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诗经 商颂 玄鸟的原文翻译

原文翻译 天命玄鸟1, 降而生商, 宅殷土芒芒2。

古帝命武汤3, 正域彼四方4。 方命厥后5, 奄有九有6。

商之先后7, 受命不殆8, 在武丁孙子9。 武丁孙子, 武王靡不胜10。

龙旗十乘11, 大糦是承12。 邦畿千里13, 维民所止14, 肇域彼四海15。

四海来假16, 来假祁祁17。 景员维河18。

殷受命咸宜19, 百禄是何20。 天帝发令给神燕, 生契建商降人间, 住在殷地广又宽。

当时天帝命成汤, 征伐天下安四边。 昭告部落各首领, 九州土地商占遍。

商朝先王后继前, 承受天命不怠慢, 裔孙武丁最称贤。 武丁确是好后代, 成汤遗业能承担。

龙旗大车有十乘, 贡献粮食常载满。 千里国土真辽阔, 百姓居处得平安, 四海疆域至极远。

四夷小国来朝拜, 车水马龙各争先。 景山外围大河流, 殷受天命人称善, 百样福禄都占全。

注释:1.玄鸟:黑色燕子。传说有娀氏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商。

2.宅:居住。芒芒:同”茫茫”。

3.古:从前。帝:天帝,上帝。

武汤:即成汤,汤号曰武。4.正(zhēnɡ):同”征”。

5.方:遍,普。后:君主,此指各部落的酋长首领。

6.奄:包括。九有:九州。

传说禹划天下为九州。《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雍州,汉南曰荆州,江南曰扬州,济南曰兖州,济东曰徐州,燕曰幽州,齐曰营州。

“7.先后:先王。8.命:天命。

殆:通”怠”,懈怠。9.武丁:即殷高宗,汤的后代。

10.武王:即武汤,成汤。胜:胜任。

11.旗(qí):古时一种旗帜,上画龙形,竿头系铜铃。乘(shènɡ):四马一车为乘。

12.糦:同”饎”,酒食。13.邦畿:封畿,疆界。

14.止:居住。15.肇域四海:始拥有四海之疆域。

四海,《尔雅》以”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为”四海”。或释”肇”为”兆”,兆域,即疆域。

16.来假(ɡé):来朝。17.祁祁:纷杂众多之貌。

18.景:景山,在今河南商丘,古称亳,为商之都城所在。19.咸宜:谓人们都认为适宜。

20.何(hè):通”荷”,承担。

2.“诗经 商颂 玄鸟”的白话文解释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1]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2]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3]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4]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旗十乘,大糦是承。[5]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6]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7]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8]

【注释】:

[1]玄鸟:燕子。可能是商的图腾。传说有娀氏女简狄吞燕卵生了商的始祖契。宅:住在。芒芒:大貌。

[2]古帝:上帝,昊天。正域:正其封疆。

[3]方命厥后:遍告诸侯。九有:九州。

[4]殆:怠。

[5]糦:酒食。

[6]肇:始,开。域:有。

[7]假:至。

[8]景员维河:四面皆河。景,广,东西为广;员,运,南北为运。何:荷。

【分析】:

殷商后代祀殷高宗。

《玄鸟》宋国诸侯祭祀殷高宗武丁,追述了殷商民族的始祖和开国君主成汤的功绩,热烈赞颂了殷商高宗武丁复兴殷商,国泰民安,四方来朝,表现出热烈庄重的祭祀氛围和虔诚的祝愿。《玄鸟》以简炼的笔墨勾画殷商史事,史笔而有神话,处处不忘受命,正见其殷人是“率民以事神”。然而,诗又塑造 了一个人神合一的英雄,“武王靡不胜”,表现了人的力量。

找不到完整的翻译,我也不敢随便翻译.

