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秦风十首

秦风

1. 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2. 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3. 小戎

小戎俭收,五楘梁辀。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骝是中,騧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俭驷孔群,厹矛鋈镦。

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滕。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4.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 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6. 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鍼虎。

维此鍼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7. 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8.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9. 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10. 权舆

於我乎,夏屋渠渠。

今也每食无余。

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

今也每食不饱。

于嗟乎,不承权舆。

诗经 <;奏风 蒹葭

2.解梦中高阜之象是什么意思

“高阜之象”: 好像一座大山一样的情况!

【阜】

注音 ㄈㄨˋ

汉语拼音fù

释义:

[名]

1. 土山。汉.刘熙.《释名.释山》:「土山曰阜。」《文选.张协.七命》:「登翠阜,临丹谷。」

2. 大陆。《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汉.毛亨.传:「大陆曰阜。」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形]

1. 旺盛。《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叔在薮,火烈具阜。」汉.毛亨.传:「阜,盛也。」

2. 丰厚。如:「物阜民丰」。《国语.周语中》:「不义则利不阜,不祥则福不降。」

3. 肥硕、壮大。《诗经.秦风.驷铁》:「驷驖孔阜,六辔在手。」汉.毛亨.传:「阜,大也。」

4. 安康。唐.钱鏐〈投龙文〉:「自统制山河,主临吴越,民安俗阜,道泰时康。」

[动]

1. 使丰富。《孔子家语.卷八.辩乐》:「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3.古代第一次练铁

炼铁方面因未发现相关炼铁遗迹尚无最早可言。关于我国何时出现铁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1972年底,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发现了一件商代中期的铁刃铜钺,而且,这件器物的铁刃经鉴定是经过锻打的。1977年8月北京平谷县南独乐河公社刘家河大队商代墓葬中又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钺;此外,解放前还发现有一件西周初年的铁刃铜钺和铁援铜戈,传说是1931年在河南浚县出土的。上述几件器物经分析,均含有较高成分的镍,这正是陨铁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这几件器物由陨铁制成,而不是由人工锻冶的铁制成的。另外,在商代藳城台西遗址中还出土了两块赤铁矿石和十几块铁渣,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商代中期已开始冶铁的反映。但人们在冶铜时,矿石中的氧化铁同样会留在矿渣之中,而且矿渣中的含铁量可达到36%以上,甚至达50%。所以,有的研究者又认为:“台西遗址出土的所谓铁渣,应是炼铜的矿渣,而不是人工冶铁的遗物”,等等。总之,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意见认为,中国在商代还没有出现人工制铁。

第二种意见,西周初期有无人工冶铁?有的学者认为西周初期可能出现人工冶铁。《逸周书·克殷》载:“……乃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有的学者认为,这里的“玄钺”并非铁器,而指陨铁制的铁刃铜钺,不能证明商末周初已能冶铁。《诗经·大雅·公刘》:“取厉取锻。”《尚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对这两处中的“锻”,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制锻铁,现在一些学者则认为“锻”指对青铜的捶锻。而且至今考古发现西周戈、矛等兵器均为青铜制品,青铜兵器、工具也可以通过锻打而变得锋利。因此,西周初期出现人工冶铁的意见也因缺乏实证而被否定。

第三种意见,西周中晚期出现人工冶铁。《礼记·月令》载:“天子……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这一记载系指西周而言。《诗经·秦风·驷铁》:“驷铁孔阜”,是西周末秦襄公时的诗,意为四匹马的颜色如铁。只有铁成为习见事物之后,才会以其颜色称呼别的器物。考古已发现了西周末的人工冶铁制品,即河南三门峡虢国大墓中出土的铜柄铁剑。这件器物属西周晚期人工冶铁的块炼铁制品已为学术界公认。此外,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墓出土了西周、东周之际的铁铲,甘肃灵台发现春秋早期的铜柄铁剑,甘肃永昌则发现春秋早期的铁锸等。据上述事实,学术界认为中国中原地区人工冶铁最早发生于西周中晚期。

4.中国哪个朝代开始使用铁质武器

中国开始和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

考古发现的人工冶炼的最早铁器属于春秋时期,目前已知有大约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锄(臿)刃,梯形锛刃、削、刮刀、剑、鼎等,经金相核验,多数属固态还原的块炼铁(指不含炭的铁)。战国时期,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及其淬火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的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

