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赞美“梵净山”的诗词
1、望庐山瀑布水二首 唐代: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别东林寺僧 唐代:李白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3、自咏示客 宋代: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 洪州又看上元灯。羞将枉直分寻尺, 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 客来苦劝摸床棱。归装渐理君知否? 笑指庐山古涧藤。
4、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代: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5、庐山瀑布 唐代: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2.我的家乡梵净山诗歌鉴赏
谈诗,必言李杜,论山,必举五岳,又有几个人知道,除了五岳之外,别有高
山,如果每座山都是一位诗人,我的家乡梵净山,可称是群山中的李太白。众所皆
知,明朝万历皇帝曾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问天下间,哪座山有他一般雄伟磅礴,
莫测奇诡,飘逸豪放,情韵俊朗,四种味道,溶为一体
梵净山系武陵山脉主峰,方圆八百里,山壁陡峭,峰峦巍峨,群山若怒涛骇云,
似骏马驰骋,远看苍茫起伏的梵净山像一些喝醉酒的老翁,紧紧地靠着,沉睡着,
不知过了几千万年,从没有人惊醒它们的酣梦,论梵净风景,不得不谈高山中的蘑
菇石,绝壁上的万卷书,直指云天的红云金顶,神奇瑰丽的梵净佛光,天仙桥„„
蘑菇石是梵净山的象征,上重下轻的形态总是令人担心,可它至今屹立千万年仍然
姿态飞扬,风雷莫动。万卷书,风侵雨蚀造就,巨大的石头被刻化成一层层石片堆
摞的模样,峭壁如削,跌石千层,型如万卷藏书。新金顶直插苍穹,孤峰兀立,从
山脚到山顶八千台阶,没有毅力的人是攀登不上去的,与《蜀道难》中“猿猱欲度
愁攀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金顶一分为二,中间就是金刀峡,两峰对望千年,
互不争吵,共享人间烟火。在金顶上面建造了两座寺庙,释伽居左,弥勒归右,如
你在上面看群山,层林叠翠山外山,那些没来得及散去的雾气像淡雅的丝绸一样缠
在它腰间,山中气候变化万千,时而睛朗,时而雾雨霏霏,转化之间变化出佛影,
仿佛若有光,仰望天台,峰山云雾缭绕,像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游人似一个小
白点,星星零零地散落在彩带上,天仙桥,连接金顶两庙,横跨金刀峡,地势之险
要,梵净山风景各异,巧若天工。
梵净山一带有八十一条溪流在山间婉蜒而行,灵动而秀美,它用清脆的歌喉去
慰问沿途的游客,用生动的舞姿去陪衬那孕育出春华秋实的一方热土。有的从高峰
上腾空而下,像一匹永不断头的银色长绢,潺潺清唱;有的顺山沟峰回路转,玉花
飞溅;有的静若处子温情脉脉,作无声之流„„这一条条溪流使绿意葱珑的梵净山
获得了灵感。梵净山是联合国全球“人与生物园”保护网的成员,其中以黔金丝猴
和珙桐最为著名。高山上满是绽放的杜鹃,每朵花儿都空灵含蓄,如诗如画,美不
胜收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39666666;珙桐花开,一树繁花,如栖息枝头的鸽群张开可爱的翅膀,山风吹拂,像千
万只白鸽翩跹起舞,芳香醇郁;
“天降”紫薇,苍翠挺拔,风吹树摇,具有“盛夏绿
遮眼,此花红满堂”的美赞。梵净山的花四季各呈异彩,似陶渊明的“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或许这些动植物才是梵净山真正的主人,千百年来
在这里生生不息,因它们的存在,梵净山才有仙镜的味道。看着可爱的金丝猴在林
中欢乐的跳跃,声如娃娃的大鲵在清水中游动;形如鸽子的珙桐花在山野上洁白的
开放„„它们在梵净山活得快乐,自由自在,有了它们,梵净山才鲜活起来,才是
一座烟火情味,有生命的气息的不死之山。
这里的居民,与外界联系很少,地域的偏僻的思想的封建,反映了这片土地民
族的民风,粗犷、诚实、热情、古朴,使人发现一种人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契和,
领略到一种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乡土情调,这里青山环水,气候宜人,数百年来,他
们世代于此生息劳作,享受着这里的田园野趣,也享受着这块世外桃源的美丽风光。
梵净山真正犹如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是人间仙境,是世外桃源,如果有人问起
我桃花源真正的发源地在哪儿
我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他道:我的家乡梵净山。
3.古人写了哪些关于山水的诗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源清流洁,本盛木荣 (汉•班固)
清泉自爱江湖去,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陆游《后赤壁赋》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诗经》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王维 《汉江临泛》
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3、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4、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6、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8、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9、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10、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2、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13、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
1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15、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16、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17、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1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21、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2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2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6、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27、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30、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4、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35、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6、山中有桂花,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56530莫待花如霰。
37、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望采纳
4.古人赞美山里房舍的诗句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白居易)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驾)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苏轼)
廊古代描写建筑房屋句子。
“密锁重关掩录苔,廊深阁回此徘徊。”(李商隐)
“东风袅袅泛崇光,夜色空蒙月转廊。”(苏轼)
“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陆游)
窗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5.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陆游《后赤壁赋》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边渡。(一个对联)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百川沸腾,山冢碎甭。高谷为岸,深谷为陵。 (《诗经》)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中无. (王维 《汉江临泛》)
山行— 唐朝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古风—-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苦渡头,吴山点点愁。
两相看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敬亭独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宋·郭熙: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唐·司空图: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王维: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韩愈: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唐·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唐·张锡: 山之妙在峰回路转,水之妙在风起波生。
唐·李白: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元·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故人偶得一饭款,僻县才馀十亩间。
赤米白盐君勿诮,病夫官况等居山。
鹿头山
杜甫
鹿头何亭亭? 是日慰饥渴.
