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多致力于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在对清幽雅淡的山水景物的的观赏中,在对闲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描绘中,展现创作主体内心的真实情感。在精神旨趣上,追求隐逸的情调与高洁的品格;在艺术渊源上追慕陶谢;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清淡的取向;在诗歌题材上,长于五言律诗。

唐代山水田园诗走向了巅峰。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其中山水田园诗是唐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体现唐代诗歌总体特色。从现存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可以看出,它们是随着整个唐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也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几个阶段,并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盛唐与中唐山水诗尤为突出。而孟浩然、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韦应物、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代表人物。

在唐代多元文化影响下,王孟与韦柳是不可能游离在外的,他们身上,体现着三教思想的交织与融合。这使他们如其他文人一样:一方面有着积极入世的理想,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当他们求仕无门、仕途坎坷之时,又转向山水田园寻找解脱,以求释放心中苦闷并保持高洁情操。

2.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多致力于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在对清幽雅淡的山水景物的的观赏中,在对闲淡宁静的田园生活的描绘中,展现创作主体内心的真实情感。

在精神旨趣上,追求隐逸的情调与高洁的品格;在艺术渊源上追慕陶谢;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清淡的取向;在诗歌题材上,长于五言律诗。唐代山水田园诗走向了巅峰。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其中山水田园诗是唐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体现唐代诗歌总体特色。从现存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可以看出,它们是随着整个唐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也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几个阶段,并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均有其自身的特点。

其中盛唐与中唐山水诗尤为突出。而孟浩然、王维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韦应物、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代表人物。

在唐代多元文化影响下,王孟与韦柳是不可能游离在外的,他们身上,体现着三教思想的交织与融合。这使他们如其他文人一样:一方面有着积极入世的理想,渴望建功立业,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当他们求仕无门、仕途坎坷之时,又转向山水田园寻找解脱,以求释放心中苦闷并保持高洁情操。

3.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此流派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他们继承并发展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多用五言 古体和五言律绝描写田园生活和山水景物。他们的诗歌反映了淡泊闲适的思 想,色彩雅淡,意境幽深。

他们既能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 刻画自然事物,还能够巧妙地捕捉表现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 境。他们把六朝以后的山水田园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中,王维的成就最 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 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4.盛唐之音的本质是什么

盛唐之音就是指的盛唐时期的诗歌特征。

在中国诗学思想史上,随着“以盛唐为法”和“诗必盛唐”思潮的形成,人们对于完美体现唐人之生命情调和青春活力的盛唐诗歌充满了神往,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

如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杜甫、高适、岑参等,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

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可以想见–盛唐的主旋律、基调是高亢、奔放的,而李白又是这种律动的集大成者!!像什么“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来万事东流水” “白发三千丈”等等等–把五岳星辰搬弄于鼓掌之间,气魄直冲霄汉!–在盛唐,有这种气魄的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就算是可与之有一比的边塞诗人,也写不出那么亢奋的诗句,只是较为中规中矩的环境描写,抒情上比李太白差的还是太远!!就像孟子说自己“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一样–“太白岂好抒情乎–太白不得已也”!!–李白可以说是真正的盛唐孕育出的天地灵秀,每一次发出声音都是水到渠成,如清水芙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每一次发出声音也一定是–盛世最强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太白的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太白的疏狂。

一旦实现理想的机遇降临,这位太白先生便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车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横刀立马的英雄少年跃然纸上,这是太白所神往的马革裹尸、沙场建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太白一生豪气如虹,即使忧愁满腹时,笔下也能感觉到豪气干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就是太白眼中的大唐江山。大自然山水的恢宏景状写得淋漓尽致。

只有李白才会如此雄奇浪漫的想象,一如奔放恣意的滔滔江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眼中,这黄河之水自天而来,奔腾不息,流淌的是他的天才与豪情。

