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植物分别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liuhua :你好。
《诗经》中的植物:我们的先人用植物比兴寄托,他的情怀。植物在我们先人的灵手慧眼中,可用来驱除疾病,祭祀、祈福,占卜吉凶,美化环境,,可用来比附才德,传情寄爱,象征福禄,忘忧解愁。植物与先民的生命、情感、礼仪、性情相交织。用松柏、青竹、梧桐和其他嘉树恶草,所代表的寓意来论述德之物化;以花椒、木瓜、梅子等果实和兰草、芍药、荷花等花草及桑树所代表的情感来论述情之媒介;以葛藤、葫芦、萱草、杨柳所代表的家庭福禄来论述附之喻体。
植物的美丽升华,产生了深情厚谊,虽年代久远,依然声色鲜活,滋润了我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2.有关《诗经》中的斑鸠与桑葚的资料
传说斑鸠多吃了桑葚会昏醉,这里用来比喻热恋人头脑发昏,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中药名:[斑鸠]
释名:斑佳、锦鸠、鹁鸠、祝鸠。
叫声﹕咕咕
气味:(鸠肉)甘、平、无毒。
主治:明目,益气,令人不噎。
附方:鸠屎同夜明砂,等分为末,只入耳中,可治 ,耳出脓及耳多耵聍。桑葚(sāng shèn ),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农人喜欢摘其成熟的鲜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质油润,酸甜适口,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每年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去杂质,晒干或略蒸后晒干食用。
3.【诗经中《木瓜》的含义】
《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翻译: 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 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 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1.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非. 4.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参考资料:百度。
4.诗经中的棠棣到底指的是什么花
棠棣:亦作常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棠棣的花朵盛开,花蒂相连,光彩鲜明。诗题为“棠棣”,首句以棠棣花盛开,灿烂鲜明起兴,引起下文中对兄弟友爱的歌颂。
《棠棣》是《诗经》中的名篇杰作,它不仅是中国诗史上最先歌唱兄弟友爱的诗作,也是情理相融富于理趣的明理典范。
5.诗经里的卷耳是什么东西
是种植物 卷耳:又名苍耳,石竹科,卷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呈枣核形,上有钩刺,名“苍耳子”,可做药用。
嫩苗可食。 根和全草(叶)入药。
性味:茎、叶:辛、苦、寒,有毒;果实:甘、温;有小毒。效用:全草:发汗通窍,散风袪湿,消炎镇痛。
茎、叶:袪风,解毒。茎、治头风,疮伤。
果实:散风,止痛,杀虫。治风寒头痛,风寒湿痹,疥癞;苍耳子:治感冒头痛,急、慢性鼻炎,疟疾,风湿性关节炎。
苍耳草:治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皮肤湿疹。长期服用易致肝癌。
根:风湿关节痛,感冒,疟疾,肠炎,痢疾,小儿消化不良,淋证,带下,月经不调,跌打肿痛,喉痹,乳痈,疮疖,毒蛇咬伤。叶: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毒蛇咬伤,乳腺炎。
临床应用。
6.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法。
好的景物描写可以向读者真实地展现出丰富的生活画面,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主题。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虽然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其中有的诗篇成功地运用了景物描写,它不仅真实地描绘了当时的风景、风俗画面,把绚丽多彩的生活呈现在读者面前,还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形象逼真地表现出事物的变化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这些都有助于创造出一个幽雅、浓郁、含蓄、深邃的意境,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在美的艺术享受中,自然就贪略了诗的深层底蕴,收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一、《诗经》中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文学作品的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具有不同思想感情的人物,对同样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这就是说。境界是由真景物与真感情密切结合而成的。
