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横穿《诗经》的河流阅读答案,急用】

1.在作者眼中,《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述.答:2.读下列问题,联系原文作答.(1)第二段“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为什么会“贫血”?答:(2)文末最后一段划线句“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答: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有关篇目的若干名句,中间多次写及《诗经》和“那条河”,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的感受,以“《诗经》是一条河流”为行文思路,语言凝炼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诗经》的崇敬之情,对《诗经》中自然质朴生活的神往之情.B.第①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中的“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关雎》中写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那条河,这个意象优美而开阔,一下子将读者的思绪和情感牵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C.第①②⑥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分别写到了“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其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否定和厌恶之情.D.纵观全文,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中“《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其一,在作者看来,《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河流;其二,《诗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其三,“《诗经》的河流”比喻的是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E.本文大量使用隐喻,显示了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但也造成了不少语句表意晦涩,令读者费解,如“苍苔斑驳的草鞋”“苍老的浮云与涛声”“我们的血管”“一柄闪参考答案1.①平凡而丰富②自由、单纯而天真③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2.(1)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因为远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2)说明《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民歌之作(,自始至终都反映着劳动人民自然、纯朴、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这样写显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3.作用:①既呼应标题,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②层层深入,形散而神聚,使主题得到强化;③增加诗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想像空间.4.A D(B.“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的那条河,说法错误,“那条河流”在作者心中已经虚化为一条“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C.“否定和厌恶”言之过重;E.“如”字以下例举的那些语句有的并不晦涩.)。

2.有谁读过 横穿《诗经》的河流 这篇文章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 烛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歌哭?淑女与君子,艄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②英国诗人库泊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诗经》在我心目中,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只有阡陌属于自己,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村野气十足的《诗经》象征着一个时代,民族的时代,那也是人类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时代。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里,稚气未脱的书声琅琅。连文盲都可能成为真诚的歌手——只要他们用心灵读懂造物主手中的无字天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些目睹造物主的指纹而成长的无名诗人,在平凡的劳动、情爱、游猎中获得神秘的智慧。和这些诗兴大发的自然之子相比,我们是苍白的,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今天的世界已经是被修改了的原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我们很难发现上帝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

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④《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⑤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⑥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⑦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仍然在岁月的河边坚持……(有删改)

3.横穿《诗经》的河流 阅读答案,急用

1.在作者眼中,《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请分条概述。

答:

2.读下列问题,联系原文作答。

(1)第二段“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了天真”一句中,“贫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贫血”?

答:

(2)文末最后一段划线句“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树木的声音”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3.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引用了《诗经》中有关篇目的若干名句,中间多次写及《诗经》和“那条河”,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的感受,以“《诗经》是一条河流”为行文思路,语言凝炼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诗经》的崇敬之情,对《诗经》中自然质朴生活的神往之情。

B.第①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中的“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关雎》中写到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那条河,这个意象优美而开阔,一下子将读者的思绪和情感牵回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

C.第①②⑥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分别写到了“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钢筋水泥的城市”“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其用意在于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否定和厌恶之情。

D.纵观全文,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中“《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其一,在作者看来,《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河流;其二,《诗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其三,“《诗经》的河流”比喻的是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E.本文大量使用隐喻,显示了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力,但也造成了不少语句表意晦涩,令读者费解,如“苍苔斑驳的草鞋”“苍老的浮云与涛声”“我们的血管”“一柄闪

参考答案

1.①平凡而丰富②自由、单纯而天真③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2.(1)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因为远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

(2)说明《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民歌之作(,自始至终都反映着劳动人民自然、纯朴、真实的生活和情感。这样写显得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3.作用:①既呼应标题,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②层层深入,形散而神聚,使主题得到强化;③增加诗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想像空间。

4.A D(B.“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的那条河,说法错误,“那条河流”在作者心中已经虚化为一条“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C.“否定和厌恶”言之过重;E.“如”字以下例举的那些语句有的并不晦涩。)

4.阅读下面的文字横穿《诗经》的河流洪烛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

单纯,天真,浪漫,激情。 2。

①运用比喻,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而富有意味。(2分) ②因为远离了自然,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一生所触及的仅仅是书本、墙壁、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人类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意近即可(2分) 3。①照应标题,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②层层深入,形散神聚,强化崇敬《诗经》、向往自然质朴生活这一主题。 ③增加诗意,激发读者兴趣和想像空间。

(写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4分) 4。AD【解析】 1。

略 2。略 3。

略 4。(B“那条河流”指的就是《诗经》第一篇……的那条河,说法错误,“那条河流”在作者心中已经虚化为一条“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河”;C“否定和厌恶”言之过重;E“如”字以下例举的那些语句有的并不晦涩。