李白的精神世界十分强悍,充满了向往自由的青春激情。 大鹏鸟是李太白诗中的一个经典意象,也是太白自我人格的主观投射,是个体生命自由意志与力量的象征。

庄子《逍遥游》中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李白那里,大鹏之歌则变成一种青春的摇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李白仍在绝唱《临路歌》中以大鹏自许:“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诗中“大鹏飞兮振八裔”的“八裔”就是八方。

这是在歌唱他当年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鸟,直冲九霄,其声势震动了四面八方。 李白的一生是诗意盎然的一生,也是在云端凌空高蹈的一生;像一只高飞远举的大鹏,也像一匹云中漫步、独来独往的天马。

当然,也有点像一位跨马提剑、大战风车的唐•吉诃德,开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喜剧,最后却演出了“中天摧兮力不济”的悲剧意味。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就赞他为“谪仙人”。

杜甫更有诗赞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诗笔是飘逸的、奔放不羁的。

这源自诗人瑰丽、神奇、飞扬的想象力,气势如排山倒海而来,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听觉震撼力。读李白的诗有时常常让我想起读庄子、读尼采的感觉,有一种高纬度阳光下的眩晕感,有一种因激动、振奋而醺醺然或酒神狂欢般的极乐与颤栗感。

甚至,有时会联想到贝多芬的《命运》和《欢乐颂》。 其实李白诗里还有非常莫扎特或柴科夫斯基的另一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们很小时候就读过、背过的诗。

李白此时是个内心无比柔软的孤独游子。乡愁是一种清寒而孤独的银白色,是轻覆着霜露、通向远方的小路,是一路照着游子落寞孤影的月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代表了李白精神世界的纯粹与孤独,象征了李白内心深处的安顿与宁静,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永恒乡愁,体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对于天生敏感的李白来说,格外深刻而广阔。在月夜里读这种诗,就会有听《小夜曲》的轻音乐感觉,心头弥漫着一种如歌的慢板。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双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天才的寂寞与孤独。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在这迷人。

5.盛唐之音的本质是什么

盛唐之音就是指的盛唐时期的诗歌特征。

在中国诗学思想史上,随着“以盛唐为法”和“诗必盛唐”思潮的形成,人们对于完美体现唐人之生命情调和青春活力的盛唐诗歌充满了神往,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

如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杜甫、高适、岑参等,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

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可以想见–盛唐的主旋律、基调是高亢、奔放的,而李白又是这种律动的集大成者!!像什么“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来万事东流水” “白发三千丈”等等等–把五岳星辰搬弄于鼓掌之间,气魄直冲霄汉!–在盛唐,有这种气魄的找不出第二个人了!!就算是可与之有一比的边塞诗人,也写不出那么亢奋的诗句,只是较为中规中矩的环境描写,抒情上比李太白差的还是太远!!就像孟子说自己“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一样–“太白岂好抒情乎–太白不得已也”!!–李白可以说是真正的盛唐孕育出的天地灵秀,每一次发出声音都是水到渠成,如清水芙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每一次发出声音也一定是–盛世最强音!!“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李太白的自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李太白的疏狂。

一旦实现理想的机遇降临,这位太白先生便意气风发,不可一世。“车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横刀立马的英雄少年跃然纸上,这是太白所神往的马革裹尸、沙场建功。“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太白一生豪气如虹,即使忧愁满腹时,笔下也能感觉到豪气干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就是太白眼中的大唐江山。大自然山水的恢宏景状写得淋漓尽致。

只有李白才会如此雄奇浪漫的想象,一如奔放恣意的滔滔江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眼中,这黄河之水自天而来,奔腾不息,流淌的是他的天才与豪情。

李白的精神世界十分强悍,充满了向往自由的青春激情。 大鹏鸟是李太白诗中的一个经典意象,也是太白自我人格的主观投射,是个体生命自由意志与力量的象征。

庄子《逍遥游》中有:“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在李白那里,大鹏之歌则变成一种青春的摇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到了人生的最后一刻,李白仍在绝唱《临路歌》中以大鹏自许:“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诗中“大鹏飞兮振八裔”的“八裔”就是八方。

