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提倡“和为贵”的古诗词或名言警句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出自:唐·王维《竹里馆》。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自: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3、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出自:唐·惠能《菩提偈》。
译文: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出自:魏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译文: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 5、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出自: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译文: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2.以和为贵的古诗有吗
1,一封家书为修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的来源是一个典故,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天,张英收到一封家书,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吴家发生了纠纷。
家人希望张英给家里撑腰,帮忙打赢这场官司。张相爷看完家书回了一封信,内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63635容: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寥寥数语,却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主动让出了三尺地基。
邻家人见相爷家人如此胸怀,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张吴两家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也成为桐城人以礼待人的一段佳话。
2,“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意思为:我们都经历了劫难后,兄弟之间的情谊还在,相逢的时候相视一笑就把过去的恩仇全部忘记了。 扩展资料: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现在引申为化解亲人、同事、朋友之间出现的各种矛盾或分歧,求得互相谅解,达到互相团结。
原文为: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在日军侵华期间,西村真琴博士在上海战后救了一只失去家园的鸽子,并把这只鸽子带回到日本喂养,刚开始的时候还挺好,可是,鸽子最终还是死掉,遂为鸽子建冢以埋葬鸽子的尸骨。 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中日两国友好的愿望。
作者鲁迅于是在1933年6月21日写了这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