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神系有这样的特点,处于天界的诸神往往有着俊美的容貌,那些与“鬼怪”沾边的神仙则大多长得奇形怪状。

钟馗,就是长相“歪瓜裂枣”的神仙典型。不过,虽说钟爷每天都与恶鬼打交道,且模样不讨喜,但老百姓却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讨厌他,反而十分追捧。逢年过节,大家都喜欢将他老人家的造像挂在门上,驱鬼辟邪。时至今日,钟馗信仰已存世一千多年。

那么,钟馗究竟有怎样的神通,其原型又是什么,为何老百姓都坚信他能驱除恶鬼呢?

第一,“钟馗”早在远古时期就是避鬼驱邪的象征。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以“终葵”为名的部落,这个部落的人都会制作一种名叫“终葵”的大木棒,族人平时会行走于各部,用傩舞替其他部落驱邪。时间一长,“终葵”家族就成了避鬼驱邪的代名词。到了六朝时期,开始有人给自己的孩子取名为“钟葵”。

例如:魏献帝时期的大将军杨钟葵、魏孝帝时期的李钟葵、北齐朝的宦官钟葵等。有学者推测,钟馗的传说亦是从“终葵”演变而来的。在一些钟馗像中,我们亦会看到钟馗以棒槌为法宝的情况,这极有可能是“终葵”信仰的衍生。

第二,钟馗是天子亲封的捉鬼使者。

唐朝以前,并没有钟馗捉鬼的传说。据说,唐明皇曾患上怪病,久治不愈,连着吃了一个月御医提供的汤药也不见好转。某日唐明皇做梦时,看到一只小鬼正鬼鬼祟祟地偷他的香囊,这时一只大鬼从天而降,将小鬼囫囵个吞吃掉了。唐明皇被这丑陋的大鬼吓坏了,谁知大鬼竟没有伤害他的意思,反而跪在唐明皇的面前听候差遣。

唐明皇在大鬼口中得知,他本是终南山地区的考生,因屡试不第触阶身亡,从此发誓要抓尽天下恶鬼。唐明皇醒来后,他身上的怪病竟不治自愈。唐明皇认为,这一切都是钟馗的功劳,于是便册封他为神将。虽说自殷商之后再无九九人皇,但天子毕竟是九五之尊,唐明皇的册封还是具有一定权威性的(正史中并无唐明皇遇钟馗的记载)。

第三,吴道子的画技赋予了钟馗像法力。

吴道子笔下的钟馗,据说已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在郭沫虚的《图画见闻志》中曾如是说到:“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

虽说我们无缘得见钟馗像的真本,但从郭沫虚的描述中我们就能看到吴道子的功力不俗,跃然于纸上的钟馗足可吓跑那些魑魅魍魉。即便钟馗法身未曾露面,越越欲出的钟馗像也能达到群邪辟易的效果。

第四,钟馗与古代的傩舞仪式有某种联系。

根据《周礼》的记载,西周时期有一群专门以驱邪为业的人,他们就是“方相氏”,这些人在做法时均戴着相貌丑陋的面具。之所以傩舞仪式中的巫师们会戴着丑陋的面具,是因为古人相信凭借丑鬼的容貌可以吓走其他恶鬼,颇有“以恶制恶”的意味。

钟馗之所以有一副丑陋的面相,多半就是从“方相氏”的习俗传袭下来的。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可知,到了宋朝时期钟馗已经成了傩舞仪式的主角,他的出场率远胜于其他神灵。所以,当时人们亦称傩舞为“跳钟馗”。

第五,钟馗虽有人形,但他却是恶鬼,拥有穿越阴阳两界的能力。

古代并没有科学这一概念,所以人们往往会将一些超认知的现象理解为“自然神”的行为。对于古人来说,莫名其妙的疾病、倒霉的经历、飞来横祸都是恶鬼所带来的,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驱鬼仪式来规避的。

在“以恶制恶”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古人认为那些相貌不佳的神灵往往具有克制恶鬼的能力。所以,我们看到的民间门神或驱鬼神大多怒目圆睁且相貌狰狞,其形象甚至比恶鬼还要恐怖三分。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钟馗应运而生了。

钟馗为何会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且看他捉鬼的方式,不是将恶鬼收入某个法器中,而是直接将恶鬼撕碎然后囫囵个生吞,这种狠辣的雷霆手段让老百姓对其十分信赖。更何况,钟馗曾发下除尽天下恶鬼的誓愿,这样的志向也让老百姓的心中有了底。

