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兴盛走向衰亡时期的社会面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他的诗激荡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炽烈情感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因此被后人公认为“诗史”,他也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杜甫现存的作品有一千多首,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的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忱,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分。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关系的抒情诗,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通过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将作者的爱憎态度表现得十分鲜明。

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人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前所未有的。

2.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反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热情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

1、杜甫在《三吏》、《三别》中。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

2、“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

也表现得非常充分。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

3、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往往在客观描写中隐藏主观情感,使事物本身能够感动读者。通过对他们的衣着、饮食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对爱与恨的态度十分鲜明。

扩展资料: 主要成就: 1、杜甫诗“有集六十卷” ,早佚。北宋宝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1333431366364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

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

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2、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3、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4、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吏三别。

3.简要概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分类并列举作品

一、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 首先是表现在他所具有的那种一贯同情人民、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他的诗反映出人民所受到的各种压迫和苦难。 1、揭露出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

如《岁晏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对统治集团其他各种腐朽现象加以多方面的抨击,如《丽人行》、《枯棕》、《洗兵马》、《草堂》、《潼关吏》、《诸将五首》、《释闷》等诗。

3、他总是怀着满腔热情去歌颂人民、赞美人民,对人民表现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如《负薪行》、《又呈吴郎》。 4、控诉封建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前出塞》、《兵车行》。

5、统治阶级的腐败所引起的各种内乱外患,造成了“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惨状,如《征夫》 、《垂老别》。 6、诗人不单单是反映了战乱给社会所带来的残破景象,而且更表现出阶级矛盾因此变得更加尖锐。

这一切都反映在著名的组诗“三吏”、“三别”中,尤其在《石壕吏》这首诗。 7、地方军阀的叛乱,吐蕃、回纥的入侵,这许多战乱给人民所带来的灾害,“官军”和敌军一样地残害人民,如《三绝句》之三。

8、不断地喊出了这个代表着当时人民愿望的呼声:如《洗兵马》、《昼梦》)。 9、诗人并不是一味反对战争。

他又怀着沉痛的矛盾心情,在《新婚别》等诗中,劝人民去从军,平息这一给国家民族带来极大祸害的叛乱。 10、认为只要减少对人民的剥削,实行良好的政治,天下就能安宁;所谓“盗贼”,其实是逼得无路可走的人民,如《有感五首》。

二、反映时事的诗,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还有另一类诗就是反映时事的诗,在诗人的作品中,一贯地表现着对政治的深切关怀。 1、还在安史之乱前夕,当诗人看到以唐玄宗为首的统治阶级日益走向腐化时,就为国家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了,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2、诗,在杜甫的手里,也是干预时事、指责国政的手段,如《塞芦子》、《悲青坂》。 3、对祖国爱得深,当国家残破时也就痛得深,如《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自然界的花飞雨落也无不挑动诗人的爱国感情如《对雨》、《登楼》。 三、其它方面的诗 除写了很多表现重大社会主题的诗之外,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诗。

在这些诗中,或感怀、或赠送、或咏物、或题画、或登临、或怀古,都写得非常好,并且闪动诗人自己所独具的风采,同时又能变态万千,不拘一格。如他的怀念李白的诗《不见》。

善于描写大自然,这也是杜甫诗歌的突出成就。他有许多山水诗、田园诗或通过写景来抒情的诗,都写得非常精绝,并且自成家数,如《水槛遣心》 、《秋兴八首》其一 等。

4.杜甫的诗学思想是什么

杜甫诗学思想的特色

杜甫本来并不想只做一个诗人,他的主要兴趣在于政治方面,并且有很高的理想、绝大的抱负,所谓「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所以,他也曾发表过一些轻视文学的意见,例如「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贻华阳柳少府》)、「辞赋工何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四)等等。这和曹植的情形颇有些类似,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也曾说过「辞赋小道,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者也。」当时他活动的目的在于政治方面,不免卑视文学创作。

