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执浩 余秀华 诗歌水平到底怎么样

水平都很高,获得奖项也很多,详解如下:

一、张执浩:

1、简介:

张执浩,男,1965年阴历8月18日生于湖北荆门,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汉诗》执行主编。

2、诗歌获奖情况:

作品获2002年中国诗歌奖,2004年人民文学奖,2011年十月诗歌奖等,并入选多种选集及中学教材。2014年4月27日,在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中获”年度诗人奖”。

3、诗歌举例:

扶母亲过街

你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

你歪靠在我的肩膀上,脑海里,大雾升起

你一辈子都没有驱散它的能力

大雾升起,你没有见过你的眼睛

你与这个世界的距离从来没有超过

你和我的距离,我们

我们是一对母子,从前是

现在依然。依然是亲密

但你看不见我亲密的表情,我的手臂

因为挽着你而重新还给了你

我的腿,我的双腿因紧随你而下沉

沉下去。

而大雾升起

你一辈子都没有积攒够

推开我的力气,尽管这样做

几乎无需用力

2004.1.1-9

(选自作者诗集《苦于赞美》,组诗《亲密》之一)

终结者

你之后我不会再爱别人。不会了,再也不会了

你之后我将安度晚年,重新学习平静

一条河在你脚踝处拐弯,你知道答案

在哪儿,你知道,所有的浪花必死无疑

曾经溃堤的我也会化成畚箕,铁锨,或

你脸颊上的汗水、热泪

我之后你将会成为女人中的女人

多少儿女绕膝,多少星宿云集

而河水喧哗,死去的浪花将再度复活

死后如我者,在地底,也将踝骨轻轻挪动

2005年2月17日

(选自作者诗集《苦于赞美》

二、余秀华:

1、简介:

余秀华,女,1976年生,湖北钟祥石牌镇横店村人,网络诗人。

代表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品被《诗刊》微信号发布后,余秀华的诗被热烈转发,人们惊艳于余秀华的天才和诗歌的质朴滚烫、直击人心。

2015年1月,余秀华的两本书开售,分别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摇摇晃晃的人间》,以及广西师大出版社的《月光落在左手上》。

2015年1月28日,余秀华当选湖北省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2、经典诗作:

《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我养的狗,叫小巫》、《如何让你爱我》、《经过墓园》、《我爱你》、《井台》、《梦见雪》、

《致雷平阳》、《那些秘密突然端庄》、《打谷场的麦子》、《我们在这样的夜色里去向不明》、《摇摇晃晃的人间》等。

3、举例:

《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其实,睡你和被你睡是差不多的,无非是

两具肉体碰撞的力,无非是这力催开的花朵

无非是这花朵虚拟出的春天让我们误以为生命被重新打开

大半个中国,什么都在发生:火山在喷,河流在枯

一些不被关心的政治犯和流民

一路在枪口的麋鹿和丹顶鹤

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

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

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当然我也会被一些蝴蝶带入歧途

把一些赞美当成春天

把一个和横店类似的村庄当成故乡

而它们

都是我去睡你必不可少的理由

2.怎么评价曲黎敏写的解读诗经

诗经》对中国的文学史、政治、语言、甚至思想上都起著非常深远的影响。

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

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以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清心灵的功效,作为教化的工具实为最佳良策)。

孔子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显示出《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孔子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学习讽刺方法,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达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3.诗经》吧,大家知不知道《诗经》中有一篇叫《殷其雷》

《殷其雷》出自《诗经·国风·召南》。此诗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攻,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全诗三章,每章的开头均以雷声起兴。这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忽儿在山的南坡,忽儿在山的旁边,忽儿又到了山的脚下。这雷声勾起了她对出门在外的亲人的忧念:在这恶劣的天气,他却要在外奔波跋涉,怎不叫人牵肠挂肚!因而诗在起兴之后发出了“何斯违斯”的感叹。 这首诗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

作品原文: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白话译文: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阳坡震撼。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边上响起。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

在南山的脚下轰鸣。

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

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

勤奋有为的君子,

归来吧,归来吧!

4.赵逵夫写的 诗经这本书怎么样

《诗经要籍集成》是2003年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典籍,也为世界汉学研究的热点。自1993年起,中国诗经学会在与台湾专家学者及日本、韩国诗经学会交流过程中,倡导编辑《诗经要籍集成》一书,因此这是一部集中了海峡两岸、港澳及日本、韩国专家心血的诗经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本丛书精选影印由汉至清具有代表性的《诗经》研究要籍130余种,包括各代、各家、各派的著述,全面反映了诗经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面貌。

本丛书仿《四库全书》体例,所收录各本之前分别由中、日、韩三国学者撰写其原著者介绍、内容评介及版本源流递嬗,以提纲挈领,考竟源流。

本丛书除录入的130种要籍外,存世未录的《诗经》著述,皆撰写题录附后。

本丛书由中国诗经学会会长、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夏传才、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教授董治安两先生担纲主编,由北京大学教授禇斌杰、复旦大学教授顾易生、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赵逵夫、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沛霖等七人共同组成编委会,中、日、韩三国专家学者分别执笔撰写提要,其中如日本诗经学会会长、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村山吉广先生、台湾中研院研究员兼东吴大学教授林庆彰先生、台湾中研院副研究员蒋秋华先生及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左松超、台湾明新工专教授赵制阳等诸多学者,均潜心研究《诗经》经年有余,在诗经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撰写的提要中包含了其最新的研究心得,故本书不仅为自《诗经》问世以来研究著述之总汇,也是现代诗经学研究成果之结晶。

本丛书自1993年开始编辑,已历十载,现终编竣出版。

5.蓼莪诗经中应怎么样深入理解父母之爱

本诗六章,似是悼念父母的祭歌,分三层意思:首两章是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

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

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朱熹于此指出:“言昔谓之莪,而今非莪也,特蒿而已。以比父母生我以为美材,可赖以终其身,而今乃不得其养以死。

于是乃言父母生我之劬劳而重自哀伤也。”(《诗集传》)中间两章是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

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

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

汉乐府诗《孤儿行》说“居生不乐,不如早去从地下黄泉”,那是受到兄嫂虐待产生的想法,而本诗悲叹孤苦伶仃,无所依傍,痛不欲生,完全是出于对父母的亲情。诗人与父母相依为命,失去父母,没有了家庭的温暖,以至于有家好像无家。

曹粹中说:“以无怙恃,故谓之鲜民。孝子出必告,反必面,今出而无所告,故衔恤。

上堂人室而不见,故靡至也。”(转引自戴震《毛诗补传》)理解颇有参考价值。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诗人一连用了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和九个“我”字,语拙情真,言直意切,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声促调急,确如哭诉一般。

如果借现代京剧唱词“声声泪,字字血”来形容,那是最恰切不过了。姚际恒说:“勾人眼泪全在此无数‘我’字。”

(《诗经通论》)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后两章第三层正承此而来,抒写遭遇不幸。头两句诗人以眼见的南山艰危难越,耳闻的飙风呼啸扑来起兴,创造了困厄危艰、肃杀悲凉的气氛,象征自己遭遇父母双亡的巨痛与凄凉,也是诗人悲怆伤痛心情的外化。

四个入声字重叠:烈烈、发发、律律、弗弗,加重了哀思,读来如呜咽一般。后两句是无可奈何的怨嗟,方玉润说:“以众衬己,见己之抱恨独深。”

(《诗经原始》)。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