连山西南断, 俯见千里豁.
游子出京华, 剑门不可越.
及兹险阻尽, 始喜原野阔.
殊方昔三分, 霸气曾间发.
天下今一家, 云端失双阙.
悠然想扬马, 继起名硉兀.
有文令人伤, 何处埋尔骨!
纡馀脂膏地, 惨澹豪侠窟.
仗钺非老臣, 宣风岂专达?
冀公柱石姿, 论道邦国活.
斯人亦何幸,
6.麻烦帮忙找一下有哪些诗或词是写梵净山的
此山不是很有名,而古人诗词留传下来靠的是口口相传,有名气的诗人不会在这里题诗,没名气的诗人在这里题诗,也很难留传下来。
以下是梵净山相关资料。梵净山 在与湘、渝、鄂三省、市交界的黔东北边陲,在横亘楚蜀大地、绵延数百公里的武陵山脉,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而又雄奇伟岸的山峰,这就是贵州省铜仁地区的梵净山。
几百年来,梵净山的名字一直在黔、湘、川、鄂、桂等南国地域久久流传。虽然朝代有更替,人世有变迁,但梵净山的魅力依然历久不衰。
是什么原因,是哪些因素造就了梵净山的无穷魅力和巨大诱惑呢? 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结合部,海拔2572米,不仅是贵州的第一山,更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是屹立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上的巨人。其古老的山体距今已有10~14亿年的历史,是黄河以南最古老的台地。
再加上山体庞大深邃,峰峦巍峨雄奇,主峰高耸入云,故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奉皇帝诏令而建的古碑上称之为“众名岳之宗”。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
山,或雄奇险峻,或秀美多姿,那引人入胜的是新金顶,在海拔22 00余米的崇山峻岭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约100米,如巨笋出土,似玉龙啸天,红云环绕,直指苍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将山顶一劈为二。
两个山顶上分别建有释迦殿、弥勒殿,两殿之间有天桥相连,朝拜的香火烧到了云天之上。还有那独立撑云的蘑菇石、依山望母的太子石、状若册籍的万卷书(山岩)等,形神兼备,令人叹绝!至于梵净山顶部一带常常出现的“佛光”,更是令人魂牵梦绕,一睹为快。
水,或涓涓细流,或丁冬垂滴,或白练悬空,或奔腾咆哮,皆异常澄洁。峰回水转,汇成了九十九条溪流,顺山势的东西走向,向东汇成了锦江、淞江,直奔沅江入洞庭湖;向西汇成印江河,直奔乌江进长江。
树,遍山皆树,满眼是绿,繁花争艳,鸟兽和鸣,一幅天然画卷。还有那云、雾、风,波谲云诡,也给梵净山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
置身此山中,俨然画中行,恍若仙山游。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占多。”
大自然造就了梵净山的奇异风光,而佛教徒则扬名了梵净山的灵山秀水。在明朝万历以前,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早已声名远播。
在梵净山的滴水岩附近,有一块奉万历皇帝的诏令而专门竖立的石碑。碑文中写道:“此黔中间之胜地有古佛道场,名曰梵净山者则又是天下众名岳之宗也。”
明朝万历皇帝之所以要下诏重建梵净山金顶正殿(寺庙),是鉴于曾经兴盛一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因长年战乱而日趋衰落破败,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颓,而赐以钦命僧妙玄重建金顶正殿,足为万圣临銮。”碑文中把盛极之时的梵净山“古佛道场”比作“极乐天宫”,记载梵净山佛教自开辟以来,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云流水涌,连王公大人都十分向往。
梵净山的声名早已传入了南京、北京,倾动了十三个行省的地方长官。 梵净山这个山名,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它是从“梵天净土”点化而来。
据史料记载,梵净山原先的正名是“三山谷”,后来不知何时变成了“梵净山”。这大概只有去问当年的佛教高僧们了。
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力量,还使梵净山成为一个原始古朴的生态王国。由于梵净山的山体庞大且垂直高差大,形成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原始基地。
梵净山不仅生长着满山遍岭的各种植物和栖息着各类动物,而且拥有黔金丝猴、大鲵(娃娃鱼)、白颈长尾雉、云豹等珍稀动物和全球仅存的“贵州紫薇”以及中国鸽子花树(珙铜)等珍稀植物。梵净山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成为了人类的一大财富,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
国务院于1978年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6年将梵净山接纳为全球“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成员单位(中国只有五个成员单位)。梵净山是幸运的,因为在地球的同纬度上,目前只有它还保留有如此原始古朴的生物群体。
梵净山的幸运,既得益于先人爱惜,也得力于当代人的保护。 在梵净山麓,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羌等各族人民。
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体悟到梵净山区丰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书法艺术。
印江,只不过是梵净山脚下的一个区区小县,异常闭塞,可是自明清以来,书法名家辈出,以题写“颐和园”匾牌而名噪海内外的严寅亮就是杰出代表,印江成为了著名的“书法之乡”。在梵净山麓的两个碑林中,你可欣赏到当代书坛泰斗赵朴初、启功、沈鹏等人的墨宝。
这里还是一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山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州高原上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即1934年由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黔东特区,就屹立在梵净山麓的领边几县。
梵净山的过去属于我们历代的先民,而梵净山的现在和未来已不仅仅属于它所在当地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人,它还属于全人类。随着大旅游、大开放思路的逐步确立,在自然保护的前提下,梵净山将东连以张家界、武陵源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南接以阳河、杉木河为代表的旅游景区,形成一个合理的旅游链条,构成横跨黔湘的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