完全为文学而文学的诗人,从来都不是第一流的诗人。

等到杜甫政治家的理想破灭,也就是他自己所谓「经济惭长策」以后,这才一门心思来写诗,并且说是「文章千古事」(《偶题》)了。但他仍然以诗歌作为表达政见的手段,往往直接以时事入诗,写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以时事入诗本来古已有之,但晋宋以来玄言诗、山水诗、宫体诗盛行多时,政治早已从诗歌中淡出了;这种情形到唐朝有了很大的改变,但陈子昂写《感遇诗》三十八首,用的乃是已经陈旧了的阮籍《咏怀》、左思《咏史》的路子;李白则往往用乐府古题写当代事件,政治虽然已经重新进入诗歌,但总是隔着一层。杜甫生活的年代天下大乱,情况复杂得很,再用那些古老的办法,话就说不清楚,老办法行不通了;于是他干脆直接地以时事入诗,并且迳直标上自拟的新鲜题目。即事名篇的办法虽然古已有之,建安诗人就曾经这样做过,但中断已久,所以仍然可以看作杜甫的新创造。后来新乐府运动的领导人元、白对此十分赞赏,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他最欣赏杜甫的「三吏」以及《塞芦子》、《留花门》诸篇;元稹更概括地说「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予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乐府古辞序》)。

元、白如此看待杜甫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奇怪的是杜甫本人并不大讲诗歌应当突出政治内容一类大道理,却有近乎相反的意见,例如他说过「顷之问孝秀,取备寻常之对,多忽经济之体。考诸词学,自有文章在,束以征事,曷成凡例焉?今愚之粗征,贵切时务而已」(《干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之五),言下颇有对策要关注时务,文章(略近于文学,重点指诗)则只要讲究词章之意。也许是出于同一思路,他本人不大提起自己那些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作品,也不提倡那种诗风;他讲得最多的是诗艺,重视讲究格律和文采的律诗,提倡苦吟,艺术家的气味很浓。这与元、白口口声声不离时事政治大异其趣。最伟大的诗人当然总是关心政治的,但他往往并不热心于此,也不在理论上加以强调,这种情形很值得玩味。

杜甫反覆强调一个诗人必须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他自豪地说,自己对于声律作过深入的研究,「文律早周旋」(《哭韦之晋大夫》),「诗律群公问」(《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阻雨未遂驰贺,寄奉此诗》),而且「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他反覆强调「遣词必中律」(《桥陵诗三十韵》),赞赏儿子「寻句新知律」(《又示宗武》);他称赞别人的诗也往往着眼于此,如《敬赠郑谏议十韵》云:「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他的讲究文采,提倡苦吟也是一贯的,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其五),「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他主张从事艺术务必要「苦用心」(《解闷十二首》其七),要「惨淡经营」(《丹青引》)。这一方面的言论对此后晚唐至宋的诗坛影响极大,几乎不下于他的以时事入诗。「诗史」一语虽是极高的评价,实不足以完全概括杜甫的成就。

正因为杜甫是高度重视诗歌的艺术性的,所以他不像陈子昂、李白那样一味痛责六朝;相反的,他充分肯定了庾信和许多六朝的诗人,也充分肯定了尚带六朝余风的初唐四杰,号召人们向这些「前贤」学习,他警告那些轻薄前贤的后生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又说过,「作者皆殊立,名声岂浪垂?」(《偶题》)凡是在文学史上有名气有影响的作家,都自有他的长处,后来者应当转益多师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诗艺。

看来杜甫对于诗歌创作有着通达的见解,阔大的气魄;后人往往只取其一面,便不免偏枯。例如元、白等人的政治讽喻诗艺术性比较低,写法不无公式化,诗味不足;那些只从艺术上学杜甫的人又不免把精力太多地投放到句法格律等等方面去,而缺少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所得者显得比较小。

政治与艺术并重,用艺术性极高的诗歌去干预社会生活,讴歌崇高的理想,这也许可以说就是杜甫诗学思想的特色吧。

5.杜甫的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杜甫怀着满腔政治热情关心国家的命运,长期流离失所使他接近人民,体会到人民的情绪和愿望,所以忧国忧民始终是杜甫的基本思想,也是他诗歌中现实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

他的诗作多达1000余首,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面貌,后世誉之为“诗史”。 他的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充分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对统治阶级祸国殃民罪行的强烈憎恨,如《兵车行》、《前出塞》、《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皆为古今传诵的名篇。

他的咏物、写景诗,渗透着对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祖国山川风物的热爱,如《春夜喜雨》、《月夜》、《望岳》等。杜甫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从《诗经》以来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充满强烈的现实主义生活气息,笔调客观严谨,思想深沉凝重。

无论是五言、七言、古体、近体,莫不精工锤炼,卓然成章。 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

他的诗标志着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最高峰,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世有《杜工部集》。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