所以好的文学作品紧扣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行恰如其分的景物描写,使情和景紧密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造成一种强烈的气氛,可以更好地烘托人物、渲染人物,更好地感染读者、表现主题。例如《卫风·硕人》一诗,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因为全诗经赞美为基调,所以描写的景物应该是新鲜的、活泼的,给人以欢悦、美好的感受。
诗的最后一章是这样描写的: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鲔发发。
葭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
这里用“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描写黄河水势汹涌澎湃、浩瀚无涯的壮丽景色,以衬托庄姜出嫁时的气派之盛。“施罛,鲔发发。
葭揭揭”是庄姜一路上看到的景物,是一派生机勃勃、活泼向上的欢乐景象,这正是对庄姜出嫁时喜兴心情真实而形象的烘托。以上景物描写还对庄姜的美丽、身世的高贵以及浩浩荡荡高大健美的随嫁队伍都是很好的烘托,给人以含蓄优美的艺术享受。
又如《卫风·氓》中勤劳善良的女主人公被休弃回家、路过淇水的时候有两句景物描写:“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主人公被休弃是一件非常不幸和痛苦的事情,在路上又遇到了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淇水,水花溅湿了她的车围子,好象淇水对她这个不幸的女人也有意采取了暴虐恣肆的态度。
这就把女主人公悲伤的感情融于景——无情的淇水之中,景又反过来有力地烘托出她遭受不幸的悲苦凄凉的心情,给人以哀惋、凄楚的感觉。 以上两例都涉及到了关于水的景物描写,因为两诗所表现的主人公的心情不同,她们对水的感受也不一样;同样是关于水的景物描写,因为是烘托了两个不同心情的人,所以景物描写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是不一样的。
下边我们再看看《王风·君子于役》一诗,该诗第一章有这么三句精彩而感人的景物描写:“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下一章略同)《君子于役》是表现役夫的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的思想感情的,这三句景物描写是从鸡栖、日夕、羊牛归来的景物烘托出思妇的思念和牵挂的思想感情的。
“日之夕矣”是说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正是行人当归、合家欢聚的时候,当归不归,就使思妇怀人的希望落空,就不能不加深思妇的思念之情了。另一方面,“日之夕矣”的景色,在思绪满怀的思妇看来,是暮色已降,周围是苍茫迷蒙的景色,是给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是给人增添悠思之苦的景色,这就自然地增加了思妇的怀人之情。
从“鸡栖于埘”,“羊牛下来”两句里,生动真实地描写出:思妇看到,在红日落山的时候,成群的鸡、羊、牛都回来了,上窝的上窝,进圈的进圈,各有归宿,自己的丈夫却连禽畜都不如,还远在天涯一方,不能归来。这么几句景物描写,通过对思妇愁思环境气氛的渲染,很容易引起思妇的联想,即即景生情,所以发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感叹,达到了物我交融的情境,从而有力地烘托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之情。
以上各例均出自《风》诗,就是以赋见长的《颂》诗也不乏景物描写的佳例。例如《周颂·良耜》有这么几句: 获之挃挃,积之栗栗。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良耜》是一首周王在秋收之后答谢社稷之神的乐歌。诗人是怀着一种丰收的喜悦的心情来进行景物描写的,所以全诗充满了赞美的情调。
“挃挃”是收割庄稼的声音,好象今天说的镰刀唰唰响,这就表现出一个喜气洋洋的大丰收的收获场面;“栗栗”是形容收获的数目之多,这就是把大丰收收更具体化、形象化了。“其崇如墉,其比如栉”是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用夸张的手法,进一步描绘大丰收的具体景象。
“百室盈止”,“百室”在这里也是夸张,极言其多,这句是说所有的仓房都装得满满的。常言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所以“妇子宁止”,丰收了,粮食满了仓房,老婆孩子自然是高兴,安闲无事了。以上有关大丰收的景物描写,就把诗人在大丰收之后的喜悦心情形象而自然地表达了出来。
二、《诗经》的景物描写可以含蓄而生动形象地显现出时间及其变化,更好地表现诗的主题。 在诗歌中,有时根据表达需要,要点出时间的变化。
有时,时间的变化不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