关于我国何时出现铁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1972年底,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发现了一件商代中期的铁刃铜钺,而且,这件器物的铁刃经鉴定是经过锻打的。1977年8月北京平谷县南独乐河公社刘家河大队商代墓葬中又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钺;此外,解放前还发现有一件西周初年的铁刃铜钺和铁援铜戈,传说是1931年在河南浚县出土的。

上述几件器物经分析,均含有较高成分的镍,这正是陨铁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这几件器物由陨铁制成,而不是由人工锻冶的铁制成的。

另外,在商代藳城台西遗址中还出土了两块赤铁矿石和十几块铁渣,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商代中期已开始冶铁的反映。但人们在冶铜时,矿石中的氧化铁同样会留在矿渣之中,而且矿渣中的含铁量可达到36%以上,甚至达50%。

所以,有的研究者又认为:“台西遗址出土的所谓铁渣,应是炼铜的矿渣,而不是人工冶铁的遗物”,等等。总之,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意见认为,中国在商代还没有出现人工制铁。

第二种意见,西周初期有无人工冶铁?有的学者认为西周初期可能出现人工冶铁。《逸周书·克殷》载:“……乃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

有的学者认为,这里的“玄钺”并非铁器,而指陨铁制的铁刃铜钺,不能证明商末周初已能冶铁。《诗经·大雅·公刘》:“取厉取锻。”

《尚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对这两处中的“锻”,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制锻铁,现在一些学者则认为“锻”指对青铜的捶锻。

而且至今考古发现西周戈、矛等兵器均为青铜制品,青铜兵器、工具也可以通过锻打而变得锋利。因此,西周初期出现人工冶铁的意见也因缺乏实证而被否定。

第三种意见,西周中晚期出现人工冶铁。《礼记·月令》载:“天子……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这一记载系指西周而言。

《诗经·秦风·驷铁》: “驷铁孔阜”,是西周末秦襄公时的诗,意为四匹马的颜色如铁。只有铁成为习见事物之后,才会以其颜色称呼别的器物。

考古已发现了西周末的人工冶铁制品,即河南三门峡虢国大墓中出土的铜柄铁剑。这件器物属西周晚期人工冶铁的块炼铁制品已为学术界公认。

此外,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墓出土了西周、东周之际的铁铲,甘肃灵台发现春秋早期的铜柄铁剑,甘肃永昌则发现春秋早期的铁锸等。据上述事实,学术界认为中国中原地区人工冶铁最早发生于西周中晚期。

从现在接触到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来看,把中国最早出现的人工冶铁定在西周中晚期是比较合理的。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 不一定用铁,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就行. 也不一定用硫酸铜,可溶性的铜盐就可以. 关于冶铁:冶铁技术是古代化学工艺的应用实例,也是应用化学知识的集中表现。

人类最早炼得的铁,是铁矿石在800℃~1000℃条件下,由木炭还原直接得到的。江苏省六合县程桥出土的公元前6世纪前后东周墓内的铁凡、铁条,在湖南省长沙市洞坡等地的遗址中,发现经过人工冶炼的铁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生铁实物。

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铸造业非常发达,这意味着采矿、鼓风、冶炼等技术都很先进。在这个基础上,冶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早期的冶炼技术底下,炼炉很小,鼓风能力也不强,无法使矿石充分熔化,因此只能炼成海绵状的熟铁块。在海绵铁中还含有很多杂质,需要经过反复煅打才能得到较纯的铁块,这种技术叫做块铁法。

欧洲曾经长期使用这种方法炼铁,一直要到14世纪发明了水力鼓风炉以后才能冶炼铸铁,比我国晚了1900多年。文献上关于冶炼生铁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