不过,钟馗之所以深入民间,亦离不开他温柔慈祥的一面。在《判官爷》、《正气歌》、《钟馗颂》、《钟威图》等作品里的钟馗造型中我们不难发现,钟馗在面对百姓时往往会表现得慈祥且宽厚,这无疑让他的形象加分,使他更加接地气。

第六,钟馗的铁面无私的性格亦是其强大的内因。

看在钟馗以前,负责捉鬼的神灵有神荼和郁垒等。在西汉的画像砖上我们能看到神荼和郁垒的故事,他们是一对亲兄弟,素以捉鬼驱邪为己任。除了他们之外,当时还有一位“捉鬼大师”名叫尺郭。

《神异经》称,尺郭之所以捉鬼,完全是一种本能表现,因为他需要吃掉不可数计的鬼才能填饱肚子。据说,单单一顿早饭,尺郭就能吃掉三千只恶鬼。每天夜幕降临,尺郭还不忘来顿宵夜,抓三百只恶鬼尝尝鲜。

然而,钟馗的出现,让上述三位“捉鬼大师”的形象瞬间暗淡下来。为什么钟馗比尺郭、神荼和郁垒更受老百姓欢迎?因为钟馗并不是“凭空出现”的神灵,他本是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这一设定,无疑会拉近他与民间的距离。

相传,在唐天元年间,钟馗来到长安城中参加科举。他的《瀛州待宴》得到了考官的青睐,被几名阅卷官称作“奇才”,顺理成章地成为头号进士。然而,在殿试时,钟馗却遭到小人卢杞的构陷,以至于以貌取人的唐玄宗听信谗言,使钟馗落选。钟馗一气之下,用脑袋撞向柱子,一命呜呼。唐玄宗见世间竟有如此刚烈之人,不由得为之动容,用状元的礼仪将其厚葬。

我们且来看看传说发生的时期——唐玄宗天元年间,此时正值科举复兴,天下学子重获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钟馗的切身经历难免会引起寒门学子的共鸣。所以,钟馗的故事被读书人争相演绎,逐渐演变出了钟馗捉鬼的传说版本。到了北宋时期,钟馗的寒门学子身份更受百姓认同,人们又赋予了钟馗铁面判官的身份,与刚正不阿的包拯相融合,让钟馗成为最值得老百姓信赖的恶鬼克星。

“终南进士乃好武,野魅山精皆部伍。

搜田也欲从四时,作声恍如聆一鼓。”

从明人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钟馗本是一位武人,并非寒门学子。由此可见,钟馗读书人的身份有可能是民间赋予的。既然连读书人的身份都不符实,可见“殿试面圣”、“触阶而死”等桥段亦是后人杜撰的。至于人们为何要将武人钟馗塑造成高中的进士,多半是因为这样的设定会让钟馗的身世更加精彩,赋予他更多的神话色彩。

相比于其他的捉鬼神明,钟馗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仅在各绘画作品和志怪作品中出现,我们无法从正史中找到他存在的证据,甚至我们无法找到任何统治者亲自出面为其修建庙宇的记载。正因如此,钟馗的“可塑性”才更强,老百姓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挥脑洞,自由地塑造属于他们的钟馗形象,赋予钟馗各式各样的世俗品格。

在某个版本的钟馗神话中,钟馗含冤而死后得到了玉皇大帝的召见。原本,像钟馗这样死于非命的枉死者每天有不少,他们本该受阎王爷的管辖,但由于钟馗有真才实学,所以玉皇大帝有意留他做事。于是,在天界的安排下,钟馗的下界之旅畅通无阻,来到黄泉路上后还得到了一纸委任状,使他得以成为阴阳两界的判官。

从钟馗和包拯的身上,我们都能读出“铁面无私”的特质。古往今来,但凡拥有这项特质的传说人物,都具备让恶鬼退避三舍的法力。

第七,钟馗香火鼎盛,所以法力高强。

在我国的神话体系里,神仙的法力是与百姓的香火挂钩的。庙前门庭冷落的神仙,其法力必不高深。我国虽然没有几座钟馗庙,但在老百姓日常辟邪求吉的过程中,往往会在自家大门上张贴钟馗像,这无疑会让钟馗享受到万家香火,助长法力。安徽灵璧县盛产钟馗像,每年从这里销往全国的钟馗画像足有上万张。据说,在清朝时期,每年灵璧县出产的钟馗像甚至有数万张。

当然,这世界上并不存在邪祟恶鬼之类的东西。归根结底,钟馗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亦是老百姓对安稳生活的祈愿。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