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都拿修筑长城移民戍边的事来责备朕,他们应当到北方去看看,不坚守北方,匈奴之祸就会蔓延到内地”这是始皇嬴政面对匈奴的态度,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斗从西周就开端了,中原大地饱受以匈奴为首游牧民族的侵扰,即使是树立空前壮大一统的秦国,保持不懈对匈奴用兵和修筑长城也没能解决匈奴之患。
及至秦灭,汉王朝在历经楚汉战斗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缓缓站立起来,国力式微,匈奴更是肆无忌惮,多次南下袭扰新生的汉王朝,迫于无奈,只能依附和亲求得短暂安定。历经三代帝王韬光养晦,文景之治之后,汉王朝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国度空前壮大,汉朝也迎来了最强的一代君臣团体。先是汉武即位:朕自登基之日起,便昭告天下,大汉永无和亲!
随后是兵家韩白卫霍四大名将之二的卫青,霍去病的悍然登场,如果说卫青正面统领的大军团耗尽了匈奴的物力的话,那么霍去病的轻装骑兵活动奔袭的突击战就是直刺匈奴心脏的尖刀,霍去病的两次河西出征,直接买通了河西走廊,到达了“断匈奴之臂,张大汉之掖”的战略目的,从此大汉王朝和匈奴的攻守形势产生了改变,为漠北决战发明了先天条件。
一.出生低微,年少勇武,不拘一格,壮志凌云
霍去病本是女奴之子,出生贫贱,“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作为私生子,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但是他很快迎来了人生的转机:霍去病18岁以“以皇后姊子”进宫为侍中。
母亲的妹妹被汉武临幸册立皇后,进入了上流社会,得以进入汉武帝的视野,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霍去病并没有贪图荣华富贵,年少的他反而爱好舞刀弄剑,天天跟舅舅卫青在军营里面训练,并以骑射著称,得到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十分爱好自己这个少年勇武的外甥,并让他研究兵法,有意栽培。
没想到霍去病不拘一格,以为:为将者,战场之上不能墨守陈规,应因地制宜,灵巧应变,武断出击。少年霍去病的看法令汉武帝大感欣慰,直叹:后生可畏。霍去病这段话也成为了他戎马生活的缩影,霍去病所说的战术思路贯串了他生活的三次大战,取得了光辉结果。此时,束发年华的霍去病,正如成为汉王朝最耀眼的一颗将星,缓缓升起。
二.两征河西,锋芒毕露,汉匈之战,攻守易形
1.轻装突袭立奇功,一战封侯
公元前124年秋,匈奴再度南下侵进犯代郡,焚城劫掠千余户,斩杀代郡都尉而走。汉武帝对匈奴这种侵扰游击极为恼火,蓄意北伐匈奴,公元前123年二月,北方水草丰富,正是匈奴游牧的最好季节,汉武帝命统军十万,远征匈奴。
此战霍去病随大将军卫青一同出征。霍去病一路上再三请战,卫青挑选了800骑兵归其指挥,没有任何战役经验的霍去病首披战袍便贯彻了当时对汉武帝所说的因地制宜,武断出击,霍去病800孤军铁骑长驱直入上百里,身先士卒,大破匈奴军营,斩敌2000余人,大胜凯旋,战果光辉,给漠南之战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汉武帝大喜过望,当即封霍去病为冠军侯,时年霍去病,17岁。此战之后,霍去病以他不凡的战绩向世人宣布,大汉王朝最残暴的将星,已经升起。
2.孤军深刻,受降匈奴,买通河西
霍去病的突袭迂回战术思想在他的第一次实践中得以印证,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再次北伐匈奴,任命19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领10000骑兵由陇西向北进发,霍去病率兵转战河西五国,超出焉支山,6天急行军1000多里,在皋兰山下重创匈奴,歼敌近九千人。
在其后的攻势中,面对为何友军汇合的情形下武断出击,孤军深刻,歼灭匈奴3万余人,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震惊匈奴王庭,同年秋天,霍去病奉命受降匈奴浑邪王。
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迫关头,霍去病勇敢心细率部直入匈奴大营,斩杀叛乱者。迫使浑邪王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牢牢掌握掌握了河西地域,“断匈奴臂掖”的战略目的得以达成,汉朝西北边疆再无战事,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色彩。”
回想霍去病的第一次单独指挥大兵团作战,无疑是其战术思想走向成熟的标记,河西战斗中,面对南路军张骞大军移动迟缓,飞将军李广只身被围无法会师的情形。
