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起源和月亮有着极大的关系,中秋节属于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的习俗遗留痕迹。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月亮和太阳这两种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为了古代人民所崇拜的对象。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秋分”时节,就是最为古老的“祭月节”,而中秋则是由中国传统的“中秋祭月”习俗所演变而来。据相关资料考证得知,刚开始“祭月节”习俗的时间就是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但是由于在历史中历法的相互融合,使用阴历,也就是夏历,后来就将“祭月节”由最初的“秋分”日调整到了夏历的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中秋节则成为了秋季时令习俗的一个综合,它其中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部分都与古老的习俗有一定的渊源。

中秋节普及是在汉代时期,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时期,而“中秋”一词最早见于汉代的文献,也就是成立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中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的活动。据相关资料的记载,汉代时期,又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到了晋代的时候也出现了赏月的活动,但流行范围不太普遍,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而到了唐代,中秋成为了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唐书·太宗记》中就有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北宋时期,正式将阴历的八月十五定为了中秋节;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节日氛围更加浓郁,其中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亮出来的方向进行祭拜。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由上古时代的祭月演变而来。主要习俗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流传至今,久久不息。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