3.商颂·玄鸟的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共305首,取其为儒家经典、沿用至今。

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诗同乐不能分。

其中,《诗经 关雎》和《诗经 蒹葭》已被纳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课本。《诗经 采薇》也已被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

它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称为笙诗。 。

4.“邦畿千里,惟民所止”究竟该怎么理解

出自《诗经·玄鸟》,原文是“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维”通“为”,“止”即住所,意思是说:都邑周边千里远,都是商民居住地。出处这是《诗经·玄鸟》中的一句。

《玄鸟》是“商颂”中的一篇,是宋国君王祭祀殷高宗武丁时所唱的乐歌,歌颂武丁中兴的功业。“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维通为,止即住所。

是说:都邑周边千里远,都是商民居住地。清朝雍正时期,文字冤狱记录在案。

主考官查嗣庭以“维民所止”为考题,被曲解为“雍正砍头”。“雍正”二字去其头,正是“维止”二字。

结果查嗣庭惨死狱中,还被戮尸示众。值得说一说的是“民”字。

民,使用广泛,几乎无处不在,而常常又被我们忽略,或者误解。 《说文》云:“民,众萌也。”

段玉裁注:萌犹懵懵无知貌也。民,民众,就是懵懵无知的那些普通人,等于现代人观念的“老百姓”“劳苦大众”。

为什么“懵懵无知”?没有接受教育,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就是上古社会的现实。

夏商周三代,社会分贵族、平民两个阶层。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天子、诸侯、大夫、士四等人是贵族,享有特权;其余六等,皂、舆、隶、僚、仆、台,属于平民。

平民的主体是“舆”,最下层的“僚、仆、台”多是家奴、家仆,甚至世代奴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提倡的仁与礼,是规范约束贵族的,强调贵族自身的道德修养,并不代表平民。

平民利益的代表是墨子。墨家、儒家在战国时期都是“显学”,都有各自的群众基础,两相对垒,缺乏支撑的其它学派就只能望其项背了。

我们要肯定亚圣孟子,他比孔子进了一步,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理念。他要求贵族统治者善待民众,采取具体措施解决下民的吃饭穿衣生老病死问题,只有施行仁政,才能一统天下。

民本思想影响很大,连赵国贵族赵威后都意识到“苟无民,何以有君?”有识之士都明白,民众才是国家的基石,民众与国家紧密相依,这就有:民富国强、国泰民安、国计民生、国脉民命之类的词语。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还是“以民为本”,充分体现他的传统文化观念。

《说文》立“民部”,还收了个“氓”字。云:“氓,民也。”

民是初文,氓是后起。氓、民是同义词,细微差别还是有的,“自他归往之民谓之氓”。

字从民亡,就是外乡人,游动之民,如同今天的农民工、打工族,在外面谋生计的。读音为meng(萌)。

《诗经》的“氓之嗤嗤”,理解为普通小民即可。 氓还有一个读音:mang(忙),本指无业游民,所以叫“流氓”,词义变迁,指不务正业、甚至为非作歹的人。

氓有个异体字,写作“甿”,显然是种田的游民,佣工。陈涉做过“佣耕”,《史记》称他是“甿隶之人”,很确切。

古文献中,民、氓、萌、甿是通用的,注意细微差别就好了。 《论语·先进》“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足民,即民足,是倒语,不是“使民足”,不是什么“使动用法”。《逸周书·文儆》有“民物多变”。

“民物”二字就不好理解,笼统说指民众,讲清楚就难。其实,民物即物民,倒语。

物,指万物;民,民众。人为万物之一,万物,大名;民,小名。

这是大名冠小名,汉语的组词方式之一。民是大众之称,不是专指奴隶。

有人根据西法,说中国上古社会是奴隶社会,有大量的奴隶存在。民,就是刺瞎了眼睛的奴隶。

进一步,氓与民通,氓也是奴隶。于是,涉及奴隶社会的论文,关于奴隶社会的专著,也就一篇一篇一本一本地摆放在书摊上、书架上,让我们的意识完全扭曲。

说到底,“民”字的误释也起了作用。人的突出之处是眼睛,所谓“画龙点睛”,“点睛之笔”,造“民”字就抓住这一特点,凸显其目,与“刺瞎”并无关系。

如果细加研究,中国上古社会并没有大量的奴隶存在,反而是“万邦”“万国”,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那是真真切切的血缘集团,一个一个家族、部族、部落,组成包容万方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这也是与西方历史不同的中国历史的特色。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