公元前513年,晋国曾在国都征收“一鼓铁”的军赋,并把成文的刑法铸在铁鼎上,即所谓的 “铸刑鼎”。这说明春秋晚期民间已经出现了炼铁作坊,并且已经能够铸造鼎这样复杂的铁容器了。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都是春秋时代的,这些铁器经金相分析,有的是块铁法制造的,有的是铸铁铸造的,有的是把铸铁加热退火柔化处理为展性铸铁制成的,显示出技术已经非常熟练了。早期的铸铁是白口铁,质地脆而硬,容易折断,不耐用。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铸铁柔化技术。他们把铸铁加热锻打脱碳,得到白心可锻铸铁,或经过长时间加热退火,得到韧性更好的黑心可锻铸铁。

如果脱碳不完全,仅使铸件外层成为钢而内层还是铸铁,就可以得到一种钢和铁的复合品,使铸件的质量更加优良,欧洲要到18世纪才有白心可锻铸铁,美国要到19世纪才有黑心可锻铸铁,我国的铸铁柔化技术比他们早发明了两千多年。生铁、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不同,生铁的含碳量大于2%,熟铁的含碳量小于0.04%,钢的含碳量界于二者之间。

钢可以通过生铁脱碳得到,也可以通过熟铁渗碳制得。

5.中国人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铁工具我问的是哪个朝代

春秋时期

中国开始和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的人工冶炼的最早铁器属于春秋时期,目前已知有大约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锄(臿)刃,梯形锛刃、削、刮刀、剑、鼎等,经金相核验,多数属固态还原的块炼铁(指不含炭的铁)。战国时期,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及其淬火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的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

关于我国何时出现铁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1972年底,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发现了一件商代中期的铁刃铜钺,而且,这件器物的铁刃经鉴定是经过锻打的。1977年8月北京平谷县南独乐河公社刘家河大队商代墓葬中又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钺;此外,解放前还发现有一件西周初年的铁刃铜钺和铁援铜戈,传说是1931年在河南浚县出土的。上述几件器物经分析,均含有较高成分的镍,这正是陨铁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这几件器物由陨铁制成,而不是由人工锻冶的铁制成的。另外,在商代藳城台西遗址中还出土了两块赤铁矿石和十几块铁渣,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商代中期已开始冶铁的反映。但人们在冶铜时,矿石中的氧化铁同样会留在矿渣之中,而且矿渣中的含铁量可达到36%以上,甚至达50%。所以,有的研究者又认为:“台西遗址出土的所谓铁渣,应是炼铜的矿渣,而不是人工冶铁的遗物”,等等。总之,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意见认为,中国在商代还没有出现人工制铁。

第二种意见,西周初期有无人工冶铁?有的学者认为西周初期可能出现人工冶铁。《逸周书·克殷》载:“……乃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有的学者认为,这里的“玄钺”并非铁器,而指陨铁制的铁刃铜钺,不能证明商末周初已能冶铁。《诗经·大雅·公刘》:“取厉取锻。”《尚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对这两处中的“锻”,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制锻铁,现在一些学者则认为“锻”指对青铜的捶锻。而且至今考古发现西周戈、矛等兵器均为青铜制品,青铜兵器、工具也可以通过锻打而变得锋利。因此,西周初期出现人工冶铁的意见也因缺乏实证而被否定。

第三种意见,西周中晚期出现人工冶铁。《礼记·月令》载:“天子……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这一记载系指西周而言。《诗经·秦风·驷铁》:“驷铁孔阜”,是西周末秦襄公时的诗,意为四匹马的颜色如铁。只有铁成为习见事物之后,才会以其颜e69da5e6ba907a6431333363356536色称呼别的器物。考古已发现了西周末的人工冶铁制品,即河南三门峡虢国大墓中出土的铜柄铁剑。这件器物属西周晚期人工冶铁的块炼铁制品已为学术界公认。此外,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墓出土了西周、东周之际的铁铲,甘肃灵台发现春秋早期的铜柄铁剑,甘肃永昌则发现春秋早期的铁锸等。据上述事实,学术界认为中国中原地区人工冶铁最早发生于西周中晚期。

从现在接触到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来看,把中国最早出现的人工冶铁定在西周中晚期是比较合理的。