)。

5.徜徉在《诗经》的河流 阅读 作者 李华波

是这个么? 徜徉在《诗经》的河流 李华波 这是一幅华夏先民生动的生活画卷,却搁置在我们记忆深处任其蒙尘;这是一部在炎黄子孙心中传唱了三千年的华彩乐章,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曾经,因它一个“经”字,而让我们望而生畏;曾经,因它的古奥艰涩,而让我们知难而退。但是,当我们鼓足勇气揭开它的扉页,当我们充满自信地摒弃固有的偏见,以一颗童真的心融入这个民风淳朴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徜徉在诗歌的源头,徜徉在一条古老而又温暖的河流,熟悉而又陌生…… 这是一条宽广浩瀚的河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缓缓流淌。

它容万溪,纳百川,不因内容的雅俗诗人的尊卑而有所偏废。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先民宗庙祭祖的虔诚、朝会宴享的欢乐,也能听到婚恋嫁娶的祝福、羁旅劳役的哀怨。

你听,“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商颂·玄鸟》),沃野千里,百姓安乐,四夷来服,分明是强国盛世的颂歌。你看,“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豳风·七月》),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女孩子们结伴而行去采桑,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田园风情画!再看那隆冬时节,雪花飘飞,又是谁在感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原来是一位退役老兵在茫茫返乡途中踽踽独行。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本应欣喜,然而青春在战争中消耗殆尽,更添了几分近乡情怯的难言滋味:“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一条澄澈明净的河流,它缓缓流经曾经草木丰茂的华北平原,流经数千年的沧桑岁月,滋润着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田。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魏风·伐檀》),若不是这首伐木工人的劳动歌曲,我们怎敢相信我们的母亲河在两千五百年前竟然有着如此迷人的模样?“河水清且直猗”,“清且沦猗”啊!她在古老的岁月里扬起清波,泛起涟漪,清丽迷人,令人神往。清澈的河水哺育了心灵澄澈的人民,他们追求美,指斥恶。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鄘风·相鼠》)这种对“无仪”、“无耻”、“无礼”之徒的痛斥,这种怒目金刚式的作品,在后来历朝诗歌中也绝对属于另类,展现出的分明是心无尘杂、爱憎分明的情怀,读来怎不叫人直呼痛快!我们的先民即便是对君王,也是褒贬分明,毫不遮掩。

对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大雅·大明》)赞颂他恭谨谦让,勤勉努力,带给百姓幸福吉祥。对无德无能的君王,则直斥:“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鄘风·鹑之奔奔》)在那个生产力极其低下、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即使面对自己的国君,纯朴的先民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

这是一条流淌着温情的河流,对美的歌颂,对爱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如美丽的珍珠宝石沉淀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沉淀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中。不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中对贤慧女子的思慕,还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里对千娇百媚新嫁娘的祝福,还是“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邶风·燕燕》)时送妹出嫁依依惜别的怅惘,还是“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邶风·绿衣》)中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无一不是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

身处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却拥有浓浓的人间真情,让现在身处繁华都市却迷失真情的人怎不为之神往?这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齐风·鸡鸣》)妻子催丈夫早起去上朝,丈夫却赖床不起,读来忍俊不禁。“狼疐其尾,载跋其胡。

公孙硕肤,德音不瑕”(《豳风·狼跋》),妻子对身材肥胖的丈夫的揶揄打趣,令人为之绝倒。这里有亲人对征夫的殷殷祝福:“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魏风·陟岵》)这里有恋人间的苦苦相思:“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这里也有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邶风·北风》)有夫妻间的山盟海誓:“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也有子女对母亲的深情讴歌:“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邶风·凯风》)还有对国运衰微的深沉忧思:“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余华曾感叹,每次对伟大作品的阅读都是一段“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读《诗经》,便如同徜徉在清波微漾的河流,夹岸满是幽竹桃花,芬芳扑鼻,更有鸟语啁啾,清脆悦耳。随手折下一枝,就是一首绝妙好诗;随手掬起一捧,就是一曲曼妙乐章。

它适合诵读,无论是在晨雾初起的河畔,还是在人声鼎沸的课堂,一卷在手,便能齿颊生香。它也适合默诵,夜深人静时,阒然无声处,悟其绝妙,得意忘言。

它还适合于歌唱,因为。

6.徜徉在《诗经》的河流 阅读 作者 李华波

是这个么? 徜徉在《诗经》的河流 李华波 这是一幅华夏先民生动的生活画卷,却搁置在我们记忆深处任其蒙尘;这是一部在炎黄子孙心中传唱了三千年的华彩乐章,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曾经,因它一个“经”字,而让我们望而生畏;曾经,因它的古奥艰涩,而让我们知难而退。但是,当我们鼓足勇气揭开它的扉页,当我们充满自信地摒弃固有的偏见,以一颗童真的心融入这个民风淳朴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徜徉在诗歌的源头,徜徉在一条古老而又温暖的河流,熟悉而又陌生…… 这是一条宽广浩瀚的河流,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缓缓流淌。

