地憩息地,必种树竿竹”,春季出笋时,诗人为防止客人可能践踏竹苗,甚至闭口谢客,”无数春笋满林花,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成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3、宋代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

4、清代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名,”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的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来扶持,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歌颂了竹子敬老爱幼、世代相传的美德。 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风 李世民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

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

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咏风 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你要的是那首?。

4.为关于春天古诗画图诗句: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若个:哪个? 唐·东方虬《春雪》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唐·刘方平《夜月》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野渡:野外渡口。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两句写初春将近时的景色。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渌:清澈。

五代前蜀·韦庄《菩萨蛮》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五代后蜀·魏承班《玉楼春》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冰笋:冰棱。意谓从冰棱的融化看到冬天已悄悄过去;从柳枝梢头看到春天已偷偷归来。

宋·张来《春日》 老树着花无丑枝 宋·梅尧臣《东溪》:“野岛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翠色:嫩绿的草色。

和烟老:随着暮霭变成深绿。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恼人眼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宋·王安石《春夜》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料峭:形容春天的寒意。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信:消息。露:显示。

宋·苏轼《一丛花》 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竟日:整日。

宋·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意谓春雨为春天的路旁增添了更多的鲜花,花儿在春风中摇动,满山弥漫着春色。 宋·秦观《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 芳菲:指春花季节。

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韶华:美好的年华。东君:春神,这里指春天。

宋·周邦彦《蝶恋花》 二月风光浓似酒,小楼新湿青红 青:绿叶。红:红花。

宋·葛胜仲《临江仙》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宋·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将息:养护,调养。

宋·李清照《声声慢》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柳眼:柳叶。

梅腮:指梅花。 宋·李清照懈恋花》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杨柳句谓杨柳遮不断春大的景色。

宋·陆游《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风,风雨晴时春已空 宋·陆游《豆叶黄》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枝枝不教花瘦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辛弃疾《浣溪沙》 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 杜宇:杜鹃。 宋·辛弃疾《浣溪沙》 满眼不堪三月喜,举头已觉千山绿 宋·辛弃疾《满江红》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春事:春景。

十分花柳:花柳最盛之时。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春阴:春天的阴云。幽花:清幽的花。

明:绚丽。 宋·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在乱花深处鸟声中 宋·陈亮《南歌子》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荠麦:芥菜,麦子,泛指田间作物。

宋·姜夔《扬州慢》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宋·姜夔《淡黄柳》 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著物:春风润泽万物。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 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酝造:酿造。

可人:喜人。 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瘦雪:残雪。

这里用以形容春花的飘零。青子:青青的小果于。

金·王庭筠《谒金门》 东风轻扇春寒 轻扇:轻轻地吹动。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飞红:花瓣飞舞。

元·白朴《天净沙·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