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世界水能第一的大河,其中的鱼类也是很丰富的。但近来却出现了无鱼的情况,那长江无鱼之困是为什么?如何应对?会影响人们吃鱼吗?

一、长江无鱼之困到底是为什么?

1.情况

长江干流每年的一个天然捕捞量已经从1954年的42.7万吨降至近年的不足十万吨,相较于每年有超过六千万吨的全国水产品总量,如今长江干流的天然捕捞量仅仅占到其中的0.15%罢了。但目前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却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长江里快没鱼了,这个结论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但其实,长江苦无鱼久矣。长江渔业的天然捕捞量从1954年的42.7万吨,下降到了如今不足10万吨,仅占全国淡水水产品的0.15%,对中国人“餐桌”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原因

(1)认为干预: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预(过度捕捞、环境恶化等),长江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成为了一个总趋势,这就给长江江豚种群持续传递渔业资源减少的信号,因此江豚种群则持续偏向于产生更多的雄性后代,由此也是造成了其种群快速衰退的情况。

(2)执法困难: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众多,湖泊面积广,江河岸线长,基层特别是县级渔政执法人员少,队伍结构老龄化,渔政基础设施装备不足。春季禁渔实施了17年,从法律到政府明令禁止各种有害渔具,非法捕鱼仍然屡禁不止。除了取证难、执法的难度大外,基层执法也存在“有案不送”和“以罚代刑”的问题。

法律的漏洞是渔政执法存在的最大现实问题,非法捕捞违法成本低,所以屡禁不止。

(3)人为破坏: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沙采石和水利工程建设等高强度的人类活动,都是在破坏着长江鱼类的生存环境。

二、如何应对长江无鱼之困?

1.禁渔

面对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趋势,从2002年起,原农业部在长江流域上是试点实施了长江禁渔期制度的。葛洲坝以上水域每年2月1日~4月30日、葛洲坝以下水域每年4月1日到6月30日,禁止所有的捕捞作业。

在春季的长江鱼类进行产卵的季节实行禁渔,是一项最直接的养护鱼类资源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鱼类的繁殖。2016年,农业部调整长江禁渔期制度,扩大禁渔范围,统一和延长了禁渔时间,禁渔期为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

2.扶贫

很多职业渔民的经济是很拮据的,过着穷苦的日子,所以不愿让下一代再靠打鱼为生。而且从扶贫的角度来看,结合十年禁捕的情况帮助他们寻找能替代的生计,这也会是一种精准脱贫的方式。

而且中央财政还采取了一次性补助与过渡期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对禁捕工作给予适当的支持,当然还需要对相关的渔民进行转岗和能力的培训,好让被禁渔渔民能转产转业,解决生计问题,如此才能够保证十年禁渔的实现。

三、长江无鱼之困会影响到人们日常吃鱼吗?

长江目前的捕捞量不足10万吨,仅占全国淡水水产品的0.15%。禁渔是不会影响民生,但是对于长江的渔业资源恢复可是有着很大的好处。

目前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然仍重而道远,所以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的。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