它容万溪,纳百川,不因内容的雅俗诗人的尊卑而有所偏废。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先民宗庙祭祖的虔诚、朝会宴享的欢乐,也能听到婚恋嫁娶的祝福、羁旅劳役的哀怨。

你听,“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商颂·玄鸟》),沃野千里,百姓安乐,四夷来服,分明是强国盛世的颂歌。你看,“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豳风·七月》),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女孩子们结伴而行去采桑,是一幅多么优美的田园风情画!再看那隆冬时节,雪花飘飞,又是谁在感伤:“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原来是一位退役老兵在茫茫返乡途中踽踽独行。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本应欣喜,然而青春在战争中消耗殆尽,更添了几分近乡情怯的难言滋味:“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一条澄澈明净的河流,它缓缓流经曾经草木丰茂的华北平原,流经数千年的沧桑岁月,滋润着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田。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魏风·伐檀》),若不是这首伐木工人的劳动歌曲,我们怎敢相信我们的母亲河在两千五百年前竟然有着如此迷人的模样?“河水清且直猗”,“清且沦猗”啊!她在古老的岁月里扬起清波,泛起涟漪,清丽迷人,令人神往。清澈的河水哺育了心灵澄澈的人民,他们追求美,指斥恶。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鄘风·相鼠》)这种对“无仪”、“无耻”、“无礼”之徒的痛斥,这种怒目金刚式的作品,在后来历朝诗歌中也绝对属于另类,展现出的分明是心无尘杂、爱憎分明的情怀,读来怎不叫人直呼痛快!我们的先民即便是对君王,也是褒贬分明,毫不遮掩。

对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大雅·大明》)赞颂他恭谨谦让,勤勉努力,带给百姓幸福吉祥。对无德无能的君王,则直斥:“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人之无良,我以为君。”(《鄘风·鹑之奔奔》)在那个生产力极其低下、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即使面对自己的国君,纯朴的先民也没有放弃自己的道德原则。

这是一条流淌着温情的河流,对美的歌颂,对爱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如美丽的珍珠宝石沉淀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沉淀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中。不论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中对贤慧女子的思慕,还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周南·桃夭》)里对千娇百媚新嫁娘的祝福,还是“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邶风·燕燕》)时送妹出嫁依依惜别的怅惘,还是“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邶风·绿衣》)中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无一不是内心真情的自然流露。

身处物质极其匮乏的时代,却拥有浓浓的人间真情,让现在身处繁华都市却迷失真情的人怎不为之神往?这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齐风·鸡鸣》)妻子催丈夫早起去上朝,丈夫却赖床不起,读来忍俊不禁。“狼疐其尾,载跋其胡。

公孙硕肤,德音不瑕”(《豳风·狼跋》),妻子对身材肥胖的丈夫的揶揄打趣,令人为之绝倒。这里有亲人对征夫的殷殷祝福:“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魏风·陟岵》)这里有恋人间的苦苦相思:“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王风·采葛》)这里也有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邶风·北风》)有夫妻间的山盟海誓:“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也有子女对母亲的深情讴歌:“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邶风·凯风》)还有对国运衰微的深沉忧思:“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 余华曾感叹,每次对伟大作品的阅读都是一段“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读《诗经》,便如同徜徉在清波微漾的河流,夹岸满是幽竹桃花,芬芳扑鼻,更有鸟语啁啾,清脆悦耳。随手折下一枝,就是一首绝妙好诗;随手掬起一捧,就是一曲曼妙乐章。

它适合诵读,无论是在晨雾初起的河畔,还是在人声鼎沸的课堂,一卷在手,便能齿颊生香。它也适合默诵,夜深人静时,阒然无声处,悟其绝妙,得意忘言。

它还适合于歌唱,因为。

7.横穿诗经的河流第一段说的那条河流指的是什么

至爱科麦艾128 :你好。

《诗经》的河流:

《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周南的【呵】那就是汉水流域之【河】了。诗中没有明说。这是根据周南的说的。

《周南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之广矣】之汉——汉水

【江之永矣】之江——长江

《召南 江有汜》江有汜,之子归。。。。。

。。。

江有沱,之子归

【汜】——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沱】——长江的支流沱江。

《郑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

【溱、洧】——郑国的两条河。(郑国在今河南新郑一带。)

8.在作者眼中,《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有哪些特点

1、在作者眼中,《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特点: ①平凡而丰富; ②自由、单纯而天真; ③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2、出自洪烛《横穿 的河流》,本文以充满深情的笔调抒写阅读《诗经》的感受,以“《诗经》是一条河流”为行文思路,语言凝练而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诗经》的崇敬之情,对《诗经》中自然质朴生活的神往之情。 综观全文,标题“横穿《诗经》的河流”中“《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其一,在作者看来,《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河流;其二,《诗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其三,“《诗经》的河流”比喻的是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