6.我国铁器使用,制铁技术的发展过程

关于铁器:中国开始和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的人工冶炼的最早铁器属于春秋时期,目前已知有大约二十件左右,有凹形锄(臿)刃,梯形锛刃、削、刮刀、剑、鼎等,经金相核验,多数属固态还原的块炼铁(指不含炭的铁).战国时期,掌握了块炼渗碳钢及其淬火工艺,大大提高了铁器的实用的性能,为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大量应用于军事和农业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关于我国何时出现铁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1972年底,河北藳城台西遗址发现了一件商代中期的铁刃铜钺,而且,这件器物的铁刃经鉴定是经过锻打的.1977年8月北京平谷县南独乐河公社刘家河大队商代墓葬中又出土了一件铁刃铜钺;此外,解放前还发现有一件西周初年的铁刃铜钺和铁援铜戈,传说是1931年在河南浚县出土的.上述几件器物经分析,均含有较高成分的镍,这正是陨铁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这几件器物由陨铁制成,而不是由人工锻冶的铁制成的.另外,在商代藳城台西遗址中还出土了两块赤铁矿石和十几块铁渣,所以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商代中期已开始冶铁的反映.但人们在冶铜时,矿石中的氧化铁同样会留在矿渣之中,而且矿渣中的含铁量可达到36%以上,甚至达50%.所以,有的研究者又认为:“台西遗址出土的所谓铁渣,应是炼铜的矿渣,而不是人工冶铁的遗物”,等等.总之,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意见认为,中国在商代还没有出现人工制铁.第二种意见,西周初期有无人工冶铁?有的学者认为西周初期可能出现人工冶铁.《逸周书·克殷》载:“……乃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有的学者认为,这里的“玄钺”并非铁器,而指陨铁制的铁刃铜钺,不能证明商末周初已能冶铁.《诗经·大雅·公刘》:“取厉取锻.”《尚书·费誓》:“锻乃戈矛,砺乃锋刃.”对这两处中的“锻”,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制锻铁,现在一些学者则认为“锻”指对青铜的捶锻.而且至今考古发现西周戈、矛等兵器均为青铜制品,青铜兵器、工具也可以通过锻打而变得锋利.因此,西周初期出现人工冶铁的意见也因缺乏实证而被否定.第三种意见,西周中晚期出现人工冶铁.《礼记·月令》载:“天子……乘玄路,驾铁骊,载玄旗……”这一记载系指西周而言.《诗经·秦风·驷铁》: “驷铁孔阜”,是西周末秦襄公时的诗,意为四匹马的颜色如铁.只有铁成为习见事物之后,才会以其颜色称呼别的器物.考古已发现了西周末的人工冶铁制品,即河南三门峡虢国大墓中出土的铜柄铁剑.这件器物属西周晚期人工冶铁的块炼铁制品已为学术界公认.此外,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墓出土了西周、东周之际的铁铲,甘肃灵台发现春秋早期的铜柄铁剑,甘肃永昌则发现春秋早期的铁锸等.据上述事实,学术界认为中国中原地区人工冶铁最早发生于西周中晚期.从现在接触到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来看,把中国最早出现的人工冶铁定在西周中晚期是比较合理的.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不一定用铁,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就行.也不一定用硫酸铜,可溶性的铜盐就可以.关于冶铁:冶铁技术是古代化学工艺的应用实例,也是应用化学知识的集中表现.人类最早炼得的铁,是铁矿石在800℃~1000℃条件下,由木炭还原直接得到的.江苏省六合县程桥出土的公元前6世纪前后东周墓内的铁凡、铁条,在湖南省长沙市洞坡等地的遗址中,发现经过人工冶炼的铁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生铁实物.商周时代,我国的青铜铸造业非常发达,这意味着采矿、鼓风、冶炼等技术都很先进.在这个基础上,冶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由于早期的冶炼技术底下,炼炉很小,鼓风能力也不强,无法使矿石充分熔化,因此只能炼成海绵状的熟铁块.在海绵铁中还含有很多杂质,需要经过反复煅打才能得到较纯的铁块,这种技术叫做块铁法.欧洲曾经长期使用这种方法炼铁,一直要到14世纪发明了水力鼓风炉以后才能冶炼铸铁,比我国晚了1900多年.文献上关于冶炼生铁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公元前513年,晋国曾在国都征收“一鼓铁”的军赋,并把成文的刑法铸在铁鼎上,即所谓的 “铸刑鼎”.这说明春秋晚期民间已经出现了炼铁作坊,并且已经能够铸造鼎这样复杂的铁容器了.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都是春秋时代的,这些铁器经金相分析,有的是块铁法制造的,有的是铸铁铸造的,有的是把铸铁加热退火柔化处理为展性铸铁制成的,显示出技术已经非常熟练了.早期的铸铁是白口铁,质地脆而硬,容易折断,不耐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铸铁柔化技术.他们把铸铁加热锻打脱碳,得到白心可锻铸铁,或经过长时间加热退火,得到韧性更好的黑心可锻铸铁.如果脱碳不完全,仅使铸件外层成为钢而内层还是铸铁,就可以得到一种钢和铁的复合品,使铸件的质量更加优良,欧洲要到18世纪才有白心可锻铸铁,美国要到19世纪才有黑心可锻铸铁,我国的铸铁柔化技术比他们早发明了两千多年.生铁、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不同,生铁的含碳量大于2%,熟铁的含碳量小于0.04%,钢的含碳量界于二者之间.钢可以通过生铁脱碳得到,也可以通过熟铁渗碳制得.燕下都出土的一部分兵器就是把块炼铁放在炽热的木炭中长期加热。