这是在歌唱他当年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鸟,直冲九霄,其声势震动了四面八方。 李白的一生是诗意盎然的一生,也是在云端凌空高蹈的一生;像一只高飞远举的大鹏,也像一匹云中漫步、独来独往的天马。

当然,也有点像一位跨马提剑、大战风车的唐•吉诃德,开头是“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喜剧,最后却演出了“中天摧兮力不济”的悲剧意味。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就赞他为“谪仙人”。

杜甫更有诗赞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诗笔是飘逸的、奔放不羁的。

这源自诗人瑰丽、神奇、飞扬的想象力,气势如排山倒海而来,具有超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听觉震撼力。读李白的诗有时常常让我想起读庄子、读尼采的感觉,有一种高纬度阳光下的眩晕感,有一种因激动、振奋而醺醺然或酒神狂欢般的极乐与颤栗感。

甚至,有时会联想到贝多芬的《命运》和《欢乐颂》。 其实李白诗里还有非常莫扎特或柴科夫斯基的另一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我们很小时候就读过、背过的诗。

李白此时是个内心无比柔软的孤独游子。乡愁是一种清寒而孤独的银白色,是轻覆着霜露、通向远方的小路,是一路照着游子落寞孤影的月光。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代表了李白精神世界的纯粹与孤独,象征了李白内心深处的安顿与宁静,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永恒乡愁,体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感。

这种孤独对于天生敏感的李白来说,格外深刻而广阔。在月夜里读这种诗,就会有听《小夜曲》的轻音乐感觉,心头弥漫着一种如歌的慢板。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双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天才的寂寞与孤独。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只有风儿在轻轻唱。在这迷人。

6.名词解释:盛唐田园诗派什么意思

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游隐居的经济基础.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主要代表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储光曦、祖咏、裴迪等. 这一诗派并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谢灵运,近学张九龄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作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描绘自然山水,体现了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唐朝开国之后,由于政治统一,政府奖励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几十年间,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思想活跃,许多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之心很强,他们四海游学,广泛交际,遍览祖国名胜山水.于是,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也随之兴盛起来,诗人们以歌赞祖国山川壮丽抒发壮志豪情,以描写田园闲适静美表现社会和平安定.由于唐代取士较为重视声名,一部分直接求仕困难的知识分子往往由隐而仕,走所谓的“终南捷径”.他们在隐居生活中,常常临水登山抒怀寄傲,游园写景乐隐怡闲.又加之唐初佛道盛行,文人们或隐遁山水虔诚向佛,或游历山川求仙访道,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因而在盛唐时代产生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篇,并形成一个影响很大的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一、山水田园诗派的产生及其特点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王维 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

7.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所体现的思想美

文人心态录——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主体 华夏历史悠久、一统时间长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美丽风光为古代诗人提供了审美空间,创作出至美的山水田园诗。

西方风光也自具美的特色,为何其山水田园诗远不如中国兴盛,且其内蕴远不如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那么深远婉曲复杂有味呢?除了前文所说审美时间的限制影响了审美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原因,即古代文人心态的原因。 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

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

反过来,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许多祭祀山川、旅游、隐逸的传说。

黄帝游天下,封禅五岳;巢父、许由因自标高洁不受天下而遁迹山林;虞舜东巡狩,登南山,观河渚,南巡苍梧而死,葬于九嶷山; 《诗经·周颂·殷》歌颂武王克商,天下统一,疆域辽阔,群山环岳,百川汇河的壮美景象;魏武侯游于西河,赞叹“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孔子游缁维之林,坐杏坛之上,又出游少源之野、戎山之上,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著名观点;屈原在《招魂》中描绘楚国“川谷径复,流潺湲些。

