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饶人,任你年轻时多么抗冻不怕冷,穿着T恤在冬天的操场上驰骋,也不得不承认年纪大了,稍微降点温 ,竟然还有点鼻塞了。羽绒服,保暖是第一要义。要评价一件羽绒服的保暖性,首先要知道几个名词:填充物、蓬松度、TEI温度体感指数。

  1. 填充物。顾名思义,指羽绒服里填充的材质。羽绒服,里面填充的自然是羽绒,但是羽绒也分等级,一般来说羽绒质量排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鹅绒在保暖性上优于鸭绒,这是因为鹅绒的绒丝长,绒朵大且饱满,蓬松度、回弹性、使用时间等都较鸭绒好。

  2. 蓬松度(Fill Power,简称“FP”)。蓬松度是指每盎司(或克)羽绒的体积为多少立方英寸(或立方厘米),一般分为550、600、650、700FP等。从保暖性讲,蓬松度越高越好。数值越高,纤维空隙中储存了更多的空气,而空气的导热系数低,身体的热量散不出去,进而保暖效果就好啦。

  TEI温度体感指数(Thermal Experience Index)。指一件羽绒服能抗住多低的温度,每一TEI层级对应不同的温度范围。(一些品牌会有自己独立的TEI指数,且层级的划分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TEI等级可以分为四级:TEI 1:轻寒级别,约在0℃~-5℃之间,通常采用600FP的鹅绒或鸭绒填充,充绒量较少。TEI 2:常规级别,约在-5℃~-20℃之间,一般为600-700FP鹅绒填充,充绒量大概在180~250g,日常买的羽绒服,多在这一等级。TEI 3:酷寒级别,-15℃~-30℃之间,一般为700+FP鹅绒填充,充绒量300g+。这一层级的羽绒服,多是应用于户外活动。TEI 4:极限级别,-30℃+,通常都是高蓬高填充。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