7.中国出土最早的铁器

铁器(Iron Implements)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铁器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进步。在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炼铁的是居住在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年代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前1300~前1100年,冶铁术传入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欧洲的部分地区于前1000年左右也进入铁器时代。但当时冶炼的都是块炼铁,一直到中世纪末(1400年左右)欧洲发明水力鼓风炉以后,才出现冶炼生铁。

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楚、燕等地区的军队,装备基本上也以铁制武器为主。战国时期的铁器还经由朝鲜传入日本。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根据早期铁器的金相检验,中国的块炼铁和生铁可能是同时产生的。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战国冶铁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此时早期的块炼铁已提高到块炼渗碳钢,白口生铁已发展为展性铸铁。至迟到西汉中叶,灰口铁、铸铁脱碳钢兴起,随后又出现生铁炒钢(包括熟铁)的新工艺。东汉时期,炒钢、百炼钢继续发展,到南北朝时杂炼生鍒的灌钢工艺问世。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冶炼技术体系已基本建立。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的早期铁器时代。虽然商代铁刃铜钺的发现,表明金属铁早在3000多年前即已被中国人认识,但是中国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的确切时间仍是在春秋时期。最早的人工冶炼的铁器–铜柄铁剑出土于甘肃省灵台的一座春秋早期墓中。初期制作的铁器多为削、刀等一些小工具。1976年,湖南省长沙杨家山65 号墓(相当春秋晚期)中甚至还出土了一把锻制的中碳钢剑,长38.4 厘米。经鉴定:它含碳达0.5%左右,并经过高温退火处理,金相组织比较均匀。战国中期以后,铁工具在农业和手工业中逐渐替代传统的铜工具而取得支配地位,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炼铁技术也不断提高,铁器遍布七国,并传播到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冶金业在中国的出现虽然晚于西亚和欧洲,但它的发展却比它们迅猛,并在以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走在世界冶金技术的前列。

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类型有农具、手工具、兵器及杂器,而以农具和手工具为大宗。与铭刻文字有关的手工具有:锛、凿、锥、锤、刮刀、削、钩、针、锯、斧。《管子·海王篇》称:工匠必有斧、锛、凿、锯、锤,是当时手工艺的真实写照。正如《论语·卫灵公》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铁工具远比铜工具锋利,它在铭刻文字中的运用,如同毛笔在书写文字中的运用一样,必然引发一场技术革命和艺术革命,这在石刻文字和古玺文字上尤其突出。

8.古代诗词中过驷一词有何典故

据《礼记•三年问》 载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 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除。”

驷,即驷马;除,是空瘭。用驷马疾 奔,过狭小空嚓,形容急速的程度。

又据(庄子•知北游》载:“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郤,通除。

此句意与前同。故后人以“过瘭”为典,比喻时光的飞逝。

唐• 杜甫《陪诸公上白帝城宴越公堂之作》诗:“英灵如过隙,宴衍愿投胶。” 唐•窦常谒诸葛武侯庙》诗:“人同过除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诗:“乡思巢枝鸟,年毕过除驹。”。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