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形式有何作用

《诗经》重章叠唱的表达艺术

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诗经》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

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

一、借助特殊的音乐效果.创造诗的氛围和意境

《郑风·风雨》这是一首风雨怀人的名作。每章首二句,都以风雨、鸡鸣起兴,这些兼有赋景意味的兴句,重笔描绘出一幅寒冷阴暗、鸡声四起的背景。诗篇三章叠咏,又通过易词写景,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的不同感受。

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如夜的晦冥,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全诗通过复沓的结构安排,使其诗在音韵上形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唤起人们的想象和情感,创造出诗的氛围和意境,这种做法成为后世诗歌,特别是民歌和现代歌曲常见的抒情手法。

二、反复咏唱,强化对主题的表达

《秦风·无衣》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在战争中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主题、诗里的袍、泽、裳是指衣着,戈矛、矛戟、甲兵是指兵器,同仇、偕作、偕行也是近义词,它们的相互调换并不改变诗意,而是以不同的闻汇及其韵调,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突出和强调了一个思想,使这种团结友爱和同仇敌忾的爱国主题得以加强。

三、层层递进,增加诗的抒情容量,强化生命感受

《召南·摽有梅》这篇诗写一位未婚女子企盼求婚的男子早点前来,别等到自己青春消逝、红颜已老,再来迎娶。诗的第一章说树上的梅子还有七分,第二章说树上的梅子还有三分,第三章说树上的梅子已落光。

只换几个在时间和数量上具有表现力的字眼,把梅子由多到少的零落过程与姑娘红颜渐老和焦急等待的心理对应起来,在这个层层深入的时问结构中更好地推进了诗情诗意的表达。

《王风·采葛》这篇诗在时间上的层递关系非常明显,恋人相思的感情,由“三月”到“三秋”再到“三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使情愈来愈浓,意愈来愈深。在这种特定的时间层递结构中,更好地表达了恋人的思慕之情。

《秦风·蒹葭》这首诗通过对物候变化的描写,体现时间的顺序和层递关系。通过秋天的白露,由“为霜”到“未唏”再到“未已”的变化过程,表现了诗人长时间的上下求索、徘徊追索的生命轨迹,也表现了诗人深长持久、不能自已的思幕之情,深化了诗情诗意,增加了诗的抒情容量。

扩展资料:

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

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431343663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

2.简述《诗经·黍离》中重章复沓手法的运用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昔日气派恢宏的王宫,转眼之间已是苔痕遍地,黍稷杂生,曾经拥有的辉煌,犹如明日黄花;鼎盛的人群,而今已如鸟立国兽散去。独有我孤独地踯躅在昨日风采的遗迹面前。质问苍天,为何如此对我?却得不到任何回答,只有独自黯然垂泪,任那亡国之痛一泄千里。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3.举例分析《诗经》中“重章叠句”的特点和作用

采用重章叠唱的复沓形式来抒情达意,是《百诗经》在艺术表达上一个显著特点。

所谓重章叠唱,就是指诗的各章在结构和语言度上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换几个字,有时甚至只换一两个字,通过每章的重复出现,反知复咏唱。从而起到强化音乐节拍,深化主题、强化抒情、增加感染力的审美艺术效果。

如有的诗中情景交融的道名句.“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版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权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

4.诗经蒹葭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更好地表现出了作者反复求索而不得的情感。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5.《诗经蒹葭》的复沓形式与表现思想感情有什么关联

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

“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

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罢。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近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