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以故国山川美胜,光景可人,呼唤楚王之魂归来。六朝以后山水田园诗大盛,歌颂描写山水田园以表山河之恋、故土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借山水直抒爱国之情的作品也纷至沓来。

高适有“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之颂(《奉酬睢阳李太守》);储光羲作《游茅山诗》五首,极写茅山风光的清美与野逸的情趣,诗中“此意在观国,不言志远游”,“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意在歌颂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帝国;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叹(《春望》);陆游抒“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之情(《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文天祥有“不上峨嵋二十岁,重来为堕山河泪”之恨(《采石》);高启高唱“江山相雄不相让,胜形争夸天下壮”,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元代周伯绮“高岭出云表,白昼生虚寒……涧谷深叵测,梯磴纡百盘……汉唐所羁縻,今则同中原。

大哉舆地图,垂创何其艰;张皇我六师,金汤永深固” (《野狐岭》),为军威盛大、国势宏张、疆土广大、山河永固而歌。清查慎行随康熙巡游兴安岭,写了四首《登绝域远眺》,其一云: “舆图远辟大兴安,凤舞龙回气郁蟠。

半岭初云辅大漠,乔木落叶依高寒。丹青不数东南秀,俯仰方知宇宙宽。

万里乾坤千里目,欣从奇险得奇观。”诗情感真挚,描写生动,歌颂了康熙时国家统一强盛局面。

魏源唱“雄山尚作窥边势,古涧难平出塞声”(《居庸关》)。……这些诗或写山水田园之美以歌颂国家统一强盛,或写山河之痛,抒发捐躯报国的凌云壮志;或借山水形胜,寄托国家民族兴亡之悲慨。

说它是山水诗可,说它是爱国主义抒情诗或许更为恰当。江山多娇,田园至美,游览之,欣赏之,歌颂之,为其壮美幽丽而自豪而欣慰;当外敌入侵山河改色时必发出“还我河山”之怒吼,愿为其捐躯献身。

由忧国而及忧民,博大深沉的情怀始终激励着古代志士仁人,激励着真正热爱华夏山水田园的诗人们。 魏晋南北朝——山水田园诗的奠基期 严格地说山水田园诗是以题材为标准划分出的山水诗与田园诗两类不同诗歌,但是写山水多涉及田园,写田园亦必涉及山水,兼写二者之诗人居多,独长一种者甚少,且二者源流相同,美学追求相近,故古人常将山水诗与田园诗合在一起加以论述。

笔者亦将其合而论之,该分论处则大略分论。 山水田园诗的兴起,最早可以上溯到古代农事歌谣的产生。

远在公元前三千多年,中华民族已建立了发达的锄耕农业,生活于山水田园之中,故远古就有《遂草木》、《奋五谷》之类反映农事的诗章。 《诗经》中有《豳风·七月》、《齐风·甫田》、《小雅·大田》之类农事诗。

然诗中反映的是大规模奴隶劳动的情景,难以看出诗人的个性, 田园景物在诗中不多见,山水景物更少见。诗中偶然出现的写景句子如《桃夭》的“桃之天天,灼灼其华”, 《河广》的“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溱洧》的“溱与洧,方涣涣兮”, 《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伐木》的“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沔水》的“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节南山》的“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崧高》的“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写田园山水草木花鸟。

8.盛唐时期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盛唐时代,唐诗的发展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充满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义的诗风是这时期诗坛的主流。以高适、岑参为主,并有王昌龄、李颀等人共同形成了边 塞诗派,这是浪漫主义中一个重要流派。

他们的诗表达了将士们从军报国的英雄气 概,不畏边塞艰苦的乐观精神,描绘了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战士们怀土思家的情绪,揭露了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合理现象,使唐诗增加了无限新鲜壮丽的光彩。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受佛老消极思想影响较深,在政治失意后过着退隐生活。

他们的作品以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为主,思想虽然不 高,但艺术上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 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