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属“二十四史”之一。下面是张承辉整理的新唐书严郢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唐书严郢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新唐书

严郢,字叔敖,华州华阴人。及进士第,补太常协律郎,守东都太庙。吕湮镇江陵,表为判官。方士申泰芝以术得幸肃宗,遨游湖、衡间,以妖幻诡众,奸赃巨万,潭州刺史庞承鼎按治。帝不信,召还泰芝,下承鼎江陵狱。郢具言泰芝左道,帝遣中人与諲杂讯有状,帝不为然。御史中丞敬羽白贷泰芝,郢方入朝,亟辨之。帝怒,叱郢去。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代宗初,追还承鼎官,召郢为监察御史,连署帅府司马。岁余,召至京师,元载荐之帝,时载得罪,不见用。御史大夫李栖筠亦荐郢,帝曰:“是元载所厚,可乎?”答曰:“如郢材力,陛下不自取,而留为奸人用邪?”即日拜河南尹、水陆运使。大历末,进拜京兆尹。严明持法令,疾恶抚穷,敢诛杀,盗贼一衰,减隶官匠丁数百千人,号称职尹。宰相杨炎请屯田丰州,发关辅民凿陵阳渠,郢习朔边病利,即奏止之。渠卒不成,弃之。炎恶异己,阴讽御史张著劾郢匿发民浚渠,使怨归上。系金吾。长安中日数千人遮建福门讼郢冤,帝微知之,削兼御史中丞。人知郢得原,皆迎拜。会秋旱,郢请蠲租税,炎令度支御史按覆,以不实,罢为大理卿。炎之罢,卢杞引郢为御史大夫,共谋炎罪。即逮捕河中观察使赵惠伯下狱,楚掠惨棘,锻成其罪,卒逐炎崖州,惠伯费州。天下以郢挟宰相报仇为不直。然杞用郢败炎,内忌郢才,因按蔡廷玉事,杀御史郑詹,出郢为费州刺史。道逢柩殡,问之,或曰:“赵惠伯之殡。”郢内惭,忽忽岁余卒。

(节选自《新唐书·严郢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驳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B. 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驳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C. 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驳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D. 郢复曰/承鼎劾泰芝诡沓有实/泰芝言承鼎验左不存/今缓有罪/急无罪/臣死不敢如诏/帝卒杀/承鼎流郢建州/泰芝后坐妖妄不道诛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严郢仗义执言,敢于弹劾以妖术受皇帝宠幸的申泰芝,虽遭流放也不改初衷。

B. 严郢执法严明,担任京兆尹时不畏惧恶势力,严惩罪犯,盗贼减少了许多。

C. 严郢深得民心,在受到陷害被捕入狱时,几千人为其申冤,最终得以官复原职。

D. 严郢真诚悔过,因受人利用,致使赵惠伯被流放而死,他惭愧不已,不久便死去。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炎恶异己,阴讽御史张著劾郢匿发民浚渠,使怨归上。

(2)然杞用郢败炎,内忌郢才,因按蔡廷玉事,杀御史郑詹,出郢为费州刺史。

1. 【答案】B

【解析】句意:严郢进言说:“庞承鼎弹劾泰芝欺诈贪婪属实,泰芝说庞承鼎告他没有验证之罪,如今宽缓有罪的,惩罚无罪的,臣死也不敢奉诏。”皇帝最终还是杀了庞承鼎,流放严郢于建州,申泰芝后因妖妄不道获罪被杀。利用排除法,依据第三小分句“不存”是指泰芝说承鼎告他验证不实。“今”为下一分句的时间副词,排除AC,第七小分句,帝最后杀了承鼎,“承鼎”是杀的宾语,排除D。故选B。

2. 【答案】C

【解析】C项,“最终得以官复原职”有误,依据文意“削兼御史中丞”,皇帝是削去职务,并没有官复原职。故选C。

3. 【答案】(1)杨炎憎恨严郢和自己作对,暗中指使御史张著弹劾严郢私下征调百姓疏浚河渠,使百姓的怨恨归于皇帝。

(2)然而卢杞利用严郢挫败杨炎,内心又妒忌严郢的才能,趁着审讯蔡廷玉一事,杀掉御史郑詹,把严郢外调使他担任费州刺史。

【解析】(1)“恶”憎恨;“恶”的宾语“严郢异己”;“阴”暗中;“讽”劝谏;“匿”私下;“发”征调;“归”归于;“上”皇上。

(2)“然”然而;“用”任用,“败”使之败,使动;“忌”妒忌;“因”介词,通过,乘着;“按”审讯;“出”调出京城;“为”担任。

如何答语文阅读题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阅读理解句子赏析答题技巧

1、从修辞的角度

修辞方法﹢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____感情(或____主题)。

2、从哲理的角度

表层义(即字面义)﹢蕴涵了____哲理。

3、从用词的角度

__词用得很好﹢效果﹢语境作用﹢表达了____感情(或____主题)

文言文阅读答案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