霍去病毅然决然转变原有作战筹划,充足施展轻骑兵高速移动的优势,勇敢的穿过浑邪王的领地,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多次抢在敌军主力集结之前,实现了各个击破,匈奴多次调兵遣将却于事无补,被汉军牵着鼻子在自己的地盘上溜圈。
这轮战斗打下来,匈奴主力军队不仅仅丧失惨重,在精力层面上更是打垮了匈奴。卫青早期对匈奴的用兵胜利之处在于学习了匈奴的战术加上汉军的作风。
霍去病不一样,他完整打破了汉军的固有作风,对匈奴做到了“以施彼道,还施彼身”,采取闪电战和尖兵突袭的方法直插敌人心脏,充足施展了骑兵的优势,并多次在广袤的草原上重复迂回,使得匈奴完整无法组织有针对的防守,打破了本来被动的局势,奠定了胜局,河西大捷,为汉军供给了充足的大兵团长途奔袭作战样本,证实了该战术思想在面对匈奴的完整准确性和自动性。
从此之后,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攻守形势产生了逆转,汉王朝由战略防守转为进攻,匈奴不得已将匈奴王庭迁至漠北,至此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在无人能够质疑,天纵奇才的他接下来将登上中国历史武将的巅峰。
二.漠北决战,封狼居胥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决心和匈奴主力决战,倾全国国力发起了空前范围的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作为汉军两大将领,各领骑兵5万,深刻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大军一路奔袭2000余里,途中歼灭匈奴主力军队7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3人,相国都护83人。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霍去病为求正面击败单于,一路追杀到蒙古肯特山一带,在狼居胥山举办了隆重的祭天典礼,稍作整理之后,持续向北追击匈奴直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方才班师回朝。此战之后,匈奴的左贤王战略团体被彻底击垮,“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匈奴从此再无力与汉朝动员大范围战斗。
这一战,将大汉的武功军威推至极致,彻底粉碎了匈奴的主力团体,霍去病在战斗中持续完美自己轻骑突袭的战术,在大兵团作战中,参加了车守骑攻,协同作战的新思路,进一步施展了骑兵的壮大灵活性,同时凭借两翼的战车使得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继而骑兵能够迅速安全的完成两翼包围迂回,一举歼灭敌军主力的义务。
此外,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学习匈奴的战术,就地补给,取食于敌,客观上极大水平的减弱了匈奴的后勤保障,打击了匈奴的生产才能,同时使得汉朝部队的军需降低至最低,这也是霍去病敢于远征到北海的资本。
结语:
霍去病的一生只能用天纵奇才来形容,初披战袍便崭露锋芒的他,快速成为了大汉最耀眼的将星,如果说周朝是最有思想的朝代,晋代是最狂放的朝代,唐朝最具有诗情画意,那么大汉就是最英勇最壮烈的朝代,也是最合适他的朝代,他卓著的军事禀赋,满腔激情遇上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两人相互造诣了这样一段传奇。
纵观霍去病的几次出征,其不拘一格的战术思想和过人的胆识取得了光辉的战果,漠南之战,河西之战,一举扭转汉匈战斗的攻守局面,奠定了河西地域大汉的统治实力,“城下有泉,其色若酒,张大汉之臂掖,扬武功之军威,封狼居胥,隆重光辉”为后来大汉对西域诸国的经营和设立西域都护府奠定了坚实的基本。
漠北之战更是杀得单于远遁,强大一时的匈奴帝国最终败给了空前壮大的汉朝,环绕在汉帝国心间的梦魇终于被击溃,汉朝的疆域和汉人的生存空间,第一次大范围扩大。
这一战的伟大影响两千一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口口相传,封狼居胥也因为霍去病的这次豪举被誉为了中国武将的最高声誉,这不仅仅是汉民族对外战斗上波涛壮阔的一笔,更是一种汉民族精力层面最荡气回肠的一战,这一战,汉民族一扫从前的颓势,全部民族为之骄傲,成为了一座精力丰碑,“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绝世风度,千百年来令无数将领为之倾倒,无数热血男儿为之沸腾!
参考文献: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