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礼三仪名言

1、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爱默生2、不学礼,无以立。——孔子3、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4、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5、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

——巴特勒 :“六礼”是文明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以下内容。 (一)仪态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衣着得体、仪态大方、尊重礼俗、严肃庄重。

(二)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安静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食相文雅。 (三)出行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四)交往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待人接物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用语文明、诚恳友善、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五)学习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课堂、图书馆、阅览室、网站等学习场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热爱学习、积极思考、尊重老师、遵守纪律。

(六)观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学会欣赏、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三仪”是非常重要的成长仪式。

(一)启蒙仪式:包括幼儿的入园仪式和小学生的入学仪式,让刚入园(学)的孩子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二)青春仪式:让14岁少年摘掉红领巾,告别金色童年,唱着团歌,步入青春大门,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三)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尝试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2.古代六礼三仪故事

“六礼”是文明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指以下内容。

(一)仪态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表情状态、身体姿态、面容发型、穿着打扮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衣着得体、仪态大方、尊重礼俗、严肃庄重。

(二)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家庭日常就餐、公共场所用餐、社会交往聚餐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安静用餐、讲究卫生、爱惜粮食、食相文雅。

(三)出行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徒步行走、乘用交通工具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四)交往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日常言语交谈、正式场合交流、待人接物等方面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用语文明、诚恳友善、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五)学习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课堂、图书馆、阅览室、网站等学习场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讲究文明礼仪,做到热爱学习、积极思考、尊重老师、遵守纪律。

(六)观览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外出旅游、参观时讲究文明礼仪,做到遵守秩序、学会欣赏、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三仪”是非常重要的成长仪式。

(一)启蒙仪式:包括幼儿的入园仪式和小学生的入学仪式,让刚入园(学)的孩子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二)青春仪式:让14岁少年摘掉红领巾,告别金色童年,唱着团歌,步入青春大门,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三)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尝试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3.中国古代婚姻三书六礼四仪

三书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分别指: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

“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

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

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纳吉(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

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4.关于六礼七仪的作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站立的时候不要驮着背,坐着的事候不翘凳子。。这些都是身边的礼仪。

下午十五分钟,老师都让我们读《常礼举要》,大家都受益匪浅。

当读到“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我们班“邋遢鬼”张鹏志不好意思地笑了,立刻坐笔直。哈哈!

要知道,张鹏志很喜欢翘凳子。很坏的毛病,哎,谁说了都没用!一翘起来,前面,后面的同学都得遭殃!桌子椅子都在抖,没法写作业。说了多少次,他都无动于衷。

这次,他却没有翘凳子,端端正正的坐在位子上,千百年来头一回啊!大家都很奇怪,怎么张鹏志就“洗心革面”了呢?

哈哈,都是《常礼举要》的功劳啊!

我们以后要更加注意身边的礼仪呢!

5.古诗文中有关“八礼四仪”的句子有哪些

1、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左传》 左丘明 译文:礼制,是可以治理国家,稳定政权,安抚百姓,并有利于后世子孙的。 2、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左传》 左丘明 译文:礼,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百姓行动的依据。 3、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 管仲 译文:礼、义、廉、耻,是国家得以存在的基础;如果这四项根本的基础被动摇,那么国家将会不存在 。 4、礼者,人道之极也。

——《礼记》 荀子 译文:懂得礼节,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 5、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晏子春秋》 晏婴 译文: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知礼。如果人不知礼,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

6、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荀子·修身》 荀子 译文:礼法,是用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来正确阐明礼法的。

7、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春秋》 公羊高 译文:君子对礼化教义看得比较重但淡泊名利。

8、凡事廉恭,不得盛气凌人,自取其辱。《朱子语录》 朱熹 译文:做事情的时候需要谦恭 盛气凌人则会自取其辱。

9、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子•心术下》 管仲 译文:对人语气和善,他心里就觉得好象是兄弟般的温暖。

对人恶语相加,他心里受到的伤害比你用刀伤他还难受。 10、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荀子·大略》 荀子 译文:仁义礼善对于人的意义,就好像是货财粟米对于老百姓过生活的意义。

6.中国古代婚姻三书六礼四仪

三书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

分别指: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

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六礼 “六礼”是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指:纳采:当儿女婚嫁时,由男家家长请媒人向物色好的女家提亲。

男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家;女家亦在此时向媒人打听男家的情况。问名: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纳吉(又称过文定):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于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征象后,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请期(又称乞日):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亲迎(或迎亲):在结婚吉日,穿着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

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7.关于“拜师”的诗句有哪些

1.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2.林琴南敬师

清代:佚名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即呼备,赍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3.寻隐者不遇

唐代: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送元暠师诗

唐代:柳宗元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

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

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

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5.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拜师收徒依照中国古代拜师礼内容有:

(1)弟子向老师赠送六礼束修,古时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业精于勤;莲子心苦,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得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2)行跪拜,双手献茶之礼。

(3)老师回赠礼品。

2.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建立如此重大的关系,自然需要隆重的风俗礼仪加以确认和保护。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

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

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傅、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

第三,师傅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

3.古代的拜师礼适用于所有师生关系,不仅普通学生,就是皇太子也不例外。按照拜师礼仪规定,皇太子初入学,拜见老师的程序及要求,与州、县学的拜师礼是一样的。拜师的礼俗反映了对授业解惑的老师的尊敬,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人学之后则强调敬师,在行为规范上要求:遇见老师,必作揖行礼;老师提问,必起立回答;向老师提问,要举手;老师坐着时,学生应该侍立一旁;老师站着,学生就不可以坐着; 老师在场,学生不可高谈阔论,等等。

8.什么是我国古代的“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的婚俗礼仪。

“三书”是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指的是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过程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礼法。

“三书六礼”的传统婚俗历史悠久,能追溯至西周。据《礼记》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是工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五于庙,而拜迎于门外,人,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由此可见,这项礼俗历史之悠久。

聘书就是订亲的文书,指的是男女双方订婚的时候,男方给女方的书柬;礼书是过大礼的时候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就是男方在迎娶新娘的时候交给女方的文书。 纳采指的是男方向女方提亲,男方需要送大约三十种有吉祥意义的礼物给女方,女方向媒人打听男方的情况;问名指的是女方接受了提亲以后,将带有女儿生辰八字和姓名的庚帖传给男方;纳吉又叫过文定,指的是男方接到女方的庚帖后,会请专门的算命先生看看双方的八字是否相符,若没有相冲相克,这门亲事基本上就算是定下来了;纳征又称过大礼,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左右进行,指的是男方选定吉日,将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方家里;请期又称乞日,指的是男方择定结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方的同意;亲迎指的是在结婚当天,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古代的结婚程序体现着封建的礼法,很难被现代人全盘接受。虽然现在的结婚仪式和古代大不一样,但是三书六礼作为我国古代的婚姻礼仪,